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955


在他的理念之中,墨家一直都是大公无私的,舍小家为大家,墨顿的行为和墨家理念背道而驰。
“活鱼秘技、人工孵化技术,粮食增产之法,抗旱之法,难道我没有公开么?天下有多少百姓为之受益,那你可知你公开的这些秘技最终受益的可是谁?是那些作坊主身后的达官贵人!”墨顿质问道。
田侔丝毫不为之所动道:“这些老夫自然知道,而且老夫看得分明,短短半年时间,各个物件价格大降,无数百姓为之受益,也许会有一些人获利,也是分润的你墨家村的暴利。”
随着墨技的传播,各大作坊纷纷推出相仿的产品,在剧烈竞争之下,几乎打价格战是唯一的方法了。
墨顿反驳道:“你只看到墨家村的暴利,何尝看到墨家村为了研制墨技所耗费的本钱,更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暴利支撑,墨家村如何继续研制墨技,失去了墨技的优势,我墨家的未来又在哪里?”
田侔固执道:“失去了墨家的理念,就是在发展壮大又有何用,而且我墨家奉行节用之法,老夫到长安城之后,第一时间踏遍了整个墨家村,村民住着高大崭新的砖房,穿着绫罗绸缎,出入乘坐马车,如此行径谈何行墨子之法。”田侔拍着自己的身上的粗布麻衣傲然道。
墨家因为主张节用,且墨者多穿粗布麻衣,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不做多余的享受,在田侔看来墨家村已经开始贪图享乐变质了,丧失了墨家的本质,这才决定毫不迟疑的毁掉墨家村。
墨顿高声道:“难道我墨家就注定贫苦潦倒,注定为他人做嫁衣,墨家子弟即不能像儒法两家一般进入官场,享受荣华富贵;也不像佛道两家追求往生,连凭借自己的手艺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就做不到,那谁还想着加入墨家,到时候我墨家恐怕只有消亡一图。”
墨顿一席话可以说说出了不少墨家子弟的心里话,他们过够了贫困潦倒的生活,好不容易让墨家村有了起色,谁又愿意回到从前的日子。
“古之人杨朱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如今公开秘技墨家村不过损失一毫而已,则天下得利,如果墨家村连这都做不到,谈何墨家之道。”田侔坚定的说道。
杨朱乃是道家之人,推行利己之一,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朱之学和墨家之学乃是对立学说矛盾重重。
“既然如此,你相夫氏一脉为何不将自家的墨技公开而利天下?”墨顿嘴角冷笑道。
田侔顿时语塞。
“因为相夫氏一脉根本没有利天下的墨技!所以你才站着说话不腰疼。”墨顿讥讽道。
田侔勃然大怒道:“小子狂妄,胆敢其辱我相夫氏一脉。”
墨顿摇头冷笑道:“如今我墨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不变则亡,既然你相夫氏一脉出山,小子倒想看看你相夫氏一脉弘扬墨家的高招。”
“那我等就拭目以待。”田侔愤然而起,双方不欢而散。
看着田侔离开的身影,福伯顿时扼腕叹息道:“相夫氏一脉好不容易现世,少爷何必故意激将于他。”
在福伯看来,如果墨顿好言相劝,也许田侔未尝不能入墨家村一脉。两脉合并,岂不是声势更大。
墨顿摇头道:“如今墨家突然崛起,恐怕有些人一定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墨家,一个分裂的墨家会让所有人都放心,而且相夫氏一脉和我等理念不同,如果强行合并,恐怕也是麻烦重重。”
“相夫氏一脉又如何知道少爷的苦心,损墨家村而富天下!这是少爷早就定好的计划。”福伯感叹道。
墨顿一扫之前的激愤,轻笑一声道:“有相夫氏一脉散播墨技,其效果要比我等故意散播效果更好,花费了偌大的心血,投入全部身家而办起来的作坊,岂能轻易的就这么放手,偷了我们的墨技,那就是上了我们的贼船,想下都下不来。”
