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66

  “飞黄兄!”
  杨庆还礼说道。
  就在他们互相见面时候,这艘巡洋舰驶过罗星塔,在涨潮的海水推动下向前驶去,很快福州城出现在杨庆视野。不过他并不关心福州,而是看着前方的闽江,中洲岛的码头正挡在前方,这里就是福州海关,所有乘潮进入福州的商船都在这座小岛周围停靠。但过不了这个岛,因为万寿桥和江南桥横断左右江面,把大船阻挡在下游,使其只能在中洲岛,同样随船而来的外国人,也只能居住在这座很小的江心洲上。只有得到允许,并且在海关人员陪同下,他们才允许通过万寿桥向北登岸。
  北岸则是商业区。
  这片实际上是福州城南的商业区以一条直通南门的大街为核心,无数商铺货栈林立,闽江岸边密密麻麻的小船将上游的各种货物,尤其是武夷山区产的红茶,源源不断运送到这片商业区。
  在这里同外国人交易。
  交易额堪称巨大,去年一年就从这里出口红茶近三千吨。
  包括南洋公司运出的。
  实际上主要是南洋公司运出,但却不是销往欧洲,欧洲因为推广的时间短,喝的还不是很多。英国目前一年也就三四百吨,荷兰人也差不多这个数字,法国人因为入行晚只有一百来吨,至于运回去还剩多少,这个就很难说了,估计一半就不错了,沉船和沿途损坏都很严重。欧洲最大宗的采购物资仍旧是蔗糖,而南洋公司的茶叶主要销往中东非洲和印度,尤其是莫卧尔帝国消耗茶叶数量巨大。这家公司最远已经航行到埃及,甚至和阿曼人控制的桑给巴尔都有贸易,红茶加糖的饮用方式,一直从埃及泛滥到摩洛哥……
  后者据说还是血腥玛丽教的。
  但以前茶叶到他们那里的数量极少,南洋公司的商船把一船船茶叶运到埃及后,连同一起运到的白糖迅速征服了他们的口味。这家公司和广东士绅的真腊公司贸易船队,再加上李自成的西域商社,共同组成大明三大茶叶出口商……
  不要小看李自成。
  西域商社从陆路运出的茶叶,数量同样巨大,去年一年西域商社从陆路运出五百吨茶叶。
  当然不只是输往俄国。
  但目前来讲,最大的茶叶出口港就是福州,就是这座小小的沙洲。
  而茶叶贸易的繁荣,让中洲岛这个弹丸之地,完全变成财富之地,在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后,已经俨然一片欧洲风格,除了教堂不准修,其他就连尖顶都出现了,而且各国商人都在自己屋顶挂着各自旗帜以示区别。理论上他们是不能自建房,但很显然海关的官员们没有尽职,不过这也是不可避免,说到底对于这些万里迢迢送银子的,无论海关还是地方官员都尽可能表现自己的热情。
  每年光茶叶一项就超过两百万呢!
  “这个旗子得让他们撤了,既然不是外交使节,他们就不能在咱们这儿随便挂他们的旗子!”
  杨庆说道。
  郑芝龙立刻点了点头。
  紧接着他身旁的手下冲着跟随的排桨小船喊了几句,后者立刻加速驶向前,很快这艘小船就靠岸传达护国公的命令。然后等在那里的海关官员赶紧给同样等候的几个鬼佬下令,而后者屁颠屁颠地跑回去降下他们的旗帜,就像乖巧的狗一样,堆着满脸笑容重新回到码头。
  杨庆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喜欢他们这种听话的态度!”
  他说道。
  “那是,在咱们的地盘上,他们就得跟家里养的狗一样!”
  郑芝龙说道。
  然后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紧接着这艘巡洋舰停靠码头,然后那些海关官员上前迎接,而他们后面一堆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甚至西班牙人,全都跟家里养的狗一样卑躬屈膝地堆着满脸笑容向前,迎接这位慷慨地赐予他们一切的护国公。
  当然,他们不可能把这个词翻译成Lord
Protector,实际上他们对杨庆的称呼是Regent……
  摄政者。
第四九一章
杨大忽悠
  福州。
  南安侯府灯火通明。
  “诸位,让我们为大明盛世共饮此杯!”
