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770


这绝对不可能是庞斑的意思,只能是皇帝的意思。要的不单单是叶澜笙的脑袋,还要叶澜笙按照他的意思被定罪。
这在沈浩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但或许这就是皇帝的怪癖,就算要谁死都要死在他的想法之内。
当然那,这里面或许还有沈浩暂时没有想到用意也说不定。
所以真要算起来的话叶澜笙的这个案子看似是少有的大案要案,可实际上其侦办难度并不高,根本算不上什么疑难案子。
不过不能光把眼光停留在表面。之前庞斑就提点过沈浩,说他眼界太小,他也自己多加注意,遇事多往远处看。
叶澜笙这边一倒台,可不是小事,说是朝野震动都不过分。甚至比起之前兵部尚书杨延嗣被擒杀都要惹人惊惶。
毕竟当初杨延嗣被杀是有先帝长时间冷却作为铺垫,让杨延嗣在朝中的影响力衰减。同时又恰逢南面大战,以及军伍里的一系列窝案,让军中的大佬们人人自危担心被拉出来当鸡杀。注意力多方分散之后也就把杨延嗣的死所带来的的影响消减到了最低。但即便如此,事后受到杨延嗣牵连的人也不少,以沈浩后来听说的数字,被株连的人不下千人。
在先帝的多方铺垫以及南面战事分走大部分注意力的情况下杨延嗣的死都尚且牵扯如此多人,如今的叶澜笙又将如何收场?
杨延嗣当初是武职之首,而叶澜笙何尝不是文官之首?
而且比起常年羸弱的军伍一系,文官们可是呼风唤雨了几十年,若是再拉长时间线往后看,靖旧朝的历史中大多数的时间里庙堂和各地都是文强武弱。就算军伍对外打仗连战连胜,可毕竟战争的时间太短,和平时时期那就是文官们的天下。
关系网和势力的强弱也有直接的关系。文官们强势,各方面的人脉自然就更倾向于文官一系,因为就算军伍起势也持续不久,倒不如一直跟着文官集团的脚步走,总有好处赚的。
在曹国邦主笔的“三十七罪书”里“结党私营”这可是排名第三的大罪,仅次于“欺君罔上”和“资敌卖国”。
而“结党私营”这四个字看起来似乎意思直白易懂,但其中的牵扯绝对要比“欺君罔上”和“资敌卖国”来的复杂得多。
怎么定义哪些是正常往来,哪些是“结党私营”?这里面有标准吗?怎么拿实证坐实?
或许是因为“结党私营”这四个字内涵太深,覆盖太广,就连曹国邦也没有在“三十七罪书”里进行具体阐述,只是笼统的用了“朝中魑魅魍魉攀附其上结党者众,相互勾连私营私欲,将国法礼法弃之不顾,肆意践踏律法尊严破坏国之根本,其罪当诛!”来给这一项罪名做说明,单单看起来就很空,甚至有种很虚的感觉。
或许曹国邦也是想给自己留点余地,或许是皇帝刻意要模糊这个“结党私营”的细节。这是要沈浩自行发挥还是要他隔着十万八千里的揣摩上意?
第952章
琢磨
以前当小旗官的时候沈浩大不了就是琢磨琢磨自己当时的上峰陈天问,其余的心思放在具体的案子上就行了。混日子混得风生水起,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可以小富即安,若不是黑兽纹身出现,他以后可能就在黎城买几块地最后结婚生子终老乡野而已。
如今官越当越大,权力越担越重,心也跟着越来越累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沈浩也习惯了如今的生活,习惯了和上下的人打交道时心里琢磨对方。
一句话,一篇文书,甚至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眼神,其实只要你用心去琢磨总能挤出来一些有用的讯息来作为自己的判断参考。
当然也有看走眼或者想错的时候,那样的话就要想办法补救,而且有时候会很尴尬。但对于沈浩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多。大部分的时候他还是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突破口。
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沈浩自己的“天赋”。
这次也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叶澜笙的案子是一个“并不困难”的案子,只需要按照右相曹国邦写的“三十七罪书”一样一样落实下去就可以了,但这事里的暗礁和深坑却是多的超乎想象。
虽然身为玄清卫又是黑旗营,沈浩是不怕得罪人的,也有得罪人的自觉,但如果真把叶澜笙相关有过来往的人或者所有曾向叶澜笙主动或被动靠拢过的人都算到“结党私营”的范围里,那沈浩就算这次因为皇帝下放大权安然无事,以后也绝对举步维艰,一个不慎就会被无数人跳出来落井下石踩进绝境。
所以这个“结党私营”当中没付诸于文字的门道最是考验一个人的本事和脑子。当然沈浩也不是真就没有人提点。只不过提点得极其隐蔽,需要他自悟而已。
如果悟不到?那就活该遭殃,没人会同情。
这个提点沈浩的人就是指挥使庞斑。
之前庞斑对沈浩说过,说“大变故”一起,那么沈浩就可以开始正式开始对玄清卫内部进行整肃,并且可以“无底线”的展开,而且不会被外界掣肘。
如今再回过头去看庞斑当初的这些话,结合“结党私营”这个烫手山芋,一下就两边结合了起来。
换句话说,谁要是敢跳出来干扰玄清卫内部整肃或者使袢子,那谁就属于和罪囚叶澜笙“结党私营”的范畴。那些敢跳出来为难玄清卫的可不是普通人,真要寻“证据”还不简单?这些绝对不可能会放过堂堂左相不走动的,哪怕一份书信,都是“铁证”,夷你三族就问你怕不怕?
