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剑(校对)第10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131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出太多的抉择,这些抉择可能是某项资源后面的小数点,可能是一份需要调整次序的名单,而归根结底,都是数以亿计的生命,以及绵延千百年,甚至百万年的文明。
是要选择牺牲大部分民众,以确保剩下那一小半“幸运人口”的绝对安全,还是选择增加避难所被击穿的风险,以保护所有子民,亦或者是选择未经验证的、不确定的技术,寄希望于一切如理论推演般顺利,来达成“全都要”的美好结局?
不论选择哪一项,都已经超出了个人私欲与利益,甚至超出了一国一族的得失荣辱的概念,而至于这些选项最终的结果……至少有一点高文可以肯定,哪怕今天他们在这里选择了错误的路,后世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历史学者来评说今日的是非功过了。
现在,圆桌旁所有的视线终于都落在了高文这边。
尽管此刻坐在这里的都是联盟中最强大国家的领袖以及凡人中最卓越的学者,在现实世界中他们都已经站在了各自领域的顶点,但在这辽阔的纯白花海中,在这小小的圆桌旁边,他们仍默认坐在桌旁沉默不语的高文是所有事情的“核心”——只因他是这里的召集者,也是世界今日秩序的奠基人。
“我们想听听塞西尔方面的方案,”贝尔塞提娅看着高文的眼睛,“您应该也有自己的计划吧。”
高文沉吟了两秒,再度抬头时眼神已经变得坚定如钢铁:“你们或许会感觉意外——塞西尔的方案,仍然是‘母星屏障’。”
此言一出,圆桌周围果然瞬间安静下来,几位领袖面面相觑,在他们身后的学者也陷入了愕然,看样子谁都没想到在这一个个计划被抛出、讨论了这么半天之后,高文·塞西尔所提出的最后一个方案竟然又回到了原点,罗塞塔·奥古斯都第一个开口:“母星屏障是以当前技术无法实现的东西……你的意思是,塞西尔方面已经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以联盟诸国目前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零开始建起一道母星屏障确实不可能,但我们或许并不需要‘从零开始’,”高文目光扫过所有人,沉声说道,“我们其实有一个‘半成品’的母星屏障,大家都忘了么?”
“半成品的母星屏障?”罗塞塔怔了一下,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当初哨兵和万物终亡会想要搞的那个……”
“是的,正是当初哨兵那个利用符文石来‘驯化’行星的计划,”高文轻轻点了点头,“通过对行星本身的深蓝网道进行改造、引流,利用符文石作为控制节点,来建造一个足以笼罩全球的力场……这个计划的本质其实就是建造一个母星屏障,而且还是一个比诺依人在蓝图中所提出的技术指标更加优秀、更加强大的母星屏障。”
“等等,但这东西不是一种末日武器么?”大星术师薇兰妮亚似乎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一旦引导深蓝网道大爆发,整颗星球不是都会被笼罩在致命的能量风暴中么……”
高文抬起手打断了大星术师的话,他的表情变得郑重:“女士,这正是谬误所在——严格来讲,是‘哨兵想要把母星屏障当成一种末日武器来用’,而不是‘母星屏障本身是一种末日武器’,这也是大多数人习惯下容易产生的误解,这一点当初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甚至就有过讨论,关于哨兵投下的符文石在起航者技术体系中会不会仅仅是一种环境改造设备……”
薇兰妮亚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模样,贝尔塞提娅则反应过来——因为这方面的事情她自己就和高文讨论过,甚至关于哨兵遗留在深蓝网道中的那些符文石她也一直在关注:“您的意思是,已经确认了当初哨兵在深蓝网道里构筑的那套控制系统可以无害化,而且我们可以控制它?”
