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66

  高一功冷笑道。
  “他儿子刚给我送了俩美婢呢!”
  紧接着他一边催马一边说道。
  的确,张凤翔只是情绪激动控制不住跑来发泄一下,毕竟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完全有失去理智的资格,而且他也没敢真朝崇祯发泄,这么远崇祯既看不见也听不见,他就是纯粹过来释放一下情绪,就像那些看着别人走了才敢骂街胆小鬼一样。但要说他真对大明留恋到如此地步就扯淡了,他的后路早就已经开始铺好了,既然崇祯已经抛弃他,那当然要另投明主,虽然李自成的确不是什么明主,依然流寇而已,但不是也没别的选择嘛!
  捏着鼻子忍受呗!
  他在这里哭大明的列祖列宗时候,他的儿孙们早就摆出酒肉等着王师入城了!
  至于他骂贼寇……
  他都一把年纪了,难道李自成好意思跟他计较?
  他难道就不能失心疯一下?
  “玛的,怎么没人送我美婢!”
  杨庆看着头顶的闹剧,很是不满地说道。
  紧接着他催马追上高一功,很快到了运河岸边,后者转头迎向那些顺军骑兵,而杨庆带着十二名锦衣卫登上岸边等候的小船,迅速靠上崇祯的龙舟,然后登船向崇祯复命。至于这个结果也就这样了,反正崇祯的颜面保住了,德州城又不是打开的,这是人家城内百姓自己开的,崇祯的船队也没靠岸过,岸上发生了什么就肯定不知道了,装糊涂谁还不会啊!
  南幸的船队就这样越过德州。
  至于下一站临清还没等他们到达,就已经被城内开门迎闯王的百姓控制,而第三站东昌同样如此,包括朱帅钦和凌駉在内部分不愿意在李自成手下混的官员纷纷弃职南下。
  然后随着崇祯的圣旨传开,山东境内还在抵抗的宗室,南方籍的官员全都弃职而逃。
  这样的人数量可不少。
  事实上李自成目前真正能控制的也就到济南一带,而且还是因为济南的官员投降,但向东的半岛一带根本就是明朝官员和那些起兵的士绅,还有仅仅打着顺军旗号的农民军甚至纯粹土匪搅成的一锅粥,尤其是黄蜚的水师正式撤离登州后整个半岛基本上秩序崩溃,各种武装多如牛毛,这里面还包括宗室的武装……
  衡王朱由棷在青州起兵,并且控制了青州。
  另外还有德王朱由栎。
  原本历史上李自成根本没顾上管他们。
  后来随着清军入关,在山东籍的前蓟镇监军道王鳌永劝降,还有巴哈纳率领的清军威胁下,前者绝大多数投降清军然后和清军一起剿灭后者,包括朱由棷二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很快他们就被多尔衮找个借口灭了门。也有部分不愿意降清的明臣选择南下,而部分誓死不降的各派武装最终形成山东抗清浪潮,这些人搞得声势很大,甚至拿下青州把王鳌永剁了,但最终还是被清军和士绅联手屠杀干净。
  顺便清军还杀了山东近半人口。
  期间还为大清培养出孙之獬这样民族融合的栋梁之才。
  但现在士绅们没等来他们的圣主明君。
  咱大清终究还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然后大明皇帝也不要他们了,现在降临到他们头上的只有李自成的夹棍,话说他们的确可以如张凤翔一样骂街,多少士绅在得到这个噩耗之后都哭得跟泪人一样……
  不过他们还是会抵抗的。
  他们也不可能放弃抵抗。
  但他们的死活已经不在崇祯和南方士绅的关心范围了,后者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哪怕是以前者的倒霉为代价,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死道友不死贫道嘛!士绅?士绅又不是一家,大明南北士绅间明争暗斗又不是一天了,难道还指望南方士绅为北方士绅引火烧身?没道理嘛!原本历史上咱大清初年南北汉臣可是就互相捅刀子捅得鲜血淋漓,凭什么要他们在大明就亲如兄弟?以后崇祯站稳脚跟或许会利用北方士绅牵制李自成,但这时候崇祯可没这胆量,万一后者挟山海关战胜之威南下,就那还没完成的江北防御圈可挡不住他。
  崇祯过东昌后继续向前。
  而在他后面高一功以李自成任命的山东巡抚名义,带着大军迅速接管运河沿线各城,以开仓放粮赈济那些饥民为手段换取老百姓支持,同时坚决打击所有敢于反抗的士绅,老土匪们砍人头可是毫不手软。就算不反抗的也强制性要求他们打开仓库出钱出粮,一个个李自成任命的官员赶走地方官高踞大堂,派出士兵充当衙役把那些士绅拎来派助饷任务,拿不出来就去大牢挨夹棍。
  一路上士绅的哭声和饥民的欢呼,随着崇祯的龙舟前行而不断蔓延。
  但龙舟上的崇祯是不会听到。
  就算听到了也肯定装听不到,反正他就是不下船,反正两岸锦衣卫严密防守负责挡驾,所有试图向他哭诉的士绅全都被阻隔在至少一里外,而他的圣旨里面也说了,这种事情你们可以去北京或者南京找御史,然后御史再转奏,咱们大明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都得按照程序来,至于以后……
  呃,他会责成秦王处理。
  北方也是大明的,大明皇帝不会不管你们的!
