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校对)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89


每当遇到质量点和空间的问题时,因为对空间构成的不同理解,看法就会存在不同。
三人还会发生争议,甚至张祁灿和赵奕也会发生争议。
这就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了。
因为空间可以说依旧是理论问题,而不是一种确定的物质,对空间的描述依旧只能通过它的性质,侧面上去进行理解,也就导致理解上的差异。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的
当同样看待一个东西的时候,理解上肯定是存在偏差的,更何况,是不能被确定描述的空间。
他们做的是保密性研究,但还是有一些人过来旁听。
比如,空间信息科技研发组团队。
比如,Z波团队的人员。
等等。
有些知道消息并参与保密研究的国内顶级数学家,都特别赶过来旁听一下真正顶级的研究,他们不会妨碍到三人的工作,但偶尔听到一两句,就感觉似乎是白来一趟。
这哪里是做数学研究,完全是在做玄幻研究!
“以七维的角度看待质量点,和六为八位存在明显的不同。”
“七,是质数,有一个单独的维度,无法划分。”
“相比之下,五维就是存在差异,同样的物质放在高一个维度的空间,就会表现出被拉伸的特性。”
“低维,就像是投影,而低微无法表现出高维特性,也无法诠释出来。时间在低维度的表现,和高维存在绝对性差异——”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有两个来旁听的院士小老头,再来的时候,还有心加入进去,一起探讨高深的理论物理,后来听了几耳朵,再找一些手稿研究后,就干脆带着失落离开了。
有人问起的时候,甚至说,“我准备回去了。等回去以后,我就辞去工作,安心在家养老了!”
“以后啊,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我们这些老人啊,一点儿用都没有了,真的是,只能养老了!”
——
虽然赵奕和张祁灿、爱德华-威腾做的研究,似乎有些‘玄学化’,实际上,他们的研究目的性还是很强的,理论的研究只是一方面,同步进行的还有,空间信息科技研发组的实验。
研发组是以精细化的实验手段,寻找控制能量传输效率的规律。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空间连接设备内部的一个光束,换成几个可调方向的微小光束,通过对微小光束方向的细微调控,来研究是否能影响到空间能量传输的效率。
这样的实验手段,可以说是一个笨办法,但每一次的发现,都可以说是一个大发现。
只要能量传输效率发生一点点的变化,就可以直接记录下来,一点点、再一点点,记录下所有的变化,通过实验过程、变化方式等,利用数据分析来找出,能量传输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比理论的研究来说,实验的研究更加直接、可靠。
赵奕在空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会仔细注意研发组的实验数据,只可惜实验数据非常的稀少,连续好几天的实验,能有一次让能量传输效率发生变化,都可以说是非常高效了。
如果没有理论研究的支持,实验手段也是有效的,但需要的时间肯定会非常漫长,也许就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当然了。
实验研究对于赵奕的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实验数据可以提供很多的条件,就可以帮助使用因果思维。
两个月后。
办公室里堆满了复杂的数学手稿,赵奕、爱德华-威腾以及张祁灿的研究,也终于有了进展。
他们发现,空间最好的理解方式,是一种早已有过的猜想--
“空间是三维的,质量点是高维的产物!”
“能量,不限维度!”
“空间链接技术,就是建立超过三维的通道,才能够跨越距离的障碍,把不被维度约束的粒子传输过去。”
“如果理论、技术继续提升,达成可以建立和质量点同一维度的信道,也可以进行物质的传输,只不过需求非常高,暂时无法去理解、讨论。”
“同时,空间链接可以看做是一种‘单向的共享’,共享理论上的最高效率是百分之五十。这是一个无法达成的极限值。”
“无论如何改进技术、建立通道,能量传输效率都不会达到百分之五十!”
第六百三十一章
无限能源动力汽车!
