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844


世上的事如果都这么容易的话,早就有人来做了。难道天下人都没有发现这个占便宜的机会吗?
当然不是。很多人都能看到这是一个好机会、这是一个占便宜的机会。可是这个便宜可没有那么好占。
闻言,朱翊钧冷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你们说错了。我可不是这么想的,不要用你们的心思去揣摩我的气度。”
听了这话,曹兴旺两人顿时一愣,不知道朱翊钧是什么意思。
“本公子明着告诉你们,两淮的盐业,本公子要吃下。打出去一家人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留下一家做事。以后整个两淮盐业,我家说了算。”
闻言,汪大春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人也太猖狂一些了吧?
凭什么敢这么说话?
疯了不成吗?
曹兴旺满脸的黑线,果然是个楞头青。他忍不住转头看向了朱翊钧身边站着的张诚。
这人应该是东风镖局的老人吧?
一边的汪大春也是脸色大变。
他抬起头看着朱翊钧,缓缓的说道:“我在商场摸爬滚打打了这么多年,在大明朝走南闯北,如此张狂的人,我还从来没见过。”
朱翊钧冷哼了一声说道:“现在你见到了。”
“黄公子,和气生财。你不觉得你这么做有些过了吗?”汪大春缓缓的说道:“两淮这片地方水深的很,可没那么容易把握得住。”
这话里隐隐带上威胁了。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最好把你这一套收起来。现在我来找你,是来找你谈的。如果下次来找你,那就不是来谈话的了。”
汪大春的脸色十分难看,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
如果这个所谓的东风镖局的少东家是一个仅仅有那么点权势的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自己早就让人把他扔出去了,哪轮到他在这里大放厥词?
可这个人毕竟身后是有背景的——东风镖局。
如果他不是东风镖局的少东家,自己绝对不会如此犹豫。
转头看了一眼站在朱翊钧身边的张诚,汪大春说道:“这位先生不知道怎么称呼?”
张诚站在那里一动都不动,仿佛聋子一样,根本没有回答的意思。
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外面那些不懂事的人,他是宫里面的太监,深深地知道什么叫做规矩。
皇帝面前,没有你说话的份,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能搭话。
自己家的皇帝没有让你开口,那你就是个聋子、就是个哑巴,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也说不出来。
看到这一幕,曹兴旺两人的心中都是一惊。
这份规矩可不是一般的人家能有的。即便是放在自己家里,恐怕都不是每一个下人都有这样的自觉。
这份调教下人的功力,当真是了不得!
通常情况下,自己什么开口问了,即便是懂事的下人也会说“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主,都是自己家公子做主。绝对不会不开口。”
汪大春转头看向了朱翊钧,目光之中更慎重了。
“行了,看你们一时半会也做不了主,那你们考虑一下吧。”朱翊钧站起身子笑着说道:“我住在同福客栈,明天等你们来。”
“如果明天你们不来,那就真的失去谈话的机会了。”
说完,朱翊钧就站起了身子,挥动着手中的折扇,迈步向外面走了出去。
张诚这个时候也面带笑容的跟了上去。
等到人出去以后,汪大春的脸色依旧很难看,抬起头看着曹兴旺说道:“你去找组织的人买消息。我要知道这个东风镖局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还有一个少东家黄发财,究竟是什么人?”
“是,公子。”曹兴旺恭敬地答应了一声说道:“我马上就让人去。”
“对了,你去把张四象请过来,我要和他谈一谈。”汪大春面无表情的说道。
“不等一等吗?”曹兴旺有些迟疑的说道:“要不要问问老爷?”
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曹兴旺觉得这么做实在是太草率了。
如果对方实力真的强劲,那怎么办?
闻言,汪大春看了曹兴旺一眼,随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觉得我们应该答应吗?到那个时候,我们只会成为别人的附庸。无论如何,不搏一搏,我不甘心。”
“我明白了。”曹兴旺点了点头说道。
第四二一章
汪大春会见张四象
出了徽州会馆,朱翊钧没有着急回去,而是又出去街上悠闲的溜达了。
其他的事有手下人去做,他倒不至于太着急。
徽州会馆中。
汪大春正在奋笔疾书。
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些准备的动作,但还是要把事写在信上和父亲说一下。一来看看父亲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二来也希望父亲给自己出出主意。
毕竟在这些事上,父亲可比自己要擅长的多了。这么多年了,父亲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个时候,曹兴旺在门外敲了三下,说道:“公子,张四象来了。”
“我马上过去。”汪大春想了想,站起身子向外快步走了出去。
很快,汪大春就来到了前面的会客厅。
刚刚汪大春在这里见了东风镖局的少东家,现在他又在这里见张四象了。
张四象脸色并不是很好看,不过也没有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只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的看着汪大春。
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汪大春找自己来有什么事?
最近一段时间,张四象家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山东这边原本张家的长兄想掺一手,可结果却没能成功。
现在倒好了,变成了自己家和徽商们打破了头,而现在自己这边的局势越来越不好了。
自从上一次政策改变之后,张四象这边就越来越觉得有心无力了。
现在还出了一条政策,允许盐商直接从灶户的手里买盐。这一时段时间,很多人都在积极地推动这条政策。
如果这条政策真的推下去的话,那自己这边可就真的完蛋了。
张四象眯着眼睛看着汪大春,也亏得他们想得出来。
原本大家买盐都是找盐场,包产包销。灶户只负责生产,往外卖是场子里面的事,这种事反而有利于他们。毕竟只要搞定了上层人物,那该拿的好处就全都拿到了。
可是现在有人却不想这么干,他们另辟蹊径,直接盯上了底层,希望朝廷能允许他们从灶户的手里买盐。
这样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解决灶户外逃的问题。他们这个理由放在最前面用来说服朝廷和皇帝,说是普通百姓过得不好,朝廷需要改善。每年逃走的灶户很多,会产生很多的流民。
即便是张四象不为官,张四象也知道朝廷最在意的就是这些东西、皇帝最在意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建议很容易戳到朝廷和皇帝的点。
灶户生活不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携家带口的逃跑,形成流民;另一种会私藏食盐进行贩卖,也就是传说中的贩卖私盐。
在元朝末年,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私盐贩子,他的名字叫做张士诚。
这位张士诚是当年和太祖皇帝争夺天下的人物之一,所以大明朝一直对贩卖私盐的人很抵触,罪名定的也很重。在朝廷和皇帝看来,这就是滋生祸乱之源的一个职业。
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他们提出来的想法是直接让商人从灶户的手里买盐,这样一来,灶户就能落到好处。有了好处,灶户自然不会想着逃跑,也不会想着贩卖私盐。
他们给出的第二条理由是,这样一来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减少地方的贪污。
前面是主要的,后面这条只是辅助。
可是对于皇帝来说,能增加百姓的收入,还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凭什么不做?
张四象已经给兄长写了信,让他一定要坚决反对这条政策,否则这就是一条釜底抽薪的政策。
因为江淮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收拢人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8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