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309


看着冯知县额头冒出青筋,右手又攥成了拳头,秦德威有点害怕,再次高呼道:“我大明律例还有一条,对十五岁以下幼年严禁拷讯!”
这时候,门子又跑了进来,对冯知县禀报道:“行院乐户王怜卿,请求上公堂参见大老爷!”
冯知县诧异的看了眼秦德威,你这个姘头过来干什么?秦德威同样茫然。
没过一会儿,就看到风情万种的王美人娉娉袅袅迈进大堂,对着冯知县跪拜行礼道:“乐籍王怜卿见过县尊老父母!
听闻秦德威今日上堂受审,但奴家素来受秦德威恩重如山,又无可报答。思来想去,别无它法,愿以身代罚!还望县尊老父母容许成全!”
冯知县:“”
秦德威:“”
冯知县黑着脸,又拿起惊堂木重重拍下,喝道:“退堂了!”然后起身就往后面走。
王怜卿茫然的抬起头,这是怎么了?怎么知县老爷连个说法都没有就走了?
秦德威苦笑几声说:“你啊,连喝汤都喝不到热乎的。回家也去学学法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总会有办法收拾他===
无论如何,秦德威像是打了一套组合拳,终究是掀起了一波议论纷纷。
不管是说诗词戏曲的,还是说科举的,亦或谈论法律的,反正都绕不过秦德威,也就带上了府衙最大的那个人和他儿子。
应天府府尹二公子江存义正坐在推官厅,与何推官说着话。
在衙门体系里,推官与别的佐贰官不同,是具有独特分量和地位的官职。
虽然推官级别不是最高,但逼格比其他佐贰官要高半筹,等同于县衙正印官知县,是新科进士的初始授官之一。
推官主要负责刑名事务,这点看过奋斗在新明朝的都知道。江二公子坐在推官厅,嘴里说着秦德威,其用心昭然若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何推官在府衙的工作和秦德威在县衙的工作性质是差不多的。而且县衙的案卷一般都要上报到府衙汇总,府衙推官也是县衙刑名事务的垂直指导上级。
当初为了刑名公事,秦德威作为知县幕席,还代表冯知县到府衙拜访过何推官。这也是幕席的作用之一,官员本人不方便乱串门,有时就得靠幕席代劳。
所以何推官对县衙情况远比江存义要了解,甚至对秦德威人嘴脸之外的另一面也比大多数人都了解。
只听江二公子愤怒的说:“所以就只能任由姓秦的诋毁家父,我们竟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就算他当面指着家父鼻子破口大骂,也是无罪的?”
“论理就是这样。”何推官也无奈的说。
如果秦德威是个没有任何背景和才华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少年,那谁还会在乎法律规定?你江二公子自己就能抓起来打了。
可秦德威他也有人脉,又刷出了惊世骇俗的天才名声,还是个比较敏感的县案首,对待他就得按照法律来了。
“这是我大明律例的疏漏!”府尹公子忍不住控诉起法律不公,“竟然让这等刁钻恶棍逍遥法外,不受律例约束!”
何推官作为一个老刑名,只能感慨着说:“律法从来也不是万能的,永远会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游走在律例条之外。”
列祖列宗钦定各条大明律例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能有个十三岁的小屁孩只靠瞎几把猜测,就敢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的非议三品大员科举不公。
而且居然还能造成实质性的恶劣影响,严重干扰到了嘉靖十年应天府府试和南直隶乡试的筹备工作,最终还不用承担责任。
除非上奏九重天,请皇帝亲自降下天雷劈了小学生,那大明律例现有条还真管不了。强行去管的话,那不就是字狱了吗?
江存义极度不甘心,挖空心思又想到个路子说:“事在人为,一定有办法!子不教父之过,幼年犯错,可以追究父亲管教责任!”
何推官更加无语,敢情你江二公子狂妄自大到如此地步,连对手家里是什么状况都不明白?难怪你干的出砸别人家门庭的蠢事。
就想问一句,你江二公子去哪找秦德威的亲爹啊?你就不知道大明律法判例对此也有规定?
失踪三年以上人口,家人与失踪人口就没有法律连带责任了,原配妻室也可以经县衙批准改嫁他人。
再放飞一下思维,假如代替秦德威担责就能当他爹,信不信南京城里会有一大波有头有脸的人物,愿意跳出来扛下这个责任,你江二公子想去处罚谁啊?
“既然没有父亲,那他还有母亲在!”江存义丧心病狂的说。
何推官愕然,你江二公子这是失心疯了吧?
我大明官方价值观是倡导名教的,为顾及妇女名节脸面,刑厅一般不会传唤妇女过堂审问。再说父系社会里,母亲和父亲的法律责任又不一样!
