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1776

  正是如此,对于此次能够出任松江知府,他的心里其实是乐见其成,渴望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松江府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跟着天下所有府县的城隍庙般,松江府城隍庙坐落在城的东北边。
  轿子到城隍庙举行一套固定的职前仪式,接着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回到府衙,在府衙中又进行一套固定的入职仪式。
  海瑞已经年过五旬,身形枯瘦,皮肤黝黑,即没有张居正的好卖相,亦没有徐阶的那种亲和力,整张脸一直紧紧地绷着,那双眼睛透着一抹坚毅之色。
  不管是京城的朝堂,还是刑部大牢的狱中,亦或者是这摧人圆滑的岁月,都没有磨掉他的棱角般。
  海瑞虽然刚正不阿,但亦是一个极讲究原则的人。对于这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入职流程,他亦是小心地遵行,拜过孔圣人亦是给那些神祇逐一上香。
  “礼毕!”
  随着海瑞在公堂拜过官印后,这一套入职仪式亦是宣告结束,下面的官员轮流上来拜见这位新知府。
  苏州府衙的几位通判和推官上前见礼,各自进行自我介绍,脸色显得很不自然地打量着这位上官。
  一方面,海瑞冒死上疏早已经名动整个大明,这毅然是官员的楷模。另一方面,海瑞仅仅是举人出身,却是让他们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
  虽然大明有举人官担任知府的先例,但这些事情都是大明早期才有的好事,且不可能是松江这种一等一的大府。
  只是如今,海瑞却打破了这个常规。以一小小举人功名进入大明官场,而今登上松江知府的宝座,成为他们这帮进士官的上司。
  不过他们心里亦是清楚,海瑞坐在上松江知府的宝座既有海瑞直谏皇上所赢得的政治资本,亦有那位权倾朝野林阁老的提携,却不是他们这些小小通判能够说三道四的。
  身穿四品官袍的海瑞端坐在公堂上,随后又接见华亭县衙黄炽等官员,这才算是跟所有属官都见过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松江府的土地肥沃,更是大明棉花的生产基地,但下辖仅有华亭和上海二县。
  海瑞面对在场所有官员,却是直接开门见山地道:“本官的一些作风,想必你们都早有耳闻!今朝廷既然要让本官出任松江知府,那么我海刚峰自当尽心尽责,定然不会跟奸小之人为伍!你们若是还以为还能在此继续为非作歹,那么便是大错特错,要么给本府夹起尾巴乖乖做人,要么就及早离去。”
  跟着当初到户部两眼一抹黑不同,对于地方的治理早已经了解于胸。虽然松江府衙要更大,更显复杂,但这些都不算是事,他有绝对的信心将松江府打造成为第二个淳安,亦是做好跟整个松江府官吏对立的准备。
  “下官谨记!”松江府的一众官员默默地交换眼色,发现这位海笔架果然是名不虚传,当即恭敬地拱手道。
  在海瑞的要求下,此次上任连酒宴都直接取消,故而大家接下来并没有吃酒行乐的环节,却是纷纷返回各自的衙署中。
  海瑞看着其他官员离开,却唯独留下松江府同知王弘海。
  王弘海亦是学着老师那般,年纪轻轻便开始蓄胡,而今胡子已经初具规模,身上亦是多了一份官威。
  他本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郎,被授翰林院修撰,有着人人羡慕的锦绣前程。只是他有着自己的操守,却是坚持前往狱中探望老乡海瑞,最终被外放上海担任知县。
  由于治理地方政绩卓著,加上海瑞被特赦和正名,王弘海亦是顺利洗清昔日的罪名,故而原吏部尚书高拱将王弘海直接提拔为正五品的松江府同知。
  现在二人在松江府再次相见,特别还成为松江府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这无疑亦算是一种缘分。
  海瑞早已经知晓王弘海的遭遇,抬手让王弘海坐下,略带谦意地对着王弘海道:“绍传,你的事我在狱中都听说了,是我误你的前途!”
  “海公,倒亦不算是连累!正如老师所言:只有真正到了下面,才能知道人间疾苦,知道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如何才能协助皇上治理好这个国家!”王弘海面对着海瑞的致歉,却浑不以为然地摇头道。
  这倒是一句实话,虽然他离开翰林院脱离词臣的序列,对他的仕途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在治理上海县期间,让他收益良多,亦是感悟良多,却不是翻几本古书所能明悟的。
  海瑞看着王弘海如此态度,心里亦是安定不少,便是来了一些兴致地考核道:“绍传,那你以为应当如何才能做好这个松江知府呢?”
  “除暴安良,增加织户的收入和推动松江的棉布贸易!”王弘海稍作思索,显得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海瑞的眼睛闪过一抹失望,却是轻轻地摇头道:“除暴安良倒是可以,增加织户收入怕是不妥,至于推动松江棉布贸易不过是肥了那帮富户。哪怕有人因此富起来,亦不过来添几个为富不仁之人,此举殊为不妥!”
  “海安所言在理!”王弘海却是知道他面对的是守旧派海瑞,而不是那位能够高瞻远瞩的老师,亦是温和地敷衍一句,而后又是一本正经地道:“海公,我想送你二个人,还请不要拒绝!”
  “什么人?”海瑞的眉头微蹙,显得警惕地询问道。
  王弘海没想到海瑞对自己的戒心都这么重,却是用力地拍了拍手掌。
  掌声刚落,却见两个师爷模样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王弘海指着走上堂上的二人,显得一本正经地道:“海公,我知道你政务素来是亲力亲为,凡事都不假手于人。只是府事跟县事有所不同,特别是松江府的事务更是繁多,故而我向你举荐这两位师爷!”
  “在下陈师,绍兴人士!”