这需要这么简简单单的立起来几个娃样子,保证就算玄清卫内部杀得人头滚滚,满朝文武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如此一来就很好的将“结党私营”的选择做了一个很大幅度了缩减,也让周围想要伺机而动的人掂量掂量,让他们明白如今大权在握的沈浩有力量隔绝外界的所有干扰。
当然,也不能把“结党私营”的人头份子全算在那些捣乱的人身上,一些主要的人物还是要按照曹国邦那份“三十七罪书”上的暗示来的,这没得商量,不然沈浩这案子就算办砸了。
什么暗示?
只要翻开“三十七罪书”就会看到首页上的七个名字,说明这东西是由右相曹国邦主笔,另外六部的主要人物具名,联名写出来的。里面的内容虽然没有分清楚哪里是谁写的,但肯定里面这数万字都由这七人沾手。
但是就是这七个人却藏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
兵部尚书文铭举和户部尚书白常卿都在这“三十七罪书”上作为具名人,而另外四部的具名人全是各部的右侍郎。
六部的官位从大排序应该是“尚书”然后是“左侍郎”接着才是“右侍郎”。
而“三十七罪书”的具名人显然就是将礼部、工部、吏部、刑部四部的尚书和左侍郎全部排出在外。
这种暗示实际上已经很明显了,只要稍微有些官场常识的人看到之后都会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很明显,皇帝的意思就是收拾叶澜笙的时候需要将这四部的尚书和左侍郎都装进去,所以在皇帝的眼里这些人就是叶澜笙的拥趸,非杀不可。
天色一亮,叶府的情况里面立马引起了不少人的惊骇和紧张,最先跑来质询的就是皇城地方衙门的主事官,然后还有皇城城防军的人,之后还有不少自诩有面子的官人过来询问,有些趾高气昂,有些旁敲侧击,还有些就顿足远观没有轻易靠近。
而后当天上午,“左相叶澜笙的府邸被黑旗营封锁,府中之人不知所踪,疑是已被黑旗营拿下牢狱”的消息就像飓风一样飞快的在整个靖旧朝体制内传遍了。
无数双眼睛一下就聚焦在了皇城,也聚焦在了玄清卫身上。
但沈浩并不在乎这些,他有心理准备,也有应对的手段。
沈浩对王一明的要求是:“任何敢于冲卡、潜入或通过别的非允许的方式进入封锁区域的,以及朝我办案军卒动手动脚甚至出口威胁、贿赂获取案情的,全部抓起来,反抗者就地格杀。另外暗中打招呼、贿赂了解案情的叫人记下来。
还有,再三警告手下弟兄,这件案子办完每个人都有重赏,那是很大一笔好处,让他们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若是不听命令乱说乱拿,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属下明白,一定不会出任何纰漏!”王一明晓得这其中的好歹,躬身行礼之后就连忙下去准备。
玄清卫的腰板硬不硬的起来就要看上面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和玄清卫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玄清卫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凶神恶煞,但在靖旧朝高层的眼里并非那么可怕的原因。因为那些人明白,玄清卫再嚣张,没有高层命令也不敢随意动他们。这里的“玄清卫高层”指的只有“庞斑”。再往上就是皇帝了。
如今不论是庞斑还是皇帝都站在了黑旗营的身后,谁凑上来咋呼就该谁倒霉。
第953章
了解
王一明这边刚走,王俭就跟着来了。
“王俭参见大人。”
王俭来的比较晚,但并不意味着他才得到消息。实际上沈浩昨晚刚从指挥使衙门出来他就用千里音符通知了王俭,王俭当夜就到了皇城,只不过一直在和皇城里的密探进行紧急部署,所以之前不方面露面。
和王一明一样,王俭也同样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手里的黑水这次肯定将是侦办中极重要的一环。
“嗯,人手都布置下去了?”