“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控制的程度,但推进顺利,”在这特殊的会场上,高文没有隐瞒什么,“塞西尔方面一直在和深蓝之井以及深海王国合作,我们接收了哨兵和万物终亡会灭亡之后留下的技术,这一点虽然没有全面公开,但在联盟上层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至今为止,我们已经破解了那些符文石之间的一部分基础协议,并通过几个关键信道重新链接上了大部分的符文石节点,后续的指令破译以及权限更替工作正在展开,尤其是指令破译方面,我这里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说到这,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于是圆桌周围的人很快便露出了恍然之色——时至今日,至少在他们这些人之间,高文·塞西尔与起航者遗产之间的联系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目前具体的破译和接管工作是深蓝之井方面在负责,深海王国则在继续寻找、定位深蓝网道中那些仍然处于失联状态的节点,并不断投下信号中继器来增强我们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力,”高文又继续说道,“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控制所有的节点,也不需要破译并接管哨兵留下的整个系统——毕竟我们又不打算像哨兵那样永久毁灭世界。
“目前看来,大概只需要掌握三分之二的节点,掌握几个关键的系统权限,就足以启动‘母星屏障’,而这项工作是完全有望在一年内完成的……”
“但如果节点数量真的不够呢?”罗塞塔皱着眉,“据我所知,当初哨兵投下的节点有不少都已经被海妖们稀里糊涂地摧毁,还有一些没来得及投放便被联军拦截了下来,虽然现在你们重启失联节点的进度很顺利,但如果到最后我们发现深蓝网道中的节点数量全加起来都不够建立母星屏障该怎么办?那时候我们应该已经没机会再走回头路了。”
“很简单,符文石那东西连一帮邪教徒都能造,我们为什么不能?”高文摊开手,“海妖们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完成了对所有已打捞节点的扫描切片,通过多重比对和数据还原,她们成功复原出了节点符文石的完整蓝图——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哨兵,它为了让技术有限的邪教徒能帮上自己的忙,对起航者的蓝图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改造,那些节点的构造和加工要求在魔导技师们看来并不困难。
“所以,如果深蓝网道里的符文石节点满足不了母星屏障的最低启动需求,那我们就自己造新节点来补足这个数量——当然,最好是现有的节点数量就够用,毕竟制造新节点的成本可不低。”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可以借助哨兵留下的‘遗产’来启动母星屏障,而且这项技术从基础蓝图层面上也是可控、可复制的,”始终没怎么开口的巴洛格尔突然说道,他注视着高文的眼睛,“我们完全可以搞明白这些东西的结构,也能分析它的原理,并且塞西尔已经在这么做了,是么?”
“是的,”高文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眼前的龙族领袖为何会专门强调这一点,“我并不喜欢神秘又不可控的东西——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那些神秘的古老遗产会很‘有档次’,但我更喜欢可以用蓝图解释清楚,可以在工厂里生产复现,可以放在实验室里研究讨论的东西,这种东西用起来会安心一点。”
“如果这真的可行……那母星屏障确实是有无可置疑的优势,”罗塞塔捏着下巴,面色郑重地思索着,“从可靠性上,我们造出来的任何东西恐怕都比不过一个依靠行星动力系统来支撑的母星屏障‘结实’……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连母星屏障这种东西都被击穿了,那不管是避难所都市群还是刚铎屏障、塔尔隆德大护盾也都跟纸糊的一样;
“从‘避难所’规模来看更不用说,母星屏障当然可以确保所有人的安全……事实上除了需要维持防护系统运转之外,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都将丝毫不受魔潮影响,生产不必中断,社会结构不必改变,没有供应危机,也不用担心避难所状态下的秩序混乱……”
“是的,‘屏障之下生产如常’,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某种意义上,维持生产秩序其实就是确保了母星屏障的‘容灾性’,”高文微微点头,“因为所有生产和研究工作都在如常进行,哪怕遇上了危机我们也有应对的机会,即便是网道中的节点损毁了,我们也可以直接开动工厂造几个新的换进去,其他部分故障了,我们也能想办法修,想办法组织人力去研究,去解决——只要不是整个屏障瞬间崩溃,我们就都还有机会。
“而考虑到整个母星屏障的规模和强度,如果真能有什么东西让它瞬间崩溃……那我们也算死得不怨了吧?”
高文的话很明显让大家都产生了些许触动,因为他所指出的正是所有“避难所”都无法回避的痛点——当意外真的发生时,蜗居在“避难所”中的人对自身命运是否还有一丝掌控?
