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1776

  有着虎妞相伴,林晧然的日子不再那般单调。放衙回到家后,他可以跟着虎妞一起跟到屋顶看夕阳,亦可以带着她逛逛夜市。
  哪怕是遇到大雨的天气,他跟虎妞可以呆在家里。或是弄点吃的,或是在屋里玩球,亦或像以前那般:他写字她望灯。
  在工作上,他带领着翰林院修检厅的一此人,仅花费数日的时间,《谈古论今》从定稿到刊印,一蹴而就,世界上第一本刊物正式出炉。
  礼部掌管着国子监,而国子监下面有一个监刻坊,拥有刻版工、印刷工、擢配工和装订工等工匠,是这时代最大的印刷作坊之一。
  在这个时期,印刷业为了追求低成本和高效,不仅是印刷工艺的改进,还有就是匠体字的出现。
  匠体字,即后代所熟知的宋体,这种字体最大的特点是横轻竖重、刚劲有力,不追求书法上的美感,仅是端正而易于便认。
  在以前,刻版工需要懂书法、擅于临摹,这样刻出来的版才能满足客户或市场。但这样的话,刻版工的人才稀缺,从而制约了印刷的效率。
  随着匠体字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刻版工的门槛,即使是手巧的文盲都能胜任这项工作。故而采用匠体字印刷,印刷的效率大大提高。
  可别小瞧这个小小的改进,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就像是后世电脑刻章取代了手工刻章一般,前者只需要五块钱,后者则需要几十到数百不等。
  当然,任何一项新生事物,都难免受到保存派的抨击。匠体字亦是如此,在某些保守人士看来,这匠体字简直就是对文字的一种污辱,印出的书籍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在面临着临摹和匠体两个选项时,林晧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正是如此,他所需要的一千份刊物已经出炉,可以进入销售环节了。
  笃……
  监刻坊门口,一个虎头虎脑的小马夫挥动了马鞭,明亮的眼睛目视前方,并清脆地喝了一声,便向着所约定的书坊而去。
  在这些天里,热心肠的虎妞亦没有闲着,帮着联系了一些书坊。
  林晧然望着马车徐徐远去,跟着监刻坊的负责人见过礼后,便打算回翰林院当值。
  对于他们这些史官而言,翰林院就像是一潭死水。坐在公座前发呆是一天,查看史料亦是一天,抄抄写写亦是一天,日子总是在周而复始。
  但不管如何清闲,大明的上班制度就摆在这里,林晧然亦不敢离开翰林院太久。在确定这边没有出状况后,他亦是匆忙往回赶。
  吴老头?
  林晧然正要迈步进入翰林院,结果看到一顶轿子向着这边而来。虽然他没有虎妞认轿花的本领,但却认得那个轿夫,定然是失踪数日的吴山再次出现了。
  没有丝毫的犹豫,趁着吴山没发现他之前,便先一步闪进了翰林院。
  尽管他出去是办公事,但谁知道吴山会不会揪他小辫子不放的,何况创刊的事情先前并没有征求他的同意,这其实算是一个小隐患。
  不过只要《谈古论今》打开销路,吴山哪怕有异议,恐怕亦会接受这条财路。
  回到修检厅,大家都在公座前各自忙碌着。或是看书,或是修史,亦或是无所事事,大家都是得一副很悠闲的模样。
  曹大章眼皮抬了一下,然后又继续绞尽脑汁炮制着一篇青词。徐北平假意看着手上的书,待林晧然经过的时候,眼睛当即偷偷地观察着林晧然的举动。
  林晧然直接走到诸大绶案前,将怀中抱着的《谈古论今》分一本给他,然后又继续派发给后面的徐渭、陶大临等人。
  这《谈古论今》是大家共同努力的劳动成果,故而都很是兴奋地接过了刊物,亦是急不可耐地将这本刊物打开。
  徐渭的性格沉稳,所以脸上显得很淡定。
  他先是审视刊物封面上的“谈古论今”四个大字,以及旁边的一副插图,这插图是一簇普通的瘦竹,心想:林晧然这个竹君子确实是一个爱竹之人。
  单从这个封面来看,这本刊物无疑是中规中矩。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封面还印制了“戊午年四月,第一期,翰林院修检厅制”等字样。
  很显然,林晧然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而是想打响《谈古论今》的招牌,然后一期又一期地发行下去,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银两。
  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很好,但其中的难度亦相当之大。毕竟谁都不知道那些书生是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选择购买。
  在看过封面后,徐渭展开页靡,入目之下便是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读完这首诗的瞬间,他彻底是呆住了,心头如同受到了一拳重击。
  其实不仅仅是他,凡是打开这本刊物的史官,都是愣在那里。
第282章
又生波澜
  “这诗气势……好强!”
