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844


王用汲有些无奈的说道:“现在知道了吧?这个官可不好当。”
这就有些一语双关的意思了。
董大宝没有搭理王用汲,直接说道:“刚刚我的手下派人送来了消息,王崇古还是要见你,这次已经跑到你那里去等着了。”
说完,董大宝就幸灾乐祸的上了马车。
王用汲看了一眼董大宝,随后就笑了。
显然这话就是报复。不过王用汲也知道这件事恐怕拖不下去了,自己的确要见一见王崇古。
叹了一口气,王用汲摇了摇头。
看来还是要摊牌。
这个时候,王用汲不得不想到海瑞。当初海瑞对付徐阶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想了想,王用汲就明白了。在海瑞看来,想那么多干什么,看看你们干的那些破事,你们欺压百姓、搞了那么多的田地、做了那么多的坏事,简直就是该处罚!
所以我大义凛然的收拾你们,百姓只会拍手叫好,不会说什么。
王用汲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办法在这里行不通,这里的百姓和那些大人物之间并没有那么尖锐的矛盾,甚至很多百姓都是依靠着这些大人物活着的。
毕竟这些大人物也做好事,赚钱也不靠剥削和压迫他们。甚至还培养他们,让他们跟着一起赚钱、帮着大人物做事。
压榨这些同乡的穷人能有多少钱?
无论是江南贩卖食盐,还是草原走私违禁品,这里面的利润都大了去了。这也使得晋商和徽商一样有了传帮带的传统。
同乡同党,抱团取暖。
自己这次做的事要比想象当中的严重得多,这不只是要打掉旧有的,而且还要建立全新的。
王用汲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丝丝想法。
自己恐怕要留在西北了。
这个案子只要结了,功劳报上去,自己至少是一个巡抚,很有可能得一个总督。
这以后都是自己的事。
第六三六章
姜还是老的辣
想明白了自己的前途和将来要做的事之后,王用汲的心里边更加坚定了接下来要怎么干。
该保的要保,不能乱来,不能损了民间的根基。不然将来等到自己接替这些位置的时候,很可能会把这些烂事都留在手里。
这可不是王用汲想要的,不然到那个时候为难的也是自己。安抚好了范家,王家这边也要解决了。
王用汲跟着锦衣卫的人一起来到了王崇古的房间外面,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站在外面的王家人。
从表面上看,就是这些人把王崇古坑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前徐阶给人的印象也是如此,堂堂的一代名相为国为民,可是却被家里面的人坑了。
徐阶在京城为国为民出力的时候,家里面的人却在地方上大肆贪污敛财、侵吞土地。这也是后来很多人为徐阶辩解说的话,“徐阶的确是疏于对家人的管教,那是因为他在为国尽忠、为国出力。”
可王用汲根本就不相信这样的话。很多时候类似徐阶这样的高官不是管不了,是根本没想过去管,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家里人干坏事。即便是他真的不知道,也说明不了什么。
甚至在王用汲,看来只要你找机会好好的看一看你们的家、好好的查一查,你但凡是动一点心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王崇古也是一样的,你但凡查一查,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
当年王崇古做三边总督的时候,促成了大明和鞑靼的贸易,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让大明西北有了几十年的和平。
可是里面的问题也不得不提。从始至终推动大明和草原贸易的就是晋商,他们从这里面获取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整个大明中后期,就是晋商在这场持续了许多年的贸易里获取了无数的利润。他们不断地向草原输送各种各样的物资,什么事都敢干。
等到了大明和野猪皮对峙的时候,晋商一样什么都敢卖,甚至为黄台吉冲进中原提供粮草和兵器,还有军情消息。
这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带路党那么简单了,黄台吉能打到北京城下,和晋商有脱不了的关系。
王用汲虽然现在不知道这些事,可是不代表他对这种事不认同。因为他很清楚这种事最终会演变成什么,对于王崇古,他心里甚至都有了一些想法。
迈步走进房间,药味扑鼻而来。
王崇古此时正躺在里间的床上,一副病重的样子。脸色还不错,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见到王用汲走进来了,王崇古连忙想要坐起来。
王用汲连忙走了上去,伸手按住了王崇古,笑着说道:“鉴川公,千万不必如此,你这可是折煞我了!”
