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566

  “难道真得无可挽回?”
  一个老乡贤眼巴巴地看着他说道。
  “倒也不是真得无可挽回,听他们的意思是只要大王去南都即可,杨庆要的只是大王尊旨!”
  顾奕说道。
  “可大王去了南都还能回来吗?”
  朱亨嘉亲信孙金鼎说道。
  顾奕尴尬一笑。
  “顾推官的意思是,杨庆可能并不是想吞并广西,只是想要大王去南都,只是要大王听他的话,遵他发的这份圣旨,但他对广西的地盘其实并无染指之意?”
  那老乡贤推开孙金鼎说道。
  “也不只是如此,他们还想要咱们把浔州和梧州给他们。”
  顾奕说道。
  “他们想要逼咱们走钦州?”
  另一个乡贤立刻明白了。
  然后所有乡贤都恍然大悟,他们都是聪明人,这种事情只要一想就能明白,什么杨庆要靖江王去中都祭祖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杨庆对他们出口不走钦州而走广州不能容忍。毕竟走广州的话,钦州港刚刚设立的海关不但不能收税,而且还导致大量以此为生的工人失业,这才是杨庆不爽的原因。
  银子才是重点。
  “这样说来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个乡贤露出轻松的表情说道。
  的确,仅仅是为这个的话,倒要不是不能接受。
  他们走广州纯粹是意气之争,但走广州也不是不交税,都是交税那么广州还是钦州都一样,西江的运输的确方便点,但钦州的海运路线更短一些,对于他们的那些商船来说在钦州装货更方便。
  为这点小事不值得和杨庆撕破脸皮。
  毕竟真打起来肯定输。
  这一点他们心里有数,严关只是个讨价还价的筹码,又不能真指望一座严关挡住杨庆,更何况现在南宁的明军已经兵临浔州。
  “这倒是咱们多心了!”
  那个老乡贤长出一口气说道。
  “走,立刻回桂林,按说这祭仁祖的确是大事,大王说到底也是仁祖一脉的长房,不去的话也的确有失孝道了!”
  另一个乡贤说道。
  “那我们怎么办?”
  几个浔州和梧州的乡贤焦急地喊道。
  这是连他们也抛弃啊!
  “什么怎么办?都是大明的官军难道还能如土匪般抢你们的?再说官军去那里也是为了保护你们,最近大藤峡的瑶人可不怎么老实,楚公这也是为了安定地方!”
  老乡贤义正言辞地说道。
  然后他们一起撇下傻了眼的浔梧二州乡贤,心情愉快地向码头的客船走去。
  “诸位,难道忍心让大王送死?”
  孙金鼎在后面怒道。
  “荒谬,圣旨只是召大王去中都祭祖而已,何来大王生死之说?纵然杨庆奸臣包藏祸心,大王难道就置孝道人伦于不顾?祭祖乃大事,纵然有危险也不能退缩,若杨庆真丧心病狂敢谋害大王,我等当然不能坐视,大王又不是没世子,有世子在,那杨庆就别想夺我靖江藩!”
  老乡贤回过头说道。
  “对,大王去了还有世子,这有何可怕的!”
  其他乡贤附和。
  然后他们头也不回地登船了。
  后面孙金鼎悲愤无言,和那几个同样被抛弃的浔梧二州乡贤一起,恍如弃妇般站在深秋的灵渠边……
第三七七章
衣带诏
  在确定了杨庆并不是想要整个广西后,广西咨议局的乡贤们,毫不犹豫地把靖江王塞进马车献给杨庆……
  反正还有他儿子呢!
  杨庆爱怎么玩弄他随便,哪怕玩死也不要紧,有他儿子备用,说到底靖江王只是广西维持割据的一个法理依据而已,但究竟谁是靖江王并不重要。朱亨嘉的儿子可以,朱亨嘉的兄弟也可以,甚至靖江藩的每一个宗室男性都可以,需要的话把靖江王儿子送给杨庆也不是不可以。
  话说后面还有两千多备用的呢!
