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风云1876(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1106


六个小时过去了
南方联邦军依然被阻于河东岸,独立团依然固守河西岸,只是河西岸的建筑被炮火摧毁成一片瓦砾,河东岸也不轻松,十几个触目惊心的深坑把街道炸的龟裂,建筑倒塌,死伤枕籍。
独立团渴求的十六英寸大口径臼炮运上来了,隔着河岸来了几发狠的,每一炮下去最少报销一个排士兵,当真是打的地动山摇,人人变色。
阿伦-凯恩斯少将现在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在河东岸集结重兵,万一臼炮打过来,搞不好一个连的士兵都要报销。
他手上的督战队就被一发大口径重炮弹端掉了,不但损失了两个重机枪组,而且连他的中校副官全都命丧黄泉,连一节胳膊都找不到了,全都在剧烈的爆炸中化为糜粉。
6个小时的进攻搭进去了3000多名官兵,其中有一半都是跳河造成的损失,无论这些人当中有没有活下来的,全都算做了阵亡。
如此大的损失,阿伦-凯恩斯少将再也无法淡定了;“罗伯特上校,你有什么办法能够打破目前的僵局吗?”
“将军阁下,我认为应该首先弄清对手是谁?”
“你有什么独特见解吗……上校先生?”
“我们无法俘虏敌方士兵,只能猜测。”罗伯特·詹里克上校双手一摊,苦笑着说道;“纵观几个小时的战斗,东方人的排枪战术对我们造成的杀伤力并不大,关键是神出鬼没的重机枪让人头疼,每次进攻都会被三、四挺重机枪交织出来的猛烈火网打断,石桥上完全成为一片死地,逼得官兵们不得不跳河求生。
每次炮火覆盖之后,应该能够打掉其中的一些重机枪阵地。
粗略算一下
我军炮火摧毁的敌人重机枪不少于十几挺,可是敌人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的拿出重机枪来,这种诡异的情况让我想起了“伤心岭”,所以我怀疑……”
“怀疑我们遇到的是防御“伤心岭”的那个段中挍?”阿伦-凯恩斯少将几乎脱口而出,随即又陷入深思中。
对方给他留下的创痛太大了,深刻到永远无法忘记。
伤心岭一战,六师打残了,三师也打残了,史密斯兵团一度完成占领了雪山镇,却始终无法攻克“伤心岭”,在这道山岭前面碰的头破血流,简直是人生中最不堪回忆的一幕。
细细想来,桥对岸敌人的打法真的有段中校的风格;
那就是~使用兵力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用最小的代价造成对方最大的伤害,战争在他手中演化成为一种指挥艺术,让人赞叹不已。
“该死的,我们不会这么倒霉吧?”阿伦-凯恩斯少将从心中已经相信了,但依然抱着一丝幻想。
“很遗憾将军阁下,我非常希望我的直觉是假的,但理智告诉我……这就是事实。”
“哦卖嘎的,这真TM是……最坏的消息啊!”阿伦-凯恩斯少将真的被打出心理阴影了,此刻手足无措的颓然坐了下来,仿佛失了魂一般。
此刻,罗伯特·詹里克上校见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彻底打消了将军阁下的斗志,心中得意的一笑,脸上却半点也没有表露出来。
有心人就会知道;
这个罗伯特·詹里克上校曾任南方联邦军第六师一团副团长,在雪山镇夜袭战中被抓获,政情处暗子,代号“渡鸦”,后来通过自伤返回悉尼养病,侥幸的躲过了可怕的康士比高原大会战,最后随着撤退的军政高层返回墨尔本。
同样是因为富有经验的军官紧缺的原因,现在担任上校师长,手上有近万人的民兵十七师。
虽然今天战斗损失了一个团,但这没什么。
墨尔本无所事事的流民太多了,随便强征一些就能补足数量,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心惶惶,谁管这事儿?
“将军阁下,我这里还有个不能算好的好消息,不知您是否介意听一下。”
“请说,罗伯特,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好消息。”
“我下午已经安排人去抓一些流民入伍,他们带来的消息是雅拉河上的五座桥,只有最南方的一座桥被我们拿了下来,可随后立足未稳,就被红一师反击了出来,十四师的恩里克斯师长也死于此战,现在大家都在互相看着,有道是法不责众……”
“哦……这真是个不算好消息的好消息,可怜的恩里克斯死得太不值得了,我还是他孩子的教父,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去安慰一下琳达,痛失亲人是最脆弱的时候,需要好友的陪伴。”阿伦-凯恩斯少将露出悲伤的神色,但是眼角明显轻松了许多。
罗伯特·詹里克上校可不管将军阁下是否会去非礼阵亡同事的遗孀,他考虑的是眼前的战事,于是提醒道;“将军阁下,现在的战斗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
“哦……亲爱的罗伯特,我现在头疼欲裂,完全无法做出任何决策,请你代我指挥一下好吗?”
“当然没问题,您的身体一定要好好恢复,我看现在石桥上的尸体已经堆了好几层,能不能暂时停止进攻打扫战场,将勇士们的尸骸抬回来?”
“你决定吧,罗伯特。”
“那我明白了。”
于是此前惨烈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正是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艳阳高照,进攻的南方联邦军便打起了白旗,要求打扫战场。
对岸承受重压的独立团当然乐见此事,于是也赶紧派出士兵们在阵亡敌人的身上搜罗枪支弹药,准备应付更为激烈的战斗。
双方默契的维持了磨洋工的局面,各自收拾残局,修缮防御阵地,处理伤员和阵亡士兵,慢吞吞的开始磨洋工。
石桥这里的情况很快不径而走,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聪明人,,很快其他几处阵地也有样学样开始磨起洋工来。
所有人都瞒着总司令加文-威廉姆森上将,上将先生自从早晨沿着雅拉河岸边巡视一圈之后,部署了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然后走到后方大本营去了,对前线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毕竟是总司令,总不能跑到一线去战斗吧?
