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566

  杨庆问道。
  “不是。”
  后者说道。
  “那就不行了,这个都是军工系统的,隶属大都督府装备部,这些纺纱机和织布机,统归装备部管理,皇庄只有管理使用权,他们必须先按照装备部的命令,完成军队的军服,才能将纺织出来的其他产品自己出售。”
  杨庆说道。
  骡机和水力织布机是皇庄工业化的基础,而皇庄工业化是抽空士绅土地上的劳动力,逼迫其减少地租的一个重要环节,杨庆就是用这套系统包括未来还得上蒸汽机,最终在皇庄建立一个个纺织厂。因为皇庄的女人肯定不够,那么只能从外面雇人,比如周围士绅佃户的女人,而这些女人一旦被雇佣,也就有了皇庄身份,她们的家庭也有了皇庄身份,皇庄就会为她们一家安排新的工作。
  哪怕她们的男人一起操作这些机器或者干其他的。
  这样他们就抛弃了士绅的土地。
  而这些新式机器的效率超过士绅掌握的旧纺织机器,后者想竞争也只能改进他们的机器,一个竞争的工业体系也就形成了。
  皇庄工业越发达。
  那么它从周围吸纳的人口肯定也就越多,同样被抛弃的士绅土地也就越多,后者应对方式无非两个,一是降地租,二是出售多余土地,那么政府就可以购买,然后把这些土地并入皇庄,最终一步步扩大皇庄,使士绅控制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
  所以骡机是不外传的。
  但如果有皇庄以外的人把纺纱机改进到骡机的水平,甚至干脆偷出骡机的技术,那……
  那杨庆也不会干涉。
  反正玩技术改革谁也玩不过他。
  皇庄的机器可以始终处在领先的状态,要是皇庄以外有人能把机器改进到超过皇庄,那么他只会欣慰,因为大明的工业终于可以不用依靠他的外挂了。
  “那小人若想加入皇庄呢?”
  那人问道。
  “你有地吗?”
  杨庆问道。
  “小的有十亩地,另外还租了十亩,每亩六成租,要不然养不活家中七口人。”
  那人回答。
  “那就简单了,带着你的十亩地投献好了,按照规矩十年内免租,也就是说十年内你不用交皇庄地租,但需要编入民兵,至于其他的都和皇庄的一样。十年后按照标准交租,上上田四成,上田三成,中田两成,下田一成,如果你的十亩不够,皇庄会根据情况给你分一些。如果皇庄没有多余的土地,会划一块地方让你去自己开荒的,开荒的地五年不收租,以后根据情况定地租。如果皇庄连开荒的地方都没有,那也不是没办法,可以从你家中分户,比如你的儿子有成年的可以分出一户,但不是留在皇庄而是安排到其他皇庄,直到给他找到多余的土地或者可以开荒的土地。新分的户一年内有补贴,可以保证其吃上饭,房子会在确定落户的皇庄由皇庄组织人手帮其建设,当然,费用由银行低息贷款支付,包括他购置农具种子的费用。
  然后他在未来二十年内还清。
  利息很低,贷一两就算二十年后还最多变一两五钱,如果二十年内分期支付或者提前支付就更低了。
  总之一点,只要你加入皇庄,那么无论如何皇庄也不会让你饿着,皇庄有田就给你田,没田就给你找地方开荒,田没有开荒的地方也没有,那就给你找其他皇庄,最后总会给你足够的田地并帮你安顿好。而你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家中有一个青壮编入民兵,并且在朝廷需要的时候,接受征召参军当兵,当然,如果当兵时候能够立功升迁,那也就可以说前途无量了。
  我当年也不过是个小旗。
  靖南伯黄得功当年也不过是个赶驴车的车夫。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当年当兵的确不好,将领克扣军饷,士兵饭都吃不饱,哪怕战死了家里也得不到抚恤,甚至妻儿父母还可能饿死。但如今不一样,咱大明重军功,当兵的也有出头之日,有皇庄做后盾,哪怕战死沙场,妻儿老小也一样在皇庄保护下衣食无忧。”
  杨庆说道。
  “小的明白,小的回去就办!”
