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47

  耿弇被称为东汉小韩信,而孙策好歹也是江东小霸王!
  东汉的韩信与项羽,在朝歌城再次交战。
  孙策呵斥:“除非陛下亲征,我再臣服,但你袁绍不行!”
  “找死!”
  袁绍见孙策轻视自己,不由勃然大怒。
  在没有获得云台二十八将相助之前,袁绍确实被孙策击败了。
  袁绍败于曹操、孙策等同一个朝代的枭雄,深感颜面无存。
  “不必因此恼火,围困此城,分兵占领河内各镇,不出半年,无论孙策是否出城,必败无疑。”
  耿弇以大军围困孙策,与此同时,分遣武将,出兵攻取孙策势力其他城镇,吞并孙策的人口,孤立朝歌城。
  黄河以北的河阳城,诸葛恪、吕范奉命带兵2万坚守这座城池。
  孙策想要获得张华的援军,必守河阳城。
  河阳城位于黄河以北,是河洛进入河内的必经之地。
  如果这座城池失守,那么张华出兵相救孙策,难度更大。
  诸葛恪临危受命,不敢怠慢,清野坚壁,同时将水师部署在河中沙洲。
  “主公如此重视我,不能丢了父亲和叔父的名声。”
  诸葛恪倍感压力。
  他是诸葛瑾之子,还有诸葛亮这样赫赫有名的叔父,因此诸葛恪也希望能出人头地,扬名立万。
  沮授、田丰也知道河阳城的重要性,向袁绍建议分兵攻克河阳城。
  于是袁绍、耿弇各派一支兵马,绕过朝歌城,攻打河阳城。
  在河阳城对面就是夏城。
  河内遭到东汉联军大举进攻,收到消息的夏城,人心惶惶,多次向范仲淹告急。
  如果河内各座城池被东汉联军攻克,袁绍、耿弇很有可能会携带胜利之威,直接渡河,进攻夏城,扫荡河洛。
  “你领水师,支援河阳城。”
  范仲淹占据荥阳,令张煌言率领夏军水师,前去支援河阳城的诸葛恪。
  范仲淹不怎么放心。
  诸葛恪容易自傲,万一东汉联军一个挑拨,诱使诸葛恪出城迎战,那么诸葛恪必败无疑。
  范仲淹清楚诸葛恪的弱点,于是派出援军,放缓对努尔哈赤势力的攻略速度,将重点变为河北之地。
  “光武帝和云台二十八将,可不是什么容易对付的敌手。但主公在我危难之际收留我,岂能知恩不报?”
  张煌言这段时间确实在孟津训练了一支南明水师,倒是可以支援到位于河阳城的诸葛恪。
  “我与张苍水同往,你守住荥阳城。”
  李绩认为张煌言还无法救下河阳城,于是决定亲自前往。
  东汉联军大举进攻朝歌城、河阳城,引起中原地区动荡,各个诸侯的战略都因此调整,大量兵马向朝歌城、河阳城聚集。
  袁绍的前锋,已绕过朝歌城,饮马黄河!
  袁绍派出袁谭,耿弇派出臧宫,合力攻拔河阳城。
  四万东汉联军兵临河阳城,臧宫令人树立千面旗帜,登山鼓噪,气势如虹!
  臧宫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武勇与马武齐名,鸣剑抵掌,驰志伊吾!
  东汉二十万大军南下,摧枯拉朽,孙策势力各座城镇望风而降,只剩下朝歌、河阳两座城池,处境艰难。
  东汉大军背后的领主是光武帝刘秀,传说中的位面之子,汉朝以后的文臣武将、平头百姓,都听说过光武帝的名声,不敢与东汉大军为敌,纷纷投降。
  只有孙策这种枭雄敢正面抵御东汉大军的兵锋。
  因此,袁谭、臧宫的大军气势如虹,想要一举攻克河阳。
  吕范登城观望袁谭、臧宫的军势,不由胆寒:“以城外的沙尘和动静,城外之兵,恐怕不下八万。耿弇不愧是韩信再世,在围攻朝歌城的同时,竟然还能派遣八万大军南下攻打河阳城。”
  诸葛恪观望对方的军阵,却连连摇头:“这是敌将故弄玄虚之计,实际兵力,应该在你估计的数量之上,打一个对折。”
  “你是说城外只有四万人?”
