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学霸(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513

  秦元清暗自想到。
  大家吃过早餐之后,就乘坐着大巴出发了,今天他们参观的是‘太空站’模块化装配中心,装配中心直接为‘双环太空站’项目服务的,来自各个生产单位的配件最终在这里进行组装成形,然后直接在这里通过300吨级运输型空天飞机运输到太空。
  以前,还需要通过大型运输机运载着前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甚至还需要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进行最后一道的组装,而现在都不需要,直接在这里组装好后,由300吨级运输型空天飞机运输着直飞太空,省却了不知道多少事。
  “各位,这里是太空站装配中心,整个装配中心占地面积一万亩,专门进行太空站模块的装配,中心采用工程师+机器人形式,工程师数量与机器人数量达到1:1的比例……”秦元清亲自担任了解说员,给大家介绍着。
  “我们的‘双环太空站’,是通过模块化建设的,一个个模块运送到太空,最后在外层空间对接组装!”秦元清也不怕泄密,这种东西你就是看了,你也学不会,或者短时间内你学不会,华夏为了建设‘双环太空站’,单单研制阶段就花费了十年时间,这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着完善强大的航天工业。
  而俄国航天工业,显然做不到,哪怕俄国航天工业经过升级改造之后,是世界第二大航天工业,甚至连美利坚的航天工业都比不上。但是说实在的,还不够看,连华夏航天工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何况这里面涉及到诸多技术,不是那么好攻克的。技术这种玩意,你单看着是没有用的,看着也许觉得简单,一扎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好似进入泥潭一般,前进一步都会极其的不容易。
  俄方专家心头巨震,不管是模块化建设还是外层空间对接组装,都足以让他们感受到震撼。
  航天器对接一直是空间技术中的难点,需要对接的组建越多,整个发射过程的风险便越高,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对接技术,也只做到了将航天器拆成两部分,发射到外层空间进行交会对接,对接只需要对接中间可以穿过人的小通道就可以了。
  历代的空间站建设,毫无疑问都是这么做的。
  可是‘双环太空站’显然不是,而是进行多层多次外层空间对接,这个技术含量简直是超乎想象。
  “贵方的航天技术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真是让人震撼!”望着正在装配的模块化,安德烈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
  还是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航天专家,虽然没有具体参与,但是单单现在所看到的,以及秦元清所说的,就足以让他明白这其中的难度了。
  安德烈不得不承认,不说昨日所看到的空天飞机总装,就是今天这个‘双环太空站’项目的模块化生产,那都是远超俄国航天工业,这种技术他们很多甚至连想都未曾想到。
  “这就是我们专门为‘双环太空站’准备的生命系统,整个生命系统将会极大的满足‘双环太空站’日后航天员工作、生活所需,降低‘双环太空站’的运行成本。”秦元清带着访问团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就是‘双环太空站’的生命系统,这生命系统看似没什么,实际上却是蕴含着极高的技术含量。
  如何让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期驻守,这是每一个航天强国都在思考、探索的事情,毕竟往返太空的成本还是相当高昂的。
  再者这一方面,生命系统其实也是日后殖民其他行星的必备条件,毕竟太阳系范围内,已经探索的资料显示不管是哪颗行星其实都没有生命,并不是真正适合宜居的。而要在一个行星上,就得有足够先进的生命系统,确保航天员生活工作所需。
  俄方不少专家彼此对视了一眼,交换了片刻眼中的震撼。
  说实在的,这一次他们前来华夏的时候,其实对于能够有什么收获是没有太大的期待的,毕竟谁都知道,航天技术是高精尖技术,是各国都藏着掖着的,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不会给对方看。
  可没有想到这次华夏方面,竟然如此大方,第一天直接带他们参观空天飞机的总装,甚至还允许他们上空天飞机参观。今天也是给他们看到真东西,真技术,这种太空站的技术,简直是甩了‘国际空间站’十条街都不止。
  不仅仅是参观太空站的装配,下午还直接去中心,亲眼让他们看到了太空站的组装视频,当看到两个太空模块进行无缝衔接,最后在拼接进大的太空站的时候,那种精密到极致的技术,让每一个专家都灵魂在战栗着。
  秦元清也不会担心因此而有什么泄密不泄密的,这种东西不是你看就会的,也不是你想尝试就可以尝试的,比如‘双环太空站’在未建成时,呈现不规则体,重心始终在变,如何维持‘双环太空站’在建设期时始终在预定轨道上运行,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难题,华夏也是花了许多精力用了10年时间才解决的。
  而不解决这个问题,建设这种大型空间站,那么建设期就会出现,因为中心的变化导致空间站不断变轨,甚至运动受到干扰,在地球的引力下都会一头扎入大气层,坠毁!
