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1776

  在得知圣上要任命严讷出任礼部尚书后,他深知他的仕途已经算是终结了。在经过一个痛苦的夜晚后,他决定在京老老实实呆上半年,然后便离京回乡。
  但没有想到,林晧然的突然出手,却给了他一线生机。
  “泰山大人,何出此言?”林晧然心里又惊又喜地追问道。
  吴山认真地透露一则消息道:“我今天得到一个消息,圣上可能会拿下高耀?”
  “这消息可信吗?”林晧然进行追问道。
  按着他对事情发展的预判,徐阶主导的调查结果出炉后,接着便是严嵩进行发难,最后逼得高耀下台。但却不知为何,现在调查结果都还没有出炉,便已经流出高耀下台的消息。
  “哪有百分百准确的消息,圣心难测!只能说,有这个可能罢了!”吴山并没有深谈的意思,转而又是询问道:“你如何看待朝廷克扣宗藩禄米一事?”
  “财政关乎一国稳定,当下国帑萎靡,朝廷自然应当继续克扣宗藩禄米!”林晧然对宗藩并没有什么好感,显得旗帜鲜明地表态道。
  “此举唯恐引宗室内乱!”吴山蹙起眉头,显得担忧地说道。
  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侃侃而谈地道:“非也!当下大明宗室不比往朝,他们既无精兵亦无巨财,宁王之乱便可见一斑。何况他们并没有太强的动机,宗室为何要内乱?是他们无米养家了?还是他们无法再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小婿先前已经对宗藩禄米进行统计,各地王府禄米达八百五十三万石,山西宗藩禄米为三百一十二万石,而每年入太仓的米粮不过四百万石左右,宗藩禄米已经成为大明财政的最大负担。纵使经过高耀的克扣,各地的王府仍然能够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底层的宗藩或许会日子难过一些,但他们的日子比大明百姓仍然好上很多。虽然亲王郡王定然不甘,但他们顶多会鼓动底层宗藩到礼部衙门闹一闹,但绝对不会造反!”
  这些自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宗室的实力和动机都严重不足,若是仅仅因为削减一些禄米便会谋反,这才是荒谬之事。
  吴山相信了林晧然的判断,但眉头仍然紧蹙,又是认真地询问道:“此举有失君道,提议朝廷对宗室禄米进行改制如何?”
  “不妥!且不说皇上应该不会同意,宗室亦会站出来进行强烈反对,这反而会给他们提供发难的契机,此举会引起风波的!”林晧然显得认真地告诫道。
  吴山轻叹一声,显得忧心忡忡地说道:“朝廷依靠着如此无赖的手段,此举不仅有失朝廷体面,亦非长久之策!”
  “现在的情况其实是最好的!朝廷先是对宗藩禄米进行克扣,让到宗藩们慢慢接受那种骄奢淫逸已经不再,让他们明白大明面临着财政危机,他们才会比较平和地接受宗藩改制方案的!”林晧然认真地劝阻道。
  吴山轻轻地点头,对着这位女婿刮目相看地道:“或许你是对的!”
