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776

  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前半句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要不断去实践运用;后半句则出自《大学》,“有匪君子”的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题目表面是说:“只要将学到的他的知识不断进行实践运用,你就会成为有文采的君子”。只是这其实是一个小陷阱,单靠“学而时习之”,在这个时代不能支持成为“有匪君子”的结论。
  就像你班主任经常说:“只有不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很显然,这个论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并不是不调皮捣蛋就行,还得勤奋刻苦学习。
  《诗经》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当一个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样,切割之后还要磋平,雕琢之后还要打磨。
  因而,这道题论述的重点不能放在“学而时习之”,而应该还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问题的形式发生改变,但核心其实没变,这就考究了学子的思维辨别能力。
  而故,这题目可以变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本即将要撕裂的试卷放下,林晧然微微吐了一口气,然后便是缓缓闭上了眼睛,在脑海中成百上千篇文章中搜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配对成功!
  呼!
  或许是刚才出汗太多,这些湿辘辘的衣服贴在身上,被二月的微风一吹,林晧然便感觉到了一丝冷凛。早上由于紧张还没有吃早餐,肚子显得饿了。
  如今对题目已经心中有数,而答案都印在脑海中,他似乎不需要急于下笔。
  将草纸放在试卷上面,然后又用镇石压住,防止它被风吹走。便提起放在桌子下面的食盒,伸手取出了一块熟肉和饭团,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饭团是用肉汤熟过的,故而带着一些肉汤味道,熟肉虽然已经冷了,但抓在手里随意撕咬,却吃出了另一番风味。
  吃着这些美味的食物,他的饥饿感慢慢消减,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只是他这个举动落在别人眼中,却成了自暴自弃的典范。
  这货已经放弃治疗了!
  书呆子读死书,遇到搭截题就束手无策了!
  这不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草包吗?果然是不学无术啊!
  ……
  不论是先前在富贵酒楼二楼见过林晧然作诗的学子,还是出身青山书院的那帮人,都已经认定林晧然这是放弃考试了。
  吃过熟肉和饭团,又选了聂云竹给他做的糕点,最后又喝了两口水,林晧然打了一个饱嗝,结果惹到一堆白眼,似乎都在鄙视这个放弃治疗的书呆子。
  只是吃饱后的林晧然又是哈欠连连,昨晚他压根就没怎么睡,这时眼皮都快要睁不开。想着考试有一个白天的时间,便将草稿和试卷挪到一旁,爬在桌子上面睡了起来。
  这……没救了!
  周围的考生看着林晧然竟然爬在桌上呼呼而睡,不由得纷纷摇头,觉得世上像自己这般聪明的英才太少,更多的却是这种蠢材。
  同情者有之,怜悯者有之,嘲笑者有之,鄙视都亦有之……
  陈国志抬头看到了,却是摇头晃脑地笑道:“这货竟然还能吃,不愧为呆子!”
  只是半个时辰后,林晧然端坐起来,便拿来了草纸和试卷,当即就挥毫泼墨,开始做第一道题: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八股文,是明朝考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起源于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具体是指文章有八部分,文体要求有固定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
  以破题为例,即要你分析出题目要义,说你这文章将要讲些什么。
  八股文规定,只能用两句话破题,这两句话主要是概括题义、解释题义,但你又不能直说题义。总而言之,好的破题是既透彻又概括。
  例如:当钱站起来说话的时候,所有真理都沉默了。——没有直指钱大于真理。
  破题,虽然只是八股文的第一步,但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确是的好否,其实直接关系了整篇文章,而好的破题,往往有一种只会意会的妙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林晧然手持衣襟,泼墨挥毫,便写下这二句破题。这讲述了如此成为“有匪君子”的路径,切题而直鸣大道,恐怕最挑剔的文学大家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如切如磋——宝剑锋从磨砺出。
  如琢如磨——梅花香自苦寒来。
  意思其实还是那个意思,但解释更加形象具体,而且极有诗意,乃是不可多得的破题佳句。八股文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般无聊,相反有些东西很有趣。
  此句落成,他的身体微微共鸣,仿佛有个残余的灵魂在咆哮与哭泣,这话倒尽无数寒门学子的信念。
第23章
呆子与精明人
  破题完毕,然后便是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洋洋洒洒,八百字的文章,文不修点,一气呵成。
  为了防止与人交换试卷作弊,科举中有一项规定,那便是答题要做两份。一份写在草稿上,另一份则工整地写到试卷中。
  在草稿上完成后,林晧然接着又誉抄在雪白的试卷上面,这次写得很是认真,用规范的小楷字体。
  第二道是传统的四书题:“君子之道,譬如登高!”
