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1047

  这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提议。
  “那就这么办。”
  赵匡胤见赵普点头,于是同意下来。
  其他地区都已经出现霸主,而中原还处于诸侯林立的局面,赵匡胤三家诸侯,先是对努尔哈赤动刀子,然后又要排挤曹操,开始清场了。
  赵匡胤、司马懿、高欢又在赵普府中密谋,规划详细的进军计划。
  赵光义、司马昭等大人物也参与了这一场被后来史官记载为“三帝之盟”的谋划。
  中原要变天了。
  许昌城,曹操正在炭炉边取火,明明屋内皆是火光,但曹操突然背后一凉。
  “怎么我有不安的预感?袁本初已经依附于光武帝,向我送来劝降书,我是否该向光武帝臣服?”
  曹操坐拥许昌一带的城池,征战多时,周围是努尔哈赤、高欢、司马懿等强人,比袁绍还要棘手,曹操的扩张并不顺利。
  袁绍在投靠光武帝刘秀之后,奉刘秀的命令,派人送信过来,劝说曹操带兵北上,归降刘秀。
  刘秀虎踞河北,良将千员,带甲百万,又是位面之子,实力比曹操更加雄厚。
  再加上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曹操曾经是汉臣,始终没有称帝,刘秀对待功臣还算可以,没有和刘邦、朱元璋一样进行大清洗,曹操还真有那么一些动心。
  曾经,曹操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想要匡扶汉室,黄巾之乱、讨伐董卓时期的曹操,对大汉的感情,不比刘备、孙坚差。
  只是后来曹操看到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因此屠龙者最终成为了恶龙。
  这个世界,如果归降光武帝刘秀,曹操不觉得丢人。
  刘秀在诸侯混战之中,面对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照样横扫河北,成为拥兵百万级别的霸主,足以说明,位面之子到哪里都有大气运加身。
  “奉孝,你意下如何?”
  曹操唤来军师郭嘉,想要看看郭嘉的看法。
  郭嘉沉吟一会,答非所问:“我听说,荀文若,已经在光武帝麾下效力。”
  “是啊,孤的王佐……”
  曹操郁闷不已。
  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凭借汉天子,招揽了一大批东汉的世家人才。
  然而,这个世界,汉室正统有好几个,其中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都可以算得上是汉室正统。
  在刘秀、曹操之间,荀彧毫不犹豫选择了刘秀。
  既然有汉室正统,为何要投靠权臣曹操呢?
  不只是刘秀吸引走了曹操麾下的荀彧等重视汉室的大臣,而且还有司马懿这个内奸,又抢走了曹操一批文臣武将。
  因此,曹操在中原,难以扩张。
  荀彧、荀攸、贾诩不在,曹操只能倚重郭嘉了。
  吨吨吨。
  曹操抱着酒坛,苦酒入喉心作痛。
  他知道郭嘉提及荀彧的言外之意。
  如果曹操与刘秀相争,以目前双方的实力,曹操不是刘秀的对手。
  郭嘉说道:“如果主公还有意于逐鹿中原,姑且可以一试。如果失败,引兵北上,投靠光武帝,出将入相,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言之有理,我会多加考虑。”
  曹操在为自己谋求后路。
  刘秀优待前来投靠的袁绍,让曹操意识到,即使自己投靠刘秀,也能得到与袁绍一样的待遇,至少刘秀不会过河拆桥。
  中原各个诸侯各怀心思,在暗中谋划。
  张华势力,在每年的寒冬,开拓新的领地后,都会举行科举,选拔人才。
  这一年,也不例外。
  张华占领了黄土高坡、太行山脉、中原六镇等新的领地,获得大量人口,这些人口之中,或许有没有出仕的文臣武将。
  比如,马良、子夏,这些原本都是在野的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张华这才遇到他们。
  张华领地内各座镇子,都贴出了第三次科举的消息,吸引各地人才前来依附。
第三百六十一章
武举选拔,猛将登场!
  大梁城,在努尔哈赤势力灭亡之后,李绩的十六卫军团驻扎在这座城池,下令剪除辫子,恢复汉制,民心、治安逐渐恢复。
  大夏势力举行第三次科举,轰动一时,不少大梁城的士子、武夫,纷纷报名。
  在大梁城官府的告示栏面前,一个四旬的中年男子,呆呆地望着告示栏上有关武举的告示。
  这个中年男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胡子拉碴,与流民无异。
  比较奇异的是,中年男子身上只有一件破烂的布衣,却无视寒冬的低温。
  “没想到回到中原,各地已为诸侯们瓜分,我难以成事,看来,只能投靠其中一路诸侯了,我才能报仇了。”
  他侥幸从铁木真的地牢逃出来,花费数月时间,回到中原,发现各地诸侯林立,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建立势力,否则会被各个诸侯围攻。
  他只能选择加入一个势力,因为他还有仇要报。
  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来到官府,领取参与武举的报名表。
  “此人身材结实,看来有望。”
  发放报名表的官吏,见这个中年男子在寒冬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布衣,没有将他视为普通的流民。
  普通流民如果这样穿着,没几天就被冻死了。
  “官老爷,给我一张报名表。”
  “俺也要一试,俺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有一身力气,或许能当个将军。即使当不了将军,当个教头也不错。”
  大梁城,数以千计的乡勇报名武举。
  在乱世中活到现在的乡勇,或多或少都上过战场或者运输粮草,可谓是武德充沛,犹如战国时期,全民皆兵。
  不只是大梁城,荥阳镇、长社镇、夏城、长安城、上党城、米脂寨等地方,也开设科举,挑选一批人才,补充越来越庞大的军团。
  文举与武举同时进行,各地县令、武将,充当考官。
  大梁城是李绩军团的驻地,李绩负责此地的武举考场。
  “抓举不足400斤者,为丁等!”
  “抓举不足500斤者,为丙等!”
  “抓举不足600斤者,为乙等!”
  “抓举超过600斤者,为甲等!”
  负责考核考生力量的考官,宣布考核的标准。
  当初吕玲绮参加武举,一只手轻松举起500斤的巨石,毫无疑问是甲等。
  因为抓举使用的是双手。
  单手500斤的话,双手可以轻松突破800斤,实际上吕玲绮还没有用尽全力,臂力破千斤都是有可能的,因此考官直接给吕玲绮力量甲等的评价。
  当然,参与武举的乡勇,不可能全部是吕玲绮这种武力突破90的猛将。
  因此,抓举超过600斤,评价已经是甲等。
  “300斤,丁等,不合格!”
  “250斤,丁等,你没有吃饭吗?!”
  “100斤?你认真的?”
  “500斤,乙等!”
  “爹,娘,孩儿成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