越是小规模的、单薄的避难所,越是要面对这种“洞窟窘境”,躲无可躲,避无可避,纵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无法应对,狭窄的避难所是一层壳,但这层壳只能让置身其中的人深感不安,并且在意外发生时感受到浓浓的无力感——因为在一个狭窄的“壳”里,你根本没有办法修好你的避难所,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崩溃。
而在母星屏障之下,联盟诸国将保留所有的社会生产及研究能力,哪怕发生意外,困兽尚有一搏之力——而且是全力一搏。
当然,就如高文最后一句话所暗示的,即使真的建起了“母星屏障”,即使困兽真的保留了全力一搏的机会,意外仍有可能出现,或许真的会发生拼尽全体凡人之力仍无法挽回的局面……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至少文明也将站着死去。
“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拯救我们的文明,或许连母星屏障都未能阻挡末日到来,或许在那一天之后,星海中不会有属于洛伦的墓碑留下,不再有任何人会记得这一季文明曾经存在,”在圆桌旁短暂的寂静之后,高文打破了沉默,他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双手撑着桌面,“但我希望至少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能有资格对自己曾走过的路做一句简短的总结:我们已竭尽全力——而不是我们曾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选择母星屏障,而不是任何形式的避难所,这至少可以给我们保留一个竭尽全力的机会。”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饱和预案
从一开始,高文就不信任任何形式的避难所——不管那是由大量避难都市形成的避难所群,还是看上去规模庞大实则拥挤脆弱的废土护盾,他都不信任。
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程度的避难所都牺牲掉了灾难来临时的“可能性”,会让受庇护者陷入一种只能静待命运降临的窘境。
但他也绝不会因此就苛责甚至蔑视那些提出避难所方案的学者和领袖们,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已经是在有限的框架内敲打出了最接近完美的方案,每一个避难所计划都不是为了一己生存,而是在寻求让文明延续下去的办法,他们的方案可能存在缺点,但他们的行为无可指摘。
事实上,高文自己能提出母星屏障的计划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瞻远瞩,这只是因为他掌握了更多的情报,而且胆子更大一点罢了——提丰和白银帝国其实也知道哨兵留下的那些符文石,也知道那些符文石的作用以及相对应的研究项目,但他们完全没有朝这方面想,这是出于谨慎以及对哨兵遗留之物本能的忌惮,这一点高文是很理解的。
如果他不是对起航者了解的更多一些,他也不会把主意打到那些符文石上。
而且话又说回来,他的“母星屏障”方案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虽然能直接利用哨兵留下的符文石这点让撑起行星护盾显得容易了许多,可“行星护盾”只是母星屏障的基础工程,要如何让这层能量护盾具备“心智统一场”的效果才是整个计划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
在短暂的思考之后,罗塞塔·奥古斯都第一个从情绪起伏中冷静下来,并意识到了高文并未把整个方案说全:“利用那些符文石撑起护盾应该只是你这项计划的第一步吧——单纯的能量屏障并不能抵御真正的魔潮,阻止观察者效应失控的关键还是在于心智统一场,这方面你打算怎么解决?”
贝尔塞提娅也将目光落在了高文身上:“确实……虽然掌握了哨兵留下的符文石系统会让撑起星球护盾这件事变得可行,但我们该怎么把心智统一场‘附加’在这层护盾上?现有的神经网络可以与那些符文石接驳么?”
哨兵在那些符文石中留下了给神经网络准备的接口么?当然没有……
高文摇了摇头:“哨兵留下的符文石只有引导深蓝网道并进行操作的机能,毕竟从一开始它的目标就不是真的帮助这个世界抵御魔潮,所以我们在地表没办法将心智统一场和行星护盾建立连接,但我们有另一重选择,我有一个配套的方案。”
“另一重选择?”赫拉戈尔皱了皱眉,但他很快便从高文的语气中猜到了什么,“你是说,从太空中……”
“是的,从太空中。”高文重重点头,他神色郑重,双手向两旁张开,脑海中所勾勒的画面随即被化作神经网络中的投影,一幕巨大而清晰的全息幻象瞬间便浮现在圆桌上方,而那幻象所呈现出的东西让所有人都瞬间屏住了呼吸。
那是他们脚下的这颗星球,这颗生机勃勃的,被蓝天、海洋与郁郁葱葱的陆地所点缀的美丽星球,还有在星球上空环绕运行的大大小小的卫星集群,以及环绕着星球运转的苍穹轨道站。
那壮观的星环如一道冠冕,在全息投影中熠熠生辉,星环与地表之间的广袤空间则黑暗空旷,但在高文的演示下,那黑暗空旷的空间中却又浮现出了一道光幕,光幕自大气层顶上升,逐渐向外扩展,最终形成一道壮观的母星屏障,连接在苍穹轨道站的内环。
“……根据我的计算,从深蓝之井中转换出来的能量将足以支撑起一道这样的屏障,”高文伸出手,旋转着眼前的全息投影,不断将其中部分细节呈现给在场的所有人,“只要将屏障扩展至苍穹站附近,我们就可以利用苍穹站自身的结构充当一个‘接驳点’,用来将心智统一场和母星屏障连接起来……”
贝尔塞提娅目光灼灼地注视着那壮观的全息图景,这是她第一次以如此直观的视角看到自己所生存的这颗星球,看到那些隐藏在凡人众生视线之外的太空设施群,一种前所未有的、难以形容的心绪冲击着她的内心,而在另一边,罗塞塔·奥古斯都也忍不住站了起来,并在片刻思索之后突然问道:“可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苍穹站如今处于半停摆状态,尽管你已经启动了一个修复工程,可距离真正修好这座空间站仍遥遥无期……难道这项修复工程突然有了巨大进展?”
