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学霸(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513

  赵团长向秦元清敬了个礼,然后说道:“我们哪里谈得上辛苦,保家卫国是我们的本分。真正建设祖国的,还是得靠你们这些科学家!”
  “能够作为科研中心的安保部队,我感到无比光荣!请总指挥放心,任何敌人绝对无法靠近科研中心,除非踏过我的尸体!”赵团长说得坚定有力。
  是的,赵团长所在的团,将在接下来数年一直驻扎科研中心,保卫着科研中心的安全,自然而然,赵团长也知道,科研中心将要干一件多么震撼的大事情。
  秦元清让人将他带来的团队安顿好,然后开了个指挥部会议,指挥部的领导层所有人都已经进驻科研中心,能够成为指挥部的领导层,每一个都通过严格的审查,不但能力强,而且足够可靠。
  秦元清一个人身兼三个项目的总指挥,注定他不可能长时间呆在科研中心,所以科研中心的管理运行主要是靠着这些领导者。
  “黄副总指挥,基地的建设,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秦元清问道。
  “总指挥,按照计划,在接下来三个月将完成基地的生活区、工作区的建设,2022年1月核工业建设集团团队抵达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各建设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绝不会给基地拖后腿!”黄副总指挥站起来,辉报道。
  黄副总指挥,之前乃是建设部的一名领导,其乃是从基层开始干起,参与了核电站的建设,三峡工程的建设,云霄核电站建设,然后被提拔到部里担任工程相关的领导。在成立指挥部,经过一系列的严格审查,黄强被调任指挥部副总指挥,负责工程建设方面。
  “赵副总指挥,部队可全部抵达?安保工作是否已经开展了?”秦元清看向了一个身穿军装的中年人。
  赵副总指挥,是负责基地安保工作的这个师的领导,专门负责相关安保工作,确保基地的安全,以及基地设施建设后,伪装躲避间谍卫星的侦查、进出人员的筛查等等工作!
  可以说,基地的安全,都在赵副总指挥的身上,任重而道远!
  像这么一个举国之力的大工程,是万万不可能出现任何差池的,一旦基地出现被袭击,那么损失将是无比惨重的,远超一千亿人民币,因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设施,不在于钱,而在于精英的科研人员。
  整个科研中心,单单院士就会达到一百五十名,可以说一旦出现这种事,华夏的核领域至少要倒退20年甚至是30年!
  “总指挥,**师自接到命令后,在规定的一个礼拜内,提前三天抵达指定区域,并构建完善的防御工事,各个作战部队进入一级作战状态,可以确保基地的安全,不管是陆还是空,都无法威胁到基地!”赵副总指挥声音洪亮,充满着自信:“周边兄弟部队,可以在一小时内随时支援基地。保密科已全部入驻基地,开展保密工作!”
  秦元清微微颔首,对于部队的高效行动能力,秦元清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可控核聚变项目,重要程度还在三峡工程、环渤海隧道之上,可以说级别非常的高,以便于相关工作畅通无阻,以最快速度进行。
  一切以可控核聚变项目作为优先级别!
  “根据我们制定的计划,当工程部分完成后,周边百里的交通设施将进行封闭,人员往来、物资补给将通过空中运输,确保基地的绝对安全!”赵副总指挥补充说道。
  “大家都知道我的情况,我大部分时间都会在京城,与你们的联系将通过特殊渠道,基地的工作由你们进行,我不在的时候,由邓副总指挥代替我管理基地!”秦元清说道,这位邓副总指挥,来自于核工业集团,属于行政、技术双面人才,既当过核工业集团的总工,又当过核工业集团的总经理,这次被调到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而且是常务副总指挥。
  指挥部是高配的,除了秦元清这位总指挥外,还有七位副总指挥,其中一位是常务副总指挥。
  再接下来,则是各个方面的主任,包括是行政方面的,技术方面的,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行。
  秦元清身兼三个项目总指挥,而反重力规格是最小的,也是涉及人员最少的,三年之内都是属于教学工作,培养涉及到的各专业的人才。而在这五年内,可控核聚变的规模是最庞大的,不管是投入的资金,还是人力物力,都是最为庞大的。
  当然‘双环太空站’更为庞大,但是‘双环太空站’有CNSA作为主体,前期的科研工作、宇航员的培训,主要由CNSA主导,秦元清负责的是制定总体框架、‘双环太空站’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前后顺序排列,然后定期检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所以,目前来说,可控核聚变是最为庞大的,也是秦元清要投入最多精力的,甚至于他本人还承担了好几项的科研任务,包括‘金乌装置’的设计,包括等离子体的相关运动与约束,确保通过‘金乌装置’实现可控核聚变长时间、高温度、稳定的进行。
  而这里面,就有He3原子探针技术,这项技术将决定了可控核聚变的成败,毕竟没有He3原子探针技术,那就难以探测氦3原子碰撞的反应!
