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8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924

  他之前去拿罐头都要向锦衣卫的司务长请示,
足以说明这一点了。
  此行除了外交口的赵以炯之外,真正管事其实锦衣卫同知王品人。
  他是锦衣卫的第三把手,更是赫赫有名的白色猎犬组织的“那位先生”。
  当然,此时他的身份只是一名普通的锦衣卫百户,负责使团的安全而已。
  阿卜杜勒和赵以炯与俾斯麦等人寒暄的时候,王品人则在观察着柏林城的面貌。
  朱富贵交给他的任务是彻底摸清独国的实力,以便在日后瓜分英帝国遗产的时候,能够进行合理分配。
  王品人注意到,虽然做了遮掩,但在一些房屋的墙壁上画着许多宣传画,
写着许多标语。很显然,这是受到了大明的影响。
  大概是不愿意让各国使节看到,
这些宣传作品都已经被宪兵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黑白红三色旗盖上了。
  王品人一眼就看出,这些旗帜都是新浙生产的。
  之前《明俄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2B铁路逐渐复工,
大明出口的物资大多数都给了军队,其中就有这种三色旗。
  这时候,一阵大风吹过。
  俾斯麦捂住自己的礼帽,
而阿卜杜勒头上沐猴而冠的书生方巾却被吹走了。
  主要是这货脑袋太大,又不肯戴鞑靼人的狗皮帽子,非要戴明式儒巾,一低头就会掉,更别说是起了大风。
  一帮亲明的普鲁士老官僚连忙去追,一时之间场面有些混乱。
  王品人注意到,即便如此,四周维持警戒的普鲁士军队依然阵型齐整,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或者是擅自移动。
  ‘看来独国军队依然训练有素。’
  王品人微微摇头,‘只是他们实在太穷了。’
  在那阵大风的作用下,墙上的三色旗掀开一角,露出了里面的标语:【德意志需要子弹而不是黄油】
第864章
阿卜杜勒哭棺
  事实证明,威廉二世确实如朱富贵所知那样,是一个好大喜功,讲究排场的人。
  他在接待各国使团方面,极尽所能地讲究。
  柏林招待外宾的饭店酒肉齐备,衣着华丽的演奏家24小时不间断地演奏者贝多芬、舒伯特、巴赫的钢琴曲。
  总之看上去一派老大帝国欣欣向荣的模样。
  但在阿卜杜勒看来,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穷讲究而已。
  所谓有酒有肉,不过是装装样子,真要喝得痛快,还得是从邮轮或者是大使馆的地窖里搬酒。
  扣扣搜搜的独国人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发酵大麦汁,更不要说是优等的欧仁妮发酵汁了。
  大明使团居住的房间是最高档的。。
  这一点威廉二世倒是没有犯浑,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参与。
  入住后,俾斯麦又来了好几次,嘘寒问暖自不必多说,倒是威廉二世接连数日都没有出现。
  德武十五年,西元1877年7月14日,避开了基督教忌讳的数字13,威廉一世的国葬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分为两个部分,白天是教堂仪式,晚上则是下葬。
  在肃穆的音乐中,装有威廉一世遗体的棺椁由一辆奔驰汽车运送,缓缓驶向霍恩措伦皇家教堂。
  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今年还不到三十岁。
  不过得益于大明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他在两年前成功摸着明产汽车过河,生产出了属于独意志人自己的汽车。
  威廉二世为了向世界各国显示独国工艺的先进,打破大家对于独国产品假冒伪劣的刻板印象,在这次葬礼中特意使用了奔驰汽车。
  只不过小青年到底是小青年。
  如果是老丘吉尔和维多利亚操办这件事情,他们一定会熟练地采用“Made
in
UK”,但是除了车壳子,里面原封不动来自大明的汽车。
  而威廉二世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却老老实实地使用了奔驰工厂完整生产的奔驰车,追求百分之百独国自产。
  当然,其中许多关键的零部件其实还是来自大明,但不管怎么说,这辆奔驰四冲程发动机汽车确实称得上是独国制造。
  一路上,
发动机发出轰鸣的噪音,
排气管冒出呛人的烟雾,让人不由得为威廉一世的棺椁捏一把汗。
  怎么看,
烟熏火燎之下,皇帝陛下走得都不安详。
  运送棺椁的车队将速度压得很慢,大明吊唁使团与各国代表团一道,缓缓跟随在车队的后面,
赤旗5系轿车多少抢走了送葬车的风头。
  这也不能怪大明方面,
其实阿卜杜勒原本是想要亲自开车送威廉老哥一程的,为此他还专门在凤都考了驾照。
  可是威廉大侄子却并不领情。
  他以异教徒不能参与新教路德宗的葬礼为由,拒绝了阿卜杜勒的提议。
  如果不是俾斯麦等人的规劝,威廉一世甚至都不同意绿教徒出现在霍恩措伦皇家教堂。
  对此,
阿卜杜勒自然非常生气。
  不过毕竟是老哥哥的葬礼,
他也不能和一个晚辈计较。
  只能闷闷不乐地在宽敞的赤旗5系轿车里面喝闷酒。
  阿卜杜勒觉得,独国葬礼唯一的好处,就是允许喝酒了。
  这是一个莱茵河地区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
  人们认为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逝者身边的招魂魔鬼,
使逝者得到安宁。
  阿卜杜勒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教义,可惜他现在已经不是大哈里发了,不然说不得也要进行一场宗教改革。
  车队有惊无险地抵达了霍恩措伦皇家教堂。
  这是柏林大教堂的前身,
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
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威廉二世对于这座破旧的教堂很不满意,希望能够以文艺复兴风格改建,并且大规模扩建。
  这是因为,
自从俄国“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
将阿雅索菲亚清真寺恢复为圣索菲亚大教堂。
  如此一来,
天主教拥有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东正教拥有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而基督教三兄弟剩下来的新教,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大教堂。
  威廉二世希望柏林能够成为新教的中心,
拥有自己的标志性大教堂。
  只可惜以独意志目前国库的情况,
威廉二世的念头也只能是念头而已。
  在这座不称心的教堂中,
牧师为威廉一世做最后的仪式。
  威廉二世作为孙子,
亲自点燃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将一支红色大蜡烛点然后,放在祖父的身旁。
  据说烛光将为亡灵祝福,并为其照亮通向天堂的道路。
  之后,
德高望重的老牧师开始用圣水清洗威廉一世的遗体。
  一路被奔驰汽车的尾气熏蒸,老皇帝已经从欧皇变成了非酋,是得好好洗一洗。
  老实说,七月的中欧已经有点热了。
  威廉一世在维也纳中枪身亡,运回柏林,又因为各种原因耽搁至今,即便有冰块保鲜,多少还是有些发臭了。
  不过老牧师非常敬业,眉头不皱地擦拭威廉一世的身体。
  这种所谓的圣水,被认为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
还能祛邪镇妖。
  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
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当然,独意志官方并不认为伟大的威廉大帝有任何的罪孽。
  他的一生辉煌灿烂,除了与两个异教徒虚与委蛇,
没有任何污点。
  唱诗班的孩子们开始排唱诗赞诗,乐队奏响哀乐。
  老牧师带领大家祷告,并宣读伟大的皇帝陛下旷古烁今的功绩。
  与此同时,
亲朋宾客依次上前,见死者最后一面。
  阿卜杜勒这时候已经喝得有点高了,但还不至于烂醉。
  他披麻戴孝,拿着朱富贵准备的礼物,与其他宾客一道排队来到老哥哥的灵柩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