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82

  谭钟麟笑着说道:“为父任两广总督的时候还没有熟悉两广政务便已经被调离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了,哪里有什么时间来访问当地大儒?你手头还有这两本书么?为父拿来看看……”
  “孩儿手中是不存这样的书的,父亲若是有兴趣的话倒也很好找,眼下康有为等人声望日重,他们的书也被翻印了很多,寻常书社必然有这两本书在卖,而且销售的还非常不错,改日孩儿就买来给父亲看看……不过孩儿建议父亲对加入强学会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慎行,历朝历代一来结社办报都是很敏感的事情,孩儿听说李鸿章也曾赠银给强学会,不但被退回还冷嘲热讽了一通,弄得李鸿章颇为下不来台……孩儿以为就算合肥在甲午中有错,但也不能如此对待一个老臣,要知道合肥光是坐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子就已经有二十五年之久!就算不接受李鸿章也要给他一个台阶下,这等行事作风太过书生意气,由此可以看出康有为等人还是太嫩了,他们的做法只会受到清流们的赞赏,但对于做大事来说毫无益处!”谭延闿说道。
  谭钟麟听后点点头说道:“闿儿,你做事越来越稳重了……好!好!”
  从老头子的书房出来后,谭延闿非常奇怪的是老头子怎么突然对康有为真么感兴趣了,要说康有为在京师结社办报这些事情还是老头子先告诉他的,按照老头子的政治嗅觉也应该看出来这中间的猫腻,怎么会突然有心思想要加入强学会?要知道老头子骨子里面在政治上一直都是很保守的,结社办报意味着什么老头子不可能不清楚。
  “老头子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啊!”谭延闿想到这里在路上呆立住了,后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谭延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随着自己的翅膀越来越硬,老头子似乎对自己也就越来越不放心,已经数次出言无意试探,今天更是来看看自己对康有为等人的看法。当然最终结果还是他侥幸逃过这一关,老头子肯定对强学会这样的组织是非常厌恶的,而自己将《强学文摘》更名也是很符合他的胃口……此时谭延闿才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袁世凯这些历史名人,老头子近在身旁的现实威胁远比他们更加实在的多!
  “忍耐!忍耐!”谭延闿一边朝自己的书房走,一边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他的翅膀还没有硬到脱离老头子的程度,更不要说是反目成仇了。不用说谭延闿也明白,谭钟麟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康有为那套东西的,老头子绝对是满清皇室的死忠,而自己只要露出造反的小尾巴,第一个找自己麻烦的肯定是老头子。
  就在谭延闿等待新建陆军招募工作完毕的时候,从詹天佑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新易铁路已经竣工,可以投入使用了!因为施工时间紧迫,亦考虑到铁路的特殊用途,铁路使用了关内外铁路局借来的旧轨及枕木;减少了枕木间的距离;并且在路基建成以后立即铺轨,沿路建造了便桥两座。这样一来施工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因为采用的是旧枕木和铁轨,所以整个工程造价不过才二十万两出头,而朝廷下拨的资金足有六十万两。谭延闿意识到自己恐怕要提前抛出卢汉铁路了,现在正好他也还有些时间,也好亲自运作这件事情,要不然等新军兵员一到,又是一通忙活,想要搞定卢汉铁路的问题恐怕会拖到明年夏天。
  詹天佑在设计好新易铁路的施工方案之后,便将工程监督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助手,而且因为这条铁路是皇室祭祖专用,所以没有人敢在工程质量上耍猫腻,一旦出了问题是要掉脑袋的!此时的詹天佑已经沿途考察从京师至武汉沿途的地貌特征,已经着手为修建卢汉铁路做准备了。
