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校对)第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952

  空军和世界拉开了二三十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需要通过引进战机来改变的。
  原本看好了法国的幻影2000,但是无奈法国人要价太黑,而且绝对不松口,也不出口生产线,最终是不了了之,东方大国的空军在憋屈中,终于看到了新的希望。
  毕竟学了苏联老大哥那么多年,现在,既然已经重新变成了友好的邻居,那么,考察一下苏联的战机,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就采购进来一批,就是东方大国的空军目前最想要做的一件事了。
  在他们走后大概半个月,陆军方面的考察团,终于也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行程。
  此时,已经接任了一机厂厂长职务的秦振华,虽然每天都被厂里的俗务缠身,还是很快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随着一机厂的壮大,要来的名额也是越来越多,这次考察团,一机厂足足有十个名额,让秦振华都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了。
  当然了,既然给了自己名额,秦振华也倒是不含糊,很快就挑选出来了出行的团队。
  秦振华,妻子王晓玉,王二柱,张向前,李长江,乌瑞华,王晓强,这就六个人了,接下来三个名额,则是厂里的优秀工人,老焊工卢峰等人,被选中的时候,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然后就兴奋地收拾东西,踏上了这次行程。
  最后一个名额,则是给了聂倩倩,虽然聂倩倩才来不久,但是作为一名记者,目光更加老道,或许能够发掘出来更多的线索,尤其是,她还精通多门外语。
  懂俄语的人不少,但是懂专业知识的人就不多了,有聂倩倩跟着,也算是额外多了一个翻译了。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五十多人,这让秦振华又找回了当初第一次出国得感觉。
  “看,外面有云,咱们是在云里面飞啊。”聂倩倩有些兴奋地说道,虽然她曾经也是在主流媒体里面呆过,但是,一个普通的记者,坐火车的时候弄张卧铺票就不错了,现在能坐飞机,绝对是人生的第一次了,所以,也是相当的兴奋。
  “看来,你应该换个杂志社。”秦振华扫了他一眼:“航空知识杂志社,肯定有很多机会坐飞机,甚至还可能坐战斗机呢。”
  聂倩倩摇头:“不,我就喜欢坦克,喂,秦厂长,你这么说,是在赶我走吗?你可别过河拆桥,咱们的坦克装甲车辆杂志,创刊之后,就没有和公司要过钱,现在更是收入如流水,不少军工厂想要在咱们的杂志中的夹页上打广告,广告费可都是大数目。”
  别人是花钱如流水,坦克装甲车辆杂志创办之后,则是收入如流水,那么多的领导都定了这本杂志,所以,如果在上面打广告,领导就会关注啊。
  “而且,为了这次出行,我可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呢。”聂倩倩继续说道。
  “好啊,那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下塔吉尔设计局吧,咱们这次出行的第一站,就是乌拉尔。”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聂倩倩的介绍
  作为一名记者,才去采访之前,肯定是要将采访对象研究的透透彻彻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现在,为了这次苏联之行,聂倩倩那可是准备了很久了,如果说起专业的程度的话,聂倩倩绝对比得上一名专门的情报专家了。
  “我们知道,苏联有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三大坦克设计局,下塔吉尔的坦克设计局,其实开始并不著名,当二战结束之后,很多时候,下塔吉尔坦克设计局,是一个存在感很不强的坦克设计局,其实,他们的研发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他们的设计局的前任总设计师卡尔采夫,更是才华横溢。”聂倩倩开始介绍起来:“众所周知,T-72坦克是卡尔采夫的杰作,实际上,早在这款坦克之前,下塔吉尔就已经有现代化的坦克设计方案了。这就是T-64坦克的竞争者。”
