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566

  张国维说道。
  “是呀,但先死的是你们。”
  李定国说道。
  那些大臣们哑口无言。
  “贵使先去歇息吧!此事咱们以后再说!”
  杨庆说道。
  “忠勇侯,诸位,天下三分,你们能做个东吴已经很不错了!”
  李定国说道。
  说完他转身昂然地走了。
  “这些贼人真是猖狂!”
  张国维说道。
  “一群蠢货坏了大好形势啊!”
  杨庆叹息道。
  的确,如果不是那些勋贵的脑残举动,形势对朝廷完全是一片大好,只要以援助张献忠的形式让李自成在汉中吃一场败仗,那么最少可以保证三年双方无事,三年里所有地方军阀也好叛乱也罢统统解决,足够的财力支撑下崇祯还可以至少训练出六个军的京营,原本的各军也可以进行整编再整编出至少十个军。
  近二十个军的戚家军化明军,别说是抵挡李自成,就是北伐逐步收复中原都足够了。
  但现在全完了。
  内乱未平外敌已至,一下子到了灭国的边缘。
  那些大臣同样一片默然。
  他们也很清楚这些,说到底这一切都是自找的,如果不是崇祯的突然死亡,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而崇祯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上他们同样也都能猜得到,说到底这真是咎由自取了,这猪队友的确是坑爹啊!
  “要不答应他们?”
  高弘图小心翼翼地说道。
  作为户部尚书他其实很清楚,答应张献忠的条件对于朝廷没有任何实质的损失,除了声誉上的,如果和平时期四川的确是财赋来源之一,通常情况下朝廷财政对云贵的支付除了本地收入外,都是从四川弥补缺口,但现在四川早乱了,那里的赋税根本到不了朝廷。而且如果张献忠想要全川,在北边李自成撤军的情况下,仅马乾和杨展是挡不住他的,他俩只不过是趁着张献忠向北的机会,才收复川东和川南的。
  如果张献忠全力向南他们还是得败。
  然后张献忠还是得整个四川。
  甚至张献忠还可以和李自成结盟双方暂时休战,李自成也需要他不趁机向汉中进攻,然后张献忠心无旁骛地全力向南扫荡川南和川东,抢在李自成灭明之前夺取夔门稳定内部关上四川大门割据。当然,这个选择不如和大明结盟,因为大明就算击败李自成的南下,也没有能力继续北伐,依然会在后者的阴云笼罩下,短时间根本没有能力向四川进攻,留给张献忠的准备时间会长得多,相反李自成若得江南会立刻向四川进攻,张献忠的准备时间只能取决于明军的抵抗时间。
  明显前者更有利。
  所以双方结盟是双赢,不过就是这个封王难办些,毕竟张献忠已经称帝,如果不封王他也很难接受,他本来就耻居李自成之下。
  可封王的话……
  “但李自成那里呢?”
  顾锡畴说道。
  坤兴公主无权封王,她监国可以说崇祯遗诏,如果崇祯遗诏就是这样那李自成就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南下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但她要给张献忠封王就逾制了,这明显不是监国有资格做的,正好给了李自成最好的南下理由。
  “现在难道他们没有南下吗?”
