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学霸(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513

  特别是华夏长城的股民,不知道被收割了多少回,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锂空气电池的影响
  与此同时,华夏军方也开始针对锂空气电池改变自己军工的布局,毕竟这么一款锂空气电池电池可不仅仅是应用于民用领域,在军事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在常规动力潜艇领域,简直就是一款颠覆性的战略装备。虽然说目前世界上AIP潜艇已经大规模扩散,很多中等国家都已经装备AIP潜艇,但是相比起核动力潜艇,AIP潜艇由于蓄电池的储能限制,无论是整体潜深,还是在动力、声呐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功率上,与核潜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两者之间的战斗力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
  这也是美利坚海军放弃常规动力潜艇,选择维持一支水下全核潜艇的重要原因。
  但是锂空气电池的出现,打破了常规动力潜艇与核潜艇之间的战斗力壁垒。
  按照锂空气电池大体积达到3.5Kwh/kg的比能计算,假如一艘排水量三千到五千吨级的常规潜艇,将里面的蓄电池组以及柴油机组、发电机组、储油罐等动力系统全部换成锂空气电池,至少可以搭载六百到八百吨的锂空气电池。
  这样单单依靠着锂空气电池内部储存的电力,就可以让一艘常规动力潜艇以三十节以上的航速全功率潜行二十天以上的时间,以10到15节的巡航速度,完全可以进行环球航行。
  如果在这样一艘核潜艇内安装与核潜艇同等级的通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机电系统、声呐系统等,它的战斗力将会瞬间与核潜艇相比肩。
  而且去除了核潜艇内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箱、汽轮机、传动轴等,锂空气电池潜艇的噪音水平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到90分贝以下,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大洋黑洞。
  所以为了防止被其他国家用于军事上,至少是短期上,军方要求华夏长城和水仙时代只能生产标准型及以下锂空气电池,不得生产大型锂空气电池。
  没有一整套技术,外国想要攻破技术难关,那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特别是秦元清在得到军方的请求后,特别制造了电池自毁装置,一旦有人用外力要研究锂空气电池,那么就会启动自毁装置,当然自毁装置也不会让锂空气电池爆炸,而是那一层分离氧气的淡膜将溶解掉,正颗锂空气电池瞬间失效。
  虽然不知道能够延缓发达国家攻破锂空气电池技术多久,但是想来可以延缓几年还是没问题。
  军方开始对几艘正在建造的潜艇进行改造,改用锂空气电池,其他正在大修的常规动力潜水艇,也进行改造,改用锂空气电池作为能源动力。
  毕竟采用锂空气电池作为潜艇的能源,其实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按照33万/吨计算,锂空气电池六百吨~八百吨的成本是2亿~2.64亿,使得一艘装备锂空气电池潜艇的价格空载在一百亿元以内。
  对比一下国际上最新型号潜艇的价格。
  美利坚下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按照2013年的物价估算为120亿美元,相当于七百多亿元。
  不列颠继承者级战略核潜艇,单价120亿英镑,差不多相当于上千亿元。
  即使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造价也高达600亿元。
  与之相比,国内的核潜艇价格虽然低上不少,但也普遍达到了300亿元的水平。
  如果再对比一下常规动力潜艇,德意志的218SG装备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的常规动力潜艇,2000吨的排水量,燃料电池系统保证其以二到六节航速进行水下连续航行三个多星期,德意志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的报价高达9亿美元,也超过了50亿元。
  而锂空气电池在潜艇上的应用,将会大幅度降低潜艇的造价,大幅度提升华夏海军潜艇舰队的战斗力。
  当然在军事领域可不仅仅在核潜艇上,包括在水上舰艇方面,很多原本采用电池的现在都可以采用锂空气电池。无人机方面,采用锂空气电池后简直就具备全球巡航的能力以及强大打击能力,毕竟原来无人机受到限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池容量不够,限制了航程。