自己千辛万苦弄来的墨技怎能不视为绝世珍宝,再加上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又岂能轻易放弃,更别说还有赚钱动力在,受制于交通运输的限制,如今的大唐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空白,这些人只要不自己作死,赚钱是肯定的,一旦尝到了利润的滋味,又岂会轻易放弃。
一旦使用墨技的作坊在大唐遍地开花,那就是墨家崛起之刻。
第六百二十章
一超多强
回到长安城之后,墨顿刚享受几天悠闲的时光,就接到了大朝会的通知。
西征早已经结束了,按理说朝廷早就应该论功行赏,然而由于山东水灾,朝廷财政紧张,纵然有墨顿从吐谷浑弄来大量的财富,也是堪堪够用,如今秋税也都已经收缴上来,朝堂的财政渐渐宽裕,这才有了此次的论功行赏。
跟随众臣再次来到太极殿,墨顿在一众儒生复杂的眼神中,自觉的走到了武将队伍的末尾。
“此次西征,我大唐大获全胜,诸位爱卿辛苦了!”李世民出现在龙椅上,看到满朝众臣,不由意气风发道。
“陛下过奖了,为国征战,实乃我武将的责任。”李靖带头郑重道。
长孙无忌也是一脸笑意道:“击败吐谷浑之后,我大唐威震西域,丝绸之路再无阻碍,一路畅通,陛下天可汗之名定然名扬四海。”
“恭喜陛下!”群臣齐声道。
击败吐谷浑之后,大唐的名声更胜一筹,此乃大唐共同的荣耀,百官自然也是有荣于焉。
李世民点了点头,突然脸色沉重道:“此次西征,其首功当数无数阵亡牺牲之将士,若无这些将士为国牺牲,我大唐何来如此大胜。”
百官也是沉重的点了点头,大唐固然大获全胜,但是也是损失惨重,整个战争下来,战死的士兵近万人,而且这还是有医家全力以赴治疗的结果,否则这个数目恐怕还要翻上一倍不止。”
“戴爱卿,阵亡将士的抚恤可曾发放!”李世民郑重道。
戴胄点了点头道:“回陛下,微臣早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按照最高规格的标准发放。”
李世民点了点头,郑重道:“要确保这些抚恤,一分不少的发到这些牺牲将士的家中。”
“是!”戴胄正色道。
“臣替牺牲将士,叩谢陛下的恩情。”李靖郑重道。
这些士兵毕竟是跟随他而战死沙场,如今得到了赏赐,毕竟有了些补偿,这让他心中稍微好受一点。
墨顿听到抚恤的金额,心中一叹,这些金额看似很多,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心中一动,出列道:“启禀陛下,这些牺牲的将士大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哪怕是一时的抚恤恐怕也难以支撑多久,假以时日,家中定然困难重重。”
李世民也是凝重的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失去男子的家庭,只留下孤儿寡母,其日子恐怕将会十分艰难。
“以微臣看,不若将由朝廷出面为这些战死的将士颁发烈士家属称号,一来为这些英魂正名,让其荣耀乡里,同时让所属的县乡对其多加照顾,同等条件下,对军属优先,如此一来,所费不多,亦能让将士为国安心尽忠,烈士家属亦能得到妥善安置。”
墨顿说完,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靖也是连连点头道:“墨祭酒此言大善,此计一出,我大唐将士,定然会陛下忠心耿耿。”
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首,也点头道:“忠烈之后,其忠心天地可鉴,陛下优待烈士家属,十八年后,烈士之后定然再会对陛下尽忠报国。”
李世民闻言顿时心中大悦,此方花费不多,却是让将士归心,又为朝廷培养一批忠心之士,简直是上上之策。
墨顿见状闻言道:“此事我墨家村以身作则,日后我墨家村招工,烈士家属优先,定不会让烈士家属受到委屈。”
孔颖达闻言,不由眉头一竖,不甘示弱的出列道:“日后朝廷的官学招生,同等条件下,烈士家属优先。”
听到儒家和墨家相争,李世民这一回不怒反喜哈哈一笑道:“诸位爱卿有心了,有诸位爱卿一心为国,我大唐何愁不兴。”
李靖一脸感激朝百官拱手道:“老夫多谢各位了。”
