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1776

  一个盘着漂亮头饰的美妇人坐在琴前,她的里衣素白如雪,外面是一件褐色的褙子,褙子是丝织品,上面绣着漂亮的牡丹花图案,一双白皙如羊脂的玉手从宽大的袖中探出,正是轻轻地拨动着琴弦。
  一张绝美的面容,经过修饰过的眉毛呈现出一种孤傲,如同秋湖般的眸子饱含沧桑。仿佛得到上天的眷顾,岁月并没有在她绝美的脸庞刻下痕迹,仍然是凝如雪肌般的细腻肌肤,可谓是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
  她身上褐色的褙子显得有些老气,似乎将最后一丝少女气都给遮盖住了,只是这褐色的褙子却遮盖不住那若隐若现的身材,更是隐藏不住她那种高雅的气质,更是令人感到迷恋。
  此时此刻,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看到她,恐怕都会被深深地吸引,还会萌生起一种“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感慨。
  琴声轻扬,却是透露着几分哀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样的心里话。
  四月的杭州,正是百花争相斗艳的时节。
  一个身穿紫色长裙的女子轻步来到阁楼中,看到美妇人正在这里弹劾,却不敢发出任何一丝动静,静静地站在这里等候。
  两名绿衣丫环仿佛颇有默契般,在一首曲又是响起之时,便倒掉了原有的菊花茶,蹑手蹑脚地重新泡茶,连倒水都没有发出一声细响。
  似乎是被这份琴声所吸引,一只彩蝶从院中的花丛扇动翅膀而来,只是看到阁楼中的四人,却是打个转停在门窗处。
  咚!
  过了一会,那一双素手轻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美妇人抬头望着北边的天空,外面虽是阳光明艳,但的眼里却浮着一丝哀怜。
  只是这一份哀怜很快便消失,跟着那些多愁善感的女子不同,她有一种独特的个性,亦是有着她明确的人生追求。
  一名绿衣丫环棒起一杯茶水,显得毕恭毕敬地递上去道:“小姐,请用茶!”
  美妇人伸出那一双如同羊脂般的玉手,幽雅地接过那个精致的花纹茶杯,仿佛漫不经心地望了一眼那位紫衣女子。
  紫衣女子心知她的到来早已然被察觉到,当即进行施礼道:“春儿见过小姐!”
  “钱庄之事,查得如何了?”美妇人用琼鼻嗅了嗅菊花茶的香味儿,显得漫不经心地询问道。
  紫衣女子从袖子取出一份册子,显得恭恭敬敬地递过去道:“小姐,账目的事情已经查清!此乃皆因席掌柜起了贪念,在账目中做了手脚,且他已经供认不讳!”
  旁边的绿衣丫环看着美妇人没有伸手,亦没有开口拒绝,便是心领神会地上前接过那份册子。
  美妇人轻轻地吹了一个茶水,显得若有所感地道:“本以为老人最为可信,却总是信不得,屡番辜负着我给予他们的信任!”
  紫衣女子却是微笑着说道:“小姐,其实大部分老掌柜还是诚实可靠的,不然我们的钱亦现在不会发展这般稳定。”
  “这点我清楚,但亦不能掉以轻心,你不认真地盯着他们,免不得又要动歪脑歪!不论是新掌柜,还是老掌柜,都得认真地盯着!”美妇人轻呷了一口茶水,显得一本正经地说道。
  “是,婢儿记下了!”紫衣女子认真地点头,便是认真地询问道:“小姐,现在事情已经查清,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席掌柜呢?”
  “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按着老规矩处置,这些事还用我来教吗?”美妇人将茶盏交给身旁的绿衣女子,显得丝毫不留情地道。
  紫衣女子当即暗暗地咽了咽吐沫,心知小姐对下人历来慷慨,但却是容不得半点背叛,当即引以为戒地回应道:“是!”
