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047

  王凤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五天时间,就弄清楚了匈奴的兵力部署,还将匈奴人的营地部署画成简单的示意图,派人送回夏村。
  “匈奴有致命的缺点——他们擅长放牧,但不擅长种田。以王凤的描述,匈奴人轻视农耕,让奴隶为其锻造铁器,将整个山谷变成牧场,仅仅只有少量耕地。因此,以匈奴的存粮,绝对过不了这个寒冬。在下斗胆断言,匈奴必定在秋冬之交向下游劫掠。”
  陈宫察觉到了王凤传回来的情报蕴含的重要信息。
  游牧文明对农耕过于轻视,哪怕到了中原,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放牧。
  这就像是汉人每到一地,想的第一件事是种田一样。
  游牧文明比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更加脆弱,一旦遇到寒冬,大量牛羊被冻死,没了粮食,游牧部落就只能劫掠农耕文明的粮食。
  辽初,契丹军队在汉地以牧马为名,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称为打草谷。
  匈奴人也是差不多。
  因此,历朝历代,游牧文明都是农耕文明的大敌。
  目前张华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匈奴人粮食不够,就要来抢,夏村与匈奴的关系不可调和。
  夏村好不容易有点余粮,不可能用来与匈奴人进行贸易。
  那么,张华与匈奴伊稚斜单于的战争,不可避免。
  张华无奈,他只想好好种田,但周围的势力都不是什么善类。
  石敬瑭狼子野心,想要吞并夏村。
  伊稚斜单于不会种田,干脆过来抢粮。
  这些枭雄都不给自己时间慢慢种田啊。
  为了可以好好种田,张华只能请他们去死了。
  “刘知远回到石村,与杜重威争权,石敬瑭刚刚折损七百士卒,无力再战。调桓诞代替廖化镇守南部木寨,廖化继续镇守绿林村,防备匈奴人顺流而下。”
  “再招募一批骑兵,以骑制骑。”
  张华知道匈奴人来去如风,一般步兵还真拿他们无可奈何。
  汉高祖刘邦几十万大军,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
  因此,后面的皇帝痛定思痛,大力发展马政,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军也可以凑出十万以上的军马了。
  “匈奴治下民心不高,告知王凤,让他尝试拉拢一批平民,在紧要关头里应外合。”
  张华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此时,内政大臣陈乔来报准备过冬的诸多事宜。
  耕战时代,物资匮乏,寒冬无疑是最难熬的时候。
  可以说,要是错过了秋收,又抢不到粮食,那么这个势力就要因此灭亡。
  许褚的坞堡种植的粮食被皇太极抢走,如果许褚没有投靠张华,也会自生自灭。
  粮食这一关,就足以淘汰没有好好种田的势力了。
  张华有了余粮以后,要考虑的事情更多,那就是保证领地里的人口、牛羊、战马不会在冬天冻死。
  过冬是一个大工程,可分为衣食住行。
  衣,初级纺织作坊的女工已经可以用蚕丝、棉花、麻、毛皮等原材料,生产过冬的衣物和被褥。
  食,腌制鱼肉、风干牛肉,增加肉食的保质期,以免过冬时大雪封山,山林缺少猎物。肉干还可以作为军队的干粮。
  住,利用火塘、火炕等方式抗寒,可用薪柴、煤炭作为能源。当然,目前夏村使用的能源还是以木柴为主。
  木炭、煤炭,还可用于冶炼金银铜铁。
  行,村民基本被固定在一座村庄进行农耕,因此不怎么考虑他们在寒冬的出行问题。张华要考虑的是兵马行军,以及驿站传信。
  张华在各座村庄修建了一座驿站,用来对各村下达行政命令或者调度兵马、征发徭役。
  寒冬时节,风雪肯定会对行军、传信产生影响。
  所幸的是,张华的领地还不大,风雪的影响有限。
  保证牲畜、作物过冬,同样需要采取措施,千头万绪。
  在张华一边募兵防备匈奴,一边准备过冬物资时,混入匈奴势力的王凤在为匈奴人放牧。
  匈奴人的仆从军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不仅食不果腹,而且还要为匈奴人做事。
  “那个人是谁?为何匈奴单于要派十余骑看押他,还要其日夜劳作?”
  王凤在匈奴人的领地发现了一件怪事:一个汉人奴隶受到匈奴人严密监视,但匈奴人又故意让其劳作,吃不饱,穿不暖,进行折磨。
  王凤找到几个月前被匈奴人活捉的其他汉人,向他们打听此人的情况。
  一个脸上满是皱褶的老汉说道:“我曾与之交谈,此人好像名为赵破奴,与匈奴单于结仇,也许是这个原因,匈奴单于有意折磨。”
  “赵破奴……”
  王凤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赵破奴乃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军司马,与霍去病封狼居胥,杀了不少匈奴人,怪不得匈奴单于活捉赵破奴以后,故意折磨。
第六十七章
皇太极与鳌拜
  “若要寻找煤炭,可有三种方法:视石、视土、视草木。”
  徐霞客在北部山地寻不到煤山,于是来到南部山地寻找。
  徐霞客还带着几个弟子,传授他们心得,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等级。
  “先生,何为视石、视土、视草木?”
  “其一,视石,即观山石种类。如果是数石,则可能有煤,如果是青石、砂石,那就作罢。”
  “其二,视土,若土面有黑苗,可查是否矿苗。因此找煤,最简便不过的方法,便是观土色,寻黑苗。”
  “其三,视草木,煤炭不生草木之乡,这一点在南方最为明显,山无草木,下有煤炭。”
  徐霞客简单说明寻找煤炭的几种简单方法,令弟子们记在心中。
  徐霞客已经先后发现六级铁矿、四级铜矿,对夏村生产兵器、铸造钱币有莫大的帮助。
  为了增加冶炼和取暖的资源,张华又让徐霞客在附近的山地寻找煤山。
  徐霞客为此,已经在山林转悠了十余日。
  “先生,那里好像有黑苗!”
  徐霞客的一个弟子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
  徐霞客立即带着其余弟子前去探查,果然发现了矿苗。
  “叮!您的领地内发现五级煤矿。”
  正在村内主持内政的张华收到提示,夏村的资源点,多了一座煤矿。
  “看来可以在当地建造一座初级采煤厂了。采煤是个苦差事,还容易塌方,优先发配囚犯、战俘前去挖煤。”
  张华立即组织人手前去与徐霞客汇合,进行选址,建造初级采煤厂。
  煤炭可是好东西,可以取暖,可以冶炼。早在汉朝,煤炭已经用来取暖,宋朝,广泛使用焦炭炼铁,冶炼效率大幅度提升。
  开挖煤炭,不仅是为了过冬,还能增加生铁产量。
  张华安心种田,而东部平原上的各个势力在收获粮食之后,趁着秋高气爽,大打出手,烽火连天。
  盐商张士诚、张士德兄弟,带领元末的江南盐民,占领了二十多座村庄,凭借垄断附近的盐产,成为最富有的势力之一。
  张士诚、张士德兄弟很有商业头脑,所以能够割据一方。
  不过,富有的张士诚势力被周围一些狠人盯上。
  最凶猛的还是皇太极势力。
  皇太极攻破许褚的坞堡之后,着手布局消灭张士诚。
  张士诚霸占的盐池实在是太过诱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0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