  詹天佑那边这么卖命,谭延闿这边也不能松懈,这卢汉铁路到底能不能按照谭延闿的设想来修建,倒是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谭延闿这边的努力,不然詹天佑的本事再高也是白搭。不过根据詹天佑发回来的电报来看,自己按照张之洞的那套方案抢购土地的这一招好像有些失误了——张之洞以前是聘请的英国铁路修建专家来设计铁路走向的,毫无疑问这个英国设计师有问题,他很可能是按照英国的政治需要来设计铁路沿途的路径。
  谭延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写信给詹天佑,表示可以改动英国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但是一定要做好铁路修建路径的保密计划,只能够向他一人说出实情。他也没有避讳和隐瞒,直接告诉詹天佑他要在这铁路修建的土地收购上捞一笔,除了可以降低铁路修建的成本之外,还可以补上为修建铁路而展开的攻关费用。
第一百三十章
火上浇油
  虽然詹天佑对于谭延闿要在土地上捞一笔的打算感到有些别扭,不过谭延闿的信件写的非常诚恳,将所有的困难都罗列了出来,并且表示收购来的土地将来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只卖出成本价的两倍价钱。这个价钱应该说是非常优惠了,一般铁路经过的地方土地价格都会飙升,给谭延闿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在前生记忆中的石家庄,现在的石家庄不过是个小村庄而已,中心在保定,可是石家庄就是因为一条铁路的缘故,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越了保定,这便是铁路致富的威力。
  詹天佑虽然是个知识分子,但是他也明白如果没有谭延闿在前面用银子来铺路,他是连卢汉铁路的边都摸不到的,好在谭延闿给他的初次印象也非常不错,詹天佑接受了这个请求。铁路改道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时谭延闿在想着是不是借着这个机会抛出手中的一部分土地,现在卢汉铁路修建的消息已经越传越广,张之洞以前的那个方案早就不知道被人翻过多少次了,现在将一部分地皮扔出去,保证有人会为此抢破头,当然这些人当中肯定会有那个第一官商盛宣怀。
  詹天佑重新勘测卢汉铁路,这估计要花上一段时间,而汉阳钢铁厂那边已经整顿完毕,就连从英国定购的马丁平炉已经安装完毕,一号炉马上就可以开工试生产了。要知道钢铁生产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到现在为止卢汉铁路的修建还每个影,每一天马丁平炉的生产都是需要谭延闿往里面添银子的,而现在中国又没有可以消化这些钢材的大工程项目,这让谭延闿不得不加快脚步推进这一工程项目的进展了。
  为了保证自己内部集团的向心力,谭延闿在第一时间将卢汉铁路将会改道的消息通报给尚在汉阳钢铁厂主持大局的伍轩仁,好在所有的土地尚且握在谭延闿的手中,他的合作伙伴们不用担心因此而受到损失。不过伍轩仁对此的反应并不大,并且建议谭延闿先不要急着抛售土地——卢汉铁路的总工程师到底是不是詹天佑还尚需时间来考验,这个决定权并不是在大清帝国的手中,而是在摩拳擦掌的列强手中。
  令谭延闿非常意外的是,昔日的赛金花,今天的傅彩云在接受了谭延闿的任务后,很快便利用自己以前在欧洲的声名展开工作了。傅彩云在天津的别墅中广泛的邀请各国驻天津公使夫人等家眷进行聚会等交际活动,进而开始邀请她们的丈夫,手中掌握着很大的对华政治话语权的各国公使们参加社交活动。由于谭延闿和傅彩云之间的关系非常隐秘,两人之间到现在也不过才见过一次面,而且支持傅彩云日常开支的款项没有走直隶总督衙门,而是从广东商团的一个股东那里转道通过外国银行倒手交付给傅彩云手中,所以没有人知道傅彩云其实是谭延闿的一粒期望甚高的棋子。
  现在的傅彩云在短时间内便在天津的上流社会中崛起,能够进入她的别墅中参加聚会的,无疑是非富即贵,大洋行的买办们还都算是低级的客人,可见这个女人搞社交确实是很有一手,难怪清廷派往欧洲的公使这么多,但是公使夫人在社交界的名声却以傅彩云为第一。
  “傅彩云那边已经传来消息,根据她与德国公使海靖夫妇的交往得知,德国和俄国在卢汉铁路的问题上趋于一致,但与法国向背而行……其他各国公使对于卢汉铁路更是十分关注,根据她的交往经验得出英国方面对这条铁路由俄国承建是极为反对的,并且已经指示赫德想尽办法来破坏华俄之间的卢汉铁路交易……到目前为止,各国驻华公使还并不知道我们的行动意图……”沈静慢慢的汇报道。
  谭延闿轻轻的探了探手中雪茄的烟灰笑着说道:“咱们的公使夫人肯真够能干的,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便已经打开局面,并且为咱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情报了……”
