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1047

  虽然兵败,损失三万精兵,孙策势力还能拼凑出十几万兵马,只是精锐程度,会因此下降不少。
  周瑜愁眉不展:“此次兵败,不仅仅是损失三万精锐,而且,各地人心惶惶,伯符应当派遣官吏,安抚各地人心。另外,袁绍投靠那人之后,我们取胜的概率,不足百一,可能需要寻找援军。”
  孙策听完周瑜的分析,陷入沉默。
  孙策带兵围困袁绍,另一河北诸侯出兵插手,为袁绍解围,袁绍依附对方,对方势力更强,孙策、周瑜也不是对手。
  以周瑜的智谋,尚且认为胜率不到百分之一,可想而知,周瑜也没有取胜的把握。
  “难道当真要向张华求援?只是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极其沉重。”
  孙策并非没有考虑过向妹夫求援,但张华不是什么圣人,向张华求援,要因此付出代价。
  否则,张华不可能会出兵相助。
  “乱世,生存为先,而后才能发展。”
  “公瑾,你所说的,不无道理。”
  孙策知道这次的敌人比袁绍强大十倍,可能只有真的和周瑜所说一样,向张华求援,才能渡过难关。
  目前,张华与孙策还是盟友。
  周瑜为孙策分析形势:“虽然张华会因此提出苛刻的条件,但我们对于他而言,还有利用价值,如此一来,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孙策好奇:“我们对于他而言,有何价值?”
  “张华需要我们牵制河北群雄。失去我们作为藩篱,河洛将承受河北兵锋。这是张华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更有甚者,如果我们也投降河北诸侯,张华的处境更加不妙。这就是我们与张华交涉,最有力的条件。”
  周瑜不愧是孙策势力第一智囊,分析鞭辟入里,抓住了张华最担心的事情。
  如果孙策和袁绍一样,投靠河北最强大的诸侯,张华的处境会极其不利。
  这也是张华为什么非救孙策不可的原因。
  因为周瑜的分析,困扰多日的孙策总算是恢复了神采:“只要有公瑾在,无论敌人是谁,我都无所畏惧。我们二人,即使不能成就帝皇之业,也必定可以出将入相!”
  “两位大人,长安使节苏代来到朝歌城求见!”
  孙策和周瑜回到朝歌城不久,纵横家苏代拜访。
  周瑜即刻明白苏代的意图:“苏代乃是燕国纵横家,巧舌如簧。他此次前来拜访,必定是受到张华指使。请伯符让我在一旁聆听。以我的能力,苏代即使巧舌如簧,伯符也不会吃亏。”
  “我们二人情同手足,我的就是你的,你在一旁聆听,那又如何?”
  孙策毫不在意,与周瑜一起接见苏代。
  “在下苏代,奉命前来拜访二位,请二位听我一言……”
  苏代开始向孙策陈诉利害,游说孙策接受张华的条件。
  苏代的“话术”天赋发挥效果,在苏代一番游说之下,孙策眼神迷离,不经意间受到苏代的影响。
  苏代游历各地,智力值无法超过苏代的诸侯,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他的天赋影响,而且不知不觉。
  如果没有周瑜在场,孙策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先生高论,但请先生也听在下一言。”
  周瑜打断苏代的话术,化被动为主动。
  苏代诧异地看向孙策身边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
  周瑜完全没有受到他的话术影响,而且周瑜还试图说服苏代接受周瑜的条件。
  “河北群雄,不乏强大者,袁绍也要屈服。如果不是我们在河北承担压力,恐怕河北诸侯的兵锋已至河洛。想必先生应该明白这一点。”
  周瑜开始引导苏代的思路。
  “……”
  苏代发现了这一点,知道自己遇到对手了。
  邺城,袁绍率领颜良、文丑、田丰、沮授等文臣武将,恭恭敬敬出城迎接河北最强大的诸侯。
  袁绍四世三公,心高气傲,然而见到此人,也要称臣。
  孙策和周瑜击败袁绍,如果不是此人为袁绍解围,袁绍说不定会被孙策扫灭。
  田丰、沮授望着邺城外面的兵马,不下十万,二人在私底下商议天下局势。
  “河北之地为汉末冀州,此地肥沃富庶,人口还在关中之上,但与此同时,诸侯林立,三年了,也难以诞生霸主。”
  “如今,河北之地即将诞生霸主,或许无人可以阻挡其兵锋了。”
  “孙策虽然骁勇,但败亡乃是迟早之事。”
  “大争之世,袁绍也只能称臣,若要取得天下,实在是太难。”
  田丰、沮授在这个世界得到了袁绍的重用,但还是无法帮助袁绍取得天下。
  河北八百诸侯林立,三年之后,大诸侯只剩下袁绍、孙策等七八人,还有几十个零星势力。
  袁绍都要选择依附即将诞生的河北霸主。
  因此,田丰、沮授判断,孙策也无法阻挡河北霸主的兵锋。
  颜良、文丑两员猛将,骄傲不逊地扫视到来的兵马,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的气势,试图震慑对方,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到来的兵马,其中一将,看不惯颜良、文丑的傲慢,于是运转全身真气,肆无忌惮地释放恐怖的威压,以一己之力,一举盖过颜良、文丑二人的气势!
  “什么?!”
  颜良、文丑脸色一变,面如猪肝。
  此人的武力,犹在颜良、文丑之上!
第二百四十二章
雪夜袭荥阳
  荥阳镇,这座三级镇子,规模已经接近城池,领主为依附努尔哈赤的李密,被努尔哈赤用来威胁虎牢关。
  李密有枭雄之姿,也不甘心一直沦为努尔哈赤的附庸,在荥阳镇招兵买马,积攒力量。
  李密的荥阳镇因为长期没有爆发战乱,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十万,李密募兵三万人。
  除去分散在各地的守军,荥阳镇守军两万。
  荥阳镇守军已经许久没有经历战斗,因为虎牢关守军基本龟缩在虎牢关,不敢东向。
  努尔哈赤也不怎么调动李密的兵马。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李密的兵马需要用来挡住河洛兵马插手关东。
  长期缺少战斗,以至于荥阳镇守军逐渐失去戒备。
  又是大雪天气,荥阳镇被三寸厚的积雪覆盖,各家各扫门前雪。
  守军在街道巡逻,士兵不时勒索店铺和来往的商人。
  “荥阳镇的守军,防备过于松懈。”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冒充李密的士兵,竟然成功混入荥阳镇。
  “李密此人,前期有枭雄之风,一旦安逸下来,无论戒备心,还是雄心壮志,都有所下降,亲小人,远贤臣。”
  朱骥对李密的个性琢磨的很是通透。
  李密前期英明神武,到了后期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出身隋朝高门的李密,与出身汉末高门的袁绍有些相似。
  朱骥带着几十个锦衣卫,伪装成李密军的将士,在荥阳镇横行无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朱骥带刀在荥阳镇接应,而虎牢关,守将耿恭、独孤永业与秘密前来的姜维、邓艾、种师道等人,犒赏三军,在傍晚时分出兵。
  “众将士,今夜虽大雪,但常言道,兵者,诡道也。此次出兵,荥阳可一战而定矣!”
  拥有强行军天赋的邓艾是此次袭击荥阳的核心武将。
  邓艾在正面战场的作用不大,但论起奇袭,目前在张华势力,无人能出其右。
  邓艾摔破酒碗,在场众多武将、校尉、都尉,也齐齐摔碎酒碗,以示决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