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770


沈浩的话音刚落,就看到王俭一脸汗水的推门冲进来,然后反手关了门,快步走到沈浩的桌前,压着声音道:“大人,我们找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说!”
“大人,我让小鬼、鬼门、判官三部反复的甄别了周庆等十人的案牍,每一个字都保证被过了十遍不止。最后终于有所发现了!
您看......”王俭说着就从怀里拿出来一张画纸,展开正好铺满大半沈浩的桌子。画纸上不是画的画,而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这次那十根硬骨头的案牍里的内容,被分门别类的按照一些条目归纳总结起来放在了一起。
王俭接着道:“大人,您之前下令的时候说过,说这些人从上到下肯定组织严密,越是往上越是可能有某种纽带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觉得这些人是以利益为纽带相互勾结的。可费尽了心思也没能找到联系他们的利益链条是什么。这些人不论是钱财还是平时的职务来往,甚至是私下往来都凑不到一块去。甚至,这其中好几人在军中是出了名的清廉,对,您看就是这几人。他们每年的官评都是中要么是优。
硬要找共同点的话那就是这些人的仕途基本上就都到头了。”
沈浩皱眉,嗯了一声,他在之前的查阅时也发现了这一点。这些人的官职都不低,而且军功赫赫,但想要继续往上爬几乎没了路,因为他们的修为已经到顶了。这是天赋所限,人力难有所及。
王俭接着说:“一群仕途无望的人一般而言都会失去进取心。可看这些人的官评却并不是这样,他们依旧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立功的次数丝毫不比他们以前还没到现在这个位置之前少。
这是图什么?又上不去了反正。当时我们就想:莫非这些人笃定了自己立功积累,以后一定还有晋升的机会吗?要不然说不通他们的这些奇怪举动。
后来判官里的一个家伙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说:这些人会不会就是以晋升为动机,才参与到“马三案”里面来的?他们差事办得漂亮,不停的攒功劳,等到真正开战,他们再立战功的话,即便是修为不够也有可能被破格提拔!”
王俭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他是认可这种推测的。
沈浩也抬了抬眉毛,不得不承认他刚才心里也跟着动了一下,的确有这种可能。
参与资敌,让蛮族尽快恢复元气,然后再次掀起大战。他们一个个都是领兵的骨干,战事一起肯定会被派上阵前,到时候一场大战下来只要不死,立功绝对不会少,再加上他们平时的积累,还真不好说能不能被破格提拔。
这么一来动机还真就有了。甚至可以以此来推测这件案子里其他情况类似的人。
当然,谢开之类的小虾米不算,他们都是炮灰,知道的不多,而且都是单纯的被苍头小利所诱惑而已。
“还有什么发现没有?”沈浩的心情好了不少,他没想到这事儿还真让王俭他们给分析出来一点东西了。这比光靠他自己苦思有效率多了。
王俭嘿嘿笑道:“还有呢大人。您看这里,我们将这十人的履历梳理了很多遍,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在靖西军的风啸营任过职。要么校尉要么什长,最长的在风啸营里待过足足八年。
而这个风啸营我们专门查了一下军伍里的相关案牍,结果发现,这个风啸营是上一次和蛮族大战时的英雄营,所以得以封号,而创立者就是如今的兵部左侍郎徐宏。”
第426章
查阅
兵部一共一名主官两名副职。主官就是兵部尚书杨延嗣,而两个副职就是兵部左侍郎徐宏,以及右侍郎文铭举。
按照靖旧朝的习惯,尚书为主官,其下,左在前右在后。所以文铭举在兵部的职务排序上处于高层末尾。
杨延嗣就不用多说,那是属于靖旧朝里最有牌面的几位大佬之一。
而左侍郎徐宏也有不少说头,但是广为人知的就是徐宏乃是杨延嗣的头号心腹,两人相交六十余年属于那种生死铁杆的关系。也正是如此这次皇帝“游猎”才会将他们叫走带在身边。
而文铭举的地位就一直非常尴尬。他的出身并不是军伍,而是皇宫近卫,虽然也带一个“军”字却不隶属兵部,归皇宫内府和皇室统辖,主要负责拱卫皇宫和充当仪仗。
