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770


拔出萝卜带出泥,往下看留下的不只是一个烂摊子还有一个个坑。这些坑原本可都是被人占着的。
言下之意,姜成是在提醒沈浩早做准备,针对的就是这些挖走秦家之后在靖北地界上留下来的位置。
秦牧的靖北镇抚使的位置沈浩就不用去惦记了,那不是他该去考虑的时候,而且极容易犯忌讳惹到庞斑不满。
但秦牧之下,那就有活动的余地了。
这种事情说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但要说心潮澎湃倒也不至于。甚至还有几分忐忑。沈浩在此之前可没有过这种把手伸长给自己布置关系势力的经历。
端起茶杯,思绪经过昨夜未眠的缓释,如今也算是稳定了下来。也想到了另一个方面。比如说他手里的人手真的足够支撑他去“准备抢位置”吗?
满打满算沈浩如今人手也就以前在靖西千户所时一路跟随他的那一批。除了几个修为受限被他留在黎城当做看家的之外,其余的都被他弄到了黑旗营来,且每一个都身居要职。
一旦离开靖西黑旗营,沈浩在其它地区的人手还都处于初创阶段,谈心腹都够呛更谈不上多少“自己人”了。
所以即便沈浩下了心要去早做准备好趁秦家被挖的时机先一步让人把坑占了,他也拿不出那么多人。甚至是没几个人。
“还是老师想得更深一些。”沈浩喝了一口茶,放下之后心里不禁感慨。绕来绕去,最后还是绕回了姜成身上。
沈浩没有人,姜成手里有啊!靖西这地界姜成经营了多少年?靖西三地,哪里不是他的人在把持?而且军伍里大票的人可以投靠过来。
你没有人,我这里有。我们都是自己人,你自己考虑,不勉强。
这或许就是姜成想要给沈浩传递的意思。
也是第一次,沈浩认识到因为他自己的位置变化,他身边的各方关系开始了直接且明显的变化。
姜成对于沈浩来说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知遇之恩”加“领路人”,甚至一路走来姜成对他的器重和维护都是没办法挑刺的。也是沈浩心甘情愿对其以礼相待言必称师的一个人。
以前总是从姜成那里寻求帮助,甚至是寻求庇护和支持,如今沈浩也是从四品大员,更是手拿黑旗营的实权人物。比起姜成来至少在权力层面上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欠缺的只是人脉的积累而已。甚至论起潜力和前途,沈浩远超已经到顶的姜成。
如今沈浩翅膀硬了,姜成反过来也就不再需要给沈浩提供庇护,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关系方式:合作。
沈浩很清楚这不是姜成在求他帮忙,因为好处不只是姜成能享受到,他也一样能受惠的。这是一种合作。
或许沈浩也可以把这一次作为一个势力的壮大开端?
沈浩自认自己也是属于姜成这条船上的人。即便如今他也有了自己的一股势力,但根子上还是在靖西,也在姜成身上,这是绕不开的。如今姜成暗示要借沈浩的手扩张势力,并且也把沈浩算在里面的,这能不能看做是姜成的一次尝试?尝试把沈浩和他自己的势力在名义和事实上的一次整合?
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沈浩其实也没那么难以决定。他对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并不反感,也乐见其成。但其中的分寸却需要小心谨慎才行。
比如说沈浩并不想在秦家倒台之后去占什么关键的职位。他希望安插进玄清卫的是黑旗营的眼睛,而不是过去当手脚和头脑。
一个绕不开但又不那么重要的职位才是沈浩第一时间希望留存下来的。至于那些油水足权力大的位置给姜成也可以,让庞斑下派就任也无所谓。
不过这些事情的的确确需要早做准备的。
想到这里,沈浩将王一明叫了进来。
“你列一份名单给我,修为在聚神境初中境界,头脑灵活沉得住气,同时底子清楚足够忠心的。年龄不限。这件事不要声张,尽快弄好。”
王一明应是,心里难免有些猜测,但却没有开口问。转身去办了。
沈浩这边开始准备,但并没有给姜成去信。这种事情他只会到时候找合适的机会当面与姜成说,而不会走信或者用千里音符留个底下来。因为这件事性质很不一样。
正当沈浩将昨夜酒席上姜成给他的提点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外面通传说王俭找了过来。
进来之后,王俭当先第一句话就是:“大人,属下特来请罪!还请大人责罚!”