  “在下钱明,绍兴人士!”
  两个师爷的相貌普通,但都是耳聪目明之人,毅然是师爷领域中的佼佼者,向着海瑞进行见礼道。
  到了知府这个层次,已然是需要师爷相助。正如王弘海所言,松江府的事务繁重,却是需要师爷相助。
  “这两位一看就不是吃苦之人,我可养不起他们!”海瑞不知道王弘海胡子里卖什么药,却是轻轻地摇头道。
  “他们每个人月钱都是一石粮即可!”王弥海瞥了海瑞一眼,却是直接说出价码道。
  海瑞听到这低得离谱的价钱,不由得惊讶地望向王弘海道:“你是开玩笑吧?”
  “海公,此次就莫要推辞了!他们的月钱……会有人会负责,不需要他们二人贪墨才能吃饱肚子!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希望你能腾出手好好做一些实事,而不用每日受困于这些没完没了的日常事务中!”王弘海有意透露一些口风,显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海瑞深深地望了一眼王弘海,隐隐猜到这可能是那个人的安排,但还是板着脸对着二位师爷道:“我可以将你们留下,但我海瑞是要尽心尽力做事的人,却容不得有人拿不该拿的银子,你们可明白?”
  “海公,你请放心!此次我们已经拿到了能养家的月钱,亦是打心底敬佩您的为人,今后都会竭尽全力相助于你!”两位师爷显得一脸坦然地说道。
  海瑞不由得放下心来,却不是他不想招募几位师爷,一来这种师爷需要耗费太多银子,二来又担心师爷打着他的名义中饱私囊,故而他确实是想要亲力亲为。
  二位师爷刚刚退下去,王弘海听到外面传来了动静,便是微笑地扭头望了过去。
  海瑞注意到王弘海的古怪举动,亦是注意到外面的动静,跟着王弘海一同循声望去,但整个人突然间血液直冲天灵盖。
  “爹!”
  “爹!”
  五个孩童兴奋地朝着这里而来,正是海瑞的五个儿女海中砥、海中亮等,后面则是跟着掺扶着海母的妻子王氏,毅然是海家的七口人。
  王氏是海瑞的第三任妻子,却没有前二任跟海母造成的婆媳关系不睦,而今她跟海母相处融洽,陆续给海瑞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三年前,由于京城居太不易,海瑞仅仅带着一名老奴赴京,王氏则陪着海母带着儿女返回了海南老家。
  在得知海瑞竟然直谏嘉靖之时,令全家一度紧张到极点,甚至都已经做好迎接海瑞棺材的心理准备了。
  偏偏在这时,海中砥和海中亮染了重病,幸得联合医院的鼎力相助,这才堪堪将二个儿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随着嘉靖殡天和新帝隆庆即位,海瑞被特赦的消息亦是随之而来。
  原本他们一家已经是有意北上,只是还在路途的时候,便得知海瑞被任命松江知府,故而他们亦是被联合商团的人送到了松江府衙。
  海母和王氏看到海瑞安然无事,她们的心总算是彻底放下来,只是想着这些年的煎熬,眼泪亦是忍不住涌了出来。
  “阿母!”
  海瑞亦是没有想到自己母亲会出现在这里,却是霍地从椅子站了起来,眼眶突然间湿润地喃喃道。
  王弘海见到海家终于团聚,亦是将这里全部留给海瑞人,便是默默地起身离开。
  松江府将是一个腥风血雨之地,希望海瑞有着家人的关怀和支持后,海瑞能够继续做那个披荆斩棘的海斗士。
第2176章
重要的事
  随着海瑞上任,松江府翻开了新的篇章。
  由于有两位得力师爷分担大量的府衙事务,确实帮海瑞节省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让他更加从容地着眼于松江府的发展大计。
  他不像某些人所期待那般直接对徐家下手,亦不可能会畏惧于徐家的权势,因为海瑞的眼中从来没有政治,眼里由始至终都是底层的百姓。
  面对着松江府百姓的诉讼,却不管是多小的案子,他都是一视同仁地认真审理。为了减轻诉讼百姓的负担,亦是接受没有诉讼状的案子,直接让百姓在堂中口述。
  他很快注意到松江府这块富庶之地中,亦是存在着大量的贫苦百姓,甚至很多人只能在松江府行乞为生。
  经过多方了解,他发现松江府首当其冲是水患。由于松江的淤泥越来越严重,每年的夏秋汛期,都会造成江边很多田地被淹没。
  这对于大户并不算什么,毕竟他们有很多远离松江的田产,反倒有利于他们抬高粮价。只是对于升斗小民,这稻田被淹简直是灭顶之灾。
  每年一次的水灾,令沿江的百姓要么成为徐家等官绅的佃民,亦或许是背井离乡另谋生计,致使很多田地被得荒芜。
  官府和朝廷面对这种状况往往都是要兴修水利,只是兴修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往往需要朝廷拨款才能完成。
  却不知是徐阶为了避嫌,还是他打着其他的小算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将银子拨给他门生藏继芳疏通松江。
  海瑞得知松江的淤塞情况下,却是没有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段时间早出晚归,每日乘坐小船勘察松江各处,从而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在历代松江知府都是避之不及的问题上,海瑞却是拿出了为民做事的魄力,上任仅一个月便抛出了疏通松江的水利方案。
  在具体的方案上,他看到了“黄浦夺淞”的大势,结果顺着这一个河道大势,经黄浦新支流入海。
  对于松江府衙的财政问题,他决定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将那些饥民和除水患有效地结合起来。
  王弘海原以为海瑞的厉害之处是为官清廉、铁面无私,却不想海瑞竟然跟老师那般能够克服困难做事,心里亦是暗暗地佩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