文铭举属于那种修行天赋不错的苗子,运气也是,跟了皇帝很多年,混了一个眼熟,成了皇帝夹袋里的人。后来皇帝将他外放到了兵部,直接从兵部的总旗官一年一个台阶的跳着往上升,于三年前坐上了右侍郎的位置。
像文铭举这样的来路和晋升猫腻自然是没有服众的可能的,他在兵部里就是一个“雕塑”,好看但没用。
都知道文铭举背后是皇帝,所以对他是“不得罪也不理会”。
文铭举自己也懂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皇帝派到兵部的眼线,参与决策的时候他都旁听,从来不发表意见,然后再将听到的东西转述给皇帝,或者帮皇帝给杨延嗣带个话之类的。工具人当得很自然。
杨延嗣和徐宏被皇帝带去游猎,兵部的最高权力者就变成了文铭举。这放在以往也没人在乎,因为文铭举不会整幺蛾子,大家都放心。可这次却不一样了。
皇帝亲自给了文铭举“全力配合玄清卫查案”的指示,文铭举自然不会忤逆,抓起自己暂代的兵部大权直接给了玄清卫最有力的支持。
不论是开具授权文书,还是开放兵部的案牍库给玄清卫有限的查阅权限,甚至帮忙罩住兵部中下人员让他们不能密报远在城郊的杨延嗣和徐宏。
文铭举很清楚自己这么做的下场会是什么,基本上是自掘了在兵部混下去的可能,只能在事后卸任兵部右侍郎一职改去别的地方。不过文铭举没得选,他是皇帝夹袋里的人,让他去死都不能退缩,何况如今这点“小场面”。
不过当文铭举拿到玄清卫最新递上来的协查文书的时候还是难免心里一颤。
“调阅风啸营相关的所有案牍,以及徐宏的个人案牍......这......这就查到徐宏身上来了?!”文铭举感觉事态远比他想象的来得更猛。
“大人,玄清卫的人还在外面候着,你看是不是让他们先回去等消息?”副官低垂着头进来禀报。
“不用,你拿我手令,带玄清卫的人去案牍库拿东西。记住,尽全力配合他们。明白吗?”
“属下明白。”
做都做了,还有什么顾及?站队就站彻底。皇帝都亲自下场帮玄清卫争取了一天多的时间,他现在拿着兵部大权必须要全力帮忙。甚至他也希望玄清卫能查处要紧的东西来,否则他以后怕是不好下台,被皇帝藏起来的可能性大于改地方继续外放的可能性。
门外,候着的人就是王俭,他亲自跑了这一趟。因为这次要查的东西涉及到了从三品大员和军伍的编制案牍,已经属于靖旧朝的绝密内容了,就算是兵部全力配合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给玄清卫拓印副本,要看的话只能在兵部查阅而不能带走。
等不多时,那名右侍郎的副官便从公廨房里出来,然后冷着脸让王俭跟上,说是文大人已经同意了。
王俭也板着脸面无表情,他从走进兵部衙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周围无处不在的针刺一般的注视,似乎这里的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敌意,就连领路的这名副官同样没给过他半点好脸色。估计要不是右侍郎文大人在支持,王俭连兵部大门都进不来吧?
“腰牌、批文、查阅内容,全部填好之后交给我,然后去那边等。”案牍房的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还是副官插了一句:“文大人的意思是给他们优先,事急从权。”
“事急从权?来这里查东西的都急。等着。”
王俭心道要遭,这一等怕是就得大半天吧?他可等不起。于是连忙恳求副官他想见一见右侍郎,想要再以文铭举来压这案牍库的刁难。
副官不愿,可也不能拒绝,因为他清楚自家右侍郎站的是哪一边。不过最后也没有到这个地步,副官小声的和案牍库的人说了几句之后王俭还是得到了优先权。只不过王俭听到了不少骂骂咧咧的细碎话。
骂吧骂吧,反老子现在没心思跟你们掰扯,任务要紧。
跟着进了案牍房的查阅间,然后等了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才有人抱着厚厚的一叠案牍文书走进来,放在桌上又交代了王俭几句之后也没有出去,而是束手站在一边,明摆着就是要监视王俭,防着他私自拓印。
王俭不清楚这是不是正常规矩,也没问,拿到案牍之后立刻就翻开来看。
首先是风啸营的案牍。王俭飞快的查阅同时脑子里也在死记,并且查到重点讯息会拿出千里音符给传回去。这不是拓印,边上守着的那人也没有开腔。
远在封日城的“小鬼、鬼门、判官”三部即时根据王俭传回来的东西开始分析和整理,同时沈浩那边也能持续的得到同样的消息。