  “T-64坦克的竞争者?”听到了聂倩倩的话,不仅仅是一机厂,其他的工厂的人员,以及军方的代表,都睁大了眼睛,他们对这些,知道的还真不多。
  T-64坦克横空出世,整个西方的地面部队,都在瑟瑟发抖,只是,很少有人提及在苏联的军工发展上,T-64坦克的竞争者。
  “当时,莫洛佐夫设计局,也就是苏联坦克设计局的领头羊,研制新的坦克,项目代号是430工程,它的竞争对手,就是下塔吉尔设计局的140工程,当时,这个140工程要稍稍保守一些,同时,加上卡尔采夫不怎么出名,莫洛佐夫在苏联的影响力很大,所以,430工程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名鼎鼎的T-64坦克。”聂倩倩开始介绍起来了。
  “但是很快,苏联人就发现不对劲了,T-64坦克是跨时代的,和T-62这种过渡产品完全不同,它用上了高大上的自动装弹机,还有一系列的新鲜的装备,但是,高科技,就代表着不可靠,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聂倩倩说道:“进入了苏联军队之后,坦克兵们是苦不堪言。实在忍受不了,装甲兵总局就决定研制一款简化版的,成熟款的坦克,这个时候,他们就想到了下塔吉尔的140工程。此时,这个140工程,已经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先后有了165.166,167过程的代号,这款简化版的T-64坦克,被叫做172工程,可以看到,相比其他的坦克设计局,下塔吉尔的特点就是稳重,他们不片面追求先进的坦克,始终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发展,提升,其实,走的路线,和我们一机厂是差不多的。”
  “把咱们一机厂和下塔吉尔相比,我是该说荣幸呢,还是说大言不惭呢。”秦振华在一旁笑着说道:“要是咱们是下塔吉尔,那谁是莫洛佐夫?幸亏祝老不在这里。”
  虽然说这次考察很重要,很难得,但是,在123坦克样车下线之后,祝老就一心扑在了这辆样车的测试上,就连这次考察都在深思熟虑之后放弃了。
  对他来说,到苏联走走看看很有用,但是,现在时间宝贵,耽搁不起,哪怕是123坦克赶不上今年的阅兵了,祝老依旧希望可以能够在年底的时候,就结束底盘的研制,让这款三代坦克的研发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祝老不在,也只有秦振华敢开玩笑,一个走的是踏踏实实不断改进的路子,一个走的是高大上的路子,一下子搞出来三代坦克,同时,这其中也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祝老搞的三代坦克,稳定性会提高上来吗?会不会像T-64坦克那样,虽然说性能很先进,但是在使用之中,会因为用了太多的先进技术导致不成熟?
  “咳,咳。”聂倩倩咳嗽了两声,对于秦振华的这个玩笑话,她也不敢开口直接接话,毕竟,这背后议论祝老,可不太好,秦振华和祝老关系铁,自己可没有那么亲近啊。
  “这名卡尔采夫设计师,胆子很大,上级给下达的方案,是在T-64坦克的基础上改进,但是,他却几乎是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了172M坦克,在苏联,这种违背上级命令的做法,甚至是会带来杀生之祸的。”聂倩倩继续说道:“还好最后皆大欢喜,一代名车横空出世,所以,对于苏联的各个坦克设计师来说,我个人,最佩服的就是这名卡尔采夫先生,他的身上,有很多的光彩。”
  说完,她又看了秦振华一眼,然后说道:“和秦厂长,有很多相似之处啊。”
  秦振华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看了看身边的妻子王晓玉,此时,王晓玉也是笑靥如花,开着他的玩笑:“喂,秦厂长,没想到,你居然和这个卡尔采夫设计师很像啊,他是不是你在苏联的大哥啊。”
  听的秦振华是脸色一变,喂,你这说话,没大没小的,他那年龄,当我大爷都够了,怎么还能当我大哥?我才三十岁,他已经要六十岁了好不好?
