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5


“有过婚约?”李世民听到郑氏和陆爽有过婚约的消息之后,不由眉头一皱道。
魏征出列,一脸郑重道:“回陛下,的确有过婚约,郑陆两家多有联姻,陆爽和郑氏订过亲事,此乃众人皆知,并非什么秘密。”
“竟有此事!”李世民惊声道,这倒是他第一次听说,听到自己看中的女人和别人订过亲,李世民的心情能好才怪。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闻言不由怒声道:“郑氏本有婚约,然而却欺君罔上、阿谀攀附皇亲!臣请下令彻查郑家之罪。”
令狐德棻本就是关陇世家之人,本就和洛阳世家不对,自然乐得落井下石,更何况他令狐德棻本就是礼部官员,出现这等事情本就是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不少洛阳世家的官员闻言不由心中一颤,欺君这可不是一个很严重的罪行,如果让郑家坐实了,恐怕定然落不了好。
一个洛阳世家的官员连忙出列道:“回陛下,郑氏和陆爽是否有婚约犹未可知,而且陛下之前已经下令,但凡未满十四的婚约一律作废,只要二人并未重新制定婚约,自然不算欺君罔上。”
“哦!朕的确是下过这个诏令!”李世民这才脸色稍缓。
魏征冷哼一声道:“即便如此,这也不合礼数,如今郑陆两家定亲之事,已经传遍长安洛阳,恐怕有损陛下声誉。”
魏征担心的并不无道理,知情的自然知道二人的婚约已经作废,然而不知情的百姓以讹传讹,定然认为是李世民横刀夺爱。
魏征一出声,顿时不少文官纷纷附和,如果后宫传出这等丑闻,的确是极为不妥。
就在朝臣一边倒的情况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房玄龄却突然出列道:“郑氏许嫁陆氏,并无显状,更何况陛下和郑氏大礼已成,不可中止。”
众臣不由的一愣,没有想到房玄龄竟然会主动为郑家辩解。
却不知房玄龄一阵苦涩,他之所以掺和这种事,还不是为自己儿子擦屁股,相助郑家一次,也好化解和洛阳世家的恩怨。
而且房玄龄的话正好说道李世民的心中,如果是没有之前的废除十四岁一下的婚约的诏令,李世民定然会为自己的名声,如历史上一般大度的放弃。
可是如今他并未失礼,再加上册封郑氏的诏书已下,如果再让他唾面自干,他可心中不愿。
“回陛下,臣来之前,陆爽曾托微臣上表,郑陆两家本就是姻亲,只是多有财物来往密切,并未婚约之议,再者两家或有近亲之嫌,自然不可能定亲。”一个洛阳世家的官员上表道,他可是带了郑家的嘱托而来,一定要促成郑充华之事,自然不遗余力,至于陆爽的上表自然也是真的,哪怕是他再借酒浇愁,在洛阳世家的逼迫下,也只能乖乖的写下此表,更别说他们二人的婚约本来就已经解除了。
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此时暂停商议此事,待事情查明之后,再行商议。”
魏征顿时眉头一皱,若是按照以往的李世民的性格,他定然不会允许这种有可能损坏自己清誉的事情,然而今日的李世民却出乎他的意料,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正好诸位爱卿都在,青雀的《括地志》也有意外的成果,不如诸位爱情陪朕开开眼界如何?”李世民哈哈一笑,转移话题道。
“敢不从命!”群臣顿时躬身道。
第六百七十三章
膨胀的皇权
魏王李泰编写《括地志》一事,在朝臣之中并非是机密,而且魏王李泰向来备受恩宠一事,众臣也纷纷知道的清清楚楚,听到李世民相邀,众臣自然前往。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各位大臣。”
魏王宫前,李泰恭敬的向李世民和一众大臣行礼道,
众臣抬头,竟然意外的看到了,前不久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的墨顿,不少洛阳世家的大臣顿时脸色一黑,他们对墨顿可没有什么好脸色。
“微臣见过皇上,和诸位大臣。”墨顿摸着鼻子,无奈的上前向李世民和众臣行礼。
李世民看了墨顿,冷哼一声,这才转头看着李泰和颜悦色道:“免礼吧!青雀你上奏说《括地志》有重大发现,今日朕就带着文武百官做个见证。”
“定然不会让父皇失望!”李泰恭敬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跟着李泰来到了魏王宫中,众臣纷纷相随,而墨顿自觉跟到了群臣的后面。
“墨小子,魏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不知不觉中,程咬金退到墨顿身边小声的嘀咕道。
墨顿隐晦的指了指脚上,程咬金顿时一头黑线,他自然指导李泰编写的是括地志,可是往地上指是什么意思。
墨顿无奈俯首在程咬金耳边耳语一句,顿时让程咬金露出一脸的惊容。
“当真!”程咬金惊声道。
墨顿肯定的点了点头。
程咬金倒吸一口凉气,不由的盯着最前方的李泰,不由喃喃自语道:“若是如此的话,恐怕今日的事情就大条了。”
只见最前方的李泰,带领众人来到一大块满是贝壳的石头前,高声道:“儿臣编撰括地志,本是记载我大唐的大好河山,盛世之况,然而西征之时,墨祭酒的一次偶然发现吸引了儿臣的注意。”
“就是这块石头?”李世民疑惑的看着石头上中的贝壳。
李泰点了点头道:“不错,这就是贝壳梁的石头,相信在场的不少将军也都见到过。”
程咬金顿时高声道:“不错,当初墨顿这小子挖石头的时候,老夫可是亲眼所见,这样的石头足足有数里之多。”
