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924

  对此朱富贵表示认同。
  朱富贵虽然不懂相面,但很清楚这家伙在后世的所作所为。
  他嘴里说尊重祖父,将威廉一世奉为“威廉大帝”,但实际上,一上台就推翻了他爷爷的很多政策,并将俾斯麦等人打入冷宫。
  威廉二世几乎就是光头强化版,或者说底子比较好的光头。
  他好大喜功,又菜又爱玩,一手将俾斯麦打造的外交均衡打得稀碎不说,还酷爱干预一线作战。
  威廉二世因为左臂残疾,所以从小学习骑马,进行军事锻炼。
  据说马术相当了得。
  仆人们的恭维让他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威廉二世真心认为自己是不出世的军事天才,是天生的军人。
  他酷爱军事,尤其喜欢参加沙盘演习,但往往忽略细节。
  总参谋部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不得不人为修改规则,和中途岛之前昭和参谋们的演习有一拼。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廉二世更是插手史里芬计划,又在凡尔登战役中屡次干预指挥。
  最终他被忍无可忍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等人架空,剥夺了指挥权,这才总算消停了一下。
  直至最后被迫流亡荷兰,也算是咎由自取。
  对于这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家伙,朱富贵实在是敬谢不敏。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
  虽说朱富贵管他爷爷叫一声老弟,但毕竟年龄摆那儿,朱富贵还是喜欢各论各的,将威廉二世当做侄子来看待。
  作为叔叔,朱富贵是怎么看柏林城里这个废物侄子是怎么不顺眼。
  真想把他打一顿,然后火烧柏林啊!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
  1869年奥运会期间签订的《明德同盟条约》为期十年,条约到期还有两年时间。
  在没有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朱富贵还是不会轻易撕毁条约的。
  毕竟大明与各朝贡国,大明与罗刹国等等方面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大明皇室与大明朝廷良好的国际信用上面。
  朱富贵不是宋襄公,没想着以仁义服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拳头够硬的前提下,适当讲点原则,可以让朋友更多,自己的路也更好走。
  除此之外,大明目前的首要战略目标还是彻底消灭盎撒反人类匪帮,只要独国不反水,哪怕出工不出力,都不算触及大明的底线。
  顺带一提,自从收到威廉老弟的死讯,朱富贵便下令大明内部,以及各朝贡国的中文刊物中,德意志帝国的名字更改为“独意志”。
  毕竟以前留个“德”字给他们,纯粹是看在威廉老弟的面子上。
  如今威廉老弟变成了威廉大侄子,当然也就不用给这个面子了。
  威廉老弟已死,欧罗巴便再无德了。
  其实不仅仅是德国,什么英吉利、法兰西之类的好名字,肯定都得改掉。
  这不是朱富贵没事找事,而是正常化而已。
  说实话,真按照中华正朔的命名法,不给他们按个反犬旁,都对不起……
  等等……
  “独”好像就是反犬旁啊……
  朱富贵摸了摸下巴,这小鬼子不安好心啊……
  就在朱富贵琢磨当年将德国译作独逸国的日本人是不是特意挑的反犬旁字时,系统的聊天软件闪烁了两下。
  朱富贵看了看,是一个熟悉的美女头像正在闪动。
  【宣子私房摄影总店:朱老板,你要的老外遗像做好了,请看一下。】
  【外国老头.jpg】
  看着照片里栩栩如生的威廉老弟,朱富贵感慨不已。
  当年桃园三结义,不曾想二弟三弟一个败走维城,一个贪酒误事,果然还是得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去拯救世界了。
  【没有人比我更懂大明:谢谢,照片很不错,阴间风格我很喜欢。】
  回复了一句,并留下好评之后,朱富贵用办公室里的高级彩印机将威廉老弟的遗像印好,接着出门去找阿卜杜勒。
  如果他没有喝醉的话,朱富贵准备交给他一个任务。
  别管明独的盟友关系还能维持多久吧,威廉一世的葬礼大明肯定是要出席的,而且还得是高规格出席。
  朱富贵本人肯定是不能去了。
  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在欧洲,想弄死狗皇帝暴君朱富贵的人可以从乌尔拉尔山排到直布罗陀去。
  这不是什么双枪杀手的问题,而是倾巢出动的问题。
  团战可以输,朱富贵必须死。
  这恐怕是不少欧洲君臣的内心呼喊。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没有几万个全套装备的大明天兵护驾,朱富贵是不会考虑去欧洲的。
  为今之计,于情于理,最合适的送葬人选,恐怕就是阿卜杜勒老弟了。
  朱富贵准备委托他去一趟柏林,代表自己给威廉老弟抬一抬棺,送上一程。
第862章
萝卜开会
  柏林。
  悲伤的气氛淹没了这座城市。
  一手缔造了独意志帝国的独高祖威廉一世丧于刺客之手。
  噩耗传来,举国悲恸,哀鸿遍野。
  当然,这是官方的说法。
  威廉一世的驾崩对于大多数独国老百姓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噩耗。
  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所谓“噩耗传来”,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常态。
  农场和工厂的男性工人参军后,他们的工作被女人、未成年人和超过服役年龄的老人所取代。。
  她们终日里为前线或战时医院里的亲人忧心忡忡,或是为已经阵亡的亲人伤心哀痛。她们还要担忧如何让自己和孩子们吃饱,根本没有时间为皇帝陛下去悲恸,也没有眼泪为皇帝陛下去哭泣。
  如今2B铁路刚刚修复,大明出口的物资全都被用于补充军队所需,民间的大明猪肉供应已经断了很久了。
  “巴依老爷”号微型邮轮缓缓驶入奥德-施普雷运河,抵达柏林。
  阿卜杜勒特使站在船头,看着运河两岸破的房屋,贫瘠的妇孺,不住地摇头。
  ‘穷,实在是太穷了!’
  ‘看上去比伊斯坦布尔的牧羊人还要穷!’
  随着这些欧洲穷鬼映入眼帘,阿卜杜勒心中本就所剩无几的,对于欧罗巴的崇拜也归于虚无。
  赵以炯作为驻德大使,早在“巴依老爷”号停靠在基尔港的时候便已经上船迎接了。
  此刻他正站在阿卜杜勒的身旁。
  阿卜杜勒转头问道:“赵先生,这些普鲁士人一直都是这么瘦弱的吗?”
  他去过巴黎,倒是没有去过柏林。
  按照他的记忆,巴黎人可比土耳其人胖多了。
  赵以炯摇头道:“特使先生,前几年其实还行,但是随着独国的供应链越来越紧张,如今……如今柏林正在开展‘战时厨房运动’,每个厨房负责10万人的吃饭。”
  “大锅饭?和凤都的工人食堂一样?我喜欢那里的工业发酵大麦汁。”阿卜杜勒有点想念工友们用塑料袋装的啤酒了。
  “哦不,特使先生,完全不是一回事,
柏林人把‘战时厨房’叫做‘菠萝会议室’,
那里只能供应黑面包、不见油腥的香肠、土豆和‘普鲁士菠萝’。”赵以炯连忙摇头道。
  “听起来还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