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1776

  “可能还有!”
  新任的广东按察使却是举一反三,当即加入了刨土的行列。幸运使然,结果真的刨出了两个拳头般大小的红薯,令到他的老脸像绽放菊花般。
  众人不再客气,纷纷动手采摘红薯。在他们看来,这地上埋的不是红薯,而是埋着金银财宝一般。
  汪柏是最有养气功夫的,但看着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出土,激动地跳到了红薯地里,亦是跟着大家一起将其他的红薯掘出来。
  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想到,广东的高官们竟然围着一块小小的红薯地挖红薯,时不时还发出一阵癫狂的笑声。
  “哈哈!这株有八个!”
  “你们看我这个红薯多大!”
  “不,我的这个红薯超级大!”
  ……
  一株株红薯被挖起,看着那些拳头大的红薯,让到从官员激动得难以自抑。除了是觉得这果实埋在地里很是神奇,还有就是为了收获果实而感到兴奋。
  当然,很多官员明白这高产的红薯对于大明朝而言,将会意味着什么。
  他们读书入仕,除了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外,还有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现如今,这种高产的红薯无疑能让到农家增加收成,从而营造出国泰民安的新气象。
  林晧然却没有参加挖掘红薯,而是站在红薯地边上看着这帮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员兴奋地挖红薯,呈现着官员采摘红薯的罕见场景。
  却不得不承认,大明很多官员还是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公心。
  在采摘完毕后,红薯被衙役洗去身上的泥土,全部放到了箩筐中,显得很是诱人。
  欧阳烈让衙役拿来了称秤,将每一个箩筐都进行了称重,让到旁边的书吏进行统计,很快就得到了这一次收成的数子。
  “多少?”
  “多少?”
  ……
  官员们纷纷探头,都想知道这次收成的情况。
  欧阳烈望着众官员,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吐出了一个数字:“三百八十八斤!”
  “什么?”
  众官员又是大吃一惊,尽管已经知晓这红薯的产量不低,但听着这个数字的时候,脸上都显得难以置信。
  二分地的红薯竟然产出近四百斤红薯,在当下水稻亩产只有五百斤的情况下,红薯无疑是超高产的作物,能够大大地降低大明的灾害杀伤力。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汪柏等官员看着一筐筐的红薯,想着这小小的一块地,竟然挖出了近四百斤的红薯,脸上浮现着难以置信的神情。
  不过事实又摆在他的面前,却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世上真有这么神奇的农作物。
  “现在我们试一试这红薯的味道吧!”
  林晧然对这个结果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却是微笑着地对着众人说道。
  欧阳烈领着众衙役又开始忙碌起来,一些红薯放在炭火上烤和一些红薯则放在锅里煮,还有一些则是削皮切块煮糖水。
  几个厨子忙碌起来,众人纷纷去洗手,便重回到席间继续饮茶。
  汪柏由于在银矿令一事上赢得声誉,更在炮轰张臬得到了“汪大炮”的声名,以后极可能会受到朝廷重用,故而他的地位隐隐是最高的。
  他脸上的笑容没有敛尽,重回席间便对着大家又是感慨地道:“当真是神奇啊!昔日林府台跟我说之时,我还当真以为他是骗老夫的,故而才跟他定下今日之约!”
  “我就算是骗谁,亦不敢欺骗藩台大人!”林晧然微微一笑,显得谦和地回答道。
  两广总兵陈王谟一改冷漠的态度,亦是参与进来道:“这佛郎机真是神奇,怪不得佛郎机人会如此有钱,敢情他们国家种的红薯产量如此之高!”
  “总兵大人,事实并非如此!”林晧然轻轻地摇头,接着侃侃而谈道:“据本府所知,葡萄牙不过是毗邻海洋的弹丸小国,土地并不肥沃,百姓亦很是贫穷。只是他们国家不仅没有实行海禁,国王还极力支持国民航海,甚至是拿出国家的金银财宝打造舰队。这红薯并必他们国家的作物,而是葡萄牙人在一片神奇之地寻得,跟着辣椒一般,很巧合地带来到了大明这里!”