  一个绿衣丫环送来果盘,轻轻地放在旁边的矮桌上。
  “我会离开杭州一段时日,江浙的钱庄之事便交予你,你莫要令我失望!”美妇人取了一个杨梅,抬起头望着这个从小培养的紫衣女子认真地叮嘱道。
  “婢儿的命是小姐的,定不会令小姐失望!”紫衣女子当即进行表态道。
  美妇人轻轻地点了点头,倒是清楚谁忠谁奸,特别是她从小培养的春夏秋冬不仅对她忠心不二,且每一个都能力出众。
  “小姐,你此番是要前往何处?若是有什么突发事件,婢子该派人前往何处寻你?”春儿正想要离开,却是忍不住又是询问道。
  美妇人如风华绝代地站立起来,轻风揪起她垂下的一道发丝,那双美眸望向了窗外,仿佛是带着深深的怨念般,两个字从那樱红的嘴唇吐出:“扬州!”。
  一支舰队从天津港出发,浩浩荡荡地顺着海流南下。
  “钦差大人,咱们已经到长江口了!”
  一个护卫队长来到林晧然身旁,显得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身穿着斗牛服林晧然正站在甲板上,当即眺望远方,果真看到右侧不再是陆地,却是慢慢变得无比开阔,已然是到了长江口。
  “老师,这海航果真快捷,亦无怪乎很多人都提倡漕运放弃京杭大运河,改走海运!”身穿举人服的蒙诏站在林晧然的身后,却是微微地感叹着道。
  林晧然此次南下,虽然没有带孙吉祥,但却选择带几个门生随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既然有缘成为他们的老师,亦是从中挑选了几个好苗子,带着他们开开眼界,而不是做一个古板的儒官。
  随行门生四人,除了主持广东乡试时收下的举人门生蒙诏,便是从顺天府试中挑选的门生王时举三人。
  王时举三人稍微落在蒙诏身后,不过他们倒不是忌惮于蒙诏举人的身份,而是对蒙诏这位“师兄”保持着尊敬。
  毕竟在他们这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老师的面前,包括蒙诏这位举人在内,他们四人都是不值一提。
第1360章
惊喜
  林晧然看着眼前的长江口,心里亦是生起几分感慨。
  京杭大运河每年承载着几百万石漕粮的运输,但每年投入维护这条运输线却要耗费以百万计,航行时间反而远逊于海运。
  像此次南下,若是他选择走京杭大运河,少说也要花费一个月,但现在仅是十二日便到了长江口。
  相比之下,海运的优势实在太大了,亦无怪乎蒙诏在此感慨。
  林晧然有心聊一聊,便是对蒙诏询问道:“廷纶,你以为漕运当改走海运?”
  “运河固然安全,但海运快捷,且无须每年耗费巨资维护运河通畅,学生以为海运利大于弊!”蒙诏从广东一路走来,眼界已然是扩张不少,当即明确地表述个人观点道。
  王时举听着蒙诏的观点,却是神色各异,甚至有人明显不认同。
  林晧然并没有进行表态,而是对着王时举询问道:“晋卿,你以为漕运改海运,可妥当?”
  王时举是三位顺天府门生最老成的一个,去年更是夺得顺天府院试第二,却是恭敬地拱手道:“不妥!”
  这两个字刚出,当即令到气氛一滞,蒙诏当即收敛表情,并忍不住睥了王时举一眼。
  林晧然的眉毛轻挑,显得饶有兴致地望向这个门生道:“为何?”
  他从来没有将个人的见解强加在门生身上,而是倡导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反复思考得出自认为正确的结论。
  王时举迎着众人的目光,显得一本正经地道:“如果改走海运,朝廷不再需要斥巨资维护于运河,亦不用常年虚耗于漕船,但改走海运却利朝廷而苦百姓。”
  “此举大大减轻朝廷财政负担,又岂会苦于百姓?”蒙诏的脸色微正,当即进行质问道。
  林晧然站在甲板上,船很是平稳,便是转身望向了王时举。
  王时举望着蒙诏的脸,一本正经地说道:“一旦改走海运,十余万漕丁恐有半数被朝廷摒弃,沿途成千上万的纤夫恐失去生计,船厂的船工有半数被遣回乡。如果朝廷不能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倒不如保持现状,起码他们还有口饭吃!”
