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1776

  吴山乘着官轿下衙归来,在走进家门时,却感到一阵身心疲倦。
  一直在推动的《宗藩条例》有了新的进展,圣上同意削减宗藩禄米的方案,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同意削减的力度却不尽人意。
  现在大明的财政如此窘迫,如今又是一个极好的时机,但圣上偏偏还是不肯下刀子,只是象征性地割点肉而已。
  虽然新的《宗藩条例》亦能让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宗藩仍然如同蛆虫附身在大明的身上,吸着大明的血、咬着大明的肉,长始以往必然还会啃食大明的骨头。
  这些天,他亦是做了最后的争取,但可惜圣上的意已决。
  在本朝为官多年,如何不知道圣上是一个执拗的性子,没有人能够改变圣上的主意,能改变圣上主意的只有他自己。
  不要说他现在只是礼部尚书,哪怕真入了阁,恐怕亦劝不动圣上。
  一念至此,他又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当今圣上已经跟明君越行越远,脑子都是他的修仙大道,越来越不顾及天下苍生,甚至都不顾及大明的将来。
  回到寝室换下官袍后,他没有选择躺到床上休息,而是打算用浓茶提神。推开房门,决定到后院静坐,这亦是他一向的习惯。
  经过水榭那边时,看到夫人和女儿正在亭子乘凉,还有那个最近时常出现在这里的虎妞,三人相处很和谐的样子。
  自从提亲的事情之后,两家往来明显密切,家里的气氛明显欢快了不少,特别是女儿一扫前阵子的郁郁寡欢,这些天显得神采飞扬。
  走到近数,便听到了虎妞的声音,这是一个很好听的声音。怕别人不相信她的话,总会带着一些鼻音,还会露着一个认真的表情。
  经他的观察,虎妞跟那个弟子的性格差异很大。
  虎妞耿直而有正义感,反观那个弟子,虽然不能说是小人,但恐怕亦好不到哪里去。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那个弟子的私念重了一点,但却不是什么大恶之徒。
  “那两个坏人其实也很厉害,他们顺着小红的马蹄印追了过来,我当然要跑啦!我带着小红躲进山林里,那片林子很大的,比这北京城还要大,那些树比城墙还要高。走呀走呀,我走到一片松林,我哥砍柴的时候就教过我,这松林不会有毒蛇,……后来,我就看到被石头压着的小金了!”
  吱吱……
  小金猴蹲在旁边啃着鲜果,似乎对虎妞的某些描述不满意,这时发声进行了抗议。
  吴山初时还以为虎妞在讲故事,后来才发现是讲她跟那只小金猴的真事。
  但他似乎只听到一半,在虎妞讲完之后,性格温和的夫人却痛斥什么江府、江夫人,这里似乎还牵扯着其他事情。
  “爹!”
  吴秋雨突然看到吴山,便站起来恭敬地打招呼道。或许是多了一些经历,又或许是一贯如此培养,她更显得端庄而温雅。
  吴夫人亦是扭头望向吴山,冲着吴山出言道:“老爷,今天晚膳可能会迟一些点,要不要给你先弄一些糕点?”
  “不用了!”吴山淡淡地摇头。
  正要稳步离开,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便问虎妞她哥哥在不在。
  虎妞说在,然后拍了一下旁边小金猴的头,吩咐它回去叫哥哥过来。小金猴先是抗议了一下,然后就从假山跳上屋顶,很快就消失在屋檐上。
  吴山望着消失在屋顶的小金猴,又望了一下继续聊天的三个女人,最终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怀疑。他知道这小金猴很有灵性,但不相信小金猴能聪明到这种程度,真能将林晧然叫过来。
  不过,他找林晧然其实没有什么大事。
  在经过几个月的争论后,朝廷打算廷议是否重开市舶司,今天亦是有些心血来潮,突然想听取一下林晧然的意见。
  在后院中,假山、小池、垂柳、小亭都被铺上了一层色彩。由于早出晚归的缘故,他只能傍晚才出现在后院中,而他最喜欢这种红霞满天的天气。
  端坐在凉亭的石桌前,一个人静静地品着一壶好茶,赏一赏这池中开得正艳的荷花,他心中的烦恼正慢慢地消散。
  尤其是看着那一朵朵艳丽的荷花,他不说自己是多么的高洁,但比绝大多数的官员更要有原则,做事更讲究问心无愧。
  或许是这个原因,他比很多官员更有底气,对正确的事更敢去据理力争。
  “老爷,您的学生林晧然求见!”管家走到了石桌前,恭敬地说道。
  吴山放下手中的茶杯,抬头望向在远处屋顶玩耍的小金猴,眼睛闪过一抹异色。这只小金猴实在是太有灵性了,聪明程度绝对在灵园的那些祥瑞之上。
  没多会,他便看到身穿着便装的林晧然穿过月亮孔门,向着这边大步走来。
  在这一大帮的弟子之中,这个弟子实在是太光彩夺目了。创下了连夺六元的惊人佳绩,入职不到两个月,又升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讲。
  纵观整个大明朝,最有前途的官员无疑是这个弟子。在这个极讲究出身的时代,单是连中六元的出身和年纪优势,就已经无人能敌。
  若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太懂得趋利避害了,在这个弟子身上隐隐看到了严嵩的一些影子。若他一旦被私利吞噬,恐怕又会成为严嵩那样的人。
  不过他亦是明白,现在想要找到像他老师夏言那般的人,恐怕是太难太难了。而且他老师夏言的下场,亦寒掉了很多官员的心,没准林晧然的改变亦是看透了这一点。
  林晧然来到石桌前,自然不知道吴山的想法,规规矩矩地朝着这位老师兼未来岳父恭敬地行礼。
  吴山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示意他坐下,并主动给他倒了一杯茶。
  林晧然喝过一口茶,便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老师,不知找弟子有何事呢?”