  “卡尔采夫先生,1922年出生,1942年毕业之后在前线担任一名坦克的机械师,战争结束后,读了装甲兵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49年被分配到下塔吉尔厂工作,他在下塔吉尔工作的时候,工作能力强,成绩优异,很快得到大家的赏识。所以,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跨越了几个职务台阶,当上了总设计师,一当就是16年,现在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是据说依旧是下塔吉尔的顶梁柱,所以,我们如果去的话,很可能会是这位老先生负责接待。”聂倩倩在说下塔吉尔的资料的时候,主要是说卡尔采夫的,毕竟,对于苏联的体制来说,一个设计师,就是一个设计局的灵魂。
  她是做记者的,主要采访对象,自然也是人了。
  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工人,爬到了总设计师的位置,和自己相比,是强呢,还是弱呢?秦振华望着聂倩倩投来的目光,就知道她此时想要说的,肯定就是这个问题了。
  自己当厂长,是今年才当上的,十几年的时间,当然不如卡尔采夫,但是,如果说掌握设计的权力,当一把手的设计师的话,在厂子里,似乎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吧?记得那个时候,找了几个人,在一机厂的招待所里面绘制122坦克的设计图,要是从那个时候算的话,就比卡尔采夫还厉害啊。
  不好,着了聂倩倩的道了,我干嘛要和人家比?他是他,我是我,这个聂倩倩,真是的。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初到下塔吉尔
  当年,苏联刚刚建立,从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度的国家,向着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发展,除了莫斯科周边的工业在迅速发展之外,就是乌拉尔地区了。
  这里有着庞大的乌拉尔山脉,在山脉里面,有着数不清的矿产,所以,借助着这个条件,苏联在这里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
  等到二战的时候,苏联的西部最繁华的地区,都受到了德国的侵略,大批的工业向东转移,来到了乌拉尔地区,那是乌拉尔最辉煌的时期,整个苏联的工业,几乎都在这里了,数不清的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从这里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向着前线输送。
  战争结束之后,大批的工业开始回迁了,但是,已经建成的工业区,又不能就这样浪费掉,肯定是要继续运转起来的。
  下塔吉尔设计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大名鼎鼎的科京设计局,莫洛佐夫设计局的人都回去了,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没后台没背景的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卡尔采夫才会有这样的机会,四年之内就爬到了设计师的位置,毕竟,有能力的人,早就回去了,谁愿意留在苏联的腹地?
在战争年代是安全的大后方?
在和平时期,这里简直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虽然有一个个的工业城市?
也是相当荒凉的。
  有人却在这里扎扎实实地坚守了下来,比如卡尔采夫?
在这里还干出来了轰轰烈烈的事业。
  苏联的势力是庞大的,他们不仅仅要自己装备?
还要给阵营里面的其他国家装备武器?
在这方面,又需要考虑到军工安全问题,所以,只能出口低档的武器。
  比如说?
战机方面?
苏27是自用的,米格29是出口的。坦克方面,T-64,T-80全部自用,这样就可以保持住军工的秘密了?
而T-72这种低档货,就可以卖出去赚钱了。
  不仅仅是直接卖出去赚钱?
他们甚至还把生产线出口了,除了苏联本土之外?
还有好几个国家,都可以生产T-72坦克。
  正是因为这样?
东方大国才能得到T-72坦克?
也正是因为这样?