  沈静却没有跟着笑,淡淡地说道:“她确实很有本事,没有任何人在这方面能够和她相比,不过同样在我所见过或听过的人当中,除了那个用昆明湖换了整支舰队的老太婆之外,还没有那个女人能够像她这样有花钱的本事,这两个月她花出去的银子已经够直隶督标士兵两个月的军饷了……”
  谭延闿摇摇头笑着说道:“文渊兄,直隶督标两个月的军饷也就是十二三万两左右,但是傅彩云获得的情报价值却是难以估算的!我们不怕洒银子,但一定要洒的有价值,这些外国公使他们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到各个列强国家,或是直接反应了列强国家的政府对于某件事的看法,这是非常关键的!放心,文渊兄,我不会被一个傅彩云花光家底,很快我将会有更多的资金……”
  沈静听后也是赧然一笑说道:“组安,我并不是抱怨傅彩云花银子太多,而是心中有些不平衡罢了,照她这么花下去,不出三年一艘定远舰都出来了……不过她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获得这么有价值的情报,比我们驻外国公使都强多了,确实是很厉害!”
  “外交是一项非常危险而又刺激的工作,这就相当于人走在钢丝上一样,而傅彩云的情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我们没有大英帝国那样横行四海的舰队,也没有德国那样严整肃容的陆军,没有办法,我们的大清帝国实在是太脆弱了,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在面对列强的大炮的时候,不过就是轻轻一戳便粉身碎骨……弱国无外交,在我们没有实力之前也只能继续李鸿章的老路在各个列强国家贪婪的嘴边玩危险的平衡游戏……”谭延闿叹了口气说道。
  沈静听后也是唏嘘不已,不过他不想这么沉闷下去:“各国列强都差不多快要到最后的表态时刻了,这个时候恐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像开锅的水一样了吧?英俄两大集团果然如组安先前那样预料的一般,互相争执不下,其余国家诸如法国也想插一手不过却没有英俄这样有实力,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越是僵持不下,我们才越有机会!若是他们能够团结一心的话,那我们也不用什么傅彩云来探听情报了,直接洗干净脖子等死好了!”谭延闿冷冷地说道。
  “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怎么做?!”谭延闿脸上也泛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说道:“过不了几天家父和张之洞将会联名上书催请朝廷做出最后的选择,朝中恭王奕訢还有步军统领荣禄也会在一旁从中说和……”
  “那岂不是火上浇油?!”
  “不错,就是火上浇油!现在各国列强之间还在桌子底下四处活动角力,俄国公使喀希尼甚至还受了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的授权,有五十万两向家父行贿的额度,不过家父没有接受而已……现在都已经成这个样子,算是到火候让他们在台面上撕破脸皮争上一争了,到他们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就是我们出场来收拾残局的时候!”谭延闿笑着说道。
  尽管沈静对于谭延闿的通盘计划非常了解,但是一旦事到临头他倒反而有些退缩了,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冒险,而谭延闿在这上面的投入也是非常惊人。他并不清楚谭延闿心中的想法——反正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是够烂了,自己若是能够做成那会好一点,如果失败了也不会比历史上的原有结果差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他花别人的钱不心疼,推动汉阳钢铁厂收购计划和卢汉铁路修建计划中的八成银子都是来自于广东的贪官和毒贩子们贡献的,这些银子已经变成了工厂和土地,就算失败了也不算什么,要知道他在湖北湖南暗中大肆收购土地,失败了就当他在直隶收购土地好了。
  显然沈静没有谭延闿这么放得开,不过谭延闿的乐观情绪倒是让他的悲观思想减轻了一些:“如此一来也就搏上一搏了……傅彩云那边从法国公使那里打听到俄华道胜银行的来历了……”
  “这家银行不是还停留在纸面上么?朝廷还没有对此做出最终的决策呢!”
