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1047

  赤老温穿过大大小小几十个游牧部落的势力,见到了鲜卑人、突厥人、匈奴人、柔然人、契丹人、奚族人、沙陀人……
  这些游牧部落的势力,强大者有百万人口,弱小的也有几万人。
  赤老温在途中险些被突厥人俘虏,但每次赤老温都能凭借过人的武勇,逃脱被俘虏的命运,继续向蒙元帝国兴起的地方赶路。
  虽然北边的草原更加辽阔了,也更加肥沃,但赤老温还是凭借印象,找到返回蒙古部落的道路。
  赤老温相信蒙古人在草原上,必定有一席之地。
  他赤老温仅仅是蒙元帝国的第四怯薛长,在他之上,还有三大怯薛长,以及一群为战争而生的蒙元武将。
  哒、哒、哒……
  在草原尽头,万马奔腾,漫山遍野的战马肆意驰骋。
  与中原地区狭窄的平地相比,北方的大草原足够辽阔,战马哪怕疾驰十日十夜,也见不到草原的尽头。
  赤老温的怯薛军,只剩下了几十人。
  他牵着战马,站在一座土丘上,俯视下方成群结队的战马,豪情万丈。
  曾几何时,他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率领下,统一蒙古各部,当时的场景,比眼前更加壮观。
  在这群战马后方,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长矛插在得胜钩上,马鞍挂着两副角弓,扬起沙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我们蒙古的骑兵,绝不会有错!”
  经过一年流浪的赤老温终于在草原找到蒙古人建立的大势力,胸膛热血沸腾。
  蒙元帝国强悍的不是某一个武将,而是整个蒙元帝国的群狼战术。
  赤老温一行人尾随这一支蒙古骑兵,在蒙古骑兵停下来扎营之后,赤老温这才进入蒙古骑兵的营地。
  “我乃第四怯薛长赤老温,尔等可认得我?”
  赤老温进入蒙古人的营地,立即引起轰动。
  蒙元帝国四大怯薛长,执掌蒙元帝国最精锐的军团——怯薛军!
  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怯薛军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最可怕的力量。
  赤老温凭借第四怯薛长的身份,在蒙古人的势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赤老温在一众蒙古骑兵的拥簇下,来到营地主帐。
  营地主帐内,一员蒙元帝国大将召集十几个千户,正在一副巨型地形图前方比划,部署兵力。
  赤老温进来,这些蒙古千户无不露出惊讶的神情。
  赤老温,帝国的第四怯薛长,同一时期的蒙古千户,无人不识赤老温。
  “哲别,原来这支骑兵的主将是你!”
  赤老温认出了帐中的蒙古大将,“蒙古第一箭”——哲别!
  “赤老温,大汗一直在草原各处打探你的消息。这段时间,你在何地?”
  “我在中原,被汉末的孙策击败。”
  “中原,那里必定是猛将如云,以后说不定有机会与中原武将交手。”
  “我是否错过了什么?”
  “不,你回来的正是时候,统一蒙古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哈哈哈,看来我们又要并肩作战了!”
  “此次,大汗的目标不只是统一蒙古,还要统一大草原,成为真正的天可汗。”
  哲别的地图,覆盖了阴山以北的整个大草原。
  轰隆隆……
  咸阳镇发生震动,从三级镇子升级为小型城池!
  然而,领主秦孝公却无欣喜之意。
  咸阳镇是关中地区第二座城池。
  第一座城池是长安城。
  这意味着秦孝公已经慢了一步。
  在商鞅的治理下,秦孝公的领地兵强马壮。
  然而,秦孝公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商鞅治理的再好,短短一段时间内,也改变不了人口数量的问题。
  蒙恬正在训练十万秦军,准备与曹真的十万魏军联手,进犯长安。
  蒙恬的营地,曹真势力的纵横家自由出入,与蒙恬对饮。
  “如果果真与你所说的一致,那么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蒙恬放下酒樽,亲自送此人离开。
  公子扶苏牵着战马,感慨道:“各个诸侯相互算计,合纵连横,何其残酷。我恐怕没有能力逐鹿中原。”
  蒙恬没有反对公子扶苏。
  扶苏适合治理天下,不适合打天下。
  割据各地的诸侯,无不精通算计,各个如狼似虎、心狠手辣,公子扶苏稍显软弱的性格,终究不适合在乱世争霸。
  没有蒙恬护卫,公子扶苏恐怕早就被其他诸侯击杀。
  好在,秦国有不少君王,是春秋战国时期长大的诸侯。
  “只要大秦能够取得天下,公子仍然可以凭借始皇帝陛下长子的身份,坐拥天下。”
  蒙恬依然奉公子扶苏为主,积极备战。
  关中西部的陈仓,曹魏大将军曹真将陈仓镇升级为陈仓城,成为关中第三座城池。
  曹真任命曹魏重臣徐邈为典农中郎将,在陈仓一带屯田。
  徐邈是三国种田高手之一,在魏文帝曹丕期间,担任颍川郡的典农中郎将。魏明帝曹叡时期,徐邈出任凉州刺史,开凿水渠,招募贫民租种土地,使得家家丰足,仓库盈满。
  正是因为徐邈这个种田专家,曹真势力才不缺少粮草。
  三国的种田专家人数众多,邓艾、诸葛亮、姜维、陆逊等人,都是种田高手。
  徐邈亲自巡视陈仓的万顷良田,安抚陈仓的农民。
  “大人,大将军请您前去营帐议事。”
  “我知道了。”
  徐邈被大将军曹真召见,立即前去曹真的营地。
  又有一批虎豹骑训练出来,曹真的营地,兵强马壮,长戈如林。
  徐邈径直进入曹真的营帐,张郃、郭淮、郝昭等武将已经在大帐内议事。
  徐邈心里有数,曹真召集众将,多半是准备用兵了。
  长安城,张华在使唐赛儿归心之后,正在研究藤甲兵。
  藤甲兵是邓艾、薛仁贵出兵占领商州之后,俘获的一批特殊士兵,人数大约有500左右。
  藤甲兵,六阶兵种,血量70,攻击7,防御7,敏捷7,俸禄:5两,兵源:南蛮青壮。
  兵种天赋:藤甲(装备藤甲,刀枪弓箭的伤害减半,但承受的火攻伤害加倍)
  藤甲兵的装备必须是藤甲,使用千年藤蔓制造的藤甲的防御力和韧性,不亚于明光甲,而且重量更轻,藤甲兵在山地可以健步如飞,但这种特殊藤甲,惧怕火攻。
  制造藤甲的材料,是深山老林之中的千年藤蔓,十分罕见,而且藤甲的制造周期要一年,因此藤甲产量有限。
  藤甲兵与无当飞军一样,都属于南蛮部落的特殊兵种。
  但藤甲兵的缺点太明显了,因此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后,选择设立无当飞军,而不是藤甲兵。
  特殊藤甲怕火、难以量产的弱点,让藤甲兵无法成为主力兵种。
  不过张华还是保留了一批藤甲兵,以备不时之需。
  张华令商州刺史陈乔在秦岭向各个部落收购千年藤蔓,令人制造藤甲和藤盾,囤积起来。
  或许什么时候,这批藤甲和藤盾就可以派上用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