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坦(校对)第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6/952

  “你们说,这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阴谋?”就在这时,有人开口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下定决心
  阴谋?这种里面,还会隐藏着什么阴谋?
  众人望过去,发现说话的是军代表罗荣根,现在,罗荣根也已经老了,就连额头上都开始出现了白发,他看着众人的目光,说道:“假设苏联人知道我们获得了这辆坦克,然后,他们故意把这种超水平的穿甲弹拿出来,就是想要通过这种办法,来打乱我们的军工研发的脚步?”
  罗荣根是从那个时代,一步步地走过来的,所以,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有些与众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罗叔,你的这个想法,是有证据支撑的,比如说,液相烧结技术的原因,可能会让苏联人无法大规模地生产,但是,毕竟是苏联人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啊。”秦振华说道。
  先拿钨弹来说,苏联人的穿甲深度迟迟不能突破,就是没有掌握这个液相烧结技术,它来源于当时美德合作研发的MBT-70计划,将钨粉和铁粉、镍粉等金属粉末按比例混合,压成长杆状再加热到高温,铁和镍先熔化填满钨颗粒的间隙,在钨达到半熔化状态后会与液态的铁、镍等形成牢固的矩阵结构,这样制造出来的钨基合金弹芯,强度和韧性比起传统的碳化钨合金弹芯高很多。
  这种液相烧结技术的第一个成品就是M111,这种炮弹在两千米内,就能击穿T-72,让苏联大为吃惊,当时苏联人的反应,应该就和现在的祝老的心中所想是一样的。
  但是,苏联并没有立刻研发同样的技术,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的材料工艺和金属锻造工艺都落后于美国。所以苏联往往通过扩大口径来增加坦克炮的性能,对于弹药的开发上并不是多么的关注。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这种液相烧结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同时生产工时很长。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一枚M111的综合成本足以生产五枚3BM22,哪怕苏联就算是国防投入很高,也不能给自己的坦克全面装备这种炮弹。北约全加起来也不过八千多辆坦克,苏联可是两万多,而且有一半都是扛着125毫米的大炮管的。
  所以,如果说钨弹的话,苏联人有这个顾虑,哪怕是研发出来了先进的3BM42穿甲弹,也不可能全面给部队换装,有可能知道这两辆T-80是送到东方大国这里的,所以干脆就来个顺水推舟,让东方大国知道苏联人的坦克究竟有多么的强悍,这样来隔山震虎。
  如果只有钨弹还说得通,但是人家还有贫铀弹啊!那玩意儿才是目前己方最大的威胁,穿深已经达到了五百六十毫米,再发展下去,己方的坦克就能被击穿了。
  另一方面,就算是苏联人真的由于成本和寿命问题,没有大量装备,那也说明苏联人已经有了这种技术,苏联人随时都可能会把这些武器给量产出来的,如果真的爆发了战争,谁还会在乎个成本问题?
  秦振华说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算是阴谋,我们也得认真对待!
  “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军队。”祝老再次开口了:“我决定,将我们的坦克的防护指标,从六百毫米提升到七百毫米,我们的三代坦克,要推倒重来。”
  终于,祝老说出来了这句话。
  “不,老祝,你得三思啊。”听到了祝老的话,就连一向稳重的罗荣根也开口劝阻了:“目前,国家还没有提出来要提升指标,你们这样自己提升指标,那影响了进度,增加了投入,都是要你们来背的。而且,一旦影响了进度,很可能,整个项目还会面临夭折的危险的。”
  一般来说,都是国家和军队提出指标,交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只有嫌弃指标太高不容易实现的,哪里有现在这样,主动要求提升指标的!
  这样提升了指标,责任都是祝老一个人的,从六百毫米提升到七百毫米,哪里有那么容易的!简直就是重新设计啊,这样一来,进度能赶得上吗?
  因为西方的问题,传动系统已经要重新制造了,还得重新试车,这就需要耽误很长时间,祝老要是再重新搞,那得多久?
  在国内,因为项目太过拖延,最后导致了研发失败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三代坦克是军队急需的项目,在这种时候,应该要抓紧时间,先定型再说。
  祝老却要推倒重来?