  史可法苦笑着说。
  这时候其实就连凤阳都失守,李定国来之前,那里失守的信息刚刚送到,在袁宗第的进攻面前,驻守凤阳寿春临淮关一线的原刘良佐部八万大军还是一战崩溃,和上次不同的是他们多少和袁宗第打了一仗,但在袁宗第一万骑兵冲击下作鸟兽散,这些废物们完全已经没指望了,他们在李自成面前没投降,已经算对得起朝廷的军饷了。
  马士英再次后撤滁州。
  杨庆已经给曹友义下达了放弃信阳后撤合肥固守的命令。
  京营虽然依靠高杰的劝降迅速夺回了盱眙,但实际上已经在凤阳和淮安两个方向的夹击中,变成了一个突出部保护着南京的最后一丝尊严,避免被敌人站在瓜步山上羞辱。而方国安的第一军后撤滁州,毕竟杨庆实在不能指望马士英的那些乌合之众,他想守住滁州就只能依靠京营,这样沿淮线事实上已经崩溃,明军除了盱眙这个突出部以外,全面退守到第二道防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死守几个关键的点,扬州,合肥,武昌,同时确保正面盱眙的突出部,而这四个战略点只要一处有失基本上南京就没什么戏了。
  同样李自成打不开这条线,他基本上也就别想饮马长江。
  兵力不足的杨庆只能玩防守。
  虽然他还可以自己带兵出击,趁着李自成后续大军没到,反攻夺回沿淮失守的几个点,但一来还是没什么用,因为他没有值得信赖的军队可以防守,他能信赖的就京营和黄蜚,曹友义四军,正好黄蜚守扬州,曹友义守合肥,京营两个军一个盱眙一个滁州带着那些乌合之众固守。至于这些点之间的空隙,这个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南北之间战争这几个点必须争夺是因为控制水运,李自成打不开这几个点就算兵临南京也毫无意义,他不可能带着几十万没有后勤的军队围攻南京。
  那是自杀不是进攻。
  二来杨庆也怕自己离开南京后面再出什么乱子,他可不敢保证还有没有更多的猪队友,万一再有哪个脑抽的夜袭皇城就乐子大了。
  南明的前车之鉴啊。
  南明这样敌军兵临城下还内斗的猪队友可大有人在。
  但目前局势真得危险了。
  在一片沉默中,礼部尚书解学龙匆忙走进来。
  “忠勇侯,建奴使者到吴淞口。”
  他说道。
  “建奴使者?”
  张国维的眼睛瞬间亮了。
第一五三章
嘿,鞑子!
  五天后。
  “这就是建奴?”
  李定国站在下关码头,看着一艘缓缓靠岸的水师战船,在那甲板上一群身穿鞑版官服的男子,正与几个文官谈笑风生,其中一个可以看见光秃秃的脑袋上明显少了一个耳朵。
  他身旁顾炎武皱着眉头默然。
  “这不是范文程吗?”
  负责他们安全的锦衣卫小旗突然一脸惊喜地说道。
  “真是他,他的耳朵还是当初被侯爷打掉的呢!没想到这次居然送上门来了,旁边那个是谁?是刚林,瓜尔佳·刚林,建奴的国史馆大学士,这个狗东西当初还抽过我鞭子,今天居然来咱们的地盘了,老子得给他送点见面礼才行!”
  另一名锦衣卫说道。
  说话间他把马鞍旁的弩摘下了。
  “他们可是使者!”
  那小旗忙拦住他说道。
  “怕什么?吓唬一下而已,再说就是失手最多挨点责罚,就咱们侯爷对建奴的态度,你觉得还真会把他们当客人吗?”
  那锦衣卫说道。
  说话间他已经用上弦器完成了上弦,紧接着抽出一支弩箭装上,那小旗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继续阻拦他,眼看着这家伙竖起表尺开始瞄准,旁边李定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的举动,尤其是他们手中这种个头不大的钢制手弩,这东西上的表尺和最前面的准星明显很令人新鲜,他挪到那锦衣卫身旁,一起通过这套瞄准装置看着五十米外的刚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刚林正在吟诗。
  不过此时绵绵春雨中,韦庄的这首诗倒也应景,他身旁陪同的一名官员同样欣赏着雨雾中的南京城,忍不住同样诗兴大发,拿着把装个逼的折扇一边指点江山一边吟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高楼。飞甍夹驰道,垂柳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范文程抢先补上最后一句。
  三人互相看着,紧接着一起抚掌大笑。
  蓦然间一声破空的呼啸。
  三人的笑容同时僵住。
  下一刻刚林的官帽骤然从头上飞了出去,瞬间就飞出甲板范围径直落向了江面,刚林吓得站在那里哆嗦着,旁边范文程和那文官惊悚地看着他脑门上那道血痕,几乎就在同时岸边的老百姓看着他那根鼠尾巴,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哄笑,就像看猴子般指指点点地看着他,刚林那文士风采在那根鼠尾巴的冲击下荡然无存,他脸上由惊恐瞬间也变成了羞愤。
  “大胆,何人敢……”
  那文官怒发冲冠般喝道。
  不过紧接着他的怒喝戛然而止。
  因为他看到了那个拿着手弩的锦衣卫,后者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那文官阴沉着脸闭上了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