为了本质上还是口角之争的事情,就把别人母亲传唤审讯,你江二公子是嫌南京这些御史太清闲,还是他何推官坐的位置太稳了?
何推官也不好直接骂江二公子你是不是傻,毕竟这是顶头上司的崽儿,耐心解释了几句说:
“即便强行传唤秦母上堂,那依照律例,她可以请亲属代替,比如儿子。那样的话,最后来上堂的人,估计还是秦德威本人,又有什么用处?”
正因为无法引用律例处罚秦德威,所以才想着传唤秦母株连,但秦母又可以让秦德威代替过堂。那么不足十五岁的秦德威来了,还是没法判罚,不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循环了吗?
江存义情绪十分暴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任由姓秦的兴风作浪,在外面诋毁家父?”
看着江二公子的情绪渐渐到了位,有点走投无路样子了,何推官觉得火候拿捏差不多了,就突然开口说:“其实若想平息舆情,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
“何大人快快道来!”江存义闻言大喜,今天来费了半天口水,终于从何推官口中听到一句像样的话了!
这些老官僚的说起话,真是藏藏掩掩的不痛快,直到现在才把本事亮出来。
何推官笑了笑说:“二公子不妨向京兆尹进言,请京兆尹退出府试就可以了。然后从府衙另选他人来主持府试,在下就愿意代劳。”
江存义下意识的大怒,你何推官这是什么意思?想趁机抢班夺权捞好处来了?
到时想买过府试的那些有钱人,应该给他江二公子送钱,还是给你何主考送钱?
何推官对江二公子的脾气不以为意,又话里有话的说:“京兆尹如今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不如早做抉择!
区区一个府试,与南直隶乡试比较,又算得了什么!二公子只要阐明利害关系,京兆尹必定分得清轻重!”
江存义虽然莽了点,但也不是纯傻的,被何推官提点后,又陷入了深思。
如果自家父亲继续主持府试,那确实很不好办。如果县案首秦德威不过,必定要人人侧目,京兆尹科举不公的议论肯定更热乎了。
若秦德威又掀起舆论风浪,冲击到了比府试重要几百倍、绝对不可能放弃的乡试提调官怎么办?
可是假如放秦德威过了府试,那不又是给自家添堵吗?
被小学生损成那样,还忍气吞声让他过关,堂堂正三品大臣京兆尹的尊严何在?岂不成了南北两京官场的笑柄?
所以江存义最终也想到了,如果父亲大人展示高风亮节,主动避嫌退出府试,迅速与府试切割开的话,似乎也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毕竟科举不公的非议是从府试开始阐发的,那父亲退出府试后,无论府试结果如何,明面上都跟父亲没关系了。
既然对父亲的非议失去了土壤,那么重要几百倍的乡试工作也就稳了。
那么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府试必须托付给绝对靠得住的人。而且为了府衙脸面,这个人必须从府衙里寻找,不能让外衙门的人来主持府试。
何推官对着江存义拱了拱手,表白道:“本官若能主持本次府试,分不取!”
你江二公子收的钱,还都是你的。
江存义又问道:“如果那秦德威不能过府试,说不定会兴风作浪,只怕会让何大人为难。”
江存义没问要不要让秦德威过府试,直接就说秦德威不能过府试。
何推官咬了咬牙说:“本官乃是府衙官员,还望京兆尹多多庇佑就行!再说本官与那秦德威素来无冤无仇,他也没有理由攻击本官不公正!”
有觉悟!江存义赞叹的点了点头,允诺道:“那在下就向家父推荐何大人!”
换个代理人主持府试,实际好处一点不少,又可以避开舆情议论,实乃良策!
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收拾他!
===第一百四十四章
府试风云===
两日后,在应天府府衙门前,突然贴出一张告示。
鉴于近来议论纷纷,府尹为避嫌疑,不参与本次府试了。又遍览本衙科名,推官何某进士名次最高,公推为今年府试主考。
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府尹江老大人以退为进,化解了小学生的舆论攻势。
你小学生又是写诗又是唱词,闹事嚷嚷府试不公,现在府尹干脆退出了,你还能说什么?
消息传到青溪秦宅时,秦德威正在临阵磨枪复习,女先生徐妙璇愣了愣,就默默的开始收拾书本。
秦德威奇道:“你这是作甚?”
徐妙璇怜惜的看着秦德威,叹道:“府试肯定过不了,还复习这些功课干什么,且先宽心几天吧。”
秦德威又问道:“你怎的会如此以为?与我有仇隙的府尹退出了府试,难道不是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