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0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09


“王浚川休要再说无关之话!现在继续议事,献俘大臣定为出征帅臣,召秦德威回京,应该都已经赞同了?”
众人无语,真是有其徒必有其师,刚才发言的明明大都是赞同王廷相献俘,到你张潮总结里,就是都赞同秦德威献俘了?
但最后却没人出来反驳,只能默认事实了,献俘大臣就由秦德威来担当。
张潮趁热打铁的说:“那代表朝廷律法惩处俘虏的刑部尚书,又该由谁人担当?”
夏言无力的挥了挥手说:“不必别人了,让总督宣大军务的毛伯温卸掉差遣,回刑部就是!”
虽然不知什么缘故,但毛伯温都已经跪成那样了,还留在大同有何用处?
献俘礼上关键位置都有了人选,张潮主持的议题也就差不多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毛伯温如果回朝,宣大总督又该委任谁?”
按道理说,如此重要的官职出现空缺,肯定有不少出来推举人选的,但今天却一反常态,无人响应。
因为每个人都想到了,那气不顺的秦德威还拿着大同巡抚关防,谁去当总督就是送死啊。
有人便道:“那还是先举荐新任大同巡抚吧,总督并非常设官职,如今北虏已退,并且暂时也不会南下了,总督也不是必须要有。”
还是赶紧先让秦德威放下巡抚关防,不然还怎么往大同城里派遣官员?
已经消停半天的王廷相忽然又当仁不让的说:“兵部左侍郎詹荣可以。”
边镇巡抚,本该就由吏部和兵部联合提名,所以王廷相说话理所当然。
许多人第一时间只想到,似乎就是那个卖了宅子给秦德威的人......
等了一会儿,没人表态。
王廷相就对吏部尚书许瓒说:“若无人反对,就此上奏给皇上。”
到此关于献俘礼以及关联人事议题的讨论基本完毕,礼部尚书张潮记下结果后,再次开口道:“
所谓将帅,将大概是总兵官白爵,帅就是秦德威了,其实众人都清楚,这里指得只有秦德威。
而白爵白总兵这样武臣的封赏问题,自有成规,按规定办事就行,也犯不上在廷议商讨。
===第七百三十五章
咬人的狗不叫(求月票)===
要讨论臣立军功以及封爵之事,就要从制度说起,当然大明所有制度都起源于太祖高皇帝。
当初太祖对臣封爵问题,只定下了三条规矩,第一,臣非有大功勋于国家,不得封爵;
第二,臣生前不许封公侯,最多只能封到伯爵;
第三,若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可以封侯谥公。
但这三条并不是完整的制度体系,都是泛泛而言,没有细致条,十分缺乏执行性。
比如说,什么级别的功劳算大功?又比如,大明是武分家制度,谁能又相又将、出将入相?
后来在具体执行中,臣封爵问题就和献俘礼一样,随性的很,并没有一定之规。
而且大明臣封爵的例子实在太少,都知道因军功封爵的三大例子只有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阳明。
各人情况各自不同,完全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没有所谓“成例”可以遵循了。
所以秦德威这次军功,还是只能单独议论,没法用任何一个前例模板去套用。
但涉及到秦德威的事情,又是敏感的封赏问题,此刻却又没人敢乱说话。
秦德威出塞大捷后,连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都碰的灰头土脸,别人谁敢随便发言?
就算是“好心”帮忙提出建议,谁又知道秦德威本人到底满意不满意?
故而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还有人叫道:“礼部张尚书可一言而决也!”
反正你张潮是秦德威的双料座师,你拟定的封赏办法,无论秦德威怎么想的,也不敢公开表示不满,又何必让别人表态?
两大强权阁老都哑了火,不想沾惹这事,但前段时间三次苦苦请辞,却三次被皇帝殷殷挽留,天天称病在家的真水货大学士翟銮,这时候却率先说话了。
众人都有点诧异,你翟銮就是个“将死之人”,皇帝留给秦德威的出气筒而已!
等那秦德威班师回朝,立刻就能让你翟銮知道什么叫天日昭昭,怎么你还敢跳出来说话?
只见政治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翟大学士康慨激昂的说:“秦德威督师出塞,斩首三千二百,符合高皇帝所言的大功勋,理当封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