  别看以前俄国航天局、NASA都有建设空间站的经验,在空间技术上很强大,可是那是基于实验性质的,不管是哪一代空间站,还是十几年前被海外骄傲,可实际上它就是实验性质的,是用来摸索、探索空间技术的。
  而‘双环太空站’,是实质意义上的,是空间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标志,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太空时代’、‘航天时代’的标志。
  如果说,太空时代以前,人类是二维生物,顶多是二维半生物,通过各种工具、手段去认识三维,那么太空时代就意味着,人类从二维、二维半时代进化到三维生物,虽然这种进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毫无疑问,成为三维生物就是一种生命的跃迁!
  第三天、第四天的行程都是安排航天企业,第三天是去华夏航天科技集团,第四天则是去民营企业参观。
  去华夏航天科技集团还好,第四天参观民营企业,访问团在经历了前三天的灵魂和内心的震撼之后,终于平静了一下,航天航空经济走廊,虽然聚焦了华夏超过七成的航天航空工业,也有体量庞大、光是园区的规模达到3万亩的民营航天企业都有,但是技术面就远不如前三天所看到,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谈不上超越时代,也就是世界一流水平,这些俄国航天工业都有。当然也有掌握着一些很具有开创性甚至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但是却是不至于让人绝望。
  可是在第四天晚上举行的小规模会议进行总结的时候,访问团越总结越觉得不对劲,民营航天企业都比肩俄国航天工业,不仅仅是技术达到了,规模上更是超过,这意味着单独华夏民营航天企业的航天工业就超过了俄国航天工业的力量。
  而他们都知道,在华夏航天领域,民营航天企业入场比较晚,底蕴薄弱,属于华夏航天领域的补充力量,而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那些国有航天企业,这些才是真正掌握先进技术。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华夏民营航天企业所掌握的技术,都是国有航天企业淘汰的航天技术,国有航天企业无暇顾及民用领域,扶持了民营航天企业,而就是这样,华夏民营航天企业的航天工业力量都超过了俄国航天工业!
  巨大的挫败感!
