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0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5/1309


“学姐,这就是你们竹石武馆的雷掌吗?牛啊!!!”古都大学观众席,考古七英杰纷纷道。
网站此章内容错误,请手机下载app阅读正确内容。
安卓用户请在百度浏览器搜索【趣微TXT】阅读正确内容。
苹果用户请在苹果应用商城搜索【小说亭】阅读正确内容。
熊猫学姐默默无言,总感觉林鸿年的食铁兽的雷掌,也没有这么流畅过……
===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错剧本了===
没有后勤辅助的军队,是不可能连续作战的,秦督师这次抛下了所有后勤夫役,奔袭三百里已经是大明官兵的极限了。
所以烧杀完了后,就要向边墙撤退了,白总兵虽然知道这是必须的,但还忍不住有点意犹未尽。
在退兵路上,白总兵感慨道:“今日丰洲滩大捷,是当年威宁海大捷之后,又一次成功奔袭酋首贼巢,下一次又不知要等多少年了。”
捣巢战术,尤其针对北虏酋首部落的捣巢,想要成功实施,有三大前提。
第一,能明确侦知敌巢的精准地点,起码误差不能超过几十里。
这就是很大的难度了,毕竟胡人飘忽不定,动辄在一二百里甚至几百里范围里放牧。
第二,己方要有果断、敢于出击指挥官,并且要有威权,能镇得住己方官兵,保证突袭数百里的意图能贯彻实施。
历史上成功实施过针对酋首老巢的捣巢战术的,都是王越、俞大猷这样的威望素着的名将。
第三,情报要详细,对敌巢留守兵力判断要准确,而且还要能等到合适时机。
为的就是保证己方突袭兵力强于敌方老巢兵力,不然就不是捣巢了,而是送菜。
只有完全满足了以上三点条件,捣巢战术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完全满足所有条件的难度又何其大?
而且即便满足了所有条件,捣巢战术依然存在着扑空或者战败的危险。
越想到这些,白总兵越觉得今天的丰洲滩大捷神乎其神,简直如同做梦,而且还是一辈子只能做一次的美梦。
秦德威听到白总兵的感慨后,很澹定的说:“下次不用等多少年,也许过几年又有机会了。”
白总兵:“......”
上次最成功的捣巢就是威宁海之战,距今正好六十年,所以今天的丰洲滩之战是至少六十年一遇的大捷。
人生能有几个六十年,难道你秦督师还想着隔几年来一次?就算做人飘了也要有点逻辑。
其实今天的丰洲滩大捷已经算是非常巨大的蝴蝶效应了,肯定极大改变原有历史走向,俺答部众大概不会继续在这个地点继续驻牧了。
至于俺答部众具体会往哪里去,失去“信息先知”的秦德威也不能很精确的掌握。
但秦德威仍然有个思路,可以去分析俺答的走向。
在原本历史时空上,俺答后期应该是移到了归化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旧城一带。
虽然历史细节会变,但一些内在逻辑应该不会变。
俺答这次老巢被袭后,如果打算换地方,还是非常有可能往归化城方向迁徙的。
只要有意识的刻意针对这个方向侦测,总能发现点踪迹,这就是秦德威所说的“过几年也许又有机会”的意思。
秦督师从大同右卫出塞的那天,大同巡抚史道写好了弹劾秦督师的奏疏。
秦督师抛弃后勤辎重,经过连夜奔袭抵达俺答老巢,并取得丰洲滩大捷的那天,大同巡抚史道“说服”了大同总兵王升,共同联名弹劾秦督师。
秦督师从丰洲滩回撤,经过一天一夜重新抵达后勤辎重营地,并在这里宿营的夜晚,弹劾秦督师的奏疏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
并且与此同时,秦督师下令将某部分大同刘知府直接派来的“夫役”抓了起来,视为俘虏看待。
次日,秦督师下令拔营,但没有向南回大同右卫,而是拉开了队伍宽度,并行向东前进,在秋季的草原上一边走一边放火。
反正出来都出来了,就顺便做做烧荒放火的事情,能多一份功劳何乐而不为。
连续放了几天火后,秦督师率领他的忠实大军,重新进入了边墙内,回到了大明控制的土地上。
按一般规律,出塞烧荒不可能只烧几天就回去,对于广阔的草原来说,烧荒只有几天效果很不明显。
但立了大功的官兵归心似箭,秦督师象征性的放了几天火后,也就顺从军心向边墙内转进。
出发是大同右卫出去的,但回来是从镇羌堡进来的。这镇羌堡位于大同城正北方八十里处,是大同城的“北大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5/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