  沈静苦笑地说道:“不过根据法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俄国和法国在圣彼得堡合办了一家银行,名字就是俄华道胜银行,四家法国银行和一家隶属于俄国财政部的银行投资六百万卢布,将近五万股,俄国占了八分之三,不过在银行董事会中的八名成员里,法国占了三名,俄国占了五名……为此法国公使似乎非常不满,认为俄国人排挤了法国掌握了银行的实权,这家银行的董事长就是与俄国沙皇和财政大臣维特关系非常密切的乌赫托姆斯基,而总经理也是一个俄国人,傅彩云没有记清楚……”
  谭延闿听后用茶杯盖拨弄着茶叶,半晌才说道:“这家银行岂不是俄法政治金融的混合机构?说白了就是俄国财政部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了?!”
  “我觉得这家银行其实就是俄国财政部的一个傀儡而已,如果没有错的话很可能就是这家银行再引入朝廷的注资成为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有法国的先例在前,恐怕朝廷是不会落到什么好处的……”
  谭延闿盖上茶杯盖后说道:“那我们就把这家中外银行搅黄它!”
  “我也是这么想,不过朝廷中诸公都认为俄国在干涉日本降低在朝鲜驻军方面是当居首功,而现在朝廷的外交政策也是在这种影响下向俄国靠拢,希望能够和俄国达成联盟以对抗日本……”
  谭延闿说道:“朝廷里面诸如翁同龢之辈,有几个是真正和洋人打过交道的?实际上中国的外交还是控制在各地的疆臣手中,尤其是李鸿章当了二十多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外交一事基本上都是他定下来的基调……”
  “你是说再去说服李鸿章让朝廷转变对俄的态度?!”
  谭延闿站起来摇摇头说道:“说服李鸿章是一定的,朝廷虽然抹去了他的官职,但是还是留了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这就说明就连最反对李鸿章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在外交方面谁也绕不开李鸿章。李鸿章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说服他是必须的,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朝廷对中国外交的判断……不过搅黄这家银行还需要别的办法,我想就凭这家俄华道胜银行中法国的遭遇,便可以说服一大帮疆臣和清流了,我们来个釜底抽薪阻碍朝廷和俄国合作创办银行,另外在报纸上也多做做文章,先将这件事给捅出去,其他列强势必不会坐视不理……”
  通过电报联系,谭钟麟和张之洞很快又上了一道《促请修建卢汉铁路折》,这一道奏章让所有人都更加肯定卢汉铁路的修建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从太平天国之后,各地督抚的权力已经膨胀到极点,甚至能够出现曾国藩、李鸿章这样可以和朝廷中央隐然对抗的封疆大吏。现在一个对封疆大吏们的流行看法是,只要他们想做,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的话,就没有他们干不成的事情,哪怕是朝廷对此有反对意见——前提便是这些封疆大吏有这个决心。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封疆大吏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列强国家驻中国的外交机构才会有驻天津、驻上海、驻广东等领事机构,为的便是方便能够快速的和各地的封疆大吏就某件事进行快捷的沟通,甚至是外国领事和封疆大吏之间发展私人友谊——这种友谊有的时候甚至是非常善意的表现,尽管这些领事、公使们是列强国家在中国的代理人,但不能不否认他们在洋务运动中利用自己和一些地方实权派人物的友谊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议。甚至有的领事因为这种友谊放弃了本国所赋予他们的外交官职而直接进入他们中国朋友的幕府中服务,这种现象在李鸿章幕府中显得格外的多。