第1170章
确凿
王俭一进来便双膝跪地头杵地,言语请罪。
这可不是演戏,而是王俭真的被吓到了。
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沈大人的千里音符,说靖北那边负责秦家盯梢和暗查方面的密探暴露了,然他立即调换并调整方式和手段。
虽然千里音符上没有任何过激或责难的言语,但王俭明白密探暴露身份且他们自己尚且一无所知,这将是多大的一个纰漏,是会导致整个行动彻底胎死腹中的严重问题。
一边吓得一身冷汗,一边连夜抽走了所有北面的密探,重新规划和布置。在不影响任务的前提下将密探藏到更深的位置。同时梳理密探之间的联系,该斩断的立即斩断。并且王俭对四部都下了自查自省的要求,而且这件事直接记在了四部所有人的履历上,视为一个污点。
自己内部的事情安排了下去,王俭也不敢再耽搁,立马就跑到沈浩这边来请罪了。
沈浩摆了摆手,让王俭起来,说:“这次发现你们黑水纰漏的是姜成大人手下的密探。巧合回了一趟老家就看破了黑水安排在那边的人手。具体情况你自己去找姜大人了解。这次黑水的问题必须要一次性彻底解决,不然下一次可就没这好运气了。”
问责倒是没必要。毕竟这次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整顿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要保证同样的问题不再出现。
王俭自然是连连应是,心里也到此时才松了口气,明白沈大人这次是给了机会,但同样也意味着若是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新老账一起算,下场堪忧。
“还有什么事情吗?”沈浩没有继续黑水自身纰漏的话题。既然王俭过来了一趟也要问一下最近一揽子事情的进展。
“大人,您之前让查的吕家的远房亲戚的事情有些眉目了。”
“哦?说说看。”沈浩靠在椅背上,示意王俭继续。
王俭接着说:“大人,一如您所料,吕家的那些远房亲戚的确藏了猫腻。我们最开始查了吕家上五代的亲属关系,然后用地方衙门的名册作为脉络去查找,很快就查了一遍,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可按照您的提醒,我们没有偏信地方衙门的名册,而是用您的建议采取了第二轮的走访。结果发现吕家在早年间还有两支远房是因为灾荒分了出去的。算起辈分来那两家应该是吕梁的爷爷那一辈出去的。但这两支却在吕家于地方衙门的名册上完全找不到脉络,要么是很早就被遗漏掉了所以缺少记载,要么就是被人故意抹去。不过如此一来却是也证明如您所料,地方衙门的名册不可信。
之后我们寻找到了那两支吕家早年间就分出去的旁支。一个在靖南,一个就在我们靖西。
初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可继续走访和暗查之后就另有发现,这两支吕家旁支虽然如今看起来都过得不错,在当地也算小有田产,属于富户,甚至家中一些子弟还入了官学。但在五六年前,这两支吕家旁系的日子和现在却是天壤之别,说是穷困艰辛也不过分。
单从时间上看的话这两支吕家的旁支的生活改善和吕梁的仕途崛起是可以关联上的。我们排查过这他们的营生门路,虽然藏得很隐蔽,可的的确确找到了不少很突兀的帮扶和照顾,初步断定是来自吕梁相关的势力在给予便利和帮扶,这才让这两支吕家旁系过得好起来。
不过从我们暗访得到的情况来看,这两支在地方衙门的名册上和吕家毫无联系的旁支的的确确没有对外宣称过自己和吕梁有亲戚关系,也是有意在隐藏身份......”