  那人激动地说道。
  这个账很好算,十年内免租再分出一个儿子单独开户,他的十亩地产粮就勉强够剩下六口饿不死了,再开五亩荒地哪怕产量低也足够六口吃饱饭了。更何况皇庄有新作物,他根本不需要再种那十亩地租六成的地,至于十年以后交租也无所谓,两三成的地租而已,他再多开五亩荒地同样也就出来了。
  哪怕十年后他还是六口,哪怕新开荒地产量低,也一样可以保证吃饱饭了,毕竟他现在就是二十亩。
  他现在可是有十亩六成租的。
  哪怕未来定三成地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他得到的粮食也是一样多的,而且现在他属于自己的那十亩还得交税。那样算少交的税就是多出来的,那么就算新开荒地产量低于六成地租的那些,少了税这一份也就可以互相抵消。
  更重要的是……
  他的儿子们不用给别人做佃户了。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可以继续租自己在皇庄的地,二儿子分出去可以获得皇庄安排的土地。如果不这样的话,他的二儿子就得出去租地主家的地给人当佃户啊!那时候他二儿子就得世世代代当牛做马,但现在不用了,他们世代都是皇民。
  至于要当兵那个也没什么。
  现在当兵的条件有多好那是尽人皆知的,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哪怕死了光抚恤金也很可观,更何况还有整个皇庄在照顾其后代,连孩子上学都是免费的。
  就像忠勇侯说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旦立功升迁就发达了!
第二五九章
魔域桃源
  沣河畔。
  “明君?天下之大,何处是明君!”
  水太凉怅惘地四顾茫然。
  与江南的勃勃生机相比,这片古老的土地毫不逊色,他们前方一道今年才刚刚完工的水坝横断沣河,逼迫河水溢出形成高度超过半丈高的微型瀑布,跌落在下游的河水中,继续向前流向渭河。
  但河面明显变窄。
  拦河坝前宽度超过五十丈的河面和下游不过十几丈的河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造就的当然不是视觉上的特殊景致,而是上游一道向东的水渠,水位加高后的沣河水,正沿着这条水渠不断向前,继续分入一条条支渠然后再次分入更多更窄的支渠,最终流入干旱的土地。在这些来自秦岭崇山峻岭的河水灌溉下,已经开始抽穗的麦田里一片茁壮的深绿色……
  希望的颜色。
  预示着很快就要在未来丰收的颜色。
  而在不远处的几片菜园,同样在这宝贵的甘霖灌溉下一片绿色,不过那里不是青菜,而是从南方购买的土豆。
  水太凉的视线继续沿着这条渠道向前。
  古老的长安城隐约可见。
  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可以看见无数身穿顺军灰色军服的士兵正在忙碌,用铁锹,筐子,一辆辆小独轮车,不断将干燥的泥土挖出运走,他们制造的尘埃在天空飘荡。这样的场景绵延到视线的尽头,如果不是他们与渠水之间还有一道狭窄的阻隔,这渠水将沿着他们脚下刚刚挖出的渠道继续向前。
  超过一万顺军和民兵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延长渠水的灌溉范围。
  在他们中间甚至可以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
  “哼!”
  钱谦益冷笑一声。
  他带着复杂的表情,看着和士兵们一起挖土的李自成。
  尽管他也知道这个逆贼做得很好。
  李自成带着数万顺军士兵和长安的民兵,用了一年的时间,在沣河上硬生生修出一道拦河坝,然后用这道拦河坝将沣河水逼入沿岸的多条渠道以灌溉两岸。而同样的水利工程在此时的关中随处可见,除了以原本郑国渠及附属各渠修缮的泾惠渠,渭河两岸几条主要支流上,统统都有类似的拦河截水灌溉系统。
  这里就是沣河上的沣惠渠。
  这条拦河渠道再加上其他六条和泾惠渠一起,统称为关中八惠。
  李自成的关中立国之基。
  为了修筑这八条渠道,他甚至不远数千里,宁可少运些粮食也从南方运来了大量水泥,以水泥替代糯米的粘合剂。而这条沣惠渠完全建成后可以灌溉长安近郊三万亩良田,都是最好的水浇地,亩产堪比南方顶级水田的,而泾惠渠完工后甚至可以灌溉渭河北岸六十万亩良田。
  “大明立国近三百年,这陕西来过无数名臣,也出过无数名臣,到头来居然不如一个流寇,真是可笑啊!”
  钱谦益身旁的龚鼎孳说道。
  话说江左三大家剩下的俩就这样在关中聚首,至于另外的一个吴伟业……
  呃,死了。
  吴伟业在植物人两年后死了。
  他终究没有创造医学奇迹,他终于没有从植物人中爬起来,最后在植物人状态下与世长辞,据说他下葬那天已经做女道士的卞玉京还去了,绵绵细雨中为他轻歌一曲,哀婉缠绵使闻者无不凄然。
  “孝升是欲辅圣主而致太平了?”
  钱谦益不无讽刺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