  这一道催请奏折一发出去之后,不仅是朝廷中对此议论纷纷,各国驻华公使们也是闻风而动,一时间决定这条铁路命运的直隶总督衙门和湖广总督衙门高朋满座,列强公使、外国洋行、汇丰等大银行都派出了代表,在本国公使的协调之下纷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热闹的衙门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是热闹非凡。
  翁同龢以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奉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自然是跑不了要和洋人打交道,而恭王奕訢对老翁同学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极为不爽,将老翁弄进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实际上的外交部也是想要借此机会给他找些事情来做,免得他四处搅局。在这种背景下,对卢汉铁路已经张牙舞爪的各国驻华公使们自然会对翁同龢纠缠不休,或是利诱、或是隐含威胁,这都让翁同龢头痛不已。
  令谭延闿非常佩服的是俄国人给翁同龢开出的价码也不低,比老头子少了二十万两,但是贿赂翁同龢的价码也有三十万两,但是老翁同学真的是极有操守,当即就给了俄国公使喀希尼一个冷屁股贴,还将三十万两贿银的事情也给张扬了出去,弄得喀希尼极为下不来台。
  “若不是这家伙四处搅局来报私仇,就凭这操守也是官员典范,如果翁同龢真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他很有可能将会成为一代开明良相,有所作为也是尚不可知的事情!”谭延闿真的是对翁同龢拒绝贿赂的行为感到佩服,不过想着老翁公报私仇的行为他就恨得牙根直痒痒,这种在官员品德上的冰火两重天让他再一次见识到了这些近代史大牛们矛盾的人格。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认为随着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的二次联手上折,表明了两位中国最有实权的总督已经下定决心推进卢汉铁路的修建了,这种出于不同派系的疆臣联手合作推进一项事务是非常罕见的,在天价工程的背后也预示着中国政治版图随着李鸿章的退隐而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第一百三十一章
铁路
  现在各国列强在争夺卢汉铁路的修建权上都已经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谭钟麟就对谭延闿抱怨道有三个公使在直隶总督府的班房中不期而遇,而他正在会见另外一个国家的公使,结果就在他送这个公使出去的时候,本来那三个剑拔弩张的公使已经吵过一仗,但是在碰到谭钟麟送的那个公使的时候有夹枪带棍的问候了一顿。
  卢汉铁路最初在张之洞的估算下是四千万两左右,现在在华的各大银行接受百姓半年存款统一在二厘利息,如果存款时间比较长那就要单独商量。根据李鸿章存在汇丰银行的那一千万两生息的银子,年息是三厘来算,如果是银行借贷给中国政府的贷款年息普遍将会高于四厘,甚至会达到五厘可能会更高——中国政府借款的时候,外国银行都会去贿赂主事官员,如盛宣怀就曾经在向汇丰银行借款的时候居然开出了一个五厘五的借款,而且还是九折支付,若不是这笔借款是老佛爷修园子用,他早就去吃牢饭了。
  掌握卢汉铁路修建权就是掌握了贷款权,不说列强国家可以在这条铁路上谋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就算是短期的经济利益也足够让人心动。四千万两贷款五厘利息,外加九折支付,这一笔买卖下来银行至少可以赚取一千万两的利润!这也难怪各国列强打破了头也要争取承办这条铁路了,其中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实在是巨大无比,要不是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已经定下采用汉阳钢铁厂出产的钢铁材料,那单单这一条铁路中间将会白捞多少利润?这个数字想想就会让人心跳!