维度,非常复杂。
空间是几维构造,物质是几维构造,就算做出再多的数学解析,也根本是无法证实出来的。
从逻辑上来说,就只能找到一种符合现有科学发现,不和已发现的科学规律,产生无法妥协冲突的理解方式。
所以赵奕、爱德华-威腾以及张祁灿的工作,并不是要证明空间具体有多少个维度,而是找出一种符合科学发现的理解方式。
最终他们得到的结果是,空间要以三维的方式去理解,对应的质量点、物质则是更高维度,同时,能量受到维度的限制,可以在多种维度中自由穿行。
几年前,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的研究,发表过一篇有关质量点的理论论述,认为质量点是高维产物,以此来说明三维空间无法装下‘高维’物质,来解释空间挤压的产生。
现在的论证最终也是以三维空间、高维物质来解释,倒也算是一个巧合了,只不过能量不在局限于三维,不再局限于宇宙内,而是被理解为‘能适应多种维度’的性态。
当然了。
现在对于三维空间、高维物质的理解,比原来就要深入太多了,原来就是定义高维质量点,来解释空间挤压的存在。
那是一种定义,也是一种设想。
近几年时间,最新科技的研究有了很多进展,好多都和空间存在直接关系,并从多种方面诠释了空间的性质。
比如,反重力技术能做到排斥空间隔绝。
Z波技术,可以压缩空间。
空间链接技术能过达成无视距离的无质量粒子传输。
这些性态的发现,和物体的理解差不多,实际上,人类理解物质也是如此,包括重量、体积、形状、颜色等多方面,而不是直接去说明‘物质是什么’。
以‘三维空间、高维物质’的角度,他们推导出了一些结论--
空间链接技术就像是把两个不同位置的空间进行单方向的共享,而光能的传输效率和‘共享信道的稳定性’存在直接关系。
如果想要达成更完美的信道,就必须要更完美的接洽,也就是建立出更坚固的通路。
建立信息的通路,自然需要消耗能量,而建立的信道越稳固,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这一部分能量和隔绝空间挤压的反重力技术类似,需要有一部分能量被空间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越多,信道也才会变得更稳固。
也就是说,空间链接的建立,同样有一个‘效率’问题,一部分被吸收的能量,直接实现了空间链接,另一部分则是浪费掉,或是被空间白白的吸收,不产生任何作用。
其中的能量具体怎么划分,就不是单纯理论可以推导出来了。
这还是需要实验支持。
理论的解析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方向,理论推导工作差不多就可以结束,接下来,赵奕回归到了实验工作中,和研发组一起,研究内部光束布列,对于光能传输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结合底层理论解析,才能够一起推导出全部的理论技术逻辑。
空间链接技术就是赵奕结合实验发现研究出来的,他对于链接技术非常了解,有了研究的具体方向以后,就可以直接着手设计实验,改变内部光束通路,来研究光束性态和信道稳定性建立之间的关系了。
赵奕来到了空间链接技术的研发组。
近两个月时间,研发组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只是效率非常的低,连续的实验只找到了三个,改变后不影响链接建立,却能影响到光能传输效率的光束位置。
赵奕来了以后,实验效率立刻不一样了。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研发在一口气找到了十一处,能大大影响到信道通路稳定性的位置,还有二十三处影响稍小的位置,再加上之前的实验结果,已经能推导出很多的结论。
几何数学中,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面。
几十个光束性态对信道稳定性建立的影响,也足以让研发组得出很多结论,更不用说,有着因果思维能力的赵奕了,他以大量的条件,使用因果思维马上反推出了理论技术逻辑。
在完成了研发工作后,他和爱德华-威腾、张祁灿一起,总结了一份以最新科技发现,看到空间、物质逻辑相关的报告。
同时,他和空间信息科技公司的研发组,一起向上级申报了‘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
赵奕还和空间科技信息公司达成一致,并为奕星科技公司,申请使用了这项新技术。
虽然是自己带队研究出的技术,但技术牵扯实在太大了,奕星科技想要使用,也必须要向上级申请,并全程做好保密工作。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