他们才能够把T-72坦克的生产基地开放给东方大国的人参观。
  当然了,这也是有目的的,东方大国的空军正在参观他们的战机,有装备的需求,而东方大国的陆军来这里参观,万一可以把坦克再卖给他们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卡尔采夫迎接了东方大国的代表团一行。和聂倩倩推测的一样,卡尔采夫并不是下塔吉尔设计师的现任的总设计师,此时下塔吉尔的总设计师,叫做韦涅季科托夫,他是卡尔采夫的好朋友,当年在装甲兵学院的时候,就已经是同窗好友了。
  1969年,卡尔采夫就被从总设计师的位置上撸下来了,不知道是否和他移花接木搞出完全不同于T-64A坦克的简化版,而是创新的T-72有关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卡尔采夫的身份,才更加符合接待的要求,他不会透露出来最新的T-72的机密。
  六十多岁的卡尔采夫,身形有些瘦削,精神依旧是饱满的,他站在那里,笑着和一众人握手:“欢迎各位的到来,经过了几十年,我们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啊。”
  这句话,是充满了亲切感的,想当年,正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一机厂才建立起来的,当时,援建的苏联专家是不少的,东方大国的技术人员,是从苏联专家手里学到了不少的。
  现在,想起那段岁月来,也是不由得让人感叹。
  负责带队的秦老,笑呵呵地回答道:“是啊,我们的手,又重新握到了一起,希望可以一直下去啊。”
  “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我们相信,两国之间的友谊,一定会继续下去的。”卡尔采夫说道:“各位,请到我们的工厂参观。”
  一般来说,苏联的军工布局是一个设计局,对应着一个设计所,设计所管设计,军工厂负责制造,下塔吉尔的设计局是负责设计的,生产则是同样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
  这个厂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817年,当时,这个厂叫做梅尔科夫采金厂。顾名思义,这个工厂是用来处理当时在附近发现的金矿的工厂,不过,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金矿就被开采干净了。
  之后,这个工厂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被关闭和废弃。这个时候,一位在俄国工厂任职的英国工程师注意到这个被遗忘的工厂,接盘下来,建立成为一家生产各种机器的私营企业。并且不断发展,成为了19世纪末是俄国八大最佳企业之一。它生产的产品品类众多,包括:蒸汽机和锅炉、金属加工车床、起重机、牵引机、轧制机、采金挖掘机等等。
  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工厂收归国有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工厂就涉足了武器制造,等到卫国战争开始,更是接收了从莫斯科、波多尔斯克和斯大林格勒等地区疏散过来的其他苏联工业企业,安装设备39天以后,乌拉尔车辆厂就制成并向前线输送了第一辆T-60轻型坦克。
  从那个时候起,乌拉尔车辆厂就开始了制造坦克的光荣时期,卫国战争时期,这里生产了大量的T-34坦克,战争结束后,T-44,T-54不断出现,尤其是T-54,T-55系列坦克,生产一直持续到了1981年。
  也正是因为T-34,T-54这样的坦克的生产,让他们意识到了可靠性对于一款坦克的重要,他们不过度地追求先进性,而是把可靠性放在首位,而且,还大量地使用现成的技术,现有的设备,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大量生产。
  T-72就是这种思想下的一种杰作了。
  走进工厂,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一辆T-34坦克的雕塑,雕塑的底座上,写着无数的蝌蚪文字,应该是在纪念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绕过了T-34坦克之后,就能够听到厂房里面机器的轰鸣声,同时,对于整个工厂得结构,也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和一机厂的布局,一模一样。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参观发动机厂
  当初,一机厂是在草原上,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所以,直接就拿着苏联的坦克工厂的图纸开建了,所以,现在找到熟悉的感觉,一点都不稀奇。
  “这里,是我们的发动机生产厂。”卡尔采夫领着众人,沿着工厂的道路,首先走进去的并不是总装车间,而是发动机生产厂。
  一直说T-72坦克追求的是可靠性,尽可能利用现有生产线而大量生产,从坦克发动机上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当年,为了打造T-64坦克,苏联人在坦克发动机上颇费了一番周章,坦克发动机,需要的是体积小,动力强,尤其是苏联的坦克,个头原本就小。
  为了能够让T-64坦克获得合格的动力,莫洛佐夫设计局决定采用二冲程柴油机,而且还是坦克界绝无仅有的水平对置结构,可以说是独一份。
  为了给T-64坦克配套,这个发动机在哈尔科夫马雷舍夫厂研制,工程甚至为此组建了新的以阿列克谢-德米特里耶维奇-恰罗姆斯克教授为首的设计局,专门设计5TD发动机,甚至还为生产动力装置还新建了大型车间。
  可以说,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但是,在初期的430工程样车阶段,这些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是相当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9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