  军方也是大手笔,开始将原先退役的飞机改造成无人机,采用锂空气电池,以此增强军队的实力。
  南海的岛礁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兵营上,原本受限于电力的地方,也开始因为锂空气电池而得到缓解,甚至是寒冷的地方可以得到供暖。
  等到锂空气电池电量告罄后,再运回大后方充电就是。
  装甲车、坦克、炮兵车、运兵车等等,原本使用汽车、柴油,也开始一个个向着锂空气电池转进。
  当然军方军工领域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完全这些改革,没有二三年功夫是完成不了的。
  这些都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秦元清可没空管军队的军工改革,此时他正参加一个高级别会议,会议的参加有发改委、华夏核工业集团以及各大部委,会议的主题是关于增加发电量。
  毕竟接下来华夏用电量将会出现猛增,现有的发电量估计二三年就会无法满足要求。
  所以增加发电量是势在必行,随着碳中和目标的落实,节能减排已经成了大势,火电不但不会再增加反而会进一步减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有增加水电站、风电、太阳能、潮汐发电以及核电站,而其中核电站是重中之重。
  水电站,国家已经在提倡逐步淘汰效益不佳、产能落后的小型水电站,淘汰的小型水电站将数以万计,能建大型水电的地方基本上都建了,唯一能够考虑的就属雅鲁藏布江,哪里水资源丰富,河道落差大,至少可以建成3~5个相当于三峡工程的大型水电站,只是哪里又比较复杂,比较难办。
  所以重点还是风电、太阳能、潮汐发电以及核电站。
  “各位同志,根据相关数据,今年我国的发电量将突破6万亿千瓦时。我们的目标是,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到2021年,发电量达到8万亿千瓦时,到2025年发电量达到10万亿千瓦时。”领导沉声地说道。
  “领导,是不是加大核电站修建,不然的话这个目标太艰巨了,很难完成!”一位主任提出一个建议。
  “那就加快核电站修建,你们部门不是一直在研究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可能性么,研究了这么久,该有结论了吧,能修建就修建。一些外部因素,该努力排除还是要努力排除的,在自家修建水利设施,干嘛老是要看人家脸色?”领导没好气地说道。
  其他几位领导互视一眼,心中已经有数了。
  秦元清见状,举了一下手示意自己有意见,领导微笑地说道:“秦院士,你有什么建议要补充的?”
  秦元清对着话筒说道:“各位领导,我的建议是关于核电站的,我建议新建核电站方面,一定要考虑到今后可控核聚变的应用,为今后核电站改造成可控核聚变预留余地。”
  领导顿时来了兴趣了:“秦院士,关于可控核聚变,据我所知距离商业应用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领导,您说的没错,如今我国可控核聚变刚刚实现1亿度燃烧30秒的突破,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法兰西超导托卡马克,在放电时间长度120秒条件下,等离子温度为两千万吨。各个主要国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进度都大同小异,距离可控核聚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华夏核工业集团的领导说道。
  秦元清很平静地说道:“事实上从理论方面,可控核聚变已经不具备难度了,现在限制可控核聚变的是材料和技术人员,顶多到2030年,可控核聚变一定会实现的。”
  “所以从节约建造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我建议此时设计建造核电站时预留今后改为核聚变的余地,哪怕因此投资增加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秦元清说道。
  “秦院士,你说的话可有依据?”华夏核工业集团的领导问道。
  “我的话就是依据!”秦元清充满着自信说道。
  其他人听到秦元清的话,面面相觑,科学不是应该拿出数据实事求是、讲道理么,怎么现在就像拍脑袋似的。
  领导则是若有所思,随后眼中闪过一抹坚定,说道:“秦院士的建议很有必要,暂时的增加投资,有利于节省今后的建设成本。”
  领导,这不科学啊!
  其他人都想吐槽,可是领导都发话了,现在再开口反驳总是不好,只好想着散会后和领导好好反应。
  只是散会之后,领导和秦元清在一块,颇有兴趣地探讨可控核聚变。
  实际上对于领导而言,既然秦元清是最大的权威,而且一直以来表现优秀卓越,取得一次次奇迹般的成就,那么选择相信秦元清话,不是最正常也是最合理的吗?
