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9/1776

  一道肉眼可见的伤口被倒下酒精消毒之时,当即疼得那些总旗呲牙咧嘴,甚至是忍不住喊出声来。
  负责治疗的军医虽然显得年轻,但处理伤口却是十分的老练,很快就往着伤口上药,而后用棉布进行包扎。
  自从林晧然兼任兵部尚书以来,不仅加强了明军的部队建设,而且重视起军队的救援能力,为此让联合医院培养大量的军用医生。
  尽管林晧然没有参与到战斗中来,但各个军队正是悄然地打着林晧然的烙印,而他的影响力早已经渗透到军队的方方面面。
  天空的残月越来越淡,整个天地变得更暗淡。
  只是这种天象变化并不能影响到他们,各方都专注着自己的事务和职责,杀人的继续杀人,救人的则继续救人,一切显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这边处理得差不多之时,不远处传来了骏马的嘶鸣声。
  马芳领着他的主力部队折了回来,而他们很多人的手里都攥着一匹匹的战利品,很多人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
  虽然他们跟蒙古人打过不少交道,在杨博时期便有着很多次斩杀蒙古人的战绩,但跟着这一次相比,那些战绩简直不值一提。
  特别以前的胜绩往往都是建立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基础上,哪有现在打得如此的舒服,以极小的战损换得大大的战功。
  马芳是感受最深的那个人,亲眼见证了林晧然三次精巧的布局,却是知道杨博所谓的大明军事第一人不过是山西帮的自吹自擂,其实杨博给林晧然提鞋都不配。
  此次打破常规出关作战还能够取得如此的胜绩,特别斩杀的对象是俺答的精锐乌台吉部,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林晧然的手里却轻松地实现了。
  马芳在这个昏暗的天空底下,脸上放肆地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只是抬头看到石华山竟然放走了一个刚刚装死的蒙古人,心里当即不由得一个激灵,显得难以置信地瞪起了眼睛。
  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大明第一猛将原来是大明的叛徒。
  那个蒙古人翻身上马,先是朝着石华山拱了拱手,当即便是策马朝着西边飞驰而去。
  石华山抬头望了一眼目瞪口呆的马芳,便是淡淡地解释道:“我刚刚检查过他的令牌和核实了身份,他确实是军情司安插在蒙古的内应!”
  如果说林晧然主管的兵部跟以往有何不同,那便是林晧然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却是组建着一种无处不在般的军情司,甚至人员早已经渗透到俺答的内部。
  不管是他这位大同总兵,还是马芳这位宣府总兵,已然都会知道这个军情司的存在,更是一直给手持军情司令牌和身份证明的人员一些便利。
  现在有军情司的人落到自己的手里,自然不能将他杀害,而是要将他放回去,继续为着大明提供情报。
  马芳听到这番话,当即老脸一红并抹着鼻子掩饰尴尬地道:“石总兵,你不用跟我说这些,我还能怀疑你不成?”
  “这一仗我们能打得如此舒服,这里少不得军情司人员提供的情报。我跟林阁老一样,哪怕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为了银子才如此卖命,但他们确实为我们的胜利提供了帮助,所以我对军情司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石华山知道该解释清楚的东西还得当面说个清楚,这通虏的罪名可不是闹得玩的,便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道。
  马芳听到这个解释,反倒是长叹一口气道:“石总兵,你不用多说了!我能跟你一起打鞑子,我能在林阁老的手下打仗,我是打心底觉得自己没白活!至于杨博和山西帮,我早让他们见鬼去了,我不会做弃明投暗之事!”
  “好,那我们一起打鞑子,一起跟随林阁老南征北战!”石华山伸出一只结实的手掌,目光坚定地说道。
  坐在马上的马芳跟着石华山重重一握,已然是完成了男人间的约定。
  今晚他们能够打出如此漂亮的阻击战,固然是他们自身的实力强劲,但少不得林晧然在背后的运筹帷幄。
  如果没有戚家军的先发制人和牵制俺答主力部队,如果没有骑兵营的诱敌之策,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有这种以强凌弱的仗?
