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情满四合院开始(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575

  “老福晋欠安,想请您家大爷前去看看!”
  管事的连忙不好意思说道。
  “大爷去太医院还未回来,二爷在,要不我和二爷说说?”
  安爷连忙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二爷在也行!大格格这两天也闹病,顺便让二爷也瞧瞧!”
  管事的连忙应和一声,转身去药房找白二爷去了。
  这位白二爷就是张鹏那便宜爹,当然,现在叫白景琦了,这位老爹医术那是没得说,但是唯一有一个缺点就是性格直道。
  正是因为这个性格,由此给白家带来祸端。
  来找他看病的这位安爷,是京城大名鼎鼎的詹王府的管家。
  白景琦这个便宜老爹听到詹王府找自己看病,自然不敢推迟,连忙屁颠屁颠过去了。
  在白家,白家老爷子医术第一,但是现在年事已高,现在已经很少出门给人看病了。
  现在几乎是白家老大管理百草厅了,白家老大现在在宫里太医院就职,是一名八品太医官,加上老大性格善良平和,医术精湛,在京城里面的,也是一代名医。
  而白景琦这个便宜老爹白颖轩,医术还可以,但是性格太直,加上性格软弱,现在也就在家里药房帮帮手,偶尔出诊看看病,老婆这刚刚又生了,按道理小日子过得也挺悠闲。
  可恰恰是这次詹王府请他上门看病,却看出一个祸端来了。
  白二爷到了詹王府后,先是看了看老福晋的病,老年人的常见老毛病而已,白二爷很直接开了方子下药。
  随即又被请到大格格的闺房,隔着窗帘,开始给大格格把脉,结果这一把,白二爷就愣了一下,随即又确认了一下,这才了然于心。
  随即出了闺房,在丫鬟们的安排下,准备开方子,这时正好詹王府的王爷回来了,王爷迈着大圆肚,走进房间,白二爷连忙给詹王爷行礼。
  詹王爷笑着让他平身,询问白二爷啥情况,并且表示,这次看病,是看两人,那必须得给白二爷准备两份礼金!
  白二爷脸上一喜,这詹王府可是不缺钱的主,这次起码得赚不少,于是连忙拱了拱手朝詹王爷说道。
  “回王爷,老福晋只是偶感风寒而已,但是大格格,却不是病,而是喜脉,我在这里恭喜王爷了,您要抱外孙子了!”
  詹王爷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随即脸色郑重地询问道。
  “喜脉?”
  白二爷心直口快,憨憨地点了点头,再一次抱拳恭喜詹王爷要抱外孙子了!
  詹王爷此刻只感觉刺耳不已,站起身,哼的一声,拂袖而去!
  白二爷当即愣在当场,这什么人呀?喜脉还有不高兴的?
  白二爷的确是一个憨憨,他却是不知道,还未出阁的大格格,被诊断出喜脉,当爹的詹王爷,此刻心情是何等生气!
  这可是封建王朝,一个王府的大格格还未出阁就有喜脉了,这一旦传出去,大格格的脸面,还有詹王府的脸面还放哪里。
  就这样,白二爷被詹王府的人轰出大门,被赶出大门还不说。
  詹王府的人还觉得怒气难平,直接带领一群家丁,拿着斧头大砍刀,对着白二爷的马车,就是一顿乱砸,那批拉车的马儿也被乱刀砍死。
  白二爷何时受过如此的侮辱,气得双眼滚圆,气得直接回家和自己老爹白老爷子告状去了!
  白老爷子的性格,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性格,他叫白萌堂,性格一辈子做人堂堂正正,特别在医术方面,从来就是堂堂正正。
  但是名字中带有萌字的人,自然性格就有几分稀奇古怪了,这个老头越活越孩子气。
  白老爷子一听还有这事,再三询问老二确定不是误诊后,也是怒发冲冠,大骂詹王爷不要脸,自家出了丑事,还拿自己的儿子出气,这种当街杀马,这是对自己白家医术的羞辱,这是在打他白萌堂的脸,自己一辈子做人堂堂正正,竟然敢打我白家的脸?
  于是白老爷子,亲自上门拜访了詹王府,并且亲自对大格格进行了把脉,等确认大格格的确是喜脉后。
  他就对詹王爷说,昨天的确是犬子医术太烂,今天自己亲自来看过大格格的病,很确定大格格只是偶感风寒,我开几服药,开个方子,你们按时抓药就行了!
  詹王爷一听这白老头这么会来事,连忙笑着说不计前嫌,奉上礼金,让白老爷子开方子。
  白老爷子很会来事,笑着开了一个安胎的方子,拿着礼金,杨长而去。
  白老爷子这一手,的确是给老二报仇了,你詹王府不是说我儿子是误诊吗?那我把你女儿肚子那个娃给保下来,等到时肚子大了,生下来了,到时看是谁丢脸!
  白老爷子却是不知道,他这一手,算是彻底得罪了詹王府了,为此未来,詹王府数次想置白家于死地,白家也为此差一点家破人亡。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和还在自己亲妈怀里的白景琦无关。
  婴儿的小日子,的确美滋滋,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唯一不爽的就是,家里几个伯母老姑,甚至还有自己亲娘,都是一副老娘们脸,特别老姑白雅萍那张脸,每次突然冒出来,吓自己一跳,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男扮女装的。
  时间很快过了一年,这一年,白家也发生了很多事,首先就是詹王府那件事,大格格由于白老爷子的安胎方子,成功把肚子的孩子给保下来了,并且这一保,还是俩,大格格生了一对龙凤胎。
  这孩子一生,自然是瞒不住了,詹王爷知道这事后,气得恨不得抽死这个伤风败俗的女儿,可是已成舟,只能想办法处理这事了。
  为此,詹王爷让人连夜,把孩子送出王府,随便扔给一个百姓养就行了,是死是活,和王府无关。
  大格格知道自己的儿女被送人后,差一点要自尽,最后哭求自己弟弟帮忙逃出王府,她要去寻找自己的一对孩子,可茫茫人海,她又能有哪里寻找呢?