  就这样各国公使已经使出全身尽数,可惜无论是湖广总督、直隶总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口的这些头面人物谁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消息,更加让人感到有些诡异的是三大衙门口的老大居然都是莫测高深——已往就算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各个衙门口的老大们至少也会有一个支持的对象,但是现在张之洞、谭钟麟和奕訢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表示他们看好某一个列强国家。
  半个月之后直隶总督谭钟麟会同乘船而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奉旨前往京师,在西暖阁觐见了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同时受到接见的还有恭王奕訢、军机大臣翁同龢、步军统领荣禄、户部尚书那桐、户部右侍郎张萌恒等人。这一次西暖阁会议就是讨论卢汉铁路的修建问题,从政治派别上看,那桐是属于中间派略偏向翁同龢,张萌恒是翁同龢的铁杆,但是荣禄和翁同龢有大仇,奕訢、谭钟麟和张之洞最初就在谭延闿的联系下对卢汉铁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且这个计划也是由这三个人具体来推动的,最为美妙的是这三个人之间的联系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不温不火而已,没有人想到他们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
  没有人知道西暖阁内是怎样的一番唇枪舌战,但毫无疑问最终的结果是反对修建卢汉铁路的翁同龢在此问题上彻底失败,他被慈禧太后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甚至连光绪皇帝对他都有些不满——年轻的帝国皇帝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兴致颇高,甚至超过了提出此建议的张之洞和谭钟麟。
  就在西暖阁内对卢汉铁路的最终命运做出裁决的时候,谭延闿在小站兵营迎来了急急从天津赶来的沈静——“前驻华公使欧格纳向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叙述了他在彼得堡对俄国人的看法——俄国正在极力排斥一直为北洋效力的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使其不能成为卢汉铁路的总工程师,而金达颇有能力升任此项工作……”
  “傅彩云怎么会得到这样机密的消息?!”谭延闿自然知道俄国人正在努力攻击英国工程师金达,甚至连滦河大桥的丑事都给挖了出来,四处宣耀,很让这位英国工程师有些下不来台。这并不是一个机密,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傅彩云怎么会知道欧格纳的消息来源,要知道欧格纳在卸任驻华公使之后就前往了彼得堡任英国驻俄公使了。
  “是索尔兹伯里将这份报告转达给驻华公使窦纳乐,而窦纳乐的老婆却在昨晚的宴会中不慎泄露给了傅彩云……”沈静笑眯眯地说道。
  “这个消息对我们而言虽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消息的传播途径却证明了傅彩云的重要性,文渊兄,这下你可以服气了?!”谭延闿笑着拍拍沈静的肩膀。
  出乎谭延闿的预料之外,沈静居然点点头叹了口气地说道:“这次我确实是服气了,因为她还告诉我一个更有价值的情报——英国正在谋求和俄国对远东问题进行和解!”
  “呃?!”谭延闿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被嘴中的茶水给噎着:“这怎么可能?!”
  沈静点点头说道:“说起来我也是不信的,可是窦纳乐的夫人就是这么对傅彩云说的,不过非常走运的是俄国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而英国也旋即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这全都归功于卢汉铁路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的英国政府给窦纳乐的任务是全力破坏卢汉铁路的修建工程,除非是英国工程师和英国银行来主宰这条铁路,否则宁愿破坏掉这项工程也不能留给俄国人!”
  若说英国和俄国谋求和解,在现在确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英俄之间也确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至少谭延闿知道英国人将俄国人在地中海谋求一个出海口的愿望击了粉碎,而当俄国将目光瞄准远东的时候,英国作为远东的列强霸主自然不愿意看到俄国人日益膨胀的身影——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越来越靠近远东海岸线的时候,毕竟铁路运输相对于海运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而现在俄国舰队在远东的规模又超过了英国,这让日不落帝国感到非常的不爽。
  可是谭延闿的记忆中也有一次大战英俄联盟的印象,刚才沈静的话确实让他想到了这一条,当即把他给吓得半死——如果英俄联合成功的话,那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应该算是噩耗了。不过看来俄国人对卢汉铁路是势在必得,而且俄国人也太过贪婪,哪怕是俄国让出一部分利益给英国作为交换,那最终的结果也会让谭延闿苦心谋求的计划彻底付之东流。
  在听到沈静佩服傅彩云的时候,谭延闿笑了:“无论什么时候,女人总是有莫名其妙的攀比心的,哪怕是在国家大事上,所以若是文渊兄成婚后,这张嘴可是要把门一些,莫要学习窦纳乐娶一个大嘴老婆!”