  林晧然看着吴山接受他的观点,悬着的心亦是慢慢地放了下来。
  如果高耀去职,则有可能是由严讷接任户部尚书,吴山重新出任礼部尚书。但亦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吴山直接填补户部尚书。
  虽然这种可能性要小一些,但却不是没有可能。若是吴山担任户部尚书,而不懂得对宗藩禄米进行克扣,不说圣上不会饶恕他,大明的财政亦是陷入危机之中。
  当然,现在这一切还言之过早,毕竟高耀会不会下台其实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第1134章
林晧然的追求
  五月的傍晚,显得多姿而多彩,西边那一片如同火烧的云朵将整个京城渲染出一层金黄,亦是推迟着夜晚的降临。
  翁婿两人分长幼而坐,仍然呆在客厅之中,管家林金元站在旁边认真地服侍着。虽然茶水已经续了几回,但他们二人的交谈声仍然不断,却令到林金元偷偷打了好几个哈欠。
  林晧然原本是想要领着吴山到宅子四下参观一下,但发现吴山坐在这里便没有再动的意思,且发现吴山对经济方面的事情显得很有兴趣的样子,他亦是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一些经济原理。
  虽然在学识和文化底蕴方面,他不及吴山之万一,但论到对经济方面的见解,恐怕整个大明朝都没有能跟他比肩之人。
  “圣上修玄已久,国帑早已枯竭。当下想要解决大明财政问题,要么想办法向富人征税,要么大力发展关税!若还是按着旧思路,从粮税或盐税二大重税着手,效果恐怕并不明显,甚至如严阁老般遭到一些势力的反扑。”林晧然侃侃而谈,最终下达结论地道。
  吴山不置可否地品着茶,亦是对着林晧然的话进行思量。
  他是以科举入仕,从翰林编修一步步走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上,算得上是大明最正统的词臣,对着政务亦早有他的一套见解。
  只是此刻听着林晧然的一番见解后,且不说林晧然的观点对与错,单是他如此年纪便有着这番深刻的见解,已然足够让他对这位女婿是刮目相看了。
  实质上,随着跟这位女婿的深入接触,他确确实实感觉到这位无愧于天纵之才之名。
  “女儿见过爹爹!”
  客厅出现一道影子,身家着诰命夫人服饰的吴秋雨从外面款款地走了进来,显得规规矩矩地朝着吴山施了一礼道。
  她跟林晧然一般,同样显得过于年轻。只是她虽然没有花映容那种天生夫人的骨架子,但在举手投足间,已然有了一种女主人的大家风范。
  吴山跟着女儿有些时日没见,看着走进来的女儿,心里头亦是一暖,但仍然敛着脸道:“嗯,你有一点一家之母的样子了!”
  “多谢爹爹夸赞!”吴秋雨的脸上洋溢出笑容,又是认真地道:“爹爹,女儿已经让人准备好晩饭,还请移步到花厅!”
  “岳父大人,这边请!”林晧然从座位站了起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吴山看着这对配合默契的夫妇,亦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五月的天气已经显得比较闷热,花厅无疑要更凉爽一些,故而吴秋雨擅作主张地将酒席设在花厅之中。
  随着她嫁入林家,由于林家并没有公婆,所以她早早就掌握到了治理家宅的大权,成为林家的女主人,麾下有十几名家仆供她驱使。
  经过这些时日,她亦是由着依赖父母的少女,毅然成为了能够拿主意的女主人。这次招待双亲宴席所选用的菜品,以及用餐的地点,全都是她拿的主意。
  吴山此次过来,主要还是想看看女儿过得如何。虽然女儿其实没少回家,更从夫人嘴里知晓女儿的一些事情,但却仍然担心她在林家过得不开心,或者在林家还会使吴家大小姐的脾气。
  只是看着女儿今日的种种举动,原本还担心她在这里过得不开心,还是在家里的大小姐心性,但看着她脸上的笑容,特别将宴会安排得有条不紊,不由得对女儿刮目相看。
  吴母却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对着桌上的佳肴,特别是那一道北京烤鸭显得是赞不绝口。
  饭罢,林晧然和吴秋雨自然是希望吴山留宿,但吴山却执意要回去。
  看着马车消失在胡同口,林晧然轻吐了一口浊气。哪怕这位已经不再是礼部尚书,甚至朝廷不再启用,他仍然只能扮演着孙子的角色。
  吴秋雨对着双亲的到来,尤其是父亲的到来很是开心,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扭过对着林晧然询问道:“相公,娘亲说爹爹可能会重新被皇上任用,此事有多大把握?”
  “现在还很难说!起码高耀现在拦在前面,高耀必然要先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下来才行!”林晧然轻轻地摇头,并抬手示意回宅子。
  吴秋雨的眉头微蹙,跟着林晧然转身返回宅子,却是继续追问道:“如果高尚书被革职,那我爹担任户部尚书?”
