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566

  “密之先生是嘲笑青莲吗?”
  那少妇笑着说。
  “呃,我可不敢!”
  方以智赶紧说道。
  好吧,这是董小宛,至于师奶杀手当然是冒辟疆,他俩是来访友找方以智的,正好赶上丁启相二人在桐城路过展览。这时候复社四公子还剩下三个,只有侯方域因为李香君遭杨庆迫害而死,不过剩下这三个都蹉跎岁月,由翩翩公子都变中年大叔。别说他们,哪怕董小宛也都快三十了,的确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当年秦淮八艳也都和复社这些公子们一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然,不包括陈圆圆三人。
  她们三个还是很闪亮的,毕竟作为楚公禁脔,她们依然站在大明时尚的潮头。
  但其他人真没什么人记得了。
  柳如是因为把老钱家产搞得越来越少,正遭到钱家除老钱外所有人一直仇视甚至攻击,比如造她不守妇道的谣言。顾横波在关中,继续充当李自成身边的祸水,卞玉京在吴伟业死后彻底修道去了,董小宛在冒家老老实实做妇人。
  秦淮河上她们的传说早已经如流水过去。
  真都是昨日黄花了。
  当然,方以智也就是发几句唏嘘而言,他们和这俩又不熟,也不是大同社的,他们是旧人,和黄宗羲这些新人不是一路。方以智他爹虽然是迎驾会副会首,但也只能说是地方士绅的代表而已,并不代表就是站在杨庆敌对的,充其量算两头下注。冒辟疆他爹冒起宗则在湖广当布政使,原本崇祯时候他就已经是布政使参议,蹉跎这些年终于升了布政使,但与南京的权力中枢还有一定距离。
  至于他俩都没官职。
  方以智虽然在北都时候曾经因为崇祯赏识而当过小官,但从李自成手下逃回后,估计崇祯也把这种小角色给忘了,他就一直在家读书,上一科连举人都没考上。
  毕竟他兴趣不在八股文。
  倒是这一次刚刚考取了新科举的医科举人,他家算是家传,从他曾祖就精通医学,一个医科举人对他来说毫无难度,实际上他还是这一科的医科乡试第一,也就是解元。而冒辟疆依然是文科,而且也考上举人,他俩就是在南京乡试结束后,才一起到桐城来的,至于会试得到明年春天,冒辟疆不好说,但方以智的医科进士几乎十拿九稳的。
  毕竟他的成绩摆在那里。
  这时候医疗防疫部已经设立。
  第一任医疗防疫部尚书不出意外的是傅青主,但不列入内阁。
  尽管如此一个医科进士也是很有前途的,因为按照新的改革,省府县三级卫生管理机构都将设立,而第一个试点的就是湖广。在武昌设立医疗防疫使司,类似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这些机构,而府县设医疗防疫局,各地皇庄的医疗所和坤兴公主名义开的医院,统统都归其管理。
  而这各级官员就等这批医科进士的诞生了。
  这比其他各科强多了。
  其他包括文科进士在内,考出来后都得去当佐贰官,再由佐贰官考核后升迁,但医科进士诞生后,直接就是各地医疗防疫机构的主官。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好事。
  因为这第一批医科进士的主要职责就是去湖广灭钉螺,所以按照杨庆的估计,这一批医科进士染病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就算没被血吸虫感染了也还得面对其他各种传染病。他们准确说其实是杨庆向湖广这个传染病重灾区,派出的第一批敢死队员,他们得披荆斩棘从无到有,在湖广率先建立起一个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
  所以他们相当于拓荒者。
  至于死亡率……
  估计不会低于五分之一。
  但那些刚刚考取医科举人的如方以智之流,并不知道自己就是杨庆向血吸虫开战的第一批炮灰,他们依然都在踌躇满志当中,等待他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
  至于皇帝和杨庆的斗争……
  关他们屁事!
第三九一章
导火索
  丁刘二人一站站展览的时候,霍邱城内的皇帝一无所知……
  甚至都没觉察出异常。
  本来皇帝这边也早已经过了忠义之士纷至沓来的阶段,毕竟他都被困霍邱好几个月了,就算有忠义之士那热情也早已经开始降温。尤其是正值各省乡试,无论支持杨庆还是支持皇帝,这件大事不能耽误,说到底他们的这场斗争不论结果如何,那日子还是得过的。
  忠义之士怎么了?
  忠义之士也不能耽误考进士啊!
  甚至南京城里的十万秀才,这段时间都走了很多,当然,也不光是乡试问题,很多其实是实在没钱了,杨庆硬生生把他们的热情拖冷钱袋彻底拖空。
  南都米贵,居大不易啊!
  何况是一住都奔着两年去了!