  良久,徐渭发出一声感慨。只觉得一股浩然之色迎面扑来,这本轻轻的刊物瞬间变重了很多,仿佛这不是刚印刷的普通刊物,而是刚从藏书楼取出的珍本。
  若是一般的书生写出这首诗,那必是狂生无疑。
  这首诗的作者偏偏是林晧然,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者,圣上亲赐的文魁。所以这诗中,有的只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一首大气磅礴的惊世之作。
  单是这首诗,必然就能帮着《谈古论今》打响名头。很多爱诗之人,必会为这份刊物买单,单是买到这诗就已经物超所值。
  有着这个明珠在前,后面的内容虽然不差,但似乎不能跟这诗相比。哪怕是他那篇一针见血的《漕弊论》,亦是不能跟这诗相媲美。
  纵观这份刊物,里面的看点颇多,估计会获得一些书生的追捧。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林晧然当初会如此信心十足,确实是有着骄傲的底气。
  徐渭不得声色地观察着旁人的反应,看到毛惇元满脸潮红,如同喝了小酒一般。先是不解,但很快就意识到原因所在。
  在毛惇元所负责的文章的最后,有着“戊午科探花郎毛惇元”字样。徐渭发现这一点后,抬头望向前面的林晧然,不由得更佩服这人了。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名甚至会在财之上。只要这《谈古论今》能畅销,修检厅的史官必然都会扎进这里,只需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即可。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这些翰林,哪个不是有些影响力的。若是他们的名字在上面,必然是不遗余力地帮忙进行宣传。
  就拿毛惇元来说,他回余姚会馆稍微一宣传,那帮赴考的举子必然会买单。不说这刊物的内容好与不好,亦会卖他这个面子。
  徐渭仔细地将《谈古论今》翻阅一番后,对这本刊物的销量显得乐观起来,哪怕他们这些翰林按兵不动,觉得都能够卖出二、三百本。
  顺天府学宫,门前广场。
  今天是府试的放榜之日,门前的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跟着一些偏远的小府不同,如今这里汇聚了数以千计的考生。
  “两钱,两钱啰,《谈古论今》只需要两钱,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的物超所值。”
  在这广场的旁边,那边食摊旁边不知何时支起了一个小摊子,负责摊子的是一个长相可爱的小女孩,用着她那带着稚气的声音高喊着。
  很多书生亦发现了这个情况,但眼睛都带着一丝戒备,对这个完全陌生的书名并没有什么好奇心,都在焦急地等着榜单。
  “那个谁,你可以翻开看一看!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虎妞一咬牙,指着路过的一名衣着漂亮的书生,采用了哥哥教她的招式。
  陈浩明是宛平县人,在今年二月的时候,取得了宛平县案首。按着惯例,他通过府试是百分百的事情,但他的心却一直是悬着。
  跟着曾在县试结保的二人正要去等榜,但从一个小摊经过的时候,却被一个小女孩叫住了。原本他是不想理会的,只是听着“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当即被勾起了一丝好奇心。
  踌躇了一下,他便招呼一下同伴,而他的同伴亦是冷笑地说了一句:“好大的口气,这书要有多好看书,你非要送我们一本不可”。
  陈浩明来到摊前,从那满脸骄傲的小丫头手中接过一本书,书中散着一股浓郁的墨香,显然是刚印刷出来没多久。
  他没有心思细看这书的来历,当即就翻开了第一页,当目光落在那首诗上时,整个人当即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般。
  翰林院那平静的湖面,又被丢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在李春芳即将要高升的消息传出后,如今又传来了内阁的司直郎出现空缺的消息,整个修检厅的修撰们当即又是磨刀霍霍。
  虽然在官衔上同为次六品,但一个在翰林院抄抄写写,一个却到大明的政治中枢中去锻炼,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能够早些接触大明的核心政务,不仅能够有助于成长,而且能够为将来主政积累经验,从而更有机会成为一代名臣。
  在一帮议论纷纷的史官中,徐北平的眼睛透露着一股得意劲,傲然地打量着周围的人。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前些天就已经开始活动,遥遥领先了其他的竞争对手。
  林晧然表情很是淡然,若是在先前,他对这个司直郎确实有几分念想。但虎妞来到京城后,他对这个位置已经不在意,甚至还有些抗拒了。
  在跟诸大绶、徐渭几个一起吃过午饭后,他便回到了公座前,让孙吉祥给他泡一壶茶。
  虽然林晧然对吴山这个老师很反感,但对他的某些话还是很赞同的。做史官的日子看似无所事事,但确实是读书人的最佳修身之所,亦是一处让人真正蜕变的圣地。
  没多会,孙吉祥送来了参茶。他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热茶后,便翻开了关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些资料,研究着这位皇帝的一生。
  朱棣能够夺得天下,有着先天条件,亦有着运气成分。
  跟着如今对宗藩如养猪羊不同,朱元璋时期实行“藩屏帝室,永膺多福”的政策,分别将二十四位儿子和一名孙子封王。
  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其实是有所防犯的,但终究都是自家的骨肉。在接连诛杀开国功臣后,似乎亦有心虚之感。
  蓝玉案后,北方的军权完全落到秦王、晋王和燕王,分别是朱元璋的老二、老三和老四,这些藩王统辖了十余万边防军。
  或许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儿子,亦或许知道三个儿子间存在着牵制作用,故而对三个儿子只是进行了小敲打,并没有真正削减他们的军事力量。
  若朱棣是个野心家的话,那上天无疑是眷顾了他。他的大哥先是死掉,洪武二十八年他二哥病死,洪武三十一年他三哥和老爹亦病死。
  偏偏他那皇位还没坐稳的侄子却犯起糊涂,竟然想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削藩,让皇室站在了整个宗藩群体的对立面。
  正是如此,实力强大的朱棣看准了机会,当即就进行了谋反大业,并顺利夺取了皇位,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历史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当时宗藩的强大为谋反埋下了伏笔,而诸多的巧合又助使燕王朱棣谋反取得了成功。
  正当林晧然在感慨之时,一个书吏突然走进来,说是掌院大人召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