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1047

  “可恶,我想要报仇,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拥有超过十万大军的大唐的对手啊!”
  羌人武将咬碎牙齿,恨意滔天,但他清楚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灭掉大唐。
  以五比一的战损比,击败十万唐军,需要五十万羌人战士。
  可是五十万羌人战士,至少要有两三百万羌人支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羌人?
  “首领,有一人前来求见!”
  在羌人武将恨自己无能为力时,羌人战士押着一个使节,找到羌人武将。
  “看来你们羌人,被大唐打的很惨,再这样下去,你们会因此灭族。”
  “你来自哪个势力?竟敢嘲笑于我!难道小命不要了?!”
  羌人武将极其暴躁,正值气头上,突然冒出一个势力的使节,出言嘲讽,羌人武将拔刀,要杀此人。
  “如果你不想灭掉大唐,那么尽管杀了我吧。”
  这个使节引颈待戮,完全不怕羌人武将。
  羌人武将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你是说你有办法灭掉大唐?”
  “不错。大唐人口两百万,势力在八百里秦川,排名第一,即使是秦孝公也不能胜之。我们主公,愿意攻灭大唐,但需要各位相助。”
  “好,只要能攻破长安镇,我愿率全族战士,与你们合兵,攻打长安!”
  羌人武将在得知对方的来历之后,决定加入反对大唐的同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唐军的恐怖让一些势力开始暗中勾结,八百里秦川暗流涌动,绝非表面那么简单,霸主也并非唐玄宗一人。
  秦孝公在蒙恬、王离的帮助下,讨灭周围的势力,从人口三十万的势力,扩张为人口九十万的势力,也因此成为秦川一霸。
  除了唐玄宗、秦孝公,还有其他朝代的势力,明争暗斗,合纵连横,没有一个势力愿意轻易放弃,都在设法破局。
  理论上而言,在关中局势确定下来之前,任何势力都有可能翻盘。
  在大唐势力更北边的地区,一座三级镇子,体型臃肿的领主坐在主位,文臣武将列于下方左右,出使羌人的使节回来,向领主说明羌人的态度。
  “羌人可出兵三万人。本来这伙羌人,可以出兵更多,但他们与唐军三战三败,先后折损三万五千人。”
  “不愧是李隆基,还真是意气风发啊。”
  “主公,西边的秦孝公,东边的张华,都是强大的势力,如果可以拉拢他们,覆灭大唐,只是顷刻间的事情。为何不考虑拉拢他们?”
  “此二人势力太大,如果让他们参与图谋,只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我们的兵马数量,已经足够了。我才是真正的秦川霸主。”
  ……
  “事情有点不对。”
  蒙恬统帅秦军出征,攻打一个势力,结果引来另外一股势力前来支援,蒙恬不得不退兵。
  势力之间相互合兵,这是正常的一件事。
  但蒙恬却隐隐察觉有些不对劲。
  秦孝公建立的秦国,与唐玄宗建立的大唐之间,一些小势力突然同气连枝,抵御秦军和唐军扩张。
  “这些小势力背后如果没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撮合,绝不会如此齐心协力。”
  蒙恬参与过战国时代末期秦国灭亡六国的大战,知道关东六国,因为势均力敌,因此勾心斗角,反而让秦国各个击破。
  一群势均力敌的小势力,难以结盟。
  除非背后有一个强大势力担任盟主,这些小势力才会共同行动。
  “到底是哪一个势力在勾结这些小势力?又有何意图?”
  蒙恬陷入沉思。
  如果他的推论正确,那么接下来几个月,八百里秦川可能要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了。
  临晋镇,张华派出参与长安聚会的锦衣卫回来,向张华禀报在长安镇的见闻。
  “李白、李商隐、孟浩然、鱼玄机这些文人都在大唐出仕,那么长安镇的文化指数将会空前,长安镇不日就要升级为长安城了。青壮时期的唐玄宗,还真是无懈可击。”
  张华从锦衣卫这里得知,唐玄宗年纪大约三四十岁,还有三朝名相姚崇辅佐,麾下战将数十员,感慨大唐的国力之强。
  唐玄宗时期,因为开元盛世,大唐国力经过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数代的积累,达到了巅峰。
  如果不是因为唐玄宗晚年爆发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由盛转衰,那么唐玄宗也能成为千古一帝之一。
  盛极而衰,这是所有封建帝国不可避免的宿命。
  只是,唐玄宗建立的秦川大唐,似乎正处于上升期,无人可挡,远远不到衰落期。
  除非出现抗衡大唐的势力,才能导致大唐衰落。
  “杨业还在被唐军围困……”
  张华在设法营救杨家将的杨业。
  只是这个时候救出杨业,杨业也不见得会投降,否则杨业早就投靠唐军了。
  于是张华继续种田,等待更好的时机。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万唐军
  凤凰镇,一队队唐军到来,旌旗蔽空。
  无数商人、民夫跟着唐军来到凤凰镇,将这座镇子强行升级为二级镇子。
  八万唐军齐聚,唐玄宗将唐军主力调至东线,镇压崛起的张华。
  唐玄宗的战略是打垮对大唐有威胁的势力,在张华完全崛起之前,进行镇压。
  八万装备精良的唐军,放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灭国级的兵力。
  随唐军到来的商人、民夫至少有10万。
  凤凰镇这座二级镇子聚集了20万人,目的是为了灭掉东面的张华势力。
  “不愧是陛下,直接动用八万大军。”
  契苾何力没想到年轻的唐玄宗如此有魄力。
  八万唐军,足以扫平华阴、临晋二县了。
  而且,唐玄宗调来十几个唐军武将,与契苾何力合兵。
  东线战场成为唐军的主攻方向。
  “匈奴汉国的刘渊有数万匈奴骑兵,在秦川东部也是一股大势力,为何会犯下如此低下的错误,被对方以少数兵马击败?”
  “刘渊太过轻敌,故有此败。我们陛下远胜于刘渊,过于稳健,竟然动用八万大军。以我来看,只要五万兵马,就足以扫平秦川东部。”
  “你这般轻敌,与刘渊又有何异?既然我们大唐的国力比对方强盛,那么直接碾压就是!成王败寇,没人会在意我们以多欺少!”
  “等粮草辎重全部到位,出兵攻打华阴。”
  十几个唐军武将性情各异,在经过简单的争执后,确定出兵时间。
  大唐陈兵八万压境,张华遇到攻略关中以来最大的危机。
  唐玄宗头脑清醒,不管是张华,还是袁术、刘渊,他不允许任何一个势力崛起,成为东面的霸主,那样会挑战唐玄宗的霸主地位。
  一旦出现威胁,八万唐军直接压境,摧枯拉朽。
  唐军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就是如此霸道。
  大唐周围已经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势力被唐军攻灭。
  华山镇,邓艾、赵破奴、王平、田禋四将,组织华山镇的平民离开此地,然后督促工匠修建大量箭塔,加厚城墙。
  邓艾还在城墙上部署大量床弩,强化城防。
  邓艾等人听说八万唐军在凤凰镇集结,脸色苍白。
  他们之前两次与唐军交锋,但损失都大于唐军。
  想要击败八万唐军,相当困难。
  邓艾甚至看不到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