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0/1776

  “反对的声音大抵是捍卫祖制或担心倭患失控,但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只是更深层的原因我亦不知晓,倒听说江浙那边的官绅和大地主都很强烈反对!”吴山显得推心置腹地说道。
  林晧然却一下子捉到了关键点,坐拥着大量田产的地主或官绅阶层确实会成为阻力。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是农业经济体的受益者,由于对佃农或放贷的需要,更渴望于百姓陷入赤贫或破产。
  他们自然不会将真正的原因搬到台面上,但让他们各自的代理人出面,咬着祖制和倭寇便足以阻止朝廷开海。
  为了抗倭,大明财政拨付了大量的军费给江浙,现在刚刚取得一点成效。若是江浙开海,那一旦倭乱再起,确实不是谁能够负起的一个责任。
  林晧然实质早就明白这点,但还是坚定地望着吴山道:“想要彻底改善朝廷财政,让大明变得更加的富强,这开海是最好的良药。”
  “这是你的观点!只是我始终觉得,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人心!跟着蒙古、朝鲜、日本、吕宋等国相比,大明是何其富庶。纵使是洪灾之年,大明产粮亦是以亿石计算,又岂能不可解决百姓生计?如果官员能够人人自律,定能国泰民安!”吴山充满着自信和期许地说道。
  林晧然深知吴山是正统的吏治派,希望通过礼法的推广,令到天下的官员都是正人君子,从而恢复西周时期的盛世。
  林晧然自然不可能说服得了吴山,且吴山这条路亦不能说是错的,起码张居正便做得很好。之所以将开海一事说出来,除了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外,同时希望吴山能够重视起开海,起码不能演变为禁海派。
  管家吴山上来,将那两碗绿豆糖撤去,重新送上了茶盏。
  今晚的月色很亮,翁婿对立而坐,洁白的月色将这凉亭渲染得如白昼般。
  从师徒到翁婿,再到当下的深入交流,二人间的关系明显有了突破。
  吴山自然同样关注着林晧然的举动,将他在广东开海的成绩看在眼里,更是认真地审视开海所带来的效果。
  他不得不承认,开海确确实实让广东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却始终有一个顾虑:用大明的东西去换取那些不能吃的白银,是不是真是划算的买卖。
  林晧然不再纠结于开海之事,继续献策地道:“大明财政主要来源:粮税和盐税。粮税是由官府执行!小婿外放地方,感触最深莫过于地方官吏的贪腐。朝廷多征一分,官府便会多征两分!”
  吴山轻轻点头,喝着茶水道:“昔日贾东阳(贾应春)出任户部尚书之时,便向朝廷献策,以征粮成效定地方官之升迁。然地方官为了升迁,对地方恶绅不敢讨要,却逼得一些百姓卖儿卖女!”
  林晧然倒是略有耳闻,这本是一项不错的解决财政的良策,但在恶绅势大或油滑官员那里却成了恶策。
  吴山喝了一口茶,将茶盏放下又道:“盐税恐怕亦不行了!严阁老让鄢懋卿重整盐政,已经令四地盐商苦不堪言,恐怕亦不能再加征了!”
  “岳父大人,您恐怕是错了!”林晧然发现岳父被那帮盐商迷茫,不由得苦笑地摇头道。
  吴山的眉毛轻挑,显得认真地询问道:“若愚,何出此言?”
  却在水榭那边,吴家母女边是吃着瓜果边说着话。只是渐渐停止交谈,显得稀奇又开心地望着那对侃侃而谈的翁婿,毅然是一对老友般。
第1153章
票盐法
  吴山是这时代的经史大家,其学问已然算是登峰造极。
  只是他从小读的是圣人之学,求的是治国大道。进入官场显得顺风顺水,走的是一条标准的储相之路,自然而然习惯于从大层面看待问题,难免会脱离于群众。
  在盐政的问题上,这便暴露出这一种缺陷。
  他显然被盐商或盐官系统官员的哭泣所蒙蔽,没有能够看清盐政的全貌,从而对盐政问题有了错误的判断,故而开始同情那帮盐商群体。
  林晧然不仅有着地方的任职履历,更有着后世全方面的视野,本身对经济又有着不俗的造诣,故而对盐政问题看得很透彻。
  对于吴山同情盐商,他自然是嗤之以鼻,当即正色地询问道:“泰山大人,敢问朝廷当前盐税比之宋朝时期盐税何如?”
