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47

  叛军占领王宫,刚才还在与后周大将交谈的皇帝柴宗训,被符太后抱在怀中。
  年轻貌美的符太后看到后周大将带兵进入宫中,虽然早就料到了这一场兵变,但符太后还是有些歇斯底里,劈头盖脸呵斥:“赵匡胤,你可忘记,当年是何人提拔你到这个位置!”
  后周大将赵匡胤一脸冷漠:“正是因为知道,因此我才会推迟了三年,才发动兵变。”
  赵匡胤是结束五代十国的皇帝,但这是因为后周的皇帝柴荣英年早逝,赵匡胤才能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否则,如果柴荣没有英年早逝,那么结束五代十国的,可能不是赵匡胤,而是柴荣。
  柴荣的能力,很强,非常强。
  赵匡胤也是柴荣一手提拔的大将,本来赵匡胤是柴荣的部将。
  五代十国,重武轻文,武将兵变,和家常便饭一样频繁。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柴荣死后,主少国疑,赵匡胤就有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契机。
  赵匡胤正是在柴荣死后,与符太后、柴宗训还有一群后周的文武大臣穿越到宋州一带。
  为了拉拢后周的文臣武将,赵匡胤又隐忍了三年,打下宋州等地盘,完全更换自己的心腹掌握兵权,赵匡胤这个时候才发动兵变。
  当然,赵匡胤推迟陈桥兵变的时间,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个世界,柴荣可能没死!
  柴荣穿越过来的时间点,不一定与赵匡胤一样。
  赵匡胤对柴荣的感情相当复杂。
  一方面,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
  另一方面,赵匡胤在柴荣死后,立即着手篡位,与曹操、司马懿等人行为并无区别,反而更加果断——五代十国,武将叛乱再容易不过了。
  所谓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赵匡胤自己不可能不知道,甚至是赵匡胤一手策划。
  如果周世宗柴荣在这个世界没死,赵匡胤还真不敢与自己以前的主公交战。
  这就是赵匡胤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后,迟迟不敢发动兵变的原因,而且还在不断打听柴荣的下落。
  直到现在,赵匡胤还是无法打探到柴荣的下落。
  或许柴荣在哪一场战斗中,已经兵败身亡。
  又或者,柴荣小时候穿越过来,被山贼杀死了。
  总之,赵匡胤确定找不到柴荣之后,又亲自带兵攻下众多城池,终于决定发动兵变,废掉柴宗训,名正言顺称王。
  至于称帝,等占据整个中原之后,再称帝,也为时不晚。
  赵匡胤在帝皇之中,不算是最前面一档,与秦皇、汉武、唐宗还差了一点意思,战功方面则不及成吉思汗。
  不过,赵匡胤在一众皇帝之中,也很强了。
  要是赵匡胤没有这点隐忍能力,也不会成为中原的大诸侯之一。
  符太后继续呵斥:“呸,赵匡胤,你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本事!要是我的夫君还活着,他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来人,好生安置二人,要是他们少了半根毫毛,你们皆是死罪!”
  赵匡胤挥手,令人将符太后、柴宗训带下去软禁。
  即使柴荣已经死了,赵匡胤也不会杀了柴家。
  他赵匡胤,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何况,柴荣说不定还在这个世界,还活着。
  留下符太后、柴宗训,以后还有回旋的余地。
  赵匡胤一步步走上石阶,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
  只要他打下整个天下,那么将会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柴荣啊,柴荣,你到底死了,还是活着?”
  赵匡胤闭目,想到以往的主公柴荣,不禁露出苦笑。
  要是今后与柴荣对阵,赵匡胤还真不好意思见他。
  “主公,是时候称王,然后带兵攻下汴州了。”
  三弟赵光义带着文武大臣,前来恭贺赵匡胤。
  赵光义看向赵匡胤所坐的龙椅,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狂热。
  赵匡胤年长赵光义十二岁,赵匡胤死后,未必是赵匡胤的儿子即位,而是有可能由弟弟赵光义继位,正如孙策、孙权的故事。
  赵匡胤捕捉到赵光义对皇位的狂热,陷入沉思。
  赵匡胤在这个世界听说了“烛光斧影”的故事。
  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喝退左右,宫中只剩下赵匡胤、赵光义二人。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回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
  隔日清晨,赵匡胤被发现在万岁殿逝世。
  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因此记载寥寥,“烛光斧影”的真相,无人知晓。
  但有人猜测,赵光义迫不及待登上帝位,于是杀了赵匡胤。
  后来,赵匡胤的儿子也死的莫名其妙,对赵光义的皇位形成威胁的人,都没了。
  这些事情合在一起,不见得是巧合。
  赵匡胤不禁怀疑这个弟弟对自己的忠心。
  而且,赵光义的用兵能力,着实一般。
  高梁河之战,宋国、辽国大战,赵光义身中两箭,在呼延赞的保护下,乘坐一两驴车一夜狂奔七十公里,逃到涿州,宋军大败。
  赵光义又被称为“高粱河车神”,其驾车技术为北宋一绝。
  从此,有宋一朝,失去燕云。
  “陛下?”
  赵匡胤陷入沉思时,赵光义和一众后周武将提醒赵匡胤。
  “从即日起,吾即位为宋王,以宋州为都城。尔等随我出兵,攻取汴京,横扫中原!”
  赵匡胤暂时放下对柴荣的担忧、对赵光义的猜疑,自立为宋王,率领十五万宋军,向努尔哈赤势力占据的汴京行军。
第三百四十九章
努尔哈赤的能力!
  “赵匡胤是个棘手的强敌,至于其弟,高梁河车神赵光义,也就那样。”
  张华在与努尔哈赤大战时,夜不收活捉宋军的斥候,得知宋州的诸侯赵匡胤可能会出兵,张华眉头紧锁。
  雄踞宋州的后周势力,明面上的领主是周恭帝柴宗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真正执掌兵权、打下地盘的人,是赵匡胤。
  赵匡胤发动兵变时,夏军与八旗军的大战已经开始了。
  双方已经排兵列阵,大费周章,骑虎难下,不得不战。
  “等下交战时,夜不收在八旗后方,散播赵匡胤出兵的消息。”
  张华稍加利用这个情报。
  “是。”
  张大川带着夜不收消失。
  张华的视线又回到战场上,关注这场胜负。
  这场大战,张华的压力反而不大,因为即使输了,大不了退回虎牢关,重新积蓄兵力。
  努尔哈赤就不同了,要是努尔哈赤兵败,他的领地也保不住。
  两军交锋,居中的乞活军率先与吴三桂等汉军八旗接战。
  吴三桂、孔有德等汉将被努尔哈赤当成了炮灰,消耗夏军的兵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