按照案牍上的记载,风啸营是靖旧前元历八十七年成立的。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和普通的混编营一样按照当时的编制叫“靖西军木相,甲字阵,三五混编营”,属于靖西军里当时极其普通的一个编制。
后来靖旧前元历八十八年春,二月二,南面战火全面燃起,这支混编营作为增援随着靖西军进驻亥下,并在亥下进行适应训练同时进入战时规划。而当时指挥靖西军增援过去所部的主帅就是徐宏。
第427章
嫡系
靖旧前元历八十八年的时候徐宏官居从四品,为骁将,统领一军,共三十六营,三万六千人。
而徐宏所统领的这一军便是靖西军里五相中的“木相”。而后来的风啸营就在其中。
根据王俭的翻阅,风啸营正式确立这个名字是在靖旧前元历八十九年冬,被时任骁将的徐宏亲自封的号。
按照靖旧朝的惯例,一个军伍编制想要有独特的番号除非特殊情况才有可能,比如说在重大战役中取得了重要的战功。或者有罕见的事迹值得被宣扬成为榜样。而当时叫“三五混编营”的风啸营就属于后者。
以一营之力在失去主力掩护的情况下生生和蛮族三个千人队轮番酣战三日,损员超过三成却将敌人逼迫后退三十里不敢上前。后来战史中对风啸营记载:该营多以游骑为主,擅长骑射,来去如风,于弓箭射程内反复戏耍敌人、歼灭敌人,以至敌人闻风丧胆不敢靠近。故得“风啸”之美誉。
因为当时骑兵作战时蛮族的狼骑具有极强的冲击和扑杀能力,座狼的攻击能力也让人族的骑兵应付起来非常棘手,与之对战输多胜少,时间一长对士气是很大的打击。
而风啸营的事迹和战法具有很强的鼓舞和借鉴作用,也让人族骑兵明白利用战马的耐力优势拉开距离再以骑射歼敌就能很好的磨死短兵相接里很难对付的狼族骑兵,所以被徐宏立为宣扬典型,并逐渐成为徐宏手里的一个尖刀营。
再往后,战争进入到后期,蛮族已经显出颓势,从拙火关外后撤。
当时的南面军事总管就是如今的兵部尚书杨延嗣。而“军事总管”这个职务也是当年初设的,杨延嗣以柱国将军的身份任的第一任总管。
当时见蛮族后撤,杨延嗣抓住战机,令靖西军和边军共计八万人出拙火关追击,并在路上劫了蛮族大量辎重,造成蛮族后撤出现乱象,最后再反复袭扰之下成了溃败姿态。之后于红山沟困住蛮族之王雷暴,并战而胜之且枭其首。
风啸营在围攻红山沟的战役里表现突出,断掉蛮王后路的很大功劳都要算在他们头上。
可以说在上次大战的诸多英雄事迹里,风啸营绝对是很亮眼的一个。
最后清扫蛮族余部也是有靖西军的“木相”负责,也就是徐宏所部。而到那时已经是靖旧前元历九十一年了,风啸营也成为了徐宏手里最精锐的机动力量。其中人员经过多次的增补和抽调之后里面全是徐宏麾下的中低层骨干,可谓嫡系中的嫡系。
王俭继续翻看徐宏的个人案牍,上面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不过这徐宏的升迁也极其顺畅,基本上就是到修为到点就往上爬一级,中间总能有事情让他捞功劳。升得很稳,资历也很足,更有四十年前的那场大战打底让他在战后又担任了边军主事官、靖西军都督、兵部右侍郎,最后到现在的兵部左侍郎。
甚至王俭大胆推测,一旦杨延嗣卸任兵部尚书,补其职位的肯定就是这个徐宏。不论是修为还是资历,放眼整个军伍徐宏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二把交椅。
如此问题就有意思了。
如今根据徐宏和风啸营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将风啸营看成是徐宏产出班底的温床?因为沈浩在风啸营的案牍里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如今充斥了四大方面军,很多都已经是各地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了。
如此看来,风啸营里出来的人绝对和徐宏脱不了干系,包括这次那十个已经被缉拿的军伍战将。
可这也只是将徐宏涉案的嫌疑拔高了数倍,但却离“实证”相去甚远,想要以此为由拿下徐宏根本不可能。
王俭心里有些着急。原本以为可以从这边捋出新的线索来可发现想得还是简单了。
心里的急躁也反应到了王俭的手上,让他翻动案牍的动作略显粗暴,加上案牍的纸张特质较厚,翻起来哗哗声很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