  四天四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发展都超过了莫斯科,散发着勃勃生机,恍如还在成长中的巨人一般,谁也不知道他会成长成为多么强大的战士。
  而秦元清此时正和张天勤一块,欣赏着长安这一座华夏不夜城,相比以往,长安城更加繁荣了。
  “真的要离开了?”秦元清充满着复杂情感地问道。
  “老了,按道理我前几年就应该退休了,只是大局为重,继续发光发热,现在也是时候退了,将这个位置让给更有能力更加年轻的人,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张天勤显得很平静,在这一个位置一坐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的,而在他的带领下,华夏的航天突飞猛进,实现了从世界一流水平到世界引领者的巨大飞越,华夏的航天工业远超其他国家航天工业的总和,能有这份成就,他也满足了。
  再者年纪太大了,也不允许他继续工作下去了,七十余岁,也不年轻了,普通人都已经是享受着含饴弄孙的生活了。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天宫号’空间站退役
  秦元清的内心很复杂。
  自从‘双环太空站’项目批准通过,成立‘双环太空站’项目指挥部,至今也15个年头了,项目指挥部的领导班子都面临着一個问题,时间到点了,哪怕不少人在很多年前其实已经到点了,被挽留继续发光发热,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想继续发光发热都做不到了,因为老了,身体和精力都不允许了。
  虽然已经研制出‘延迟衰老’基因药剂,从目前来看效果都非常不错,但是要知道‘延迟衰老’基因药剂一年的产量就是20支左右,他们这些人根本就没资格使用‘延迟衰老’基因药剂。
  有一大批更重要的人,都还在排队等着打‘延迟衰老’基因药剂呢。
  “若不是这次俄国航天局访问团的事,其实我已经正式退了!”张天勤笑了笑,和秦元清喝了一杯酒:“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我们航天有这般发展,我已经很知足了,等我退休了,含饴弄孙,我可以跟我孙子炫耀着我所作的事,跟老家伙们吹嘘着自己的丰功伟绩……”
  秦元清笑了笑。
  今年不仅仅张天勤要退了,杨力伟也要退了,他原本几年前也是要退,后面被‘双环太空站’项目部挽留继续发光发热,可是现在他也71岁了,身体也受不了,早年训练没有现在这般条件,导致了身体亏空颇为严重,若不是这些年一直在调理身体,早就扛不住了。
  ‘天宫号’空间站退役仪式,同样也是杨力伟这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员的退役仪式,代表着华夏航天告别了一个时代。
  与各行各业一样,航天领域同样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到点了就不得不退,因为你不想退你的身体情况也不允许。
  特别是对于早一批的航天人而言,特别是如此,早年的时候不管是饮食条件,住宿条件,训练条件,医疗条件都和后来没法比,艰苦奋斗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里面代表着多少泪水、多大代价,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正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努力,华夏才有今日,他也始终认为华夏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出色,若是下一代比不上上一代,岂不是说上一代太水了,培养出来的一批废物?
  这一夜,回到房间的秦元清,心情很复杂,很少失眠的秦元清,这一晚上失眠了。
  不知不觉中,他也46岁了,原来他也不年轻了!
  过去几年,华夏高校院系大调整,足足持续了三年才逐步进入尾声,调整之后的大学面目全非,很多理工类的大学不必要的专业都被拆分了,只保留理工类专业,师生都调整合并到其他学校。而师范类高校,也都被重新拆分重组,专注自身领域。艺术类学校同样被重新整合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专业都被砍掉了。
  水木等名校,遭到了重创,单单水木就被拆分独立出十个大学,很多院系都被剥离出来,要么单独组建大学,要么并入其他大学,只保留了理工类,成为名副其实的理工类大学。燕大也不例外,都没有逃过院系调整的大抓手。
  这一项院系大调整工作,到现在都没有结束,估计还得两年时间才真正算是大功告成。
  通过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使得全国的高校分布变得均匀起来,虽然还是有些地方特别强势,但是比起先前已经好了非常多,很多校企在这一次大调整中被彻底重组,使得学校纯粹的成为学校。
  整体来说,在这一轮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中,获利最大的就是东北三省、中西部地区。
  第五天早上,并没有出去参观企业,而是来到了位于长安城的一处航天指挥中心,这处指挥中心同样通过网络,直接与京城指挥中心联网着,此时要进行着是‘天宫号’空间站的退役仪式。
  作为华夏第一座空间站,‘天宫号’空间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正是这一份意义,在它服役10年之后,一再延迟了服役时间,修修补补又三年,现在已经服役了16个年头,现在也是到了它退役的时候了。
  访问团每个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虽然也可以收看直播,但是直播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
  只见此时太空之中,航天员正在打包着‘天宫号’空间站里面的设备仪器,虽然这些设备仪器已经不算先进了,但是它们蕴含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哪怕华夏用不上,也不能落入其他方的手中,而且用不上也可以进入博物馆中,给后辈们进行教育学习。
  当一切都处理妥当,航天员们离开了‘天宫号’空间站,进入了运输型空天飞机中。
  七架‘神龙’空天飞机,二架‘大鹏’空天飞机,都在这一刻围绕着‘天宫号’空间站,航天员们随着一声‘敬礼’纷纷向着‘天宫号’空间站敬礼,告别着自己的伙伴。
  此时,‘天宫号’空间站响起了‘东方红’的音乐旋律,让人们的记忆不由得穿梭时空回到了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开启了华夏航天时代序幕。而至今已经66年,时空错乱,66年风雨征程,66年的岁月,华夏航天已经焕发全新的面貌,连‘天宫号’空间站都要退役了。
  在这一个时候,‘天宫号’空间站的上头,是一个庞大了许多的太空站,正在太空站的航天员都纷纷出舱了,向着‘天宫号’空间站敬礼,这既是‘天宫号’空间站的退役仪式,同时也是火炬交接仪式,太空时代正式从‘天宫号’空间站时代进入‘双环太空站’时代。
  薪火相承,一脉相承!