  哪怕是严谨的罗荣根,也是不会认同的,这太冒险了。
  “是啊,老罗,你说的都是很对,但是,如果我们为了这些问题,就放弃了提升性能,将性能不足的坦克交到军队的手里,真的到了战场上,那我们,就是国家和军队的罪人啊。”祝老说道:“如果我们的三代坦克和88坦克不能拉开足够大的差距,不能在面对最强的对手的时候给部队足够的信心,那我们研发的意义又是什么?”
  88坦克,是给国内军队研发的一款坦克,是一机厂逐渐改进过来的,这款坦克的性能已经跻身一流行列了,三代坦克,必须要比88坦克高一个档次才行。
  88坦克是挡不住苏联最先进的穿甲弹的,但是三代坦克必须要挡住,既然已经发现了性能不足,现在不调整,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国家的资金!
  “当然了,这件事,我也不会自己做主,我会向上级请示的。”祝老说道。
  这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甚至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的,但是,祝老已经打定了主意,在他的心中,个人的荣辱都是次要的,只有国家利益,军队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祝老。”就在这时,秦振华想到了什么,向着祝老说道:“我们现在还在研制新型反应装甲,等到我们的新型反应装甲逐渐成熟之后,加挂上这层附加装甲,不就能够达到您要的指标了吗?”
  大家现在说的防护力,没有算外面的反应装甲啊,到时候,再挂一层不就行了?这样,现有的方案也就不用改了。
  “反应装甲?”祝老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再加挂上反应装甲,我们的坦克的防护力,要达到一米才行。”
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炮射导弹的问题
  祝老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这个想法。
  苏联人想要搞152毫米的坦克炮,这种坦克炮的穿深,足足有一米!所以,未来的坦克,只有能够抗住一米的穿深,才能够让坦克手们安心。
  祝老就是按照这个想法来的,以复合装甲为主的基层装甲,要能具备七百毫米的防护能力,这样,在外面加上了反应装甲之后,才会具有一米的防护力,这样,哪怕就算是苏联人的152毫米坦克炮出来了,也能挡住。
  听到了祝老的这个想法,秦振华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就知道,祝老是绝对不会放弃的,现在,祝老已经有了新的打算了。
  只是…
  秦振华看着祝老的身影,没有再说什么了,既然祝老已经打定了决心,那自己要做的,就是对祝老的支持了,毕竟,这决定了东方大国未来的坦克性能!
  秦振华的心中甚至有些激荡起来,先进的三代坦克,防护力要达到一米的水平,这该是多么逆天的存在,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实现了,那以后的坦克兵,再也不用担心被敌人凿穿自己的装甲了!
  “一米?”听到了祝老的话,一旁的刘大军是满眼放光:“祝老,您的坦克要是真的能够达到一米的防护力,我代表坦克兵感谢您,我还会建议军队给您发最高荣誉。”
  刘大军一直都在基地里搞实战,自然知道先进坦克的意义,祝老这样说,是为了坦克兵考虑的,刘大军自然会代表坦克兵表示感谢了。
  祝老苦笑了一番:“荣誉就算了,现在,还是想想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三代坦克,实在是难产啊。
  “吆,都在这里呢?”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爽朗的声音:“我算是来迟了,来迟了啊!”
  这个声音,听起来很是急切,此时,不用扭头,秦振华就知道,是王院长来了。
  果然,王利民,曹建丽,还有几名手下的技术人员,都跟着走了进来。
  “啧啧。”当看到王利民进来的时候,刘大军就在那里后悔了:“今天的试射,就该把炮射导弹一起测试了,唉。”
  他的感叹是有道理的,随同坦克过来的炮射导弹,就那么几枚,数量远远少于炮弹,所以,现在王利民来了,肯定会把那些炮射导弹都要走的,不会给他留下来,他还想着弄一两枚导弹体验一番呢,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怎么了?”王利民走进来,看着刘大军,说道:“不欢迎吗?”