  林晧然颇为意外地望了一眼王时举,仍然是默不作声,转而又望向了蒙诏。
  “呵呵……明明此策是百年大计,怎么到你的嘴里,反成了祸国殃民,你怕是言过其实了吧!”蒙诏的眉头蹙起,摆着一副质疑的态度道。
  王时举面对着质疑,却是缓缓地摇头道:“漕运改海运是利百年,然运河漕运虽弊病重重,但亦是滋养很多无产百姓。如果朝廷要改为海运,这些人的生计需要解决,不然便如王安石般乱国,虽是好心但却办了坏事。”
  林晧然颇有深意地望了一眼王时举能够看到这些东西,足见这个门生并非平庸之辈,只希望他能挺过科举那一关。
  “你的话乍听之下有些道理,但真若做事,明知道是百年大计而如此瞻前顾后,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做,跟尸位素餐的官员又有何异?”蒙诏仍然坚持自己的见解,当即进行反驳道。
  王时举并没有推让,而是侃侃而谈道:“海运有利于朝廷,但若我们无视百姓的利益,最终怕是要演变成恶政。昔日严嵩当政之时,其推行禁矿令,无疑有利于朝廷。然朝廷只顾银矿,而不顾地方矿工的生计,除了老师和汪大人顶住禁银令的广东,江西和福建两省都发生了矿工动乱。由于多地的银矿稀薄,最终朝廷不仅没能从中得益,反正引发了地方动荡,更是虚耗了军费,而禁矿令却是损国害民。”
  听到这番言论,蒙诏不由得想起昔日的广东,脸上浮起凝重的表情,发现漕运之事确确实实没有表面般简单。
  林晧然赞许地望了一眼王时举,却发现不容小窥这时代的读书人,便是赞许地说道:“你们都是有才之人,将来必定步入官场,事情固然是要做,但做之前应当思虑再三。晋卿,你能够看到依赖运河维持生计的百姓,为师甚是欣慰!”
  “老师过誉了,学生亦是谨遵你的教诲,不敢有负于百姓!”王时举显得谦虚地施礼道。
  蒙诏思量再三,对着王时举拱手道:“晋卿兄之言,确实发人深省,在此谢过了。”
  “廷纶兄,你言重了,在下只是一些淡薄的见解。”王时举很是谦虚地道。
  林晧然心里一动,似笑非笑地望着王时举道:“晋卿,你这一番言论,可是在拐着弯劝诫为师?”
  蒙诏等人茫然地望向林晧然,王时举当即困惑地询问道:“学生愚顿,还请老师明示。”
  林晧然看着他的表情不似作假,便是直接说道:“为师此番前往扬州,正是要打破淮盐的格局,极可能损害灶户和百姓的利益,你是不是应该劝为师亦要三思而行?”
  “学生不敢!老师是天选之人,素来行一步看三步,心中定然早有定策,学生岂会如此不识趣呢!”王时举连忙拱手,并一本正经地说道。
  蒙诏等人钦佩地望着他们的老师,或许他们的性情有着自傲,但对自己这位老师的敬仰当真宛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在说话间,海船已经来到了长江口,船头已经转向长江徐徐驶去。
  林晧然苦笑地摇了摇头,不过他亦不好说此行的种种顾虑,正色地对着王时举吩咐道:“晋卿,灶户是盐政的根基!你提前下船,替为师到盐场那里,好好地了解灶户的情况吧!”
  “学生遵命!”王时举不敢丝毫怠慢,当即认真地拱手道。
  这一路,林晧然有心指教于蒙诏等四个门生,而蒙诏和王时举给他带来了惊喜。
  蒙诏的性格耿直,对事情有鲜明的立场,且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王时举的性格谦和,有着很强的大局观,是一个很有天赋的青年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