  这种小事完全不值一提。
  可怜的朱亨嘉还能怎样?在咨议局的乡贤们回去后,紧接着就到王府逼他了,他还想挣扎一下,结果守卫他王府的侍卫们一起跪到他门前请他以大局为重,这些混蛋跪的时候手中可是拄着火枪的。最后他两眼泪汪汪地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说到底他和桂王一样没什么实权,广西的财政完全控制在咨议局的乡贤手中,一开始那些外省官员在时候,靖江王还能说话管用,但后者被本地官员排挤得差不多以后,他也就完全变成傀儡摆设了。
  至于那些雇佣军就不用说了,当然谁发钱就听谁的。
  而这些乡贤以桂林周边为主。
  本来广西核心也就是这一块,桂林,柳州,平乐,就连南宁都属于相对偏远,所以他们同样对抛弃浔梧二州不是很在意。
  后者倒霉就倒霉吧!
  这种事情只要不是他们自己倒霉就行了。
  乡贤嘛!
  难道还真指望他们有多团结?
  只要不是自己倒霉,需要把靖江王献给杨庆,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把大王打包,需要牺牲部分乡贤利益,那么他们也会毫不犹豫。
  哪怕他们知道杨庆是钝刀子割肉。
  但是……
  只要还没割到自己身上就行。
  而且把浔州扔给杨庆,也就意味着把大藤峡这个泥坑扔给他,如果明军能够陷在这片崇山峻岭,那么还能给广西士绅争取更多时间,哪怕只是苟延残喘的时间。明朝的大藤峡并不仅仅是指大藤峡,实际上桂平以北整个这片崇山峻岭统称大藤峡,一直得到荔浦南边,这片瑶民的聚居区已经折腾了大明朝快三百年,就连王守仁都没解决,广西士绅很乐意看明军掉进这片绿色泥潭。过去这里是以狼防瑶来压制,明军接管后那些狼兵肯定撤走,他们本来就是桂西土司以外派方式提供给朝廷的,而桂西土司和士绅已经结成同盟,他们支持后者控制桂柳等地。
  然后作为他们的屏障。
  毕竟土司们对杨庆同样也充满了警惕,这个权臣已经开始在云贵进行改土归流,虽然进行得速度缓慢却一直没停下,依靠着那些民兵化的旧卫所军户,一边挥舞封爵移居平原的肉骨头,一边枪炮瞄准,的确成功解决一个个土司。这样他早晚也得对广西下手,这一点包括岑家在内这些土司们都清楚得很,但他们也都知道土司肯定得排在士绅的后面,士绅不倒下是轮不到土司的。
  双方是唇亡齿寒。
  就这样广西的局势迅速稳定,就在狼兵撤离浔梧二州,然后明军紧跟着接收的时候,靖江王也乘船开始了他前往中都的旅程。
  他大儿子以世子身份留守桂林。
  他大儿子比他名气大得多。
  靖江王世子是朱若极,也就是清初和八大山人齐名的石涛,在现代一幅画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
  “宗室中倒是颇多擅书画者!”
  杨庆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名字。
  “毕竟以之前的制度他们也没别的事情可干。
  说起来这宗室确实对楚公有不满的,但绝大多数真要说到恨您则未必了,朝廷过去对宗室看似优待实则视若贼寇。就是对贼寇的防范都没有对宗室的防范更严密,说是藩王郡王天潢贵胄,但实际上不过是以城为牢的囚徒。说是一个个富可敌国田产多得吓人,但楚公可以去问问福王他那几百万亩良田,一年究竟能给他多少收入?他那是封地,又不是真正就归他所有了,而是这片地的税收权就划给他了,他只有收税的权力。
  但您别忘了,那税是朝廷代收!
  是朝廷给他收,然后收了再交给他!
  他自己没权力收。
  朝廷自己的税都不知道有多少消失在过去的税收体系中,更何况是给这些藩王代收的,福王那两百万亩封地一年理论上只给他四万多两,但事实上就没给足过。”
  黎玉田笑着说。
  “他们不是还有俸禄吗?”
  杨庆说道。
  “的确,他们都有俸禄,可朝廷连前线将士的军饷都发不出了,您觉得会给他们发足额的吗?福王,蜀王这些家族之首的确有钱,但您觉得都繁衍几千口了,那些奉国中尉们真就有钱吗?他们的俸禄都是打折的,当年还用宝钞时候,甚至只有两成是银子,八成都是宝钞,宝钞后来是什么样子就不用说了。所以除了那些藩王郡王之类,那些最底层的宗室对您未必没有感激之心,您并没有让他们损失什么,他们很多人过去的日子甚至还不如现在,而您却给他们解开了身上的枷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