“并没有,”高文摇了摇头,“苍穹站依然停摆,而且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恐怕也很难让这座古老空间站的系统完全苏醒过来,所以这才是‘母星屏障’计划中最困难、最惊人的部分——我们要以停摆的苍穹站为骨架,建造凡人自己的‘太空转发站。’”
“以苍穹站为骨架,建造凡人自己的太空转发站?”赫拉戈尔的语气有些异样,他仿佛感受到有一股无比熟悉的热情正在一个异族人的胸膛中燃烧,这团火焰让他这太古巨龙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具体的呢?要怎么办?”
“很简单,苍穹站的很多东西不能用,那我们就不用,我们在苍穹站的外壳上‘安装’额外的投射装置,”高文再次一挥手,于是苍穹站的全息投影立刻收缩到一旁,又有新的装置出现在画面中央,“利用深蓝网道投射出的‘星球护盾’本质上就是一种巨大的魔法场,而且从生成原理上,这种‘星球防御力场’也十分接近魔能方尖碑所释放出的‘魔力广播’,我们在深蓝之井地下设施中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已经证明这一点。
“换句话说,在星球护盾激活之后,我们就可以将自己脚下这颗星球视作一座巨大的魔能广播塔,深蓝网道则是与之连接的魔网,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如果我们建造起一个足够强大的魔能方尖碑阵列,也就可以像操纵魔能广播场一样,对这个覆盖全星球的‘魔法场’进行操控、传输和注入……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所用的神经网络就是以一座座魔网枢纽塔为通信节点,在枢纽塔所构筑出的无线通信环境中运行,那么如果我们把整个星球护盾也视作一个这样的‘环境’,理所当然的,神经网络也可以在其中运行——基于神经网络的心智统一场当然更可以。
“这是一座特殊的魔网广播装置,本质上就是个大号的魔能方尖碑,它的原理并不复杂,架构设计简单且技术成熟,只是为执行太空运输及安装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模块化的结构,更坚固的外壳以及关键部位的屏蔽层。多个这样的装置能够联合运行,而且能互为冗余——这是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
“我的计划是,在苍穹站的轨道环内侧安装约一千二百座这样的‘广播装置’,令其组成一个环绕整颗星球的转发阵列,这个转发阵列的强度将足以对整个星球护盾产生影响,令其成为神经网络的载体——成为我们的‘母星屏障’。
“这就是塞西尔的方案。”
高文话音落下,圆桌周围陷入了短时间的寂静,这极富创造力且极为大胆的计划明显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连巨龙这个曾成功挑战了太空的种族都不曾把思路放到这么宽广的程度,现场唯有瑞贝卡好像不那么震惊,她只是眼睛闪闪发亮地看着站在自己旁边的老祖宗,心中感叹着老祖宗不愧是老祖宗,在“锤奇观”这件事上的思路也是祖宗级的……
她甚至全然忘记了这个计划中大量的技术细节和原始参数其实都是她自己带着研究团队鼓捣出来的——高文只不过是把这些基础“材料”组合出了一个吓死人的大计划而已。
圆桌旁的寂静持续了几分钟后,终于有一个声音打破沉默,贝尔塞提娅站了起来:“我想问一下,在您的母星屏障计划中,用于‘输出’心智统一场的节点群是在太空还是在地表?”