  虽然这北方已经交给秦王来管理,但也是大明皇帝的天下,哪怕秦王也是大明的臣子,如果秦王做得不对你们还是可以上奏嘛!
  朕会下旨给秦王让他彻查……
  好吧,鸵鸟就鸵鸟吧!
  鸵鸟政策还是很管用,眼不见心不烦嘛!
  再说这时候的崇祯也早就不是过去的崇祯了,走出皇宫走出北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什么没见识过,早就不是过去的天真懵懂,在他看来这些士绅从某种意义说是在还债,还欠他的,欠大明百姓的债,哪怕没有还到他手里他也可以说一声活该了,他只要安安稳稳到南京就万事大吉,这些人的哭声关头屁事!
  反正崇祯就是缩在他的龙舟里当鸵鸟了。
  他就这样又过了东平。
  但在济宁他没法当了。
  “臣孔胤植恭迎圣驾!”
  济宁运河码头上,一个身穿正二品文官服的中年人,带着身后一堆各级官员,毕恭毕敬地叩拜在地,向着走下船的崇祯高声喊道。
  “衍圣公平身!”
  崇祯上前一步做搀扶状说道。
  孔胤植赶紧站起。
  他在咱大清的名字孔衍植是后代为避四阿哥的讳所以改的,他的本名就是孔胤植,不过这次因为山海关之战多尔衮的惨败,他也就没有那篇八荒咸歌盛世的奇文可写了。好在他很早以前就摆出大顺天子牌位恭迎了李自成的人,而且因为距离远再加上头脑比较冷静,也没有奉山海关发出的诏书起兵逐寇勤王,所以此时也不需要担心李自成的清算,可以从容面对这场北方的洗牌。
  至于以后……
  以后有什么大不了?
  孔家什么人没跪过,难道还怕再跪个流寇?
  难不成李自成还会和对其他人一样把他抓起来上夹棍?这完全就是天方夜谭嘛!无论谁当皇帝,总归还是要给他头顶这个招牌一点面子的,这一点自信他还是有的。事实上他已经助过饷了,在他身后几辆马车正拉着银子主动去送给高一功,像他这么会做人的,当然不会等着高一功亲自上门。那马车里不但有两万两银子,还有他给李自成的颂表,恭贺秦王打败建奴保卫中原百姓,他和孔家将在秦王光辉照耀下咸歌盛世,那两万两银子就是劳军的。
  衍圣公还是很识大体的。
  不过崇祯也还是必须迎接的,毕竟两边下注才是正理,一边欢迎李自成主政北方,一边对崇祯尽一个人臣之礼,这样以后不论谁笑到最后至少孔家是不用哭的。
  “陛下,您清减了!”
  孔胤植看着崇祯,就像当初杨庆说那句“陛下,您瘦了”一样充满深情地说道。
第七十一章
圆圆,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衍圣公的深情告白,自然是打动了崇祯,然后皇帝陛下传旨移驾曲阜。
  其实这是必然的。
  虽然崇祯已经抛弃了衍圣公,但可没抛弃孔丘这个牌位,那么作为大明皇帝路过济宁,顺便去不过百里外的曲阜祭拜一下也就必不可少了,于是包括杨庆在内的锦衣卫和关宁铁骑,紧接着护送圣驾直奔曲阜……
  “玛的,老子又不拜孔老二!”
  杨庆不满地说。
  这样的夏天离开清凉的运河,走陆路长途跋涉可不怎么舒服,此刻不仅仅是他,整个队伍都在烈日下如同晒蔫的病鸡般向前磨蹭。
  “孔老二是谁?”
  他结拜大哥曹友义擦着头上的汗说。
  “孔胤植他老祖宗啊!不是排行老二吗?老大是个残废,不过究竟是不是孔胤植老祖宗还难说,我跟你说他们孔家断了好几茬,都是后来续起来的,五代时候孔末乱孔,孔家嫡嗣都被杀了,剩下一个没周岁的被奶妈抱走,孔末追杀,那奶妈说是把自己一样大的儿子交给孔末杀了,后来后唐明宗李嗣源知道后下旨杀了孔末,那奶妈又抱出一个说孔家的那个嫡子于是就继承了。
  但是,如果她献出的第一个是真的谁又能证明后一个是假的?”
  杨庆说道。
  “呃,这还真不好说!”
  曹友义同样兴致勃勃地说。
  他们是内官和武官,又从来不会拜孔丘,对于这种八卦绝对热衷。
  “还有呢!”
  杨庆低声说道:“还有说法现在这孔家其实是胡元时候鞑子的种。”
  “还有这事?”
  曹友义瞪大了眼睛。
  “表哥!”
  身后一声娇滴滴的喊声,立刻打断了他俩的谈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