  “他可没这个资格,他才是不请自来的。”秦振华调侃道。
  对秦振华的这句话,刘大军还真不能反驳,毕竟,他的确就是不请自来的,现在,听到了秦振华的话,刘大军也只能是无奈地笑了笑。
  “振华,我希望你把里面的炮射导弹,都提供给我们。”王利民向秦振华说道:“你应该知道它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
  王利民此时是很着急的,听说秦振华这里的坦克到了,就相当的关注,当时就买了车票,急匆匆地过来,不过,还是晚了。
  现在,看着秦振华,王利民的脸上满是期待。
  “当然没有问题。”秦振华说道:“王教授,炮射导弹都是你们的,不过…”
  不过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王利民就已经开始表态了:“咱们也在研发之中,又不是没有任何的技术基础,现在,有了炮射导弹的样品,肯定是能大大地加快研发进度的,别的不敢保证,五年之内,咱们的炮射导弹,一定能完成研发,定型装备部队!”
  王利民教授原本就是搞反坦克导弹的,在上面钻研了多年,其实基础的问题早就解决了,现在关键的就是那么一点而已。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激光制导系统了。”后面的曹建丽跟着说道:“初步解决了激光制导的各种技术难题,最关键的,还是炮射导弹如何克服发射时候巨大的加速度,我们希望从苏联的炮射导弹上找到一些解决的思路,我们并不是要全面测绘仿制它,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已经胜过它了。”
  曹建丽是搞光学的,所以,这种激光制导技术,也是曹建丽手下搞出来的。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迅猛,最初的时候,采用的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容易受到干扰,很快就淘汰了,之后就是线导,尾部拖一个放线器,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把导线放出来,这种方式算是解决了干扰问题,制导信号是在导线里面传输的,但是,最初的时候,靠的是射手的目视,然后用操作手柄来控制导弹飞行目标,这个很原始简陋,还得培养专门的操作手,相当繁琐。
  再后来,在控制系统中加入了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射手不需要操作手柄,只需要瞄准目标,导弹就能自己解算飞行数据,发展到这个程度,反坦克导弹才算是真正成熟了起来。
  现在东方大国使用的,就是这种指导方式。
  但是,这种指导方式是不适合炮射导弹的,在炮管里发射出去的导弹,如果尾部还拖着一根导线的话,那导线肯定是从炮管里飞出去的,这种情况下,炮管内就会有异物了,下一枚炮弹的发射也会很麻烦,而且,导线能不能承受炮弹飞出去的加速度还不知道,所以,这种方式不能用。
  想要研发炮射导弹,那就得采用激光制导,同时,在研究出来了激光制导之后,还可以用在其他的普通型号的反坦克导弹上。
  这种激光制导,可以分成两种方式。
  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原理不难理解,用单独的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目标,照射到目标上之后,就会反射回去,而发射出去反坦克导弹,导引头就会接收到这个激光,根据激光的方向等信息,处理之后形成控制指令控制导弹的飞行。这些装置都在导弹上,所以不用在后面继续托着导线。
  激光驾束制导则是另一种方式,激光照射器先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弹在发射出去后,就进入激光波束之中,当导弹飞行的时候,弹上激光接收机接收到激光器直接照射到弹上的激光信号,比较出来误差,也就是弹体轴线与激光束轴线的偏离方向和大小,然后导弹计算之后形成指令,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和姿态,始终保持弹与激光照射光束的重合,最终民众目标,就仿佛让导弹骑在激光束上滑行一样,所以也叫“驾束制导“。
  目前,两种激光制导的方式曹建丽都在研究,至于哪种用在导弹上更合适,还得多参考一下国外的例子,而现在,他们主要的难题,就是炮射导弹发射时候的过载问题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心乱如麻
  这些年来,苏联的技术发展的并不快,尤其是电子技术,所以,曹建丽此时是有信心的,己方的技术一定超过了苏联,只是看看苏联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这里面带着工程师的精明的,别看苏联的技术比西方落后,但是苏联的武器装备却并不比西方的差,这里面,就有一个系统整合能力。
  提起系统整合能力来,苏联的工程师绝对是最擅长的了。
  或许,在苏联人的炮射导弹上,就是最聪明的工程师解决了问题,现在,己方参考一下,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了。
  “五年?”听到了王教授的话,刘大军吧唧了几下嘴,然后说道:“好啊,那我们就再等几年,等到咱们自己的炮射导弹研发成功之后,一定要在我们的靶场试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6/9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