  不说什么,单单这次锂空气电池,就对华夏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百二十六章
对撞机会议
  一间会议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建议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王院士首先进行发言:“对于华夏来说,这是能够引领世界基础物理研究,最好的机会!”
  秦元清听着王院士的发言,然后翻看着。此次的会议资料,再一看会议室,除了王院士、杨老等人外,还有丘成桐也在,加上秦元清总共13位顶尖学者。
  这位王院士虽然去年刚当选院士,但是在高能物理方面颇有些建树,其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了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京城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的研究。
  王院士在1984年从金陵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可以说研究高能粒子已经三十余年,在高能物理也取得不小的成绩,去年更是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个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而这份关于华夏建设大型电子对撞机就是他提出来的,还拉上丘成桐等几位顶尖学者联合签名。
  “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可以使我们成为世界粒子物理研究的中心,牢牢建立华夏的领先地位。同时我们可以在一下技术方面实现国产化、并领先国际。”王院士激情澎湃地说道:“这不但可以让我国摆脱CERN的限制,获得在高能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可以让我国成为世界高能物理的中心,会像欧洲CERN那样吸引全世界数以万计顶尖学者前来我国定居,也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
  “大型对撞机如果不能发现新粒子或新现象,也会使我们对物理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像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没有发现以太,但对物理学,特别是相对论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一样。”王院士继续说道:“环形对撞机是一个理想的希格斯粒子工厂,希格斯粒子,是目前粒子物理研究未知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
  其他几个联名签字的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原本高能物理中心是即将从欧洲转移到北美,但是就是因为欧洲建立了CERN,因此巩固了自己是世界高能物理中心的地位,长期有数以万计的物理学家在CERN工作,为欧洲发展提供智力,这无疑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杨老,您是两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而且从事的是理论物理,在高能物理方面您是专家,您觉得我们该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么?”领导看向杨老,问道。
  虽然说提交建议有六位顶尖学者联合签名,但是上级并没有直接拍板,而是举行论证会,论证是否有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必要。
  毕竟2000亿的建设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并不是一年就投入这么多,但是也是一大笔钱,华夏虽然这些年财政都有盈余,但是也不能败家不是。
  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会议。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我是很反对此时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杨老缓缓地说道。
  其他人闻言,脸色纷纷一变,响起以前杨老就不止反对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算一算,这都已经是第四次了。
  以前华夏穷那没办法,从经济角度来说情有可原,可现在华夏富裕了,国家富得流油,完全拿的出这笔钱,为何要反对。
  难道不知道,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对华夏和华夏学者的好处么,华夏在高能物理方面远远不及欧洲,不就是因为欧洲有CERN,可以不断发现,才有每年大量的论文么。
  但是杨老仿佛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脸色,思维很清晰地说道:“首先我觉得科学目标不明,2000亿可能打水漂。能否找到新粒子还是一个未知数,在目标不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价值何在?毕竟2000亿不是小数目,建成后每年需要需要一大笔运行和维护成本,可以说是无底洞。50年内,也无法变现。何况建议书上估算2000亿,不过我看来2000亿是很有可能不够的,若是建了也许需要3000亿,甚至是4000亿都有可能。”
  “再者关键技术不在手,挤压其他科研经费。在没有革命性技术出现的背景下,很多技术细节是需要欧美的支持。甚至绝大部分的技术都需要欧美支持,也就是说这么大的投资,到头来都得交给欧美企业。”
  “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华夏高等物理学者不足世界1%,项目建成后必然为外国人主导,为他人做嫁衣。看看现在年轻一辈的学者,除了秦院士外,哪一个能够称得上高等物理顶级学者?没有,一个都没有!”杨老很不客气地说道:“高能物理的盛宴已过,该发现的已经都发现了,再往前一步,投入与产出将是完全不成正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