  “整体不足宋朝的两成!”吴山张口便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只是话音刚落,当即带着教导的语气对着林晧然地道:“大祖仁德施政,体恤黎民百姓,自我朝不与宋比肩!”
  明朝的税赋不及宋朝税早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但轻税赋早成为士太夫们的一个共识,更是大明朝士太夫们的一种“骄傲”的本钱。
  像宋朝农税是十五税一,而大明当前农税是三十税一。哪怕大明的财政再困难,若是有官员敢提出效仿宋制,必定会被士太夫的吐沫星子所淹。
  现在林晧然搬出盐税的收入差距,却不可能得到吴山的“同仇敌忾”,反倒是引起吴山对林晧然的一种告诫,让他打消向百姓加税的任何念头。
  林晧然没想到被告诫了,心里不由得微微发苦,但还是继续侃侃而谈道:“北宋时,盐有官卖与通商,其时不全赖于盐商之手,朝廷盐税收入逾千万贯。然,大明行盐引之法,销盐全赖盐商之手,每年盐税约一百三十万两,故曰朝廷不得利也;小婿日前让人到翰林院帮忙查阅,取南昌一地,北宋时期一斤盐50文,而当前盐价却在300文,故曰百姓不能受益。朝廷让利于百姓,百姓却吃高价盐,敢问究竟利了谁?”
  吴山一直误以为朝廷让利,百姓便能从中得利,故而对盐政收入低迷并没有过度的在意。只是通过林晧然的数据分析,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凝重之色,甚至浮起了几条青筋。
  如果是其他人,他还会对这番话产生质疑,但深知这个女婿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显得心情沉重地说道:“朝廷不得其利,百姓亦不得利,利到了盐商之手?”
  “回禀岳父大人,应该是到了盐商和相关的地方官员之手!小婿任雷州知府和广州知府期间,海北盐课提举司和广东盐课提举司先后都曾想给小婿送来大笔银两!”林晧然当即进行纠正,并透露出一个事实道。
  吴山的脸色越发严峻,保持沉稳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抬头望着林晧然认真地询问道:“若愚,可有良策!”
  他支持大明的轻赋税政策,希望朝廷少收一些税,从而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但却不愿意看到肥了一帮蛆虫。
  朝廷实行了轻赋税,结果百姓没有获得实惠,反被这帮贪官和奸商谋去了利益。亦是如此,他心里涌起了一团怒火,想要将那些蛆虫揪出来,让他们通通不得好死。
  林晧然等的就是这个话,当即露出满口白牙自信地说道:“小婿确有一策,曰:票盐法!”
  “何为票盐法?”吴山将茶杯轻轻放下,显得困惑地询问道。
  林晧然当即进行解释道:“票盐法,凭盐票运销食盐之法。其制由运司印刷三联票据,一留作存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各州县民贩,由州县给照赴盐场买盐,纳税后运盐出场,分赴指定口岸销售。”
  “此法有何妙法?”吴山抬头打量着林晧然,又是进行询问道。
  林晧然先是端起茶壶给吴山的杯子倒茶,嘴角轻轻上扬,显得自信满满地抬头望着吴山认真地说道:“商者,不论亲疏贵贱,皆可为盐商,且提盐可直接跟灶户交易!此举一避官员权力寻租;二避盐商垄断市场!”