  沈静听后为之气结,不过这终究还是一个好消息,英俄同盟的可能性被打破之后,各国列强出手争夺卢汉铁路的这场好戏才会演下去,直到最后谭延闿出来收拾局面。
  “今天家父和张之洞应该是面圣决定卢汉铁路的最终命运了,只要过了这一关,那以后什么都会顺畅起来……”谭延闿打开房门让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冬日的阳光洒在他们两人的身上,显得格外的让人舒畅不已……
  也许是谭延闿出去的汽车非常管用,荣禄、奕訢强烈主张中国自修卢汉铁路,理由和张之洞与谭钟麟相同——如果中国自修一条铁路的话,那将会对天下人对朝廷恢复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铁路总工程师的问题虽然有些冒险,但相对于这个大前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件事最关键的人物慈禧太后对卢汉铁路倒是一直持支持态度,这和她支持张之洞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谭钟麟多方讨好之下,而且她也在此之前召李鸿章觐见,并且询问了李鸿章对卢汉铁路的态度,李鸿章在很大程度上为卢汉铁路说了好话,这更加坚定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态度,尤其是李鸿章对慈禧太后笑着说道谭钟麟将会有一样非常新奇的东西要进献给她的时候,此时的慈禧太后就更加赞成了。
  至于翁同龢对修建铁路所质疑的资金问题,尽管恭王奕訢、张之洞和谭钟麟对此都是心中有数,但是他们依旧采用了最为保守的方式——允许商民有集股一千万两者,可以承修一定路段,但不允许洋股参入。
  当詹天佑将会作为卢汉铁路总工程师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中间也包括前一段时间相互争执不下的各个列强国家的驻华公使,不过这个结果也让他们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也许谁也得不到才是最好的结果。
  “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泰晤士报》发出了评论员文章。
  在列强国家得知这一最终结果的时候,一时间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发出了专门的版面来评论中国人的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当然除了讽刺的文章之外,也有美国的一些媒体对卢汉铁路表示了善意的报道。
  谭延闿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主持《强学文摘》的编辑发行了,但是这一次《强学文摘》更名为《时务要闻》后,他决定亲自来做一期关于铁路方面的专刊,以此来为即将修筑的卢汉铁路壮行。伍轩仁也从汉阳发电报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可以通过美国旗昌洋行从美国弄到足够的有水平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并且还可以以相当优惠的价格来购买到施工机械。
  伍轩仁曾经向他透露过,美国的旗昌洋行大股东福布斯家族曾经是伍秉鉴时代的重要合伙人,老福布斯正是因为伍秉鉴的原因,才留下了八位数的巨额遗产——千万美元在这个时代依然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当然现在的美国人已经有亿万富翁了,但是在五十年前,一千万的意思和现在的一个亿没有什么区别。伍轩仁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向谭延闿许诺,这全是因为伍家和美国福布斯家族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美国的一些报纸还是对卢汉铁路的报道没有跟其他大媒体一样一边倒。
  伍轩仁的建议只是被谭延闿留做了备手,因为如果不让詹天佑去试试,他良心上实在是过不去,而且以后这也会成为他们两人之间的心病。当然有美国旗昌洋行可以利用,外国的机械设备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急需的,而且能够大大的加快工程进度,最重要的是卢汉铁路虽然是中国人第一条自己主持修建的铁路,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条,还有很多铁路项目可以供选择,所以这些设备绝对不是用完这次就报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