“是的大人,按照您的吩咐,皇城内所有从四品及以上官人的府邸都加派了人手,保证不会遗漏任何消息。”
皇城这边一直都是黑水倾斜人力物力最多的一个地方,其次就是枉死城,最近经过两轮的人手招募之后才开始在其余地方全方位的加强情报触角的建设。
这次王俭到皇城之后立即就把这边的几个密探头目紧急召集到了一起,将沈浩的命令布置了下去。甚至连无常部也跟着过来了十余精锐以防万一。
“目前最主要的是刑部、礼部、工部、礼部这四部的尚书和左侍郎,他们的行踪,最近的出访和到访,家中人员的走动,传送法阵的使用频率,我需要你们尽快将这些立一个卷宗出来详细记录。
叶澜笙这边我已经让王一明去找案牍了,接下来会对叶澜笙的血亲关系做一个详细的图谱出来,这样他身后都有些什么脉络到时候就清楚了。这东西你自己去找王一明让他抄录一份给你带回去,让黑水的人根据图谱做些分析也好有备无患。”
沈浩总是觉得叶澜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坑,他不知道这案子查到后面会是什么情况,只能尽可能的让自己多一些准备。
王俭躬身领命,然后见沈浩挥手屏退便行礼之后匆匆离去,他去找王一明要东西去了。
之后整整一天,沈浩都在叶府中坐镇。搜出来的东西需要专门懂行的过来进行鉴别和估计,找来的人是皇城一家拍卖会的几个老师傅,一样一样的商量着估算出一个价格,然后再由黑旗营的军卒一个个标注清楚写在账本上。
这些活计沈浩用不着关注,他在意的是那些从叶家书房和密室里搜出来的文书和案牍,以及大量的铜条和千里音符存根。这些东西上的内容才是真正撩动人心的玩意儿。
这些文书案牍还有铜条被军卒从密室搜出来之后全部被沈浩要求集中在叶府的堂屋里,然后由八名校令一份一份的分门别类的放好。而分拣的依据是按照衙门类别来的。比如说地方衙门的就归到一起;六部的就各自归到一个类别;军伍的、牙行的等等都以此类推。
沈浩很意外的是叶澜笙这个文官之首,怎么还有这么多和军伍的文书、信件?里面的内容也是让沈浩大开眼界。
军伍看起来似乎还算团结,对文官们常年的打压也显得很有韧性,虽然处在下风,但也不算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可谁能想到军中这么多人都在和叶澜笙眉来眼去,明面上咒骂着文官们不当人,可暗地里又在向叶澜笙各种通风报信,一副“自己人”的样子。
不单单有卫戍的人,四大方面军和边军里这样骑墙派同样不少,而且都是些官职不小的军中将领,许多都是沈浩听说过的名字。
如此一来,沈浩也就对多年来军伍长期被文官们打压得抬不起头就不再见怪了。
当然那,在这些信件和案牍里也少不了玄清卫的那一份。只不过玄清卫到底属于皇帝亲兵,地位不一般,而且庞斑的管理向来蛮横,三心二意的人爬不上来。所以这些信件和案牍多半都是各地千户所的官职,没有属于镇抚使一级的人物。这也好歹让沈浩松了一口气。不然这事儿又得多不少变数。
直到午时过后叶府的第一次搜查才算完成。后面会将现阶段搜出来的东西全部带回黑旗营在指挥使衙门的临时驻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这些将作为案件的初始卷宗放在黑旗营内,作为之后的正式案件卷宗的基础。
申初时,沈浩离开了叶府,亲自带着五十名黑旗营精锐,以及一百余禁军士兵一路押运着这些搜刮出来的二十余车文玩奇珍和文书案牍资料返回了指挥使衙门。到了指挥使衙门之后就算是彻底安全了。
运回来的东西开始进入正式的整理和归卷,这些沈浩都让王一明亲自盯着,东西不能少或者损毁,也不能遗漏或者错误。至于那些财物的价格方面,这一次沈浩同样极其谨慎,拍卖行的人估价是多少他就填多少,不增不减,而且还给每一样财物都编了号,力求做到一件不少。
这些东西虽然好东西很多,有一些海货就算沈浩见了都眼红的。可是不能拿,不然麻烦上身可就甩不掉了。虽然下面的人都是沈浩信得过的,可财帛动人心,还是让王一明亲自盯着以防万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