  最后大格格消失在茫茫人海,从此再也未返回王府,詹王府为此只能对外说大格格已经回蒙古老家了。
  这事的发生,也让詹王爷对白家恨之入骨,他发誓一定要整死白家誓不罢休!
  白景琦出生在一八八零年,此时清王朝,还有三十来年寿命,此时在位的,正是此时才十岁的光绪皇帝,这位也算有些悲剧色彩的皇帝。
  不过他肯定不知道,他的一生都在反抗,可最终却是始终被慈禧死死压制着,就连死,都被毒死在这位老妖婆前面。
  在一八八零年,前后这段年景,也算是清朝最后的平和时期了,十几年前,太平天国刚刚结束,十几年后,八国联军开始磨刀霍霍。
  不过在王朝末年,一个拥有现代灵魂脑袋,诞生在一个叫白景琦的小家伙身体内,往后的好戏,才刚刚登场而已!
第二百九十五章:白家出妖怪了
  清王朝的未来是啥,白景琦现在管不到,也不会理会,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
  白家作为京城赫赫有名医药世家,白景琦现在小日子过得那的确叫一个舒坦。
  作为二房的长子,白景琦在白家,也是小主人的身份,老爹虽然性格懦弱,但是老娘性格强势呀,把这个家管得那是井井有条。
  当初白景琦的出生不会哭,只会笑,的确把白家不少人吓到了,白景琦的奶奶,那个糊涂的老太太连忙把京城有名是吴半仙请来算一卦,结果,吴瞎子自然是好话说尽,得到一笔丰厚的卦金美滋滋出门了。
  只是也是从此以后,这个吴瞎子再也没进过白家大门了。
  因为白景琦的出生,白家的命运也如同这清王朝的命运,一年不如一年了。
  白家虽然家大业大,每年进项几十万两银子,但是支出多呀,百草厅还养着这多么工人和老师傅,最关键一点,还是这白家三位大爷也挺有意思,几乎就没一个管事的。
  白家老太爷白萌堂虽然还是当家的,但是年事已高,已经不管事。
  百草厅的事,也基本交给了老大白颖园管理,白颖园为人平和善良,所以对银子财物方面看得并不重,平时去外面办药啥,都是交给二爷三爷。
  而老二,也就是白景琦那便宜老爹白颖轩,这人平时就一些小爱好,文房四宝之类的,性格懦弱,除了医术就是画画写字,连女人兴趣都不大,加上还有一个强势的老婆,所以也几乎不管家里的事。
  这白家唯一值得说说的,就白家三爷了,这三爷白颖宇也是一个极品败家子,简单来说,就是脑筋是一条直线,脑回路和平常人也不一样。
  这人贪财好色,样样占全了,性格浮夸又爱没事找事,最关键一点,他还有一套,自己为人处世的歪理,算得上是白家唯一的奇葩了。
  白三爷借着帮百草厅采购药材的活计,从中没少给自己捞好处,这家伙大小都捞,一趟捞几万两银子,这么大数量,白家账房自然都清楚,甚至大房二房都清楚,唯独他白三爷装傻充愣,觉得自己贪点自家的银子,有啥呀?
  白家这种大家族,是分公账和私账的,百草厅这种白家共同的财产,自然就是属于公账了,而一些问诊看病,或者自己在外办的事业,这就是私账了。
  三房每月都有份子钱,每房每月凭人口可以去账房领取份子钱,这些钱,自然就是公账里面支出了。
  每次百草厅对账的时候,一旦对不上账,白家老大也只能把自己那点家底拿出来给补上了,在白家老大看来,老三还不懂事,拿点银子,补贴家用,也无伤大雅,别伤了兄弟和气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造成白家三房中,管事的白家老大家里最穷,连给孩子置办衣服的钱都没有,而白家老三,却是富得流油,不但在外放高利贷,还在外面买了外宅,包了一房小的养着,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为此气得大房媳妇,寻死寻活好几次,这日子没法过了。
  不过这些和白景琦没啥关系,他家老爹是一个软蛋,平时也没啥爱好,而他老娘却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主,吃喝啥都不愁,白景琦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得了。
  白景琦作为二房家的长子,还是在白家备受重视的,满月的时候,家里就办了堂会,也就是请一群戏班子前来唱堂会戏,这个年代也没啥娱乐项目,逢年过节,唱戏听戏,几乎是大户人家的标配。
  白景琦被人和玩具似的抱来抱去,想说话,也只能呀呀呀,这玩意不但连脑子没发育完全,连嘴都没发育完全。
  好在这身体中,毕竟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平常家孩子一岁才开始让学会走路,白景琦六个月,就从老妈怀里爬出去了,自己开始往外走了。
  还别说,走了两个月后,白景琦那小短腿也是走熟练了,八个月的白景琦,走得比两岁孩子还遛了,这也成了白家一道奇观,大人们无不对这孩子感到啧啧称奇。
  好在白景琦还没开口说之乎者也,不然吓死他们!
  白景琦趁着能走这几个月,开始打量这个世界,自己出生在一八八零年。
  这个年代,自己也只是在历史上和一些纪录片中看到了,印象中的这个年代,应该是民不聊生,饥民遍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