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0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622


丁世经不再言语,而是提笔写下:八月五日,池州府进献祥瑞。一稻双穗,二苗竞秀。左右谓日:此天子德胜。上言:嘉禾若为君之德,灾异岂不为君之失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切莫揣测天意。
一稻双穗,很大可能是基因突变,反正几百年后也没研究出啥结果。
不管是否在拍皇帝的马屁,地方官员遇到此事,肯定要把嘉禾献上来,他们可不敢自己留下。赵瀚不能奖励,否则就带歪了风气;也不能处罚,否则就是打击官员的积极性。
下午时分,劝农司的陈希颂奉命觐见。
这货故意没有换衣服,裤腿上还带着泥水,他知道皇帝喜欢此类形象。
赵瀚指着漆盒说:“有一株嘉禾,你拿去育种,随便怎么摆弄都行,种不出来名堂也不怪你。”
“遵旨!”陈希颂小心捧走盒子。
赵瀚问道:“新作物推种如何?”
陈希颂说道:“陛下,番薯和玉米,已经遍布南方各省。特别是山地丘陵,家家皆种之。农事所发现,每年都种玉米,会让土地肥力下降。套种豆子,却无此虑。因此,若有用中田而种玉米者,最好是玉米与豆子套种。玉米抽穗结实之后,已不需太多水肥,此时又可套种番薯。则一块土地,同时种植玉米、番薯、豆子,产量倍增,还不会损伤土地的肥力。”
“此法甚好。”赵瀚赞许道。
陈希颂说道:“已在各省推行,农民甚为欢喜。因此虽连年灾害,粮食却一直都够,即便青黄不接之时,米价也没有再超过每斤11文钱。个别地区丰收时,米价甚至每斤只两文。”
“两文?”
赵瀚眉头紧皱,当即对李香君说:“这事儿还忘了,立即着令内阁,传诸地方各县。大同银行的钱粮兑换,每年酌情制定最低价。就算是丰收年月,也不准每斤两文钱。否则的话,一旦取消本色征收,今后田税只收银钱,农民必然损失惨重。还有,每个县的粮食最低价,每年都要上报朝廷。廉政巡视员,会抽取几个县,查验是否胡乱定价。”
历朝历代,都有过两文钱一斤米的时候。
但现在不一样,由于银铜大量流入,每年都在铸造银元和铜钱。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通货膨胀的征兆,两文钱的米价实在是太低了。
赵瀚吩咐之后,又说道:“你继续。”
陈希颂说:“至于贫瘠的山地,如今放眼皆是玉米和番薯,无数山民赖此两物为生计。去年广西的玉米产量,甚至已经远远超过麦子、高粱等谷物,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第二大作物。”
玉米的高产是肯定的,而且优点还有不挑地。
说古代玉米没那么厉害,产量其实很小,这种说法纯属扯淡,因为农民在用肚子投票。就拿广西来说,清初之时,玉米只种给小孩吃着玩。可过了二三十年,漫山遍野全是玉米,农民自发进行普遍种植。
陈希颂又说:“向日葵在北方推广迅速,此物喜寒、喜干,特别适合北方种植。如今北方各省,地广而人稀,种植向日葵不需要太多人力。”
北方还有很多土地,官府没有分出去,但默认农民可以耕种无主之地。这种无主之地,不需要交税,所有权在官府,随时可以分配给新移民。地太多,人太少,百姓耕种不过来,那就大片大片种植不太费力的作物。
向日葵就这样快速流行,导致北方好些州县,瓜子儿竟然成了土特产,每年都大量运到南方贩卖。
向日葵于明代传入中国,这是肯定的,最早该在正德年间。
但这玩意儿,一直属于观赏植物,文人雅士在园圃种植,如今终于扩散到农田里。
陈希颂笑着说:“陛下,由园圃至农田的作物,还不止这向日葵一种。西番柿也有农民在种了,类似西瓜,颇为解暑。每年夏天,都有农民挑着西番柿,到南京城里叫卖获利。”
西番柿,就是西红柿,且明末已经有了番茄这种叫法。
赵瀚顿时来了兴趣:“西番柿只当水果卖吗?有没有人炒来吃?西番柿炒鸡蛋你吃过吗?”
“西番柿还能当菜炒?”陈希颂有些迷惑。
这在大家的认知范围之外,因为都把番茄当成水果,你见过鸡蛋炒苹果的?
赵瀚问道:“现在可还有西番柿在卖?”
陈希颂说:“陛下,西番柿又叫番茄、六月柿,如今已至八月,西番柿早过了季节。若陛下喜欢,农事所可种植一些,明年六月进献到宫中。”
“随便种几垄吧,不要种太多,”赵瀚笑道,“到时候,朕请你吃番茄炒蛋。”
谈农事总是让人愉快,玉米、红薯、大白菜已经完成推广,番茄、向日葵也从观赏变成食用。海带正在研究人工种植,而且有了些眉目。花生自己就流行起来,不需要朝廷去力推。
这些农作物,既丰富了百姓的餐桌,又能让百姓于灾年饱腹。
若非高产作物在支撑,面对这种连年天灾的破气候,赵瀚哪里养得起那么多军队?要知道,每年还得用粮食赈灾,而且北方还处于田税减免状态。
细毛羊,已经在繁衍当中了,今后的草原牧民也能有稳定收入。
对了,说起细毛羊,大同新朝的细毛羊,引进自西班牙地区。而西班牙王室,
又特么宣布破产了,这已经是近百年来,西班牙王室第五次破产。
王室破产是啥意思?
老子借的钱不还了,爱咋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