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1047

  “郭虾蟆的箭术相当可怕,我恐怕无法继续逃亡了,你们赶紧设法逃命吧。”
  “杀了秦桧,就算我因此丧命,也值得了。”
  这个刺客首领知道以自己的状态,必定逃脱不了金兵搜捕,于是让追随自己的义士各自逃命。
  “可是……”
  “快走!我不想连累你们!”
  “是大人带我们铲除秦桧这个奸贼,我们此时岂能抛弃大人!”
  十几个刺客背着受伤的首领,决定死保首领。
  突然,几十个黑影堵住城隍庙的大门。
  朱骥从黑暗中走出来,与这十几个刺客对峙:“我可以帮助你们逃出晋州城。”
  刺客首领对出现的朱骥一行人怀有戒心:“为何我要相信你们?”
  “现在金兵全城搜捕你们的行踪,你们提前准备的地道已经被金兵发现,正等待你们自投罗网。除了我,没人可救你们。何况,秦桧还没死。”
  “不可能!”
  十几个刺客不能相信。
  秦桧的马车明明已经被刺客首领摧毁,马车内的人被钢枪刺的千疮百孔,绝不可能幸免。
  “秦桧用了李代桃僵之计,马车内的不是秦桧。”
  “可恶,秦桧这个奸贼,果然是老奸巨猾!”
  刺客首领咬牙切齿,他精心设计的刺杀,结果竟然失败了,而且几十个兄弟为此丧命。
  只能说秦桧确实是一个狡诈之人。
  “我是关中客,可以带你们出去,但我需要知道你的来历,又为何要刺杀秦桧?”
  “我乃岳飞次子,岳雷!这些与我刺杀秦桧的好兄弟,要么是岳家军的后代,要么是被秦桧陷害的其他官员的后代。因为秦桧的缘故,我们被流放至云南等地,恨不得将秦桧千刀万剐!如今来到这个世界,看到秦桧为女真人效力,故誓死杀之!”
  “原来是岳家军的人……”
  朱骥终于明白为何这次对秦桧的刺杀有组织、有纪律,而且险些得手了。
  如果对方是被宋朝廷流放的岳家军的后代,那么一切就解释得通。
  天下间,没有谁对秦桧的恨意比他们强烈。
  毕竟,他们的长辈被秦桧陷害,或被杀,或被流放,或者罢官。
  朱骥扫视岳雷等人:“经过此次刺杀,金人对秦桧的保护会更加森严,接下来的所有刺杀,只是徒劳送命罢了。不如随我们前去关中,我们主公应该会愿意为你们报仇,杀了秦桧。”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陆王心学
  长安城,一个士人在小吏的带领下,来到城内一座荒废的书院。
  “此处书院,原本是宋朝一个大儒设立的书院,可惜安禄山攻陷长安外城时,这个大儒被胡人所杀,这座书院也就此荒废。既然你打算接手此地,雇佣十几个工匠拾掇一下,应该够用。只是经营一座私人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吏按照长安官府的流程,将这座荒废书院所在的土地卖给这个士人,所得钱财,上缴官府。
  官府出卖土地的使用权,只要对方按照上报的类型使用土地即可。
  张华此举,获得了不少财政资金和军饷。
  “此地虽然处于长安,但还算幽静,此地甚好。”
  这个士人买下荒废数月的书院,然后雇佣工匠,重修书院。
  书院牌匾书写“中天阁”三字,书院前方两根粗大的木柱上张贴了对联。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住在书院周遭的居民不免有识字之人,照着木柱上的对联念了一遍,只觉得其中意境高深,与寻常的儒学不同。
  士人带来的几个弟子在书院住下,在长安城中有了落脚之地。
  这几个弟子帮着老师宣传思想,招揽弟子,扩大自己流派的影响力。
  因为张华没有独尊儒术,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流派都在争鸣,想要成为主流思想。
  各个流派内部也有各种划分,儒家的流派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离经叛道、唯物思想。
  “这座书院,应当是陆王心学流派。”
  一些儒家学子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较量。
  程朱理学的代表者朱熹,与陆王心学的代表者陆九渊,曾经有过争论激烈的鹅湖之会。
  简而言之,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理”在人心之外,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加深对“理”的理解,接近于归纳法。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主张知行合一,先恢复良知,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
  程朱理学占据上风,是南宋、明、清的统治思想。
  相比之下,陆王心学的影响力不如程朱理学。
  不过,信奉陆王心学的人数不少。
  现在的长安城隐隐有百家争鸣之势,因此出现陆王心学流派的书院,也不奇怪。
  书院之内,一个中年士子正在传授几个弟子心学。
  其中一个弟子发问:“如果按照先生所说,天下间,无心外之物,那么花树长在深山幽谷之中,春天盛开,冬天凋零,与千里之外的我的心又有何干?”
  士子指着书院内盆栽的花朵,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不知此花的品类、颜色、气味。但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再往前数步,便可知其气味。”
  “世间万物,只有观察,才能确定其存在,而不观察,就无法确定其存在。”
  “这样一来,你还能说此花不在你的心内吗?”
  “再打一个比方,假如有一个囚犯被关押在牢狱中三天,滴水未进,你们说他是死了,还是活着?”
  士子扫视几个徒弟,这几个徒弟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其中一个徒弟抓耳挠腮,吞吞吐吐说道:“这个囚犯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如要确定其生死,必须探其鼻息。”
  士子点头:“这就是了。无论深山花树,还是狱中囚犯,其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被确认,在于人心中的显现。故曰,心即理,心外无物。”
  “原来如此。”
  这几个徒弟对老师的哲学思想还是有些懵懵懂懂,毕竟此人的思想,过于超前。
  士子见这些学生资质平庸,恐怕难以传承自己的思想,也不着急。
  他刚刚修缮这座荒废的书院,还没有名气。
  或许等到名气传开,他这一流派的思想就能得到传承。
  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的思想就一定正确,但为华夏的思想增加一个流派,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一个徒弟发现了老师的心事,对这个不愿意说明自己来历的老师说道:“先生,这世间之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多少人愿意修身养性了。世人读四书五经,也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高中,踏入仕途罢了。不如先生迎合科举,在教导科举科目的同时,再引导学生追求心性,或许可以快速扩大我们中天阁的影响力,传承老师的思想。”
  “是啊,学生听说长安城的领主设文举、武举,广纳贤才。以先生的才能,若是在书院开设科举科目,必定可以吸引众多学生投入门下。一旦我们这些学生可以踏上仕途,我们书院的名声也就更加响亮,先生的思想何愁没人可以传承呢?”
  几个徒弟纷纷起哄,认为要学一些经世之学,应付科举。
  开设书院的中年士子倒不反对出仕。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见老师没有出言反对,几个徒弟又说道:“学生听说长安的科举除了经书,还要考核法令、算术、时策、经济、天文、地理等科目,先生若是想要扩大书院规模,恐怕还要钻研这些科目。”
  中年士子微微皱眉。
  他总算是知道为何之前长安城的小吏会提醒他,在长安城经营一座书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华的领地内举行的科举,与历朝历代的科举很不相同,儒家的内容被削减,而其他流派的内容增加。
  相比较而言,张华更喜欢经世之学,尽量挑选出有才干、特长的人才。
  因此,长安城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陆王心学流派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是其中一个流派,而且对通过科举的帮助微乎其微,怪不得这几日书院开张,都没能招收到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