  “有这个可能,但更大可能应该是由严讷接任户部尚书,你爹还是继续担任礼部尚书!”林晧然显得理性地分析,始终认为吴山是最合适的礼部尚书人选。
  吴秋雨轻轻地点了点头,却又是认真地询问道:“这些说来,两个职位都有可能,相公你说我爹是担任户部尚书还是礼部尚书好?”
  “从你爹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礼部尚书最适合他,他就是天生的礼部尚书!不过从为夫的角度,却更希望他担任户部尚书!”林晧然站在前院中,显得狡黠地答道。
  吴秋雨的脸上一愣,歪着脖子望着林晧然疑惑地问道:“相公,你为什么希望爹爹担任户部尚书?”
  “你猜!”林晧然丢下两个字,便是扬长而去。
  吴秋雨看着林晧然故意吊她的胃口,少女心性涌了上来,显得气恼地咬着下唇跺了跺脚。
  弯月已经挂到夜空上,洁白的月光洒在这座大城的街道和庭院之中。
  林晧然回到内宅,并没有直接返回主卧,而是选择前往书房。
  自从将人生目标放在大明首辅的追逐上,他便开始严于律己,不再前往那些烟花之地。哪怕是下衙在家,他的主要精力亦是会放在府衙的公务上。
  当务之急,却是要设法减轻顺天府百姓的负担,特别要将提编这个吸吮百姓骨髓的杂税给移除,或者将这个吸吮百姓骨髓的杂税的危害性降低。
  正是如此,他打算今晚便拟好一份奏疏,为着顺天府的数百万百姓进行请愿,履行好他这一位父母官的一份职责。
第1135章
孙家庄
  提编,正是源本朝。
  嘉靖三十三年,因东南遭到倭寇侵犯,朝廷对江南加派四十万两,从而令到大明有了这种名正言顺的杂税。
  顺天府地处京师,虽然没有倭寇的侵犯之害,但能够列出名目同样不少,故而这里已经成为朝廷财政的吸血之地。
  林晧然现在贵为顺天府尹,虽然明知道抗拒“提编”的做法跟朝廷愿意相违,甚至会被当今圣上嘉靖所不喜,但他既然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当要为数百万顺天府百数发生“抗议”的声音。
  倒不是他突然变得正派了,而是他年仅二十一周岁就已经官居正三品顺天府尹,纵使是获得嘉靖的青睐,那亦不可能将他提到大明首辅的位置。
  当下最为重要的是,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官声,获得一个能够打破年龄桎梏的大杀器。至于会不会引起嘉靖的反感,他相信嘉靖不会如此的小肚鸡肠。
  林金元领着人将房间的灯点亮,并燃放了一些能够驱蚊虫的檀香,这才悄然地退下去。
  灯下,林晧然在书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先是屏息凝神,提笔便开始进行草拟。
  “顺天府尹林晧然谨奏:提编之弊,苦于正额。微臣阅本府各州县夏秋两税额,折银不过十万零九千两,而额外加编竟多至十一万二千六百余两。顺天地处京城之下,采办加派天时,添设劝借不已,仅以宛平、大兴二县而言,有全里逃亡无留下一丁的,有仅余下二、三户的。”
  先是以“提编之弊,苦于正额”为奏疏的一大论点,接着写下提编的弊端和害处,这份奏疏的第一部分便是完成了。
  或许受到后世思维惯性的关系,他并不喜欢这时代那种忧国忧民的抒情方式,更喜欢列举出具体数据,然后再陈述问题。
  这一种思维方式,倒是给他带来一些益处,让到他能够更有效地通过奏疏打击正敌,或者是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
  谁都知晓百姓最重的是粮税,但现在他却采用“提编之弊,苦于正额”,无疑是一个相对有震撼力的举证,很轻松地说明了提编银的严重危害。
  至于逃丁一事,亦非杜撰,但实则不能全怪提编银。
  宛平、大兴二县毗邻京城,很多百姓面对这种高额的负担,更愿意选择到京城中谋生,在京城的大户人家中做长工。
  不过在这里,林晧然自是装糊涂了,将脏水直接泼给了提编银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