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行(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87


第54章
  魏王并未多留,
第二天就离开了,
仿佛真如他所言只是路过。
  凤笙也懒得管他到底是怎么想,这个人的心思太难猜了,
她要做的事太多,
哪有功夫分析他。
  不过魏王送的年礼,
她倒也拆开看了,都是些笔墨纸砚等物品,唯一有点异常的东西,是一根金簪。凤笙拿着这根金簪想了好半天,
依旧头疼至极,
索性放回盒子里,不再去想。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
春暖花开。
  凤笙频繁来往于板浦镇和晒盐场之间,
中间她也回了趟扬州,
只待了五日,
就又回了海州。
  因为在晒盐场待的时间久了,
现在的凤笙不如以往白皙,
皮肤晒成了蜜色,
不过整个人倒是比以往康健不少。以前她肠胃虚弱,
现在可能是粗茶淡饭吃多了,食量增加了不少,
胃疾发作的次数也少了。
  “方大人,
快来看,
盐池起泡了。”一个光着脚的黝黑少年,
往站在池埂上的凤笙跑来。听了这话,凤笙也顾不得鞋会沾水,跟着他去了盐池。
  一望无际的平地上,全是以砖砌筑的浅池,数丈方圆一个,连绵几十数百个。这处盐场位于滨海淤地,是凤笙和王老一再探勘,才定下的位置。
  王老就是那位老农,不光通晓水利,在两淮一带浸淫多年,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找个合适的地方设盐场,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这个光脚少年,则是一户祖上几代都是灶户出身人家的孙子。他爷爷姓马,之前淮南那边调配出合适的卤水比例,他爷爷居功甚伟。这不,凤笙这趟来就把马老汉带来了,还带来了他孙子马小虎。
  凤笙跟着马小虎,一路沿着砖砌的窄道往前走,远远就看见有一处盐池前站了好几个人。
  “方大人,你看。”
  其实凤笙看不出什么,只看到盐池中的水泛着细泡。
  这次用的晒盐法是凤笙翻了许多古书,加上马老汉几个多年老灶民集思广益出来的。临滨海处深挖沟、砌盐池,与海水平面齐,趁深冬刮北风,潮水大灌沟渠,待盐池水满,则堵住沟口,谓之拿寒潮。
  此番所存之海水,卤气旺盛,可做卤水之用。之后只需在有太阳时引潮入池,晒上几日,潮水起泡后,灶户即可持帚入水扫之,随扫随即成盐。
  正说着,已经有人下水了,拿着一把竹篾制成的扫帚,在盐池里划拉着。
  起先不觉,只觉得是在做无用功,渐渐有白色物体堆起。
  “出盐喽,出盐喽。”
  马小虎欢快地吆喝着,所有人都面露笑容,而这笑容随着第一趟扫完后目估的盐量,达到了顶峰。
  “方大人,若是老朽没估错,这小满前后,约莫能出一纲盐。”
  “一纲?”凤笙诧异。
  盐引按地区分为十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余斤。也就是说用晒盐法,光小满前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达到以前淮北三处盐场一年的产量。
  “没估算错?”
  马老汉露出笑容:“以老汉煎盐这么多年的经验,目测就能估算出大概的斤数,应该不会估算错。”
  “好!”凤笙一击掌,陷入亢奋之中,她在池梗上来回走动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过了会儿,她突然驻足,大步离去。
  马小虎想叫她,被爷爷叫住。
  “大人有事,别去烦他。”
  *
  天公作美,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气一直晴朗,万里无云。
  眼见晒出的盐堆成山,越积越高,越攒越多。大家从开始兴奋到难以自制,到心中慢慢有了疑虑
  怎么大人不去找人来运盐?
  又等了数日,运盐的人终于到了。
  黄金福跟着凤笙一路行来,边走边抱怨。到了盐池附近,马车就不能走了,只能靠步行,但黄金福生得胖,平时能坐绝不站着的人,让他走这么远的路,没一会儿就受不住了。
  凤笙也不管他,只管在前面走着。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你把我弄这儿干什么?”
  很快,黄金福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他看到了盐山。
  能做大盐商的,没几个是傻子,黄金福很快就意识到这些破池子和盐山的关系,指指盐池,又指指盐山。
  “这,这是这里面出来的?”
  凤笙一笑:“你别管是从什么地方出来,这批盐你要不要?”
  黄金福还算有些警惕性:“走官还是走私?不对,范大人还在扬州杵着想拿人开刀,你敢下来贩卖私盐?”
  “谁告诉你这是私盐,自然是走官。”
  一听这话,黄金福当即竖起眉毛:“走官那我就不要了,我要是想走官,多少盐弄不到,犯得着跑这穷乡僻壤的地方?!”