不少武将纷纷点了点头,当初他们都在场,不过他们都是看个稀奇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想到今天竟然被魏王如此郑重的介绍,不由的慎重起来。
“沙漠中竟然会有贝壳!”不少文官不由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奇怪的石头,又这么多武将作证,众人自然相信其真实性,不由啧啧称奇。
“众所周知只有水中,甚至是湖水边才会大量的贝类壳,所以在很多年前,青海之地定然是一片汪洋。”李泰直接将当日和墨顿讨论的结论抛出。
众臣顿时一片哗然,就连李世民也不禁猛然眼睛睁大,对于这个结论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众人想要反驳,但是眼前实实在在的石头中的贝壳摆在面前,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贝壳只能生活在水中。
“所以,儿臣认为有一股力量不停的让青海之地上升,甚至吐蕃高原也是如此。”李泰肯定道。
众臣纷纷默然,他们虽然心中不能接受,却不得不承认李泰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
李泰继续道:“同时孩儿也仔细将史书上所有发生地震的地点全部收集起来,结果发现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李泰大手一挥,只见一个大唐地图赫然出现在众臣的面前,一个个历史记载的地震地点,形成一个地震带,半绕着青海之地和吐蕃高原。
“地震!”
众臣豁然一惊,不敢置信的看着李泰。
魏征脸色阴沉道:“魏王殿下的意思是地龙翻身,造成的这沧海桑田。”
李泰摇摇头道:“本王的意思是正是这沧海桑田才造就的地龙翻身,正是有股力量让青海之地不断上升,地下的岩石经不起这等力道断裂这才形成了的地震。
李泰伸手一招,只见两个太监抬着一个巨大的豆腐,放到众臣的面前,随机在豆腐中插入几个长长的竹签,一一穿透,二人同时用力,只听怕的啪的一声,竹签从中折断,断裂处巨大的力道直接将豆腐顶出一个大窟窿。
“这就是地震的模型原理。”李泰昂然道。
百官最后的墨顿不由用诧异的眼神看向一旁聚精会神的李世民,这个原理他曾经在李世民面前展示过,如今却出现在李泰的手中,要是说没有了李世民的授意,打死他他都不信。
不少文臣顿时心中一惊,李泰给他们展示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实验,但是对他们来说却不亚于惊天霹雳,地震乃是如今天人感应最后一道壁垒,今日李泰所展示的一切,彻底让天人感应成为一个笑话,谈何提起制约皇权。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皇权的力量瞬间膨胀到了极致,儒家之前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这样一众文官如何能够接受这种局面。
不少文官顿时愤愤的瞪着最后的缩在角落中的墨顿,若不是他连续拆穿天人感应的各种现象,儒家如何会有如此被动的局面。
“一派胡言,几个小竹签一块豆腐就想解释地龙翻身,简直是一个笑话!”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竟然突然出言呵斥李泰。
李泰连忙请罪道:“此乃儿臣的一个猜测,还请诸位恕小子大胆。”
“无妨,无妨,做学问本就大胆猜测,就算错了也无妨。”
“魏王殿下如此年幼,如此好学,果然不凡。”
……………………
一个个文臣顿时脸色变得和蔼和亲,一副孺子可教的眼神看着李泰,犹如看待一个勤奋好学的自家子侄一般。
李世民这才脸色稍缓,教训道:“日后潜心向学,务必做到求真务实,去伪存真,做学问不可有丝毫的马虎,莫要再弄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孩儿谨遵父皇之命!”李泰一脸恭谨道。
满朝众臣无奈的看着这对父子一唱一和,虽然李世民亲自反驳了李泰的论证,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对皇权的限制再也无能为力。
不少人原本还想继续劝说郑充华之事,此刻默默的将自己心中的谏言全部忘掉,此刻再争论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下雨之谜
“回禀父皇,地震之事,的确是孩儿的猜测之举,不过孩儿在研究沧海桑田之时,却发现了另一个发现,却是有确凿证据的。”李泰躬身道。
“还有发现?”李世民不由一愣,不解的看着李泰。
李泰点了点头道:“不知父皇是否还记得去年在长安城南,当时正值关中大旱,而百姓不思灌溉抗旱,一心求龙拜雨,而父皇怒斩泥龙王之事。”
李世民闻言顿时露出得意的面容,此事乃是他极为自得的一件事情,他怒斩泥龙王之后,他下令军民一体抗灾,推广压井取水之法,让大唐从此有了抗旱灾之法。
李泰继续道:“父皇此举乃是为国为民,天下皆有益处,然而却饱受一些崇信龙王之人非议,儿臣一直耿耿于怀,经过苦思冥想,收集天下雨水的信息,只为父皇正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儿臣终于破解雨的秘密。”
李世民呼吸一滞,不敢置信的看着李泰道:“这么说来,你是破解的下雨的秘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