  正是如此,他们此次的成功亦是离不开那位运筹帷幄的大人物,亦只有这么一位拥有恐怖军事才能的兵部尚书才值得他们追随。
  乔一峰亦是率领骑兵营归来,每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已然亦是收获满满,特别乔一峰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是他的骑兵营第一次正式参战,而今有着如此骄人的战果,他的心里显得极度兴奋。有了这一份显赫的战绩后,今后朝廷就很难轻易将他们骑兵营解散了。
  南京的振武营之所以会被解散,除了因为振武营自己作死外,更重要还是他们根本没有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却是连一个倭人都没有斩杀。
  只是他们骑兵营此次先是端了乌拉特部,接着将乌吉台引诱至此并协助石家军和马家军完成了围剿,这份战绩已然足够让骑兵营傲立于大明。
  东边的天空已经破晓,整个天地突然有了不一样的颜色。
  三军在此处山谷会师后,却是没有在原地驻扎,而是派出一支斥侯在四周进行探查,同时朝着八达岭方向而去。
  他们此举并不是要趁机歼灭俺答本部,亦不是要跟俺答本部进行正面交锋。如果没能得到蓟州军的有效配合,加上他们的人数处于劣势,三军跟俺答本部正面开战并不占便宜。
  最为重要的是,在几十里外还驻扎着一支强大的蒙古骑兵,一旦那支驻军前来将他们围剿,那么此次的大胜很可能演变成大败。
  只是在他们打算从出来的关口返回之时,却是意外得知俺答的本部从八达岭撤离,故而他们决定就近从八达岭返回关内。
  在早些时候,俺答得知乌台吉部溃败的消息,特别是他一直极为器重的乌台吉战死。他一直压抑的内伤突然间气血上涌,便是吐出了一口鲜血,然后整个人便昏迷过去。
  黄台吉看到自己的父汗如此状况,加上他深深地知晓林晧然主导下明军的恐怖,早前还反对部队进犯大明。
  故而他不顾赵全等的人阻拦,当即下令拔营撤退,直接放弃进犯大明的不切实际的战术构想,转而带着重伤的俺答返回王城。
  东边已经升起朝阳,第一缕阳光落在八达岭那座关隘中。
  虽然战事早已经结束,但城头上仍旧站在很多的将士,当一道道朝阳落在他们身上之时,他们隐隐间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华夏。
  昨晚的一切宛如是做梦般,他们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蒙古骑兵,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偷袭战和守城战。
  只是城外一具具的尸体和东倒西歪的树木又告诉他们,昨晚的一切都是真的,他们真的重创了蒙古骑兵。
  很多将士一夜无眠,却是帮着宰杀猪羊,已然是要给大家准备一个丰盛的早饭。整座八达岭关隘充斥着喜庆的氛围,宛如是要过年一般。
  城中,总司令临时居所。
  林晧然在多台吉部退后,便是返回到城中休息。只是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他心里清楚,有一场战事亦会上演。
  特别是他得知乔一峰已经成功诱敌,带着乌台吉部朝着西边而去,不由得很是在意这场战事的结果。
  虽然他已经采用最优的战术,但心里亦是担心会出现始料不及的意外,比如那支五万人的大部队是否会突然赶来,故而在床上睡得并不踏实。
  林晧然之所以能够屡屡算计成功,除了他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嗅觉,亦跟着他做事的小心谨慎有关。
  在床上一番辗转反侧后,他索性不再强迫着自己睡觉,转而吩咐林福送来茶水,却是在院子中等待。
  只是这个举动倒是苦了林福,却是带领着护卫守着林晧然,不过忍不住犯困,最后是背靠着墙便睡着了。
  终于,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心里清楚已然是有消息传来了。
  林晧然听到了动静,只是心里不管如何紧张和在意,但亦不可能表露出来,甚至还继续欣赏着这边关难得的日出景象。
  “林阁老,刚刚传来消息,石总兵和马总兵斩杀乌台吉部几千人,俘虏战马无数,正朝着咱们八达岭关隘而来!”张军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正是激动地汇报道。
  林晧然终于看到那轮朝阳从山头跃了出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那双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此次能够重创俺答,那么徐阶那帮主和派便会乖乖闭嘴,亦没有人敢再提互市,而华夏崛起之路将是势不可挡。
第2232章
跳梁小丑
  三月的京城,细绵绵的春雨洒在京城的青砖街道上。
  城中的百姓或是撑着雨伞行走,亦或是冒雨急步,这座天下第一城跟着以往那般呈现着日常生活的景象。
  虽然蒙古大军来犯的消息已经传开,但此次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情绪。
  大家对林晧然管理下的大明边军越来越信任,特别得知林晧然亲自前往居庸关坐镇,很多百姓闻讯便将心直接放回肚子里。
  林晧然的军事才能早已经是有目共睹,而大明的居庸关又是天下第一险关,纵使俺答亲率十万骑兵亦不可能突破得上居庸关的防线。
  正是如此,虽然知道居庸关那边可能正在打仗,但京城总体还是持续着现状,顶多是大家不断打听前线的最新消息。
  如今京城的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并不是前方战事,而是即将举行的殿试,关心着本届新科状元的归属。
  “诸生水准高低立见,我看此届新科状元非福建学子王用汲莫属!”
  “这官场什么德行还用多说吗?新科状元非华太师之子华叔阳莫属!”
  “呵呵……当年乌程县的范应期关系够硬吧?结果还不是给刷了下来了?”
  ……
  由于很多百姓都参与竞猜状元郎的赌注,现在京城的百姓和士子都围绕着状元郎的人选展开激烈的讨论,双方可谓是各执一词。
  如果是在往届,阴谋论恐怕早已经是大行其道。只是现在的百姓对朝廷却是重拾几分信任,却是认定状元的人选会做到公平公正,故而还是用才学来论状元。
  当然,他们很多人并不是认为朝廷多么清明,而是相信那位主治顺天府期间有林清天之称的林阁老会维持着春闱的清明。
  在不经觉间,越来越多的百姓默默地拥护着林晧然,期待这位有“林清天”之称的林阁老能够取代不作为的徐阶。
  只是不管如何,他们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局外人”,状元的归属更多还是取决于上层大佬们的较量。
  天空显得阴沉沉的,细细的春雨正润物细无声般地洒在紫禁城屋顶的琉璃瓦上,令这座宫殿群更显金碧辉煌的魅力。
  金銮殿不受雨水的影响,这里像以往一般举行着早朝,隆庆帝坐在那张龙椅上,殿中的百官整齐有序地站在其中。
  只是争斗才是这个大明朝堂永恒的主题,今日的早朝已然不会平静。
  “昔日兵部尚书曾铣欲收复河套,先皇有问:‘今征逐河套,不知出师果有名?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今俺答兴兵十万来犯,且出师有名,咱们贵为宗主国当有大国风范。纵不跟俺答部互市,亦可助其灾粮若干,此举既能助俺答部生灵涂炭,又可避免一场战事,更彰显大明和皇上的仁义,此不两全其美乎?”南京礼部尚书赵贞吉位于第二列,站在殿中侃侃而谈地道。
  赵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四川内江人士,曾官至户部右侍郎。因拒绝严嵩派遣其到蓟州掌督运粮草,遭到严党弹劾骄庸,进而在嘉靖朝的罢官免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9/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