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之狐第9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3127


可是这么大的歌声,这么大的一面红旗就在他们周围环绕,是说不听就能听不见的,说不看就能看不见的吗?
他们顶着如雷歌声热着身,却感觉自己仿佛在瓢泼大雨中训练一样,练了半天身子完全没热开,反而还越练越冷……
朴桂贤在心里头咒骂了一句。
这感觉又让他想起了去年三月份的那场亚冠小组赛。
※※※
谢兰和胡立新所在的看台就在韩国队热身这边的球门上面一点,位置非常好。
她在人群中唱得很大声。
希望能够尽量把歌声传到韩国队球员的耳朵里。
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赛前有韩国媒体的官方社交网络账号发了一幅漫画,漫画里中国队的球员站在中线两边,正在鼓掌夹道欢迎出场的韩国队。
配的文字说:“建议亚足联推广这种仪式,毕竟世界杯出线球队都是去为亚洲争光争取权益的,用这样的方式向出线球队表示尊敬理所当然!”
这篇漫画在韩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转发,很多球迷都纷纷转发并且亚足联,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建议。这事儿还被传到了中国国内的网络上。
亚足联当然不会搭理这么无聊的建议,韩国媒体和球迷们其实也就是为了恶心一下中国球迷而已。
谢兰就属于那被恶心到的人。
因为她儿子就在列队欢迎的中国球员队列中站在第一位,也是被漫画家刻画的最认真最像最逼真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莱。
而且漫画中的胡莱面对昂首挺胸入场的韩国队球员还笑得特别谄媚,十足的小丑角色。
这就让谢兰特别不爽。
她今天来现场看球,一是为了看望自己的儿子,二则是为了亲自问候一下韩国人的祖宗十八代。
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罢,球场广播里又播放起了下一首歌《红旗飘飘》。
谢兰趁着两首歌曲切换的间隙,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润喉片,继续跟着唱: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
热身完毕的双方球员离开球场,纷纷回到更衣室。
不少韩国球员的内心这才松了口气——在他们热身的整个过程中,中国球迷们的歌声就没停过,一首接一首的,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歌咏比赛。
朴桂贤在这场比赛中果然取代了朴纯泰,成为首发。但整个热身的时候,他却完全顾不上为自己首发出场感到高兴。相反现场的气氛给他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回忆。
现在把门一关,听不到外面的那些噪音,他内心重新安定下来。
同时在心里不断对自己暗示:
这不是那场比赛了,我也不是当初的我!
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朴桂贤,你可以的!
明年的世界杯,你会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
※※※
施无垠在主队更衣室里对自己的球员们说:“不需要我给你们反复强调这场比赛有多重要了吧?也不需要我给你们做战前动员了吧?你们在热身的时候相信都应该已经见过那面国旗,也知道代表的含义。你们就想一想当时看到这一幕时,你们是什么感受,然后把这份心情带上球场,去和韩国队死磕!”
很多人顺着施无垠的话回想起刚才热身中那一幕。
当国旗就这么在他们眼前缓缓飘过时,不少人都被震得差一点忘记了热身。
什么感受?
就想现在便上去干死棒子!
“记住这是我们的主场,所以从比赛一开始我们就要打出我们的气势来!积极主动地压上去,不要害怕丢球,该害怕丢球的是他们!只要我们能够先进球,就可以彻底打乱他们的赛前布置和计划。然后……他们就会在我们球迷的歌声中自乱阵脚!关于这一点,你们一定要相信这里的球迷。”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热身的时候他们感觉听了一场红歌演唱会。
要说本场比赛的球迷就是他们最大的靠山,是真正的场上第十二人,中国队的国脚们谁也不怀疑。
实际上,国内城市的足球场,可以容纳六万人的球场不少,但能够完全坐满六万人的比赛却不多。
今天安东省体育中心的看台上,放眼望去全是红,一片红。
这就是他们今天和韩国队死磕的底气!
※※※
PS,明天三更,后天三更,大后天还是三更!
连续三天三更,向大家要点月票!
===关于本书风格的一些说明兼创作思路谈===
发几句牢骚。
我始终认为这本书写到现在,我和大家应该是有默契的。
那就是大家都知道自己期望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也相信大家是这样期待的。
但现在都270万字了,连载也快一年了,我还看到有人说什么铺垫多,写得慢……这么说的人你们是第一天看这本书吗?