  吕范看向诸葛瑾之子,知道此子的头脑确实不简单。
  在三国二代武将之中,曹真、诸葛恪等人,都已经算是意外不错了,要知道,即使是赵云之子赵广、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都没有曹真、诸葛恪二人的成就。
  只要诸葛恪不发病,那么诸葛恪的谋略还是数一数二的,一眼看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臧宫的疑兵之计。
  “对城内将士宣称,这是敌将的疑兵之计,城外实则只有两万敌兵,而河洛的援军即将到来,河阳之围,不日将解,不必忧虑。”
  诸葛恪也开始用谋,故意将臧宫的兵力说少一半,望梅止渴,安抚军心。
  “诸葛恪,你既是汉臣,如今汉军到来,何不归降?”
  袁谭出面,想要直接招揽诸葛恪,避免攻城导致损失。
  诸葛恪厉声呵斥:“放屁,我出生之时,汉天子已被曹贼挟持,名存实亡,我侍奉孙权,乃是吴国臣子!”
  “……”
  袁谭被诸葛恪反驳,竟无言以对,因为诸葛恪说的是实话。
  诸葛恪本就骄傲,不会轻易投降,这也是为何孙策会让诸葛恪来守重要的河阳城,保住与河洛接壤的城池。
  臧宫使用疑兵之计,壮大声势,本想着不费吹灰之力攻取河阳城,但疑兵之计被诸葛恪识破,诸葛恪拒绝投降,臧宫只能与袁谭准备攻城器械,强攻河阳城。
  诸葛恪已经提前拆卸了城外的屋舍,不给臧宫和袁谭获得制造攻城器械的原材料,臧宫只能派兵到附近的树木采集木料和石料。
  诸葛恪清野坚壁,拖延臧宫和袁谭的攻城进度。
  与此同时,张煌言昼夜兼程,返回孟津,调动孟津的一万南明水师。
  “孟津与河阳城隔着黄河,中间有一座沙洲,这座沙洲被诸葛恪的水师控制,在沙洲上设有一座水寨。可在孟津、水寨、河阳城之间搭设浮桥,三城以浮桥相连,互为犄角,必破汉军。”
  张煌言虽然不是一流名将,但在使用水师上,有一定的心得,很快想出支援诸葛恪的办法。
  张煌言想出浮桥横江之计,需要与诸葛恪的军团进行配合。
  张煌言率领一队水师,前去河中沙洲,诸葛恪提前在该地设立的水寨。
  孙策势力提前占据黄河中间的沙洲,本来是为了将来攻下河北,然后大举南下,攻陷河洛。
  然而,随着孙策被击败,危在旦夕,这座水寨反而成为了吴军与夏军合作的关键。
  “将军,有水师逼近水寨!”
  “众人不必担心,此乃夏军的水师。他们应该是来设法解除河阳之围。”
  一个吴国武将站在水寨的码头,望着竖立夏军旌旗的战船,知道这是张煌言训练的水师,于是下令安抚人心。
  本来双方可能会成为敌人,相互争夺黄河中间的沙洲,但东汉军南下,反而促进双方联合。
  张煌言也是胆大心细,直接带领战船,闯入吴军的水寨,与此地武将合兵。
  “在下吴国吕范之子,吕据,担任安军中郎将,领兵三千,驻守水寨,一旦河阳城危急,则立即出兵,牵制汉军。”
  “诸葛恪有言,如果你们夏军出兵救援,必经此地,因此久候了。”
  水寨吴将吕据,继承吕范的能力,是吴国中后期一员名将,受到诸葛恪节制,奉命防守水寨,接应张煌言。
  “诸葛恪才气干略,果然不凡,他竟已算计到了这一点。”
  张煌言感慨,诸葛恪是有真才实学,只要不骄傲,那么诸葛恪也有一流谋士的水准。
  孙策看人的能力也是一流,在诸葛恪寸功未立,还没有骄傲的资本时,让诸葛恪死守河阳城。
  这个时候的诸葛恪,还不会自满。
  在诸葛恪的部署下,河阳城固若金汤。
  张煌言的南明水师,与吕据的吴国水师汇合,开始搭建浮桥,源源不断往河阳城运输粮草兵器。
  有整个河洛支援,河阳城怎么也不会被攻下。
  当夏军修筑浮桥,正在准备攻城的袁谭意识到事情不大对劲,只见黄河水面,战船连成浮桥,夏军正式介入河内战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