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924

  要不是对方是那个曾经枪击林肯的凶恶之徒,要不是之前被鲲鹏之力深深震撼,要不是俾斯麦等老臣反复告诫千万不能惹恼大明,但凡换成一个普通的皇帝,比如弗朗茨什么的,威廉二世早就用皮靴抽他的脸,并朝他的脸上吐口水了。
  君主特质:【喋喋不休的小丑】、【喜怒无常的冲动者】、【天真的外交家】。
  拥有这两个属性的威廉大侄子,可不是给你开玩笑的。
  当年巴黎人给威廉二世创作了民风淳朴的民歌《威廉二世找盟友》(歌词大义,威廉到处找盟友,到处被人嫌弃,最后只找了个弹丸小国摩纳哥结盟的滑稽故事),可并非空穴来风。
  如今威廉二世已经表现得很克制,甚至可以说乖巧了。
  但朱富贵却不会去体谅这个大侄子。
  “抱歉!”
  朱富贵朝这个年轻人摊了摊手,无奈道,“朕的帝国实在太大了,请你忍一下……呃,真的意思是,相比你们神圣罗马,我们大明横跨了十七个时区……嗯,所以你懂的……”
  ·
  碎叶城周边的“绿化”工作很不错,甚至还能看到一群山羊在岩壁上吃草。
  要不是被神光照射后,裸眼视力远超2.0,朱富贵估计自己都能被糊弄过去了。
  不过朱富贵没有拆穿这些小把戏,而是与许久不见的左老哥把臂同游这座历史名城。
  碎叶古城早就只剩残垣断壁了。
  如今的城池是伪清伊犁将军修建的,倒是实实足足的华夏风貌,与中亚常见的穆教风格建筑迥然不同。
  伊犁将军主持军务的将军衙署也被保留下来,照壁上的【屏藩朔漠】四个大字令人感到唏嘘。
  经过翻修的街道是清一色的水泥路。
  只是朱富贵注意到,马路两侧的排水并不通常,许多地方只是摆设。
  很显然,这是临时赶工的产物。
  碎叶城固然少雨,但每年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海风还是会带来百来毫米降水,若是下得急了,不是没有城市内涝的可能。
  朱富贵清楚,这些名堂,包括街道两侧重新粉刷的民居,应该都是左老哥弄的。
  人无完人,“咸同中兴”四大名臣里,左老哥当之无愧名列第一,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官僚,虽不如李某人那么圆滑,但也不可能免俗,否则历史上也不可能做到清国的封疆大吏。
  他搞这些名堂不是给洋鬼子看的,而是希望能给大明天子留下一些好印象。
  这毕竟是朱富贵第一次抵达西楚进行视察。
  不过……
  朱富贵摇摇头。
  正常套路不是应该示之以穷,好让大明增加援助么?
  左老哥终究是有股傲气的。
  拿了那么多明援,不愿意让天子看到一个民生凋敝的西楚。
  其实他做得已经算是不错。
  一个尚未生产石油的中亚,顶着【文化组不相融】、【宗教组不相容】两个天大的Debuff,能做到这般稳控局势,已经让朱富贵十分满意了。
  此外,朱富贵还注意到,左老哥与人谈笑风生,乡音不改,声若洪钟,气色很好。
  他的长子左孝威在一旁,还言说家父每日清晨举石锁,练功夫,食泡饭一斗。
  总之,身子骨硬朗的很。
  看着这般父慈子孝的画面,朱富贵也非常欢喜。
  就是不知道,左孝威会不会成为60年之“太子”……
  当然,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左孝威60岁的时候,左老哥都快100岁了,久经沙场,多有暗疾之人,怕是难以如此高寿。
  李鸿章、左宗棠二人,也不知冥冥之中是否有什么天命,都是老来得子。
  老左是36岁得子左孝威,小李则是41岁才有了李经述。
  至于说李经方,或者说沙经方……过继的不算。
  照历史的话,左老哥是没几年好活了,再过7年便会郁郁而终,享年73岁。
  大明目前已经全面掌控了左王爷的世子培养,给左孝威灌输了忠于大明的教育,左楚高层中手握朱卡者也不知凡几。
  所以左宗棠去世后,西楚的权力交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只是朱富贵还是单纯的希望,左老哥能多活两年。
  毕竟这个时空左老哥没有无能的满清朝廷掣肘,依照本心为华夏开疆扩土,固守边疆,心中郁结之气早就不复存在。
  同时他还有来自大明的先进的医疗保障,他的阳寿或许能增加不少。
  之前有过先例,朱富贵的老朋友,比左宗棠稍微年长两岁的罗伯特·李将军,定期前往凤都进行体检,获得先进的医疗保障,如今已70高龄,尚未嗝屁。
  而历史上,罗伯特·李60出头就死于肺部感染了。
  朱富贵估计,大明能给李将军延寿10年,自然也能给左将军延寿10年。
  左孝威大侄子还得等等。
  相比之下,父亲、母亲、祖父连中三元的威廉二世,才深得朱富贵这般,开局父母祭天的主角光环精髓。
  说起来,朱富贵在碎叶城还见着了另外一个历史名人。
  他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此人就是历史上与曾、左、李其名的张——“香帅”张之洞。
  晚清明国历史绕不开张之洞,尤其绕不开他兴办的那些洋务衙门。
  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
  这些衙门企业成也张香帅,败也张香帅,结局令人一言难尽。
  然而,在这个时代,张之洞却与办厂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居然是西楚的教育部长,主管着整个西楚的教化工作。
  不过想想倒也不算是意外。
  张之洞比起曾、胡、左、李实际上小了一大辈。
  当年楚军北上抗俄之时,他才20多岁。
  那时候,张之洞刚刚参加了伪清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也算是少年得意之时。
  之后,他被清廷派往浙江,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
  这本不过是张之洞作为翰林积累资历人脉的一次普通公干,却正好遇到了左氏之变,被扣留在了西楚军中。
  再往后,他接触到了大明传来的东学思想,了解到了这大千世界的惊涛骇浪,明白此乃华夏与西夷交锋之生死存亡之秋。
  但凡有些骨气的年轻人,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张之洞便这样,跟随楚军一路来到了中亚。
  而他留给世人的标签自然也就成了“探花”、“翰林”、“科举考官”之类的。
  西楚百废待兴,兴办教育,推广儒学、东学迫在眉睫,张之洞自然当仁不让,成为了西楚的教育部长。
  相比大明,西楚对于儒学的推广是要更加重视的。
  只是这个儒,不是腐儒,不是犬儒。
  西楚所处之环境,也容不下腐儒,犬儒。
  这里需要的是能够一言不合,拔剑杀人,与人辩经,物理传道的狂儒。
  左宗棠是这样的儒,张之洞同样也是这样的儒。
  左王爷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这次天子来巡牧西楚,他便向天子引荐了此人,以表功绩。
  “很好,张爱卿能让牧羊人尽颂孔夫子之名,此教化之功,当浮一大白。世人都误会朕不尊孔孟,此乃大谬矣,朕尊先哲,胜过那些欺世盗名、曲解篡改之辈何其多也!”
  朱富贵非常高兴,赐张之洞饮酒同乐,后者涨红了脸,心情无比激动。
  朱富贵翻了翻张之洞编纂的儒学教材,觉得里面的内容生动形象,却不拘泥教条,更不暮气沉沉,倒也十分难得。
  不过朱富贵并没有拿回去在大明学堂中推广的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