  随后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天宫号’空间站开始拆分了,形成了核心舱、货舱、实验舱等部分,然后开始变轨,向着地球方向下坠,一个个舱进入大气层,高速运动产生的摩擦使得这些舱都在冒火燃烧着,装在外面的设备仪器都会燃烧掉。
  当距离地面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开始打开了降落伞进行减速。
  一开始,‘天宫号’空间站的退役方案是直接让它坠入太平洋,可是后来航天员心中都有割舍不掉的感情,几次联名反应意见,最终进行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才决定让它坠落到草原上,再运输到博物馆进行组装,成了博物馆的一件收藏物,作为航天教育的珍品。
  包括之前打包的那些仪器设备,最终都会运输到地球,重新装到‘天宫号’空间站里面去。
  俄国航天局访问团看着‘天宫号’空间站的退役仪式,一个个神色震动,他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单单成功回收空间站,代表着华夏不仅仅在发射环节独步世界,就是航天器回收环节也已经突破了世界航天技术的天花板。
  以前所建立的空间站,为何最后都选择了坠入大洋,就是因为要精确控制降落点是非常难的,而稍有偏差,这就是一个舱,而是一枚枚威力巨大的导弹,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他们都不敢冒这个险,哪怕都知道退役的空间站也具备着很强大的收藏价值,但是没有人最后选择坠落在大地,都是选择毫无人烟的大洋,反正海洋是如此广阔,最是安全,而且也不怕被打捞,因为正常而言都是沉没进海洋里,那么深的情况下要打捞谈何容易。
  不说双方开始准备进入谈判,且说今日的新闻热点不是其他的,正是‘天宫号’空间站的退役仪式,这个退役仪式仪式感满满,让不知道多少人感动到流泪。
  可是当大家以为‘天宫号’空间站退役仪式就结束时,直播镜头转入了华夏第一批航天员、第二批航天员的退役仪式,这一批航天员已经白发苍苍,已经不是他们印象中那一个个代表着航天精神的航天员了,而是一个老人,可是这些都当爷爷的老爷爷,在退役时,当主持人宣读着他们的退役演讲词时,一个个泪水满面,他们努力过,奋斗过,全力以赴,他们为了华夏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而现在是他们正式告别航天员这个身份了,也许他们以后会出现在电视上,但是他们已经不是航天员了,只是进行航天宣传和航天教育的爱好者,或者是‘华夏前航天员’!
  也是在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2003年10月15日京城时间9时,杨力伟作为华夏首个载人航天员面对着前方未知和巨大危险,义无反顾地进入了神舟五号飞船,圆满的完成了华夏载人航天任务,极大的振奋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忘不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那一个个身影。
  不知不觉中,神舟载人飞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华夏载人航天已经从神舟载人飞船变成了空天飞机,犹如今日的薪火相承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5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