  总之皇帝这里原本就冷落,这时候就只剩下凤阳的礼部官员偶尔会为修缮皇陵,还有祭陵的一些准备工作来找皇帝汇报一下,一个月也没多少来的。虽然商人也没来的,这倒是让城里老百姓颇为奇怪,但霍邱本来不是什么商业城市,不是别有用心的谁会经过这里?三天五天的没有人进城只能说有些奇怪,但绝对不会让人生出被封锁的感觉,再说就算老百姓有感觉,这么短时间也不可能让行宫里觉出什么异常来。总之皇帝陛下依然生病中,丁魁楚等人依然在幻想着丁启相正赶往北都,那些倭奴依然被护驾的明军限制在福王府内……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更夫在午夜的街道上慢慢走着。
  虽然钟表已经不是稀罕物,但距离普通家庭依旧很遥远,而且霍邱这种小城,暂时也不太可能像南京一样专门修一座钟楼,然后装上机械钟来报时。
  更夫还是必不可少。
  就在更夫走过后,八个身上披着黑衣的人悄然走过,很快推开一处院门然后走了进去,进去后立刻脱下黑袍,露出里面和倭奴相同的衣服,甚至还有相同的粤产燧发枪。实际上就是狗锁式,而明军配备的则是取消了狗锁的褐贝斯式,粤产狗锁式也是这时候欧洲最先进的类型,克伦威尔同样刚刚开始为英军装备。
  法国同样也是刚刚开始。
  法国的第一支全燧发枪军队是一六五五年的海军陆战队,但直到一六九零年,火绳枪和长矛在法军中依然大量使用。
  思路和杨庆也差不多。
  都是先海军陆战队这种外出捞钱的优先,陆军马鹿们得等着,从这一点上说,这时候的明军已经可以算这个时代装备最好的了。按照计划杨庆准备十年内完成换装,而原本历史上的欧洲主要军队,这个由火绳枪到燧发枪的过程得到十八世纪。
  这八人直接走进厢房,然后掀开了一个木板,露出下面的台阶,紧接着鱼贯而入……
  好吧,这是密道。
  “福王确定他能走得动?”
  锦衣卫小旗叶枫很不适应地边爬边报怨。
  “前年他还没那么胖呢!”
  另一名锦衣卫在后面笑着说。
  这不是倭奴修的,当然,也不是锦衣卫修的,其实是福王这几年胡思乱想的结果,因为总是担心哪天杨庆来抄家,福王在修王府时候偷偷挖了这条密道以逃生,虽然这根本不可能管用,但至少是个心理安慰。不过福王修密道时候,身材还算正常,主要是那几年干活比较多,这两年日子越来越舒服,他的体型也开始向他爹发展,真要是往这密道里塞恐怕是有点难度了。然后在皇帝入住行宫后,这条密道立刻被早就知道的锦衣卫无偿征用,至于福王估计此时还不知道这一点。
  密道并不长,毕竟霍邱城直线也就不到一千米,留给密道的细算不足一百米,紧接着叶枫等人就爬到了尽头的出口。
  他悄然一推头顶。
  在鲸蜡的亮光中,头顶一扇盖板立刻掀起,外面微弱的星光透入,他赶紧吹灭鲸蜡,第一个爬出去,熟练地向外一探头,从这个隐藏在假山中的出口向外望去,星光下的花园里一片寂静……
  他立刻整理一下衣服,尤其是膝盖上包的布扯下,然后迈着倭人的步伐,哼着长崎一带的小曲向外走去。
  后面的同伴一个个走出。
  一支倭奴巡逻队,就这样凭空多出在行宫里。
  甚至他们还在互相用长崎味的倭语交谈,话说锦衣卫特工掌握外语已经不是什么稀罕。欧洲,南洋,甚至西亚一些语言都进行专门培训,而倭语会的更多,挑出几个地道的倭语特工毫无难度。他们这支小队进宫也不只一次了,实际上这是他们第十次潜入,对这里早就熟门熟路,遇上真正的倭奴也无所谓。这行宫里有两千倭奴,互相不认识一点都不奇怪,他们的语言甚至都是在长崎学的,对那里同样很了解,遇上真正的倭奴也能跟对方扯淡。
  不过今天晚上有些特殊……
  很快他们就迎头撞上了丁魁楚和一队倭奴。
  叶枫等人立刻站到一旁。
  “大人!”
  他带着手下鞠躬说道。
  “你们,跟上!”
  丁魁楚没理他们,但丁魁楚身旁倭奴军官却挥手示意他们跟着,叶枫等他们走过,赶紧跟随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队伍继续向前。
  很快他们到了一处单独的小院。
  这里原本是福王他妈参禅礼佛的地方,据说生病的唐王和黔国公就在这里养病,之前叶枫等人几次试图潜入,但都没有成功,没想到这次轻易地跟了进来。他们一直走到了原本的佛堂,进去之后就看见带着镣铐的唐王和沐天波,还有六名应该是他们的家奴正坐在地上……
  叶枫向他手下使了个眼色。
  他们加快脚步,迅速挤过去抢先进入佛堂,然后在里面站好,混乱中没人注意他们,还有其他倭奴跟他们一起进去呢!
  “丁魁楚,你想干什么?”
  朱聿键淡然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