第四百九十章
氦3原子探针
  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稳定的气体!
  当然最让氦3出名的是,其是可控核聚变关键燃料。
  21世纪掀起了登月计划狂潮,就是因为氦3是可控核聚变关键燃料,相当于未来时代的石油,谁抢占更多的氦3资源,谁在未来能源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为氦3是太阳辐射带来的,因为地球磁场比较强的原因,使得只有极少能够穿透地球磁场来到地球,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累积的氦3储量也就是几百公斤,能够开采利用的估计连一百公斤都不到。
  而月球不一样,月球拥有着丰富的氦3资源,其在月球分布得很均匀,总量超过了一百万吨氦3资源!
  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世界各国的可控核聚变实验,是通过氘与氚反应形成氦3,然后再进行核聚变反应。
  对于华夏而言,这也是必须经历这一步,在没有可控核聚变提供强大能源下,想要在月球上从土壤中提炼氦3,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嫦娥5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非从月球带回10公斤的月壤,而这一次性带回10公斤月壤已经算是量很大的。而月壤中的氦3含量,大概1吨月壤只能提炼4—5克氦3,10公斤的月壤能够提炼的氦3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秦元清设计的“金乌装置”,也得先是氚与氘反应形成氦3,然后再以氦3举行核聚变反应。
  而这其中涉及到的等离子流体现象,就是一个难题,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复杂能量反应中,保证材料的稳定,也是一个重中之重。
  核聚变产生的高温,那是高达5000万摄氏度甚至是一亿摄氏度,这么高的温度,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可以承受这么高的温度。所以,从一开始科学家们研究可控核聚变,从未想过去研发一种可以承受5000万摄氏度甚至是一亿摄氏度高温的材料。
  从一开始,可控核聚变的思路就是通过磁场约束聚变高温区域,使得装置材料并不与聚变高温区域接触,这一点上,不管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亦或者秦元清设计的‘金乌装置’,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托卡马克是利用很多束在空间方位上均匀分布于各个角度的激光产生的光压来使核聚变材料束缚在中间。仿星器是利用环形的电磁场使得聚变材料被限制在一个环形内,从而达到束缚的目的。
  而之所以到目前两种装置的可控核聚变实验都还停留在秒的时代,就是因为不管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都无法保证核聚变过程中对聚变的核燃料的有效束缚。可能核聚变最初一段时间里还能维持,但到了中后期,肯定会变得混乱!
  而秦元清设计的‘金乌装置’,实际上形状如八卦,中间的两个鱼眼不断进行反应,而高温则是被限制在八卦形状内,使得在这个强大磁场内部,高温不会直接与装置材料相接触,从而保证反应的发生和持续。
  不过这个装置,需要He3原子探针技术,以确保能够随时探测反应装置里面的反应。
  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对于一个难以预测的混沌系统,比较常见的做法便是扔一颗粒子进去探探路。通过对该粒子的观察,间接对该系统进行观察。
  而装置中可控核聚变的关键燃料是氦3,不是氘也不是氚,氘与氚反应是要形成氦3的,氦3才是进行核聚变反应的,因此探测氦3才是真正关键。
  再者氦3的原子直径足够小,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但从概率意义上尽可能避免了难以区分的多原子碰撞,而且更易于从等离子体中穿过。
  通过He3原子探针来观测氦3原子,就有着重大意义,以氦3原子的观测简介还窥探核聚变反应的情况。
  “在这装置上设置一块巴掌大的靶材料,用来捕抓从原子枪发射的氦3粒子,就能通过记录发射周期内氦3与氚原子碰撞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以及最终氦3撞击靶材时的携带能量、撞击角动量等等数据,间接分析高温压状态下等离子体携带的数据!”秦元清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整理成文件,交给专业的团队进行研究和实验。
  而这个团队,本身就是水木大学里面的,就已经是全国最为顶尖的,不管是实验器材的先进程度,还是研究人员,都是全国最顶尖的!