五六年前就开始了?
沈浩听到这里有些皱眉。他本来想法是吕梁和秦家的联系应该是在秦家和吕家搭上姻亲关系之后才开始的。而后吕梁才会在家族底蕴上去做文章从而倒向秦家手里拿捏着的丹药资源。
可如今看起来吕梁的布置应该是早于他搭上秦家这条线的。是提前在给家族留的后路?这倒是有这种可能。
王俭继续往下说:“年轻后辈子弟方面也有奇怪的地方。在当地衙门的名册上,这两家吕家旁支各有十五岁以下的后辈十三和十一名。但暗访中我们发现这两个数字都有漏报。初步查实的其实应该是十五人和十七人。”
沈浩打断道:“人数上是怎么确定的?”
“回大人的话,是稳婆。我们找到了当地所有的稳婆进行暗访,旁敲侧击的问到了最近十几年来这两家新生的子弟数量,而且拿到了稳婆的账本,上面有清楚的记载。”
稳婆一般是衙门在管。但管理上很松散。一般只是维持自己辖区里的稳婆数量,以及接生的存活数量,其余的就不太管了。这也就跳出了地方衙门的遮掩范围,拿到的情报讯息可信度就很高了。
“找到人了没有?”
“找到了的。那些不在衙门名册上的两家子弟如今其实都在各家的庄子里,只不过出来走动得不多。而且,如您所料身上都有修为波动。不过因为不敢打草惊蛇,所以对对方修为的试探也只是远远的感应,没办法抵近,也不能确定这些被两家刻意藏起来的弟子是不是属于伪邪门修士的法力波动。需要后续跟进。
不过到此也已经证明的大人您的猜测。您看是不是让密探再往前进一步?”
最后一句王俭也是说得小心翼翼,因为目前看起来吕梁这位朝堂上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在背地里确实小动作不断,而且目前看起来极有可能和秦家牵扯不清,且惹上了邪门修士这滩脏水。只要可以抵近观察,能够确认那两家藏起来的几个弟子身上的真气波动属于伪邪门修士的话那就可以板上钉钉了。
不过吕梁的身份太敏感了,牵扯极大,沈浩都不敢轻易决定,不得不再三小心谨慎。沉默了好一会儿,沈浩才开口道:“别轻举妄动,保持远距离盯着他们就行,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可以近距离接触!明白吗?”
王俭也不敢有异议,连忙应是。
“另外,秦家那边的卷宗可以开始收尾了,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专门的抓捕预案,一旦命令到了你要保证不会走漏一人。”
“属下明白!”
第1171章
心理
沈浩何尝不清楚动吕梁的时机已经到了,可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动叶澜笙的时候很不一样。
此时的靖旧朝外部平稳,内部向荣,一片大好。而且新皇登基也才没多久,各方面其实都还在处于细微调整的阶段。任何的动荡都可能带来变数。
说到底就是如今的局势很敏感。
如果光是针对玄清卫倒还罢了。就算是动如秦牧这样的玄清卫高层也不算什么,因为玄清卫是皇帝私军,并不在靖旧朝普遍的官员体制之内,动静再大也不会掀起太多的波澜。即便是对地方衙门会有波及也不至于伤筋动骨,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吕梁却不一样。
朝野上下此时已经明里暗里都把吕梁作为下一任左相的人选看待了。而如今刚上位的左相曹国邦只是一个过渡,帮吕梁占位的罢了。
不论从履历还是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吕梁都是当仁不让的国朝第一。
在这种风向下,文官集团也在逐渐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慢慢的朝着吕梁的身边靠近,逐渐形成新的集团趋势。这是国朝内部稳定的必经阶段,尤为重要。
如此情况下,动吕梁,就是在打破国朝经历上次大战以及新皇登基之后好不容易形成的平静局面。
很难猜测这会让皇帝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