  “他们打造舰队?此举跟郑公下西洋何异?这不是耗费国帑,加重百姓负担吗?”按察使当即疑惑地追问道。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望向了林晧然。
  跟着后世的定论不同,这时代的太多数官员并不认可郑和下西洋的行径。虽然宣扬了大明国威,但却让到朝廷上百万两白银打了水漂,换到的不过是南洋诸国的一些奇珍,于国无益,至今禁海派都拿这个说事。
  林晧然先是做了一个慎重的表情,然后才徐徐地回答道:“他们航海目的其实如同逐利的商贾般,他们将东方的货物运回西洋出售,从中赚得几倍的利润,将赚得的银子又用于打造舰队。而他们之所以突然变得富裕,是因为他们有一支舰队发现了一座无比巨大的银山,从而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白银。他们如今用着这些白银,从我们大明购得商品,运回西洋诸国进行售卖赚钱!亦是如此,他们的国帑并没有消耗,反倒是日益丰厚。”
  “我们大明可不可以效仿,打造一支寻找银山的舰队?”陈王谟听得极认真,突然郑重地询问道。在他的眼里,分明有着一丝渴望,似乎想要走上葡萄牙的道路。
  此言一出,大家的目光又纷纷地落在林晧然身上,想要从他口中探知答案。
  不知何时起,林晧然已经不再是年轻且有前途的林文魁,而是一个拥有远见的林大人,是大明开海派的领军人之一。
第834章
永不闭关
  林晧然心里泛起苦涩,认真地分析道:“朝廷能够允许本官回来广东主持开海事宜,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已经过世的唐巡抚出力不小。不过朝廷当下反对开海的声音仍然很大,若是我等冒然提议组建舰队出海寻找银山,恐怕会适得其反。只有我们将开海的好处呈现给朝廷,让朝廷知道当下的环境跟太祖时期已然不同,咱们才有机会彻底推翻祖制论,让到大明更大胆地组建舰队出海,跟着各国进行商品贸易,亦可以像葡萄牙一样组建舰队到一些人迹罕至之地寻找金山银山。”
  众官员听到这番话,亦是不由得轻叹一声。虽然心里感到惋惜,但林晧然却说得很对,当下广东能够开海已经不易,想要朝廷组建舰队出海无疑难以登天。
  特别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若是真提出耗费巨资打造舰队,必然会遭到禁海派疯狂地反扑,必定拿郑和下南洋耗费国帑论事。
  “林府台,你自从回雷州主持开海,今广东能够有些成效,你是居功甚伟!本伯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两广总督陈王谟心里暗感可惜,但端起茶杯朝着林晧然朗声道。
  不得不说,当下广东能够取得如此的局面,林晧然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他从雷州起步,排除种种困难成功开海,而后又推动广州府开海,这才致使当下的广州城呈现着繁华的新气象。
  如今,更是从海外得到了这种高产的红薯,这才是实实在在做事的官员。
  林晧然端起茶杯,却是谦虚地站起来回应道:“陈总兵谬赞了,广东之所以能有当下的局面,这跟诸位的支持分不开!本官只希望跟诸位同僚够保住广东当下的局面,让广东百姓得到更多的好处,让咱大明变得繁荣和富强!”
  汪柏却是心里一动,跟着端起茶杯并大声地对着众官员道:“我等为大明官,当为国为民谋福祉,今已然见到开海利国利民!咱不求留名百世,但望能广东开海,永不闭关!”
  “但愿广东开海,永不闭关!”众官员纷纷端起茶杯,大声地进行响应道。
  林晧然看着这一幕,隐隐感到大家已然形成了一个更加牢固的团体。
  不仅是联合商团的利益,还有他的个人前程,这都已经跟着开海划上了关系,跟着广东开海的成败划上了一个等号。
  在今后的朝廷斗争中,他是开海派的代表人物,甚至会成为开海派的领袖人物。而他亦可以借此将支持开海的官员聚拢到身边,从而形成一股新兴的朝廷势力。
  当下的广东官场,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已然是由他们这帮开海派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一个团体想要凝聚起来,除了利益之外,共同理想无疑更为重要。
  众人谈话的时候,那边的酒席已经准备妥当。
  这次酒席早有了规划,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红薯一共准备了三样,一份是清蒸,一份是炭烧,最后一份则是红薯糖。
  “蕃台大人,请品尝!”
  待众人入座,林晧然抬手示意道。
  汪柏亦是不客气,拿起筷子伸向了清蒸的红薯,将一块红薯放入嘴里,认真地进行咀嚼,然后发表感言道:“色泽诱人,入口软柔,微甜,当真上品也!”
  黄辉等人纷纷伸向了清蒸红薯,亦是纷纷点头称赞。
  “臬台大人,请!”林晧然微笑地望向按察使肖旭,对着他显得恭敬地说道。
  肖旭轻捋着白胡须,拿起筷子伸向了炭烤的红薯,将一块红薯放入嘴里,认真地进行咀嚼,然后发表感言道:“略烫,但香气逼人,入口香味十足,此薯妙哉!”
  黄辉等人纷纷伸向了清蒸红薯,又是纷纷点头称赞。
  “陈总兵,请品尝!”
  林晧然让人端送来一碗红薯糖水,对着陈王谟微微一笑道。
  陈王谟轻轻点头,拿起匙子将糖水送到嘴边吹了一吹,然后送到了嘴里,眼睛当即一亮,咽下去便是发表感言道:“甜而香,此薯乃大明之福也!”
  这种红薯做出了三种菜肴,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魅力,令到众人又是渍渍称奇。尽管桌上不乏佳肴,但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这红薯上,席间多是谈论着海外之事。
  陈王谟对红薯糖很是喜欢,而对着银矿一事颇有兴趣,在席间又是追问道:“林府台,这海外的银矿难道都是无主之物吗?”
  “算是有主,但亦算是无主!”林晧然略微思索,便老实地回答道:“海外多是一些蛮夷之地,那里的居民并没有得到教化,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并不知晓银矿的价值。纵使他们知晓银矿的价格,但他们那里的商品不畅,有银亦跟无银没有区别。”
  “林府台,咱们大明地大物博,这找银矿非要到海外吗?”黄辉却是疑惑地追问道。
  其他人听到这个问话,亦是纷纷望向了林晧然,想从这位百事通身上寻得答案。
  “金矿银多在贫瘠之地,但我们大明得天独厚,利于事农耕,却难现金银!”林晧然的眼睛没有眨动,显得很是认真地侃侃而谈道:“据我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的消息,他们发现的大银矿处于海边大山脉中,周围并没有耕地。故而云:金银矿多在人迹罕至之所,多藏于岛屿中,并不在肥沃之所!”
  这话自然不实,但林晧然却不得不胡扯,不然大家永远将目光放在这片“地大物博”之地。像当下的朝廷动用禁银令,将天下的银矿归由朝廷开采,但却不知道大明的银矿贫瘠,真正的大银矿要在大洋彼岸。
  “林府台当真是见识非凡,本伯佩服之至!”陈王谟认真地拱手,显得心悦诚服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