  当前的盐法给官员提供了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又给大盐商垄断市场的机会,而票盐法正是对这两方面下的一剂猛药。
  吴山端起茶杯,却是苦笑地摇了摇头道:“老夫初任户部尚书,且跟严阁老关系不睦,恐怕无法如此改制盐法!”
  “岳父大人,可先让粤盐试行,看广东之成效!”林晧然当即提议道。
  吴山的担心是对的,票盐法对地方官员和大盐商的损害太大。如果当下全国推广,不仅吴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会生起很多的事端。
  却不得不承认,当下以两淮为首的大盐商们已经有力量反制于朝廷。朝廷固然控制着食盐的生产,但销售网络却要依仗于这些大盐商,甚至还得求着这些大盐商认购盐引。
  如果吴山真敢推行票盐法,大盐商肯定会联合起来进行抵制,从而拒绝花费银两购买票盐。小商贾纵使买到盐票,亦无法取到食盐,或者根本就不敢公开售卖。
  最终只有一个结果:朝廷当年的盐税收入大减。
  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别说吴山不是很受宠,纵使是严嵩恐怕亦要下台。
  只是将这个票盐法放到广东进行试行,有着林晧然在官面上的影响力,又有着联合商团的鼎力支持。起码广东的盐税不会骤减,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我考虑一下!”吴山沉吟了片刻,轻叹一声道。
  虽然他很是信任林晧然,但亦有他对政治风险的考量,自然不可能草率地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哪怕真的要做,他亦要选择好时机,而不是盲目地行动。
  林晧然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其实对吴山是否会采纳他所提出的建议,并不是十分放在心上。
  他当下更重要是爬到更高的位置,而不是仅仅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便想着要如何改变大明,那就太过于好高骛远,这样很容易会扯到自己的蛋。
第1154章
何九案
  大明可谓是能人辈出,从来不乏有治国之才的贤臣。
  像昔日吏部尚书李默,为了礼制敢当面指责时任兵部尚书的王宪。虽然被贬地方,但因政绩卓著,为人刚直,很快又重归京城。
  由于自身的出色,很快便崭露头角,连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柄都送上了门生帖。
  只是他担任吏部尚书后,似乎有着得意忘形,过早地发表《选人策》的政治主张,其中有“汉武征西域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等语。
  最终,严世藩等人抓到了这个把柄,从而进言给神经敏感的嘉靖,嘉靖怒而将李默定罪入狱。
  林晧然深知在京城这个大漩涡中,不管有多大的野心,那亦只能是默默地忍着。只有真正登上高位,那才有机会施展才华,否则只会是授人以柄、自寻死路。
  今晚已经说得够多的,很多东西他需要消化,而吴山恐怕亦是如此。
  在继续谈论一番后,两人便是散去。
  房间早已经准备妥当,正是吴秋雨昔日的闺房。
  林晧然的官服已经由下人从城北送了过来,计划今晚在吴府住上一宿,明日一早便乘坐马车直接赶往顺天府衙主持点卯。
  吴山重新出任户部尚书的消息在京城如同重磅炸弹般炸裂开来,只是经过诸多大事件的京城,很快便将这个消息消化,一切似乎又恢复如初。
  顺天府衙,公堂上。
  随着公审的消息传出,堂下又是聚集了一百多名百姓和士子。
  却说京城的闲人不少,有人简直就是候在顺天府衙门口。只要有公审,必定会进来旁观,从而成为他跟朋友的一个谈资。
  随着林青天之名的传出,越来越多人愿意前来旁观,很多准备参加接下来顺天府院试的考生亦是纷纷前来沾些“文气”。
  十二名身材高大的皂班衙役排列于堂中,手握着水火长棍用力地捣在青砖面上,嘴里齐齐发出着:“威——武!”
  在众人敬畏的目光中,身穿三品官服的林晧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到公堂中央的案前坐下。
  却见他头顶着一块公正廉明匾,背靠海水月牙屏风,脸上显得不怒自威,一拍惊堂木,沉声地喝道:“带人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0/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