为了给胡莱的职业足球做铺垫我还写了整整七十万字的校园足球呢,为了给他的中超经历做铺垫,我又写了七十万字的中甲。为了给他出国踢球做铺垫,我一共铺垫了两百二十万字……
在重要比赛之前不厌其烦地进行铺垫和描写,这本来就是我的风格,也是这本书的风格。
到现在还再说什么铺垫多节奏慢的,之前两百多万字的铺垫和慢节奏都没把你们吓走吗?
胡莱英超首球之前我我也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方方面面,也有人不耐烦。但我坚持写了,因为我知道那是必要的——我是写这本书的作者,我是这个世界的缔造者,我知道哪些描写是必要的,哪些描写是没必要的。
事实上在大量的铺垫之后,胡莱的英超首秀爆发以及余韵才更吸引人,效果也确实很好,无论是从本章说数量还是从订阅上来说,都是如此。
所以我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老实说,作为一个写了十八年足球小说,总计超过三千五百万字的作者,我知道这本书应该怎么写: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是慢节奏、长铺垫的风格。用足够细腻的描写和笔触带领大家和胡莱一起融入这个和现实足球世界不一样的世界。因此和以前那些基于现实足球的小说不同,很多东西我没办法不写,必须写,写透才行。因为我其实是在塑造一个世界。
从胡莱的踢球风格来说,他也不是那种拿球carry全场,无处不在的类型,而是一个影子杀手,自然就不能把笔墨和视角都集中在主角一个人身上,必须分出很多笔墨篇幅给其他角色。
就比如上一章花篇幅描写主席台上各位俱乐部总经理们的互动,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把事情讲完:“与此同时,在主席台上,来自中超各俱乐部的总经理们也济济一堂,纷纷表达对中国队的支持,和对自己球队球员的期望。这些在联赛中打破了头的总经理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团结”。
瞧瞧,这能省出多少字进入比赛啊……
但这么写不符合我这本书的风格,这么写了也顶多说明一下主席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并不能借此机会描写一下这些人的性格、行事方式,并由此丰富书中世界。对我来说,这就是无效描写,真正的水。
实际上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反而速度更慢,更花心思,因为我需要让自己的脑子里完全构建出那样一个舞台,就像是电影画面一样,每个人在什么地方,说着什么,对谁说,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背后有什么意义……
就像是教父电影的开头一样,通过一场婚礼,把人物关系牵扯出来——我不是说我写到了教父那种水平,我只是说我希望自己在介绍描写的时候尽量不要用那种干巴巴的说明文,而要结合画面,有镜头语言。
有些角色我需要反复多次描写才能塑造成功,比如胡莱的父亲和李自强。
有些角色我只需要描写他们的一个点就可以完成。比如张清欢重回工体时出场过的解说员,到现在再也没有戏份了,但他也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些经理们和解说员只是我书里描写过的许多角色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和无数个这样的角色组成了这个世界。
通过场上场下对主角以外的大量角色和情节的描写,才能组成一个可信可代入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最开始成绩那么糟糕,我内心很痛苦,但也还是坚持按照既有节奏和计划步调来写这本书的原因。
因为如果不这么写,这本书就是一个四不像,就彻底废了。那我还不如一开始就写个简单直接的小白风格爽文,说不定订阅成绩比这本书还高呢……
可不行。
既然我选择了用现在的风格来塑造这本书,那我就要始终如一坚持下去。
从一开始到这本书的结尾,我都会保持这种节奏,在重要的比赛和事件前不厌其烦地铺垫、描写那些让有些人看着不耐烦的人和事。
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种慢吞吞的风格,下架不看是你们的权力,我无法阻止也不会阻止,也不会为了挽留你们就改变我在这本书里花了两百七十万自累积出来的风格。
这是我一个创作者的态度和坚持。
因为我知道,这样才能把《禁区之狐》这本书写好,才能让胡莱的故事和这个世界有始有终。
到时候等这本书完了,再过十年,都会有人愿意反复翻看,被书中的那些人和所发生的故事打动。
这是我在这本书上的野心,无关订阅成绩,只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31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