  这题出自《中庸》,正确的答案早已经浮现在脑海中,当即便又开始答题。
  第三道是五经题。
  这五经理会选取帖经的一段,给出一些内容让你将其他内容默写出来,这考的正是死记硬背,对林晧然简直就是送分题。
  已经是偏午时分,暖洋洋的阳光将衣服烤热,大家身体暖洋洋很是舒服。
  知县肖立道看着时间差不多,便将最后一道考题写在纸上,书吏将纸糊在木牌,两个衙差举着木牌又在场地中巡回展示。
  最后一个题目是试帖诗,题目是一句诗句:根穿绿藓纹。
  科举的试帖诗很会玩,要你写风花雪月,但题目绝对不会直白地告诉你写什么,而是摘取前朝诗人诗中一句或者一个典故的一句。
  你便要通过这一句进行推敲,从而确定你是要写风,还是写花,或者吟雪,亦或者赏月。然后以此为题,作上一首诗即可。
  肖知县出的还算是良心题,毕竟单从文字上推敲,便知道这大概是要写某种植物,而最让人容易联想的便是青松。
  林晧然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脑海中搜索,发现他真是想多了,这诗的全文是:“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出自杜牧的《题刘秀才新竹》。
  很显然,肖知县并不是要大家写青松,而是要以竹为题作一首试帖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八股文为王的时代,诗词歌赋已经彻底没落,仅仅只会在县试中出现。若是遇到不好诗文的知县,这试帖诗即便做得再出彩,恐怕他都不会多瞧一眼,只会关注前面的八股文做得好否。
  当然,诗词歌赋虽然在科举中没有了地位,但在民间和书生间的重要性还是很高的,有力的证据便是唐伯虎大才子狎妓从来不用花钱。
  “赋得根穿绿藓纹”
  这是官方标准的答题题目,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两字,然后便是作下一首关于竹的诗,这诗自然得是乐观向上,能对当今朝廷进行歌功颂德则会更佳。
  林晧然一手持衣襟,一手挥毫泼墨,并没有照着脑海中那首拍马屁拍得有点恶心的诗,而是凭着他自己的记忆,写下了另外一首写竹的诗。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这首是清朝郑燮的诗,说郑燮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说郑板桥则无人不识。此刻被某人借用,只是用这首千古名诗对付小小的县试帖题诗,着实是大材小用了。
  全诗没有一个“竹”字,但却每句都在写竹,恐怕整个大明考场,没几个人敢这么玩的。
  在天黑前,考场会分数次打开辕门让交了卷子的考生离开,即“放排”。官方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考试结束时辰,但大多是以天色昏暗为准,故而广东学子的时间相对会宽裕一些。
  未时三刻第一次放排,林晧然便是交卷子,是最早交卷的一批,但这批却仅有十余人而已,大多数考生都愿熬到天黑。
  县试三到五场,这个尺度完全由知县来定。
  第一场考完后隔两天,便再考第二场,像现在十五号考第一场,那第二场便会安排在十八日。中间的时间是给知县阅卷,大约在十七号下午便会发榜。
  这个榜既有通过县试的考生,亦有取得参加第二场资格复试的考生。若是上面没有名字的考生,则是被淘汰的,可以打包袱回家去了。
  郑国志今天很是忙碌,既要应付考题,又要关心一下林晧然的情况。
  他将第一题的答案写在草稿上时,抬头,林晧然在挠头,呵呵……这人果然是束手无策了。
  他将第二题的答案写在草稿上时,抬头,林晧然在吃饭,哈哈……这人已经是放弃治疗了。
  他将第三题的答案写在草稿上时,抬头,林晧然在睡觉,噗噗……这货彻底是无可救药了。
  他将第四题的答案写在草稿上时,抬头,林晧然在答题,嘎嘎……这货竟然还垂死挣扎呢。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