  只有在实验中积累到足够的数据,秦元清才能根据大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才能进一步的判断。
  可控核聚变项目,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相关领域,还涉及到化学、数学等等,就是因为涉及到的学科够多的,导致整个项目动用的研究人员超过五万人。
  每一项技术,或者是由一个团队进行,或者由多个团队配合进行,而每一项技术都有专门的技术负责人,这些技术负责人毫无疑问都是世界一流科学家,是华夏科学家中的精英。
  也正是如此,秦元清才有把握,能够在4~5年内完成可控核聚变的实验室阶段的积累,宣告华夏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
  不然的话单靠他,想要搞出可控核聚变,起码需要二十年时间才有可能!
  秦元清对于ITER并不热衷,就是因为他并不看好ITER,这个项目从1985年开始,想要建立第一个试验用的聚变反应堆,希望在2010年建成一个实验堆,实现1500兆瓦功率输出,而造价是100亿美元。可是从一开始,ITER就充满着各种坎坷,特别是2000年的时候美利坚中途退出,更是让ITER差点胎死腹中。直到2003年,随着能源危机加剧,各国又重视起来,特别是华夏宣布加入了ITER计划,方才使得ITER不至于胎死腹中,连带着美利坚也重返ITER计划。
  可是就算华夏这么一股强大力量,从2005年ITER正式立项,造价从当初的100亿美元提升到120亿美元,可是原计划在2015年全面完成反应堆,可是ITER计划不断延期,直到现在,依旧还未能成功。
  在秦元清看来,可控核聚变技术,就得一个强大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坚持不懈攻克难关,才能真正的视线。如果是一个多个国家参与的组织,人心不齐,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再加上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科学家作为统筹,想要视线可控核聚变,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到目前为止,像这种超级工程,从未出现过多国合作组织能够真正的建成的。
  这也是秦元清力推可控核聚变项目,由华夏投入巨资、调集庞大人力物力来进行,就是因为如此!
  另一边,接到秦元清的文件,负责研究He3原子探针技术的团队,都纷纷进行研究。
  “真是匪夷所思,往等离子体中插入一根名叫氦3的探针,而它的体积只有一颗原子那么小!”一个青年研究人员都惊呆了。
  他们这个研究团队,是刚刚组建没多久,专门研究He3原子探针技术,一开始他们看到这个技术名称,那是感觉到莫名其妙,毕竟闻所未闻,而且该怎么入手?
  关键是这项He3原子探针技术的经费很高,高达1000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
  这是他们这个团队,不管是哪个研究人员,参与的科研经费最多的。
  “听起来很难,也很不可思议,不过我相信秦院士不会随意拍脑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秦院士的方案,进行试验,实现这项He3原子探针技术!”这项技术的负责人,是一个叫林英明的科学家,其年龄56岁,刚当选院士没多久。
  林英明是水木大学出身的,从水木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在2011年返回水木大学任教,他是亲眼看着秦元清铸就神格,对于秦元清他和其他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属于秦元清的脑残粉。
  他很清楚,这个He3原子探针技术一旦成功,那么毫无疑问是个诺贝尔奖级的发明!
  诺贝尔奖并不仅仅只是奖励伟大的理论发现,同样不吝啬于奖励那些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发明。
  而毫无疑问,这个He3原子探针技术一旦成功,将推动整个可控核聚变工程的发展!再考虑到这些年水木大学诞生一位位诺贝尔奖得主,那么他作为这项技术负责人,毫无疑问是很有可能当选诺贝尔奖得主!
  毕竟,更上面的头,秦元清已经宣布不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了,那么荣誉自然会落到底下的人。
  想到自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林英明的瞳孔中越来越亮,也越来越兴奋。
  这种能够名利双收的事,烧香拜佛都求不来的。
  林英明带领着团队,开始研究这项He3原子探针技术,而秦元清在关注He3原子探针技术之余,则是继续完善着‘金乌装置’,毕竟进入2022年核工业集团就会进场动工建设,他必须在这之前完成‘金乌装置’,不然的话都没办法动工建造装置。
第四百九十一章
1T功率电子枪
  “金乌装置”,虽然并不是真正的核聚变反应堆,而只是实验装置,但是这个装置是非常庞大的,直径达到了30米,第一个装置的造价就高达10亿人民币。
  可控核聚变项目,也是跟其他研究一样,都是属于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试错的过程中进行改进。
  比如这个“金乌装置”在明年开建,就只是属于第一代‘金乌装置’,应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去进行可控核聚变实验,然后通过可控核聚变实验再去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技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