“在地表,”高文点了点头,“节点群需要数量庞大的心智个体同时接入神经网络,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没办法让这么多人在苍穹站中长期生活,更何况现阶段只有巨龙、海妖和铁人能够安全前往苍穹站,这其中铁人无法产生思潮,海妖没有脑神经,巨龙的人口加起来都不足以产生非指向性思潮……所以节点群只能放在地表。”
“那地面上的节点群和太空中的转发阵列该怎么通讯?”贝尔塞提娅忍不住问道,“这个距离应该已经超过了现阶段的无线通讯极限……”
“有三套解决办法,”高文似乎早知道会有人问到这个,他再度制造出了新的全息投影,那投影所呈现出的却是连接在海面上以及轨道站之间的通天巨“塔”,“这是连接我们脚下这颗星球以及苍穹站的太空升降机,它具备通信机能,而且这部分信道目前已经激活,所有权限都在我手上,稳定可控。
“第一个办法,直接利用这座升降机自带的硬件设备来维持‘天地通讯’,这需要一个兼容转译的过程,但技术方面不成问题,巨龙很了解起航者设备的数据接口,而我拥有通讯协议的对应权限以及转译规则;
“第二个办法,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沿着高塔往上‘焊’通信节点,从地表一路修到空间站。奥菲莉亚的铁人兵团以及深海王国的海妖都可以执行这项任务。铁人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活动和生存,海妖拥有太空环境下的防护技术和施工经验,尤其是后者……虽然她们的飞船目前搁浅在星球上,但在基础齐备的情况下,让她们沿着现成的轨道升降机修一条通信链并不困难。
“第三个办法……在大气层顶设置复数的超大功率通讯平台。”
罗塞塔、贝尔塞提娅与两位巨龙领袖面面相觑,显然高文所提到的第三个办法让他们有些意外——虽然之前的第二个办法也挺惊人。
“大气层顶,这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安全触及’的天空极限,”高文一边说着,目光同时扫过赫拉戈尔,因为他前不久刚刚向塔尔隆德交付了第一批通讯平台,“戈尔贡型反重力平台在搭载强力护盾和屏蔽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抵达这一高度,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其中的通讯特化型号可将自身大部分能源转移至天线阵列,所产生的信号强度可以与陆基枢纽塔相比。
“我们只需要把通讯平台送到这个位置——虽然对于整个天地通讯的漫漫距离而言,大气层顶只算是向外踏出了很小的一步,但这个距离已经足够。在越过魔力湍流层后,通讯装置受到的母星魔力环境干扰会大幅降低,信号衰减现象将得到极大改善,再加上复数通讯平台形成的阵列效应,位于大气层顶的戈尔贡们完全能够联系上苍穹站。当然,这个过程中的信号损失仍然会很大,但只要能联系上,一切都不是问题,大不了我们多发射几个平台上去,戈尔贡是一种通用平台,塞西尔方面可以把之前废土战争中的那些战争堡垒全部拆解改造为通讯站。”
高文终于说完了自己的整个构想,他把后续的思考时间留给其他人。
“你说的这三个办法……”片刻之后,罗塞塔突然打破沉默,“你自己倾向于哪一个?”
“……我倾向于三个都要,同步实施。”高文略作思索,直截了当地说道。
“三个都要?”另一边的巴洛格尔吃了一惊,“我还以为你把它们说出来是为了从里面选一个……”
“一旦母星屏障启动,位于太空的转发阵列和位于地表的节点群都各自有很多冗余备份,有很高的稳定度,唯有它们之间的通信信道将成为整个系统中最大的薄弱点,而一旦这个通信信道出了问题,我们的屏障不需要魔潮冲击就会自己失效,所以维持信道稳定将是重中之重。
“起航者留下的通讯设备虽然先进,但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真要出了问题根本修无可修;
“在轨道升降机外面附加的通讯节点虽然是我们自己造的,但毕竟一条线路过于单薄,万一这条‘单线’中断,局势就将十分危险。
“漂浮在大气层顶的通讯平台虽然可以形成阵列备份,但这个系统终究是在临界点附近运行,且技术过于超前,稳定性略低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1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