  杨庆举杯说道。
  一桌桌官员将领乡贤们纷纷举杯以各种词汇,表达他们对大明盛世的赞美,对女皇陛下的忠心,对护国公治国有方的颂扬……
  杨庆来福州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他以前从来就没关心过这个省份。
  真没关心过。
  过去他对福建的态度很简单,就是丢给郑家,就像沐家世镇云南,或者目前蜀公镇守四川一样,让南安侯家族镇守福建。除了对福建行都司以及福建都司下属各卫所的皇庄化改革以外,他再没干涉过福建任何事,所有对福建的管理,都是丢给郑芝龙自己去解决。甚至就连福建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类地方大员,都是咨询郑芝龙的意见后才任命。
  这个省情况特殊,如果不依赖海外贸易和台湾的开拓,那么福建想养活自己,也就只能吃地瓜了。
  所以必须扶持郑家。
  只有郑家才能带着福建商人真正靠海外贸易致富,同样只有郑家才能组织起更多福建人渡过海峡,在对面台湾的东部平原大规模开荒种田。然后用那里的粮食,就近补充福建的缺口,而福建本地山区,则大量种植茶叶去换来白银,最终在海峡两边形成完整的互补。
  只能这样。
  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让郑家和那些士绅越来越做大。
  毕竟海外贸易控制在他们手中。
  尽管他们都被纳入南洋公司,但从南洋公司高层到海军将领,福建人几乎超过了一半,就连北洋公司和北洋水师,目前福建人的数量都依旧超过三分之一,大明海军几乎就是清末的闽海军。
  以前杨庆不管这个,他需要这些事实上的盟友。
  南洋公司为何能在不到十年里远航到埃及和东非?大明海军为何不到十年里打造太平洋上最强的舰队?原因很简单,郑芝龙的海盗团,福建沿海无数祖上就远航过东非,之前同样大量前往东南亚的水手,掌握最好的造船技术,控制着原本就存在的完整海上贸易链的商人。他们的牢固基础早已经打下,甚至因为朝廷的很多不合适政策,还都像被石头压住的小草一样,无法得到真正生长,只能寻找缝隙往外钻。
  然后杨庆一下子搬开了石头。
  而且还给倒上了一筐肥料,于是剩下就是疯狂生长了。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杨庆想发展到目前的一切,那么最少还得多花十年,这个时代不是谁都能远航的,黄蜚的登莱水师只能贴着海岸航行,就连黑水洋,也就是黄海东南部的深水区都不敢进啊!但郑芝龙的船队,却敢横行从南海直到日本的辽阔大洋。
  而现在……
  现在其实该卸磨杀驴了!
  杨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那些驴们纷纷干了杯中酒。
  “诸位,我与南安侯商议过,将成立福建铁路公司,彻底解决福建的陆路运输问题,第一期首先修建从漳州到厦门,从福州到马尾,从泉州到安海的三条短途铁路。以此解决福漳泉三州的海路淤塞问题,同时重新开泉州海关,另外开始勘探考察线路以修建从福州至南平,从厦门至南平然后从南平向北直到江西的铁路。五年修通第一期,十年修通第二期,十五年铁路出福建,那时候从南昌到宁波的铁路,从南都到南昌的铁路,全都可以修通,你们可以从这里乘坐火车以每小时一百里的速度,一天一夜到达南都。”
  他表情夸张地说道。
  包括郑芝龙在内一片惊叹声。
  他们丝毫不知道,护国公给他们把从咱大清光绪年到建国后五九年这超过半个世纪里,福建所有铁路都规划成大饼,画在了他们面前。
  他们完全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到南都参观过那个托马斯小火车,后者至今依然在运转,甚至挂上了专门的客运车厢乃至豪华车厢,供所有体验者免费上去乘坐,而且还额外修了一个小型火车站,以便停下检修什么的。总之杨庆已经在四民大会堂前广场上,把它完善为一个微缩版铁路运输体系,甚至还在修外延线……
  实际上就是真正的铁路。
  从下关码头一直修到他的钢铁厂。
  毕竟总是在南京城内跑,时间久了那煤烟也受不了,这东西又不是电动的,话说南京的空气污染已经开始加重了,杨庆得赶紧把这东西弄到城外去。
  “那咱们的茶叶可方便了!”
  一个老财主说道。
  “今天早晨在茶场炒出来,不用天黑就能送到马尾的深水港装船,然后火车装上海船从台湾运来的大米不用到明天早晨,就能运到武夷山的茶农手中。实际上不用台湾的大米,江西的大米就能运过来,甚至长江上运出的所以货物,统统都可以用火车运到福州港运出。等我们的全国铁路网都建成,你们的茶叶不仅仅是卖到欧洲去,甚至就连西域都能喝到你们的茶叶,那时候你们一年卖出就不是几万担,而是几十万担,几百万担。诸位,铁路贯通陆地,船队跨越海运,而铁路加上港口就是未来!”
  杨庆举着右臂高喊。
  然后整个客厅连同外面的酒桌上立刻一片欢呼。
  话说现在得护国公,很有点像是搞传销的,用他的表演天赋,一个省一个省的推销铁路,用他那充满科幻感的未来,和一条条只存在于纸上的铁路,忽悠那些地主老财们掏出真金白银购买他的各种铁路股票。整个大明都在为此而陷入狂热,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缺少经验,他们只看到铁路带来的财富之光,却不知道修建铁路的艰难。或许他们也是过于信任护国公了,毕竟护国公算无遗策,这些年他就像点石成金般,带领大明的商人们开拓一个个财富之源,然后又迅速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地主老财们只知道,跟着护国公肯定发财,护国公出品必属精品。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
  护国公故意骗人呢?
  “飞黄兄,南洋公司目前还有多少船在港,未来半年内还有多少船回港?”
  在欢呼声中杨庆问郑芝龙。
  “目前在厦门和这边,另外还有舟山和上海的,加起来应该有三十多艘,半年内回港的还有三十多艘,护国公有别的用途吗?如果急用的话船场半年内还有二十艘新船,至于水手很容易配齐。”
  郑芝龙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