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952

  “什么?”张宝林睁大了眼睛,看着秦振华:“你,你还想要投机倒把?”
  大家伙发愁这东西没销路的,谁能想到,秦振华居然找到了办法,而且,还要赚钱?国家用宝贵的外汇,购买过来先进的设备,谁敢从中揩一把油?
  这是要进监狱的!
  改革开放,已经喊了好几年了,但是,真正的市场化,其实还远远地没有过来,大家的思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的。
  “我又不是给我自己,既然你们卖不掉,那我们就要作为MTU公司的代理商,负责在国内给推销了,如果推销出去,数量大的话,那MTU公司,总是会给我们返点的,这个好处,那是我们一机厂的,到时候,你们谁都别眼红。”
  他们不熟悉,秦振华是熟悉的,这些西方国家的销售,是有专门的销售套路的,卖的多,返点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了,秦振华拿这笔钱,给一机厂增加收入,那也是理直气壮的。
  “好吧,只要你认为可以有利润,给你们一机厂,我们不眼红。”吴力泉说道:“但是,如果卖不掉的话。。。”
  “卖不掉,那我可不管。”秦振华说道:“我只是出于帮忙的态度而已,卖不掉,还要让我们一机厂自己消化?对不起,我们一机厂可没这个资金,我要是把这个条件给带回去了,那一机厂的所有工人,都不会答应的,吴所长,条件我已经开出来了,怎么选择,看你们的吧。”
  没有魄力,是没有前途的,办任何事情,都要想着退路,自己半点风险都不愿意承担,可能吗?
  秦振华有信心推销出去,但是现在,说起话来,那可是必须要清清楚楚的。咱们公私分明,我可不能在这里签署对我们整个一机厂都不利的协定。
  吴力泉会答应吗?
  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第六百四十章
下一盘大棋
  “振华,你的这个方案,是不是有些太不尽情意了?”欧洲之行结束了,秦振华回到了草原市之后,得到了这个消息,赵国栋首先就表示了担忧。
  一机厂,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没错,在大家的心里,都是有这个疑问的!
  一机厂,只是一个生产单位,出口企业,现在,正在成为一个耀眼的明星单位,在这种时候,一机厂前途无量,没必要为了这种小事而影响自己的名声啊。
  在以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国家要进口什么东西,大家伙就去谈,谈好了之后,直接就能进行交易,现在,一机厂居然要在中间当二道贩子?这合适吗?
  尤其是,如果不要钱,那就是在做好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居然要赚人家的返点,说的好听叫返点,说的不好听,那就是回扣啊!
  在以前,国家是计划经济,谁生产什么,生产出来给哪个单位供货,这都是国家统筹安排的,自然没有推销的需要,也没有回扣的说法。
  好处当然也有,把东西卖出去,回来的时候,拉一车人家的土特产,给职工当福利发下去。但是,这绝对不能谈钱!谈到了钱,一切就变味道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一机厂,也不在乎那些返点,一机厂在出口坦克赚大钱,现在,秦振华这么搞,到底图什么?
  为了给发动机所找不痛快?按说,秦振华的心胸也是相当宽广的,根本就没必要做这种事情的啊!
  赵国栋是不解的,其他的熟悉秦振华的人,此时也是不解的。
  到底为什么?
  “赵叔,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秦振华向着赵国栋说道:“现在,大家能看出一部分来,但是,并不能看出全部的来,但是,走市场经济的道路,那就必须要适应这种新的思维了。”
  现在,秦振华的思维是超前的。
  其实,随着国家的发展,一些脑子活跃的人,已经开始搞起来了个人的商业机构,这些个体户,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必然会面临着请帮手的问题。
  而一旦请了帮手,这就面临了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剥削嘛!剥削他人的劳动的剩余价值,这在以前,那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就在今年五月份,《人民日报》就某公社农民雇工承包鱼塘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由此而导致并催生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私营企业老板。
  但是,在大公无私的口号下,要迈出这一步不容易,哪怕是一支到了83年,国家的政策也是“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一直到了1987年,国家才做了报告,“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
  就目前来说,大家伙对这种剥削的事情,还是相当的看重的,一机厂要走这条路,会不会犯错误?
  尤其是,现在的秦振华,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万一犯个错误,那就会严重影响到秦振华以后的前途啊!
  “赵叔,你们想问题的方向,为何总和我不一样啊。”秦振华看着赵国栋,看着其他人,感叹地说了一句:“你们都不知道我想要干嘛。”
  你要干啥?难道不是为了赚钱吗?大家好奇地看着秦振华,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这只是一个起步,现在,只不过代理销售MTU公司的柴油机,而到了以后,这个机构,就会成为一个专门的进出口的代理公司,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扩大对外的销售啊。”秦振华说道:“你们难道不觉得,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公司,来负责我们的这些项目吗?”
  秦振华的脑子,果然是够跳跃的,赚钱,不过是小事罢了,他现在要考虑的,是一件大事!
  如何对外出口产品的事情!
  现在,一机厂已经开始对外出口了,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去找,自己去推销,靠的是厂子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秦振华的人格魅力和运气爆棚。
  而这样,是不长久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要发展经济,军队要忍耐,军工单位要发展,只能是走出口的道路,而在出口的过程中,很多工厂,都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这几年来,秦振华也给介绍了不少的业务,有56冲,有63装甲车等等,其实,他已经开始在考虑这个问题了:如何更好地把咱们的军工产品,推销出去?