王崇古被他按了回去,只能斜靠在卧榻上。
这个时候,下人给王用汲端上了茶水。
两人也就一个躺着一个坐着。
王崇古看着王用汲喝了一口茶水,忍不住问道:“这些日子,王大人都很忙吗?”
“是啊。”王用汲点了点头说道:“事情千头万绪的,实在是有一些忙不过来。”
“家门不幸啊!”王崇古叹了一口气,神色十分愧疚,颤颤巍巍地拿出一份奏疏递给了王用汲,说道:“这是我写的奏折,上面是我向陛下请罪的,烦请王大人把我送到京城。”
闻言,王用汲一愣,连忙说道:“鉴川公想上奏折,自己上就可以了,何必要经过我的手?这可不行!”
王崇古看着王用汲,没有说话。
意思很明显,你自己怎么回事你自己不清楚吗?
现在我们家里都已经被你围了,我什么消息都传不出去。我的确是写了奏折,可我能送的出去吗?
王用汲却没有丝毫尴尬。
事实上,王崇古根本就不了解自己,也从来都没有说过给皇帝写了奏折这件事。
如果王崇古把这份奏折拿出来了,连董大宝都不敢阻拦。这是关于奏折的规矩,但凡敢私自阻拦奏折的人,在皇帝那里直接就是一个砍头的罪名。
这条政策和当年太祖皇帝制定的政策是一模一样的,哪怕这个人是罪犯,也允许再上奏折。
当然了,现在这条政策只在皇庄和官场的官员当中能实行,普通百姓那里还不可以。在这方面,皇帝还是不如太祖皇帝。
不过有了皇庄之后,百姓们抱团过日子倒是轻松了不少。有些事需要生产力发展才能去解决,皇帝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王崇古显然不明白现在朝廷的事,觉得自家已经被包围起来了,奏折肯定是送不出去了。
这次拿到自己的面前,也是最后再赌一赌了。
王用汲连忙说道:“既然如此,我马上安排人送到京城去。”
闻言,王崇古似乎松了一口气,将奏折交给了王用汲,随后有些无奈的说道:“家门不幸,出了这样的事,我本无颜面对陛下。”
“可是西北之事的是我一手主导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我实在是难辞其咎。我家的人都如此,那么其他家的人呢?整个西北恐怕都已经烂了。”
“我愧对朝廷!愧对先帝!愧对陛下!”
“奏折上我向陛下请罪,同时也说了一些我的想法,希望能对我的过错有一些弥补。至于我们家和我的罪责,朝廷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罪。只希望我大明西北能平安!”
说到这里,王崇古一脸的愧疚,老泪纵横、伤心欲绝。
这一幕,无论是谁看到,心里面都不是滋味。
王用汲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心里面也不是滋味。
这样一位三朝老臣,在西北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兢兢业业的做成了一件事,结果现在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心里面担心的不是自己家人,而是自己的政策让大明遭受了损失,愧对西北的百姓。
这样为国为民的态度、这样的家国情怀,谁能不感动呢?
当然了,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装的,就不得而知了。
王用汲虽然不愿意用最恶毒的想法去揣测人心,但是也知道这里面有一半是真的就不错了,剩下的还是演的。
在这个时候,去推搪抵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苦苦哀求皇帝、向皇帝求情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反而是现在这种表现才容易引起人的同情、容易让人心软。
王用汲也不得不感叹,老臣果然还是辣,这手段颇为了得,有用。
不说其他的人,只要这种事传了出去,舆论一旦起来之后,朝廷也不好对王崇古下手了,甚至还会留有情面,否则显得朝廷太不近人情。
在这方面,无论是朝廷还是皇帝,都要注意,毕竟人心还是要有的。处置这样的一个老臣很容易失去人心。
王用汲看着老泪纵横的王崇古,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8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