第353章
论开海
  吴山先是喝了一口茶,这才慢悠悠地望着他道:“朝廷今天决定廷议是否重开市舶司,你对这事怎么看?”
  在这件事上,林晧然无疑是有些发言权的。
  当初殿试之时,林晧然能够中得状元,正是他的文章观点直中嘉靖的心坎。如今廷议在即,听一听林晧然的观点,无疑会有些益处。
  正是如此,吴山亦将这个准女婿叫过来,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林晧然得知这个消息,先是一愣,却没想到这事突然就有了进展。只是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抬头望着吴山道:“老师,你是海禁派吧?”
  “不错!”吴山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点头道。
  虽然他不赞成老师夏言那种铁血的海禁政策,但他确定一直反对重开市舶司。这不仅是他认为海禁利大于弊,更是因为他坐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
  海禁,是太祖时期定下的国策。
  他作为大明朝的礼部尚书,自然要高举这一个祖制。何况,大明开海所带来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倭患起于市舶早有定论。
  正是如此,他不仅是一个海禁派,更是海禁派的“灵魂人物”之一。当然,他亦知道这个弟子是开海派,这事在他的殿试文章上可以看到端倪。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您认为海禁利于民吗?”林晧然当即做出选择,想纠正吴山的错误观点。
  “任何事情都有利与弊,但百姓能享安宁,便是最大的益处!”吴山如何不知他的意图,直视着林晧然的眼睛,接着认真地道:“何况,这海禁是祖制,祖制不可违!”
  在说到后面五个字的时候,他明显加重了语气,强调着礼法的至高无上。
  林晧然发现这个老师不好对付,而且说的话亦不无道理,但却没有这时代文人的盲从,而崇尚后世的怀疑精神,当即就反驳道:“祖制,亦不全对吧!”
  “祖制哪里不对了?”吴山蹙起眉头,脸色微变。
  林晧然知道这话惹恼了吴山,但犟脾气亦是上来,抬头望着他道:“大祖初期,大明官员的沐沐之期仅有三日,若真是正确的话,我们为何不坚持呢?”
  “别将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跟祖宗国策扯到一起,这‘片板不下海’是祖制!”吴山亦是微愣,但马上正色地道。
  林晧然突然又是灵机一动,抬头望着吴山道:“弟子修的是明成祖时期的历史,明成祖时期开海,这不也是一项祖制吗?”
  “以后这些浑话就不要再说了!”吴山端起茶杯,带着警戒的语气说道。
  林晧然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过来,这却不是吴山不跟他讲道理,而是他的话完全站不住脚。虽然明成祖亦是“祖”,但却是到了本朝才封上去的,地位要远逊于太祖朱元璋。
  所谓的祖制,亦是指太祖时期的法令,跟成祖这个“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林晧然作揖,重新整理思路又是说道:“弟子曾查太祖的禁海谕令,共有六道。而第一道是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第六道是申禁百姓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不错!”吴山喝了一口茶,目光中带着少许欣赏之意。
  林晧然的话峰一转,却是问道:“老师,您这‘片板不下海’是不是过于片面?哪怕到了第六道禁令,大祖只是重申不与国外互市而已。”
  吴山放下茶杯,深深地望了林晧然一眼,微微摇头道:“虽说‘片板不下海’的解读确实不准确,但太祖的确是希望断绝跟国外互市的!”
  林晧然发现吴山没有想象中顽固,便又是趁热打铁地道:“国朝初建,百业待兴,商品只能自给自足,这海禁在当时是明智之举。防止国朝的粮食和商品流于国外,让百姓陷于水火,足见太祖的高瞻远瞩!”
  吴山的嘴角噙着笑意,静静地望着他,自然知道这个弟子是话中有话。特别发现这个弟子拍马屁很是生涩,突然感觉很是有趣。
  林晧然又是接着道:“老师曾经支持鞑靼互市,想必您应该看得出,如今互市对大明其实是有利的。海外之国跟鞑靼不同,他们有着大量的金银,一旦重设市舶司,那户部仓库里面的木材、胡椒和布匹,通通可以换成海外白银,大明的财政得到进项,边境的军费亦能得到支持,甚至有财力支持收复河套。”
  吴山心里咯噔一声,深深地望了林晧然一眼,然后认真地告诫道:“收复河套的事,以后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提起!”
  “弟子遵命!”林晧然认真地拱手,知道这事虽然深得吴山的心意,但在本朝却是一件犯讳的事情。
  吴山又是有所顾忌地问道:“互市确实可能带来好处,但会不会造成大明的沿海不宁,甚至还会招来其他海外之国的强盗?”
  “不说有实力的海外之国离大明太远了!若我为海盗,是该攻城掠寨抢一地之财物,还是应该洗劫海上的船只?”林晧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在吴山叫他过来,他就知道这个海禁派已经是动摇了,而如今打的经济牌,似乎很有效果。
  吴山沉思片刻,他确实是有些心动了,绕回原来的话题道:“你觉得此次廷议的结果会如何?”
  林晧然犹豫了一下,然后正色道:“弟子原本是支持重开三市舶司的,但圣上向来都不是冒进的人,恐怕这次最多只重开广东市舶司。现在圣上选择举行廷议,估计就是这个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