李世民心中暗暗得意,如今百家之争,最终受益乃是大唐,可比之前朝唐的一潭死水好太多了,看着墨顿退往太极殿角落,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对鲶鱼效应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朕认为,此战除了全军将士万众一心之外,医家同样功不可没,西征之际,经医家妙手治好的将士,多达数万之多,医家墨五更是找到了夜盲之症的病因,解决了我大唐数千年来的难题,更以身作则,剪发根治军中头虱,实乃天下悬壶济世之典范。”李世民高声道。
众臣不禁点了点头,此战可以说是医家的扬名之战,贞观四年大唐北击东突厥,当时伤兵的治愈率仅仅三成,然而不过四年的时间,伤兵的治愈率,高达九成半,无数将士得以幸免于难。
这一对比之下,医家的作用立即被朝廷提升了无数倍,医务兵的建立早已经提升到了日程。
“特封墨五为男爵,其他医者赏赐翻倍。”李世民高声道。
李世民封赏完,顿时所有人的纷纷将目光看向最后排的墨顿,如今墨家继墨三发明印刷术之后得以封爵之外,墨五因为医家再次封爵,如今的一个墨家村三个爵位,这可是在大唐极为罕见的。
不过墨五的爵位,乃是实至名归,众人也是心服口服。
“除此之外,祖名君用其算学知识,改制投石机,记一功,道家神霄道长进献火药配方,功不可没。特此封号神霄真人!”李世民顺便接连封赏祖名君和神霄道长,不过神霄道长已经仙逝,只留下名号而已,真正的功劳恐怕还是落在了道家之上。
朝堂之中,一些儒家官员的脸色极为难堪,如今墨家全面复兴,兵家新兵计划已经交给了三省六部讨论,道家因为火药一鸣惊人,医家创办墨医院重新崛起,更是找到了根治夜盲症的方法,农家更是得到了新式农具和域外种子相助,如日中天,法家蛰伏在墨家村。
百家激流勇进,而儒家却损失惨重,如今儒家失去了天人感应,只剩下了地龙翻身,已经是独木难支,其他百家却接连发力,不断的迎头追赶,其势力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了,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大唐的方方面面。
墨顿心中不由感慨万分,诸子百家相争,由先秦时期的儒墨道法四强争霸,再到汉朝独尊儒术的单极时代,终于在大唐变成一超多强。
第六百二十一章
论功行赏
满朝众臣明白,此战能够如此轻松的获胜,而且朝廷的损失最小,实乃百家合作的努力,
此战之后,百家的作用立即被骤然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满朝众臣之中,渐渐也有了其他百家的声音,再也不是儒家一家之言,这也是李世民所愿意看到的,毕竟制衡一道可是深入每一代帝王的骨髓之中。
李世民当然也并非想要动摇儒家,毕竟治国一道还是要依靠儒家学说,但对其他学说,朝中再也没有之前抵制的声音。
“当然此战个人首功,当数李爱卿,李爱卿不顾年岁已高,统筹全军,才有此战之胜利。”李世民向李靖郑重道。
李靖连忙出列道:“此乃微臣的荣幸,所幸没有辜负陛下的信赖。”
“李爱卿劳苦功高,为国立功,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李世民郑重道。
朝中众臣不由羡慕的看着李靖,出入将相乃是为人臣子的最高荣誉,而如今李靖第一个做到了,不过李靖的功劳的确是当数大唐第一,有如此待遇也是实至名归。”
李靖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躬身道:“多谢陛下厚爱,老臣年事已高,此次西征早已经感觉力不从心,只是勉强支撑罢了,实在是无力处理朝政。尚书右仆射老臣实在是有心无力。”
出人意料的是,李靖竟然拒绝了尚书右仆射的位置,哪怕是李世民再三邀请,李靖却坚决推辞。
最后李世民无奈道:“既然如此那就李爱卿先任国公之位,暂且负责新兵计划一事,筹备军校事宜。”
“多谢陛下成全!”李靖应声道。
这恐怕是最好的结果,如此一来,李靖可以说脱离了军营,不再统领军队,自然造反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李靖同样摆脱了身居高位的限制,所有人都知道李靖这一退,将不可能再领兵作战,但有卫国公的爵位,也足以安享晚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