  “我们要形成一个专门的进出口公司,我们自己就有自己的专门的翻译人员,各种财务人员,金融人员等等,我们自己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我们根本就不用外事部门了。”秦振华说道:“同时,我们这些军火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这样,正好可以一起协作,把大家的产品一起给卖出去。”
  很多时候,打包销售比单独销售更好,毕竟,客户不仅仅需要坦克,他还需要装甲车,需要步枪,需要火箭筒,咱们销售坦克,甚至可以搭配着白送步枪,这样来扩大咱们的出口。
  这其中,就有很多利用要协调了,要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来负责,这就是秦振华的设想。现在,给MTU公司代理一批柴油机,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以前,卖什么东西,还得找外事部门,有些外事部门的办事效率还很低,业务也不熟练,也有专门跪舔外国人的奇葩存在,总之,这些都是以后的阻力,所以,干脆绕开外事部门,咱们自己干。
  进出口业务,咱们也可以有自己专门的公司账户,直接对接国家的账户,绕开外事部门!这样,就更容易展开拳脚了。
  现在,秦振华把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众人听得眼睛都大了,赵国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个提议,很强大,我们需要以一机厂的名义,向上级写一份书面的正式报告。”
  这样一来,代理MTU公司的柴油机,赚取的那点返点,算个屁啊,就当做是这个公司的启动资金好了,再有人去打报告,也得被这个理由给推回来,这可是为了整个军工企业谋福利呢,谁敢眼红,就是和整个军工企业为敌!
  现在,谁都不知道,那个叫做北方工业公司的庞然大物,已经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地萌芽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捷足先登
  就在一机厂开始向上级打报告,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重点事情来做的时候,秦宝山已经开始了自己推销MTU柴油机的道路。
  当初在德国的时候,他就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自然是因为他其实早就想到了这款发动机的用途了。
  这种级别的发动机,首先就可以用在国内的列车上啊!
  在建国之后,国内甚至还在生产蒸汽机车,那种烧煤的呼哧呼哧的车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主力的车头,不过很快,列车的车头就过度到了内燃机车的时代,代号东风的内燃机车,从1964年开始,成为国内车头的主力品牌。
  不过,国内的技术水平始终是有限的,所以,这种内燃机车的车头,很长时间里,功率都没有突破两千马力,而现在的这种MTU柴油机,功率已经妥妥地上到了两千马力以上,所以,秦振华很有信心,可以把这种柴油机推销到国内的铁路运输上来。
  这个时候的铁路,那还是十足的铁老大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铁老大的车头也进入更新地替代的时期,所以,只要去忽悠铁老大,从德国引进的这批柴油机,完全是可以通过铁老大来消化掉的。
  在铁路运输上,两百台柴油机算什么,不就是两百台的车头吗?
  带着这样的想法,秦振华千里迢迢,来到了北方专门制造列车车头的机车厂,因为这是第一次见面,秦振华这个年轻人,始终是资历不足的,所以,他又带上了乌瑞华老师傅。
  早年,在草原市还没有建造一机厂的时候,乌瑞华老师傅就曾经在机车厂工作过,而当时,他的工友孙新民,现在已经是机车厂里面主管技术的副厂长了。
  有老朋友,就是好办事!
  在得知了乌瑞华前来拜访之后,孙新民很高兴,当下就从机车厂的厂区内迎了出来,这是一名高大的北方汉子,年龄和乌瑞华差不多,都已经到了开始长白头发的年纪,不过,精神状态很好。
  “老乌,你怎么有空过来找我了?”孙新民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道:“听说你在一机厂那边,已经当了分厂的厂长,抓生产,抓研发,现在正忙着不可开交呢,你们那边的那个叫做秦振华的年轻人,可真的是大名鼎鼎啊。”
  秦振华摸着自己的鼻子,问道:“孙厂长,那个秦振华,有什么出名的?”
  “他当然出名了,他带着一机厂,走上了外贸的道路,厂里的日子过的很红火,大家谁不羡慕啊,我们机车厂,就没有这个能耐了,出口是不可能出口的,自己的技术,还得从国外进口呢,对了,这个小伙子,是乌师傅的徒弟吧?”
  望着秦振华,孙新民随口问道。
  “老孙啊,你还说秦振华多出名,人家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居然都不认识。”乌瑞华向着孙新民说道。
  “什么?你就是秦振华?”孙新民吓了一跳,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说道:“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小伙子,看起来就很能干。”
  “我看起来,难道不是乌师傅的徒弟吗?”秦振华笑着说道。
  “你们大老远的找我来,不仅仅是为了看我这个老朋友吧?”孙新民开门见山地说道:“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老孙,果然还是当年的样子。”此时,大家伙一边向着厂子里面走,乌瑞华一边开口说道:“我们这次来,是来化缘的,具体的,还是让振华和你说吧。”
  秦振华笑着,开始介绍起来:“孙厂长,你们是生产国内的铁路机车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咱们生产了近二十年的铁路机车,现在也已经面临老化和淘汰的问题,动力不足,牵引力就不足,很多时候,还得用两个车头一起牵引,这种情况,应该很普遍吧?”
  “是啊,早期咱们的车头,还不到一千马力,拉着列车,就得两个车头一起,现在,咱们自己制造的车头,也还不到两千马力,打开国门一看,是落伍了。”孙新民说道。
  “所以,你们想不想要有新的发动机?”秦振华向着孙新民问道。
  “那是当然,铁道部方面,早就考虑到这一点了。”孙新民说道:“走,带你们去车间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9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