第647章登陆
墨尔本第一天的战斗就这么奇怪的度过了,从上午九时许开始的血腥厮杀到了下午3点多戛然而止,战斗双方默契的开始打扫战场,收工休息了。
当总司令加文-威廉姆森上将知道一天的战斗没有分毫收获,反而白白的葬送大几千名士兵,当真气的是暴跳如雷,但却毫无办法。
在横跨雅拉河的七座桥梁中,能够通行马车的只有两座,一座是段祺瑞率领独立团占领的石桥,一座是连接南城区的钢结构桥梁,那座桥可以并行了5辆马车,由最精锐的红一师守卫,属于重中之重的交通要道。
其他的桥梁都只能通行平板车和行人,防御起来相对而言要简单的多,由于桥梁狭窄,敌人进攻一次性投入的兵力较少,压力相对较轻一些。
实在不行炸断了就是,也可以制止南方联盟军的反攻。
当晚十时许
第一批B兵团三万多名援兵比预定时间提前两个小时抵达,西墨尔本地区爆发出欢天动地的欢笑声,刚刚抵达的士兵们人困马乏,早先抵达的华人士兵立刻动起手来杀牛宰羊,一口气宰了三千多头羊,20多头牛,大锅的牛羊肉汤混杂着血肠一起煮沸,整个城市上空都弥漫着牛羊肉的诱人香味。
拿出馕饼来在篝火上烤一烤,就着浓郁的肉汤大快朵颐,欢声笑语中所有的劳累全都烟消云散。
隔着宽阔的雅拉河,一边是热闹庆祝的场景,一边则是死气沉沉,鸦雀无声,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从正南方防御线上撤下来的二万多名南方联邦军士兵,原本准备第二天拂晓,汇合东墨尔本守军实施反击。
见此情景后立马吓得不敢动了,在连夜紧急沟通之后,趁着夜色的掩护,所有官兵从城外的两座桥梁上撤入雅拉河东岸防守。
自此,在雅拉河西岸再也没有成建制的大规模南方军。
B兵团与南方联邦军隔着雅拉河对峙,以红一师为主的突击兵团顺利完成战役迂回任务,打出了一个短促漂亮的右勾拳。以迅猛的动作,只用不到4400人的伤亡代价拿下了广大的西墨尔本地区,歼敌2.79万人(含俘虏),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在莫如峰司令员率领援军抵达之后,先遣突击兵团原地解散归建,B兵团手握六万重兵,占据整个墨尔本三分之一弱的地盘,取得了稳固的支撑点。
这一天,南方联邦军放弃了反攻企图,而是全力的在雅拉河东岸开始修筑防御要塞,并且陆续炸断了5座桥梁,在剩下的两座坚固桥梁东岸日夜不停的修建防御设施,准备依靠着雅安河天险死守。
B兵团也没有采取进攻措施,而是在占领区域肃清残敌,小规模的战斗持续到中午时分方才结束,共收拢了1.44万名白人俘虏兵,并迅速展开了整训。
所谓整训,就是将所有的敌军指挥官挑出来予以枪决,通过互相检举的方式,将手上沾有血案的穷凶极恶之徒筛选出来,立时予以枪决。
剩下的士兵按照500人一队编组义勇挺身队,一共编组了24个义勇挺身队,合计1.2万兵力,准备投入到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中。
第三天
第2批援军1.2万人及大部队陆续赶到,雅拉河西岸重兵云集,总兵力达到18.3万人(剔除伤亡因素,含早先约4万白人名俘虏兵,合计5.2万名白人俘虏兵。)
奇怪的是
B兵团全员抵达之后并没有立马发起过进攻,而是进行了三天的休整,重新整编队伍恢复战斗力,并且对西墨尔本地区白人居民进行初步筛查,打击白人极端分子,征发超过2万名劳役支持大军行动。
由于突击兵团的迅猛行动,西墨尔本地区遭受战争摧残的建筑较少,只有不到一成的样子,留下了很多完整的城市建筑,给大军驻守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外在城郊结合部,流亡白人辛苦驱赶而来的20多万头羊,数千头牛全都落入了B兵团手中,还有西墨尔本地区的海湾码头和仓库,无以计数的物资全都陷落,解除了B兵团后顾之忧。
1890年12月15日凌晨四时许
正是黎明来临前最黑暗的时候,数十艘蚊式巡逻艇运载着1万多名全副武装的松江民兵师官兵,悄无声息的从墨尔本西岸码头出发,接近东墨尔本海湾码头……
东墨尔本海湾码头上
罗伯特·詹里克上校用力的吸了口烟,将剩下的烟屁股弹出去老远,左右看了看,以后走进码头边的站房,这里已经有100多名提前潜伏进来的精锐士兵,全副武装等待命令。
“何队长,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必须迅速展开攻击清除码头守军。”
“报告长官,突击队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好,我会以发现敌情的名义叫醒码头守军,趁着整队的时候你们发起突袭,迅速占领重机枪阵地和火炮阵地,接应大部队顺利抵达码头。”
“是,坚决完成任务。”
“那好,看我的信号发起攻击。”
“遵命,长官。”
罗伯特·詹里克上校神情欣慰的点点头,他是意大利人后裔,跟那群昂格鲁-萨克逊人的后裔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那些家伙是西欧人,他是南欧人,信仰不同,语言不同,甚至皮肤都稍黑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