  “你就当给点面子。”
  “那不行,面子没有身家性命要紧。不是我说,您就别拿我开涮了,这日子过得入不敷出,难道您不知道?我这就只差把这身油放锅里炸一炸,榨出点油了。”
  见他这可怜样,凤笙摆出正经的样子:“好吧,就不卖关子了,虽是走官,但这趟走官和往常不一样,你只用把购盐的银子交给我。不,是交给海州分司,我已经从范大人那里请了票据,你只需拿着票据,把盐运出去即可。”
  “运出去?说起来简单!方师爷,你也是老熟人,我就不跟你遮遮掩掩了,我们这做盐商的,富也确实富,但进兜里的银子从来就留不住。就请盐一例,光去请盐引,就得经过请、呈、加三项,沿路又有平、上、去、入四处裁角的名目,更不用提皮票、桅封、朱单等花样。
  “光跑运司衙门的书吏办,我得跑至少十九房,文书辗转十几次,大小衙门口二十多次,去一趟我掉一层皮,层层扒皮。说实在话,我要不是这基业是祖上传下来的,也传了百十多年来,你以为我愿意干这个?我做个粮商、茶商不行?我跟那群祖爷爷们打交道?!”
  提起这些事,黄金福就一把辛酸泪,说得格外心酸。
  凤笙听了,也觉得戚戚然。
  待黄金福感叹说完,她才道:“你只说信不信我吧?”
  “这个——”黄金福很是表示怀疑,但想着靠着这方师爷,他也弄了不少私盐,搞了不少好处,这种话怎好拿出来讲。
  “我自然是信方师爷的。”
  “那你就交银子拿票取盐。罢,银子你可事后再给,先把盐运走再说,我保你这趟不用折腾。不过先说好,我帮你把路上的浮费杂项省了,运到地方你别给我漫天要价,到时候盐卖不出去,你别说我没提前给你打招呼。”
  黄金福就疑惑上了,“方师爷,你就说个明白话,这到底啥意思!?”
  “你们不是一直猜着,上面打算拿你们怎么开刀,这就是了。”
  “这、就、是、了?我怎么听不明白?”
  “很快你就明白了。”
  *
  黄金福惊骇万分地拿着盐票走了。
  所谓盐票,和纸质的盐引没什么区别,只是材质换了,上面注明的文字也有改变。所谓的盐引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铜板盐引,一种是每次运盐时去盐运司请到的盐引。
  铜板盐引就是永永百年,据为窝本的凭证,由朝廷户部刊铸,每届十年,像两淮一地便有十块这样的盐引。此引握在十大盐商手中,拥有此引则拥有在此地运销食盐的权利,至于大盐商下面的小盐商,其实都是依附这块儿铜板盐引的存在。
  而纸板盐引,就是拥有运销资格的盐商,在去盐运司购买盐引后,据盐引赴盐场提盐,再将购入的盐运往指定区域销售时,需要给各个关卡提供的凭证。
  而现在方凤笙给他发下盐票,同样具有以上资格,但却是在运司购票时一次性缴纳所有税款,不用再另行缴纳。把之前的平、上、去、入和皮票、桅封、朱单等手续全部省掉,省掉了这些手续,自然可以省过被层层扒皮。
  这还不算什么,让黄金福惊骇的是,这种新式盐票的购入无须拥有窝本,不拘任何人,只要付银子去盐运司购入盐票,就可凭票对盐进行运销售卖。
  “你们疯了!”
  这是黄金福对此的评价,凤笙不以为然。
  可他根本顾不得去担忧祖传了几代的窝本,可能以后不值钱了,因为方凤笙跟他说,因着和他的私人关系,这第一批试点就从他这里来。
  如果做得好,新策推广后,与商有所牵扯的事务,可一概交予他来处理。就为了这句话,黄金福跑得比兔子还快,会不会变成大厦将倾下被砸死的蜉蝣,还是顺势而起,就全看这一遭了。
  当然,黄金福也不是没小心思,甭管这趟能成不能成,反正他也不损失什么。若是能成,他借东风搭上第一趟船,若是不能成,他翻脸不认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
  更重要的是,黄金福比外面人更了解盐商的现状,勉力支撑的又何止他一个人。近几年那些依附他们手中引窝而生的盐商数量锐减,这都是两淮盐政败坏即将崩溃的前兆。
  要么朝廷坐视不管,任由私盐横行,朝廷收不上盐税,要么就把这一摊子彻底砸烂,浴火重生。
  且不说这,因为有着海州分司发出的公文,黄金福这一批盐顺利的运出了海州。其间经过诸多关卡,倒也闹出了一些乱子,但盐票上有海州分司的大印,两淮盐运司大印,邹运判个人私印,以及范晋川的提督官印,再加上有海州分司衙门里的人一路随行,也不容辩驳。
  这批盐终于进了运河,赴往岸地,与此同时关于淮北作为盐政新策的试点事,也流传了出来。
  这个消息最先是在扬州最大的牙行中爆出,历来有商的地方就缺不了牙,牙行司管中介,起着评物价、通商贾之作用,甚至扩大到代商买卖,以及存储、支付货款、代收商税等作用。
  牙行的开设,必须经由官府审核并发下牙牌,也就是俗称的官牙。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当地经济繁荣,也致使牙行极为盛行。
  而这次消息爆出,并不只限一处牙行,而是扬州城内数百家牙行都在说这件事。开始不过是牙人和较为亲近商人私下招呼,不知怎么这些消息就流传了出去。
  据说,淮北